強制上岸在慢慢走進債務人生活,不是很對選擇,但是慎重考慮後的最佳方案。上岸是指回歸正常生活,在借貸上是還完全部欠款跟任何平臺沒有任何關係了;而強制上岸是未還完債務,逾期後無論做任何手段催收打死不還錢,強制自己上岸,過正常人生活。
如果負債人有正常還款能力,小編相信沒有多少人欠錢不還,選擇強制上岸。在剛接觸信用卡和網貸時,借貸便利讓很多人喪失理智,選擇盲目消費,甚至高消費,從這點理解銀行和網貸公司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以盈利目的為出發點。只是正規(利息低)和非正規(利息高)區別,信用卡分期正常還款情況下,年化利率為9%左右,而我們認為非正規平臺的年化利率為20%左右。
在網貸過高年化利率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年輕就是資本。再後來轉到以貸養貸(差東牆補西牆)階段,因為收入根本無法償還欠款。在這個循環裡面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網貸平臺長時間免費打工,如果無法轉變成正確認識,這將是無底洞,無休無止。
在年化利率24%的貸款平臺是受法律保護,而24%至36%之間不受法律保護但也不屬於違反法律(一個灰色地帶),如果年化利率超過36%,法律規定屬於高利貸,可直接不還,如果還了可以要回。在這裡說明一下,很多網貸平臺為混淆借款人,不顯示年化利率而是月利率或者七日利率,通過換算轉化成年化利率對比就可以。
如果選擇強制上岸,逾期引發的種種問題我們都無法逾越,只能硬著頭皮面對。催收能拿得出手無非就兩個辦法:一是拿著不值錢的「面子」嚇唬(通知家裡人,爆通訊錄等),二是拿正確或者錯誤法律信息進行恐嚇,告訴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這後果你無法承受。假如任何催收不是佔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光,估計大部分連要飯都不合格。
在進入強制上岸階段,催收使用的兩個方法我們必須面對的,因為這兩個是大部分債務人弱點,這就是所謂的攻人攻其短。
對於面子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熱門事件對面子做了很好詮釋,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直播帶貨、骨灰級網紅羅永浩開始直播帶貨、縣長直播帶貨。比起他們,我們是平凡人中的平凡人,當放下面子時新的人生之路將開啟。
如果催收能拿法律知識嚇唬到你,一是你肯定當真,你接受不了那個結果;二是你無知,不知道催收的話是真還是假,他們不是真理的製造者;三是沒有對比,欠款帶來任何後果跟活著相比較,其他都不是事,只要活著沒什麼解決不了的。
在強制上岸中,把個人兩個「缺點」戒掉,你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天有機會聽了一段第三方催收的錄音,沒感覺有高超「技藝」,只感覺氣場要比內部催收高出很多,說的話基本是嚇唬的話,作用只是扯淡毫無作用,對於無知者有用而已。
每個人都有意外期,發生後改正,從新開始,新的人生需要新的起點。各位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