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代人早就用習慣了?

2021-01-14 世界歷史說說看

隨著文物節目的走紅,博物館成為了大家旅行必打卡的之地,更是有熱門的博物館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可見,國寶是當之無愧的「吸睛」王。大家也越來越發現了國寶有意思的一面,國寶就這樣硬生生擠進了表情包中,成為了新的潮流。但是,總存在一些「吃貨」,走進博物館探秘有關吃的部分,在見到文物的時候,不禁發出靈魂拷問:這個是裝吃的嗎?古代人吃東西冷了怎麼辦?你別小瞧了古人,因為吃從古至今,就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古時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代表的就是穀神和社神,足以說明。像如今冷颼颼的天裡,古人可是想出了方法來給飯菜保溫,製成了神器「電飯煲」。

古代的「電飯煲」有個文雅的名字,叫溫鼎,一聽就是個溫潤如玉的「君子」。溫鼎的樣式不一,有圓形溫鼎,有方形溫鼎,甚至還有帶託盤的溫鼎。還可以劃分為內置式和外置式,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火膛所置。內置式的「電飯煲」有夾層,不要覺得神奇,古代人的智慧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的。夾層的上面是盛羹用的,中間有一定的空間放炭火,並且有開窗,底板有通氣的箅眼,周身有擋火處和防止溢煙設置的口,而下層有足。足的作用是用來隔離物體,古代的安全意識很強大。外置式的「電飯煲」就更簡單多了,帶有託盤,上部分用來盛羹,中間放炭火的託盤,下部分是足。

四足雙層方陶鼎目前出土的溫鼎,最早的時間是來自於新石器時代。它的名字四足雙層方陶鼎,在南京博物館,靜待世人。雖然這件方鼎殘缺不全,但是還是能夠知曉它的上下兩層的結構。加熱和保溫,對於四足雙層方陶鼎來說,都是小case,電話煲的名號可是白吹的。

商獸面紋青銅溫鼎獸面紋青銅溫鼎可來自於青銅鼎的全盛時期商代,無疑就是典型的溫鼎,雙環立耳,方形鼎腹近仰鬥形,腹部各面飾上下二層環柱角展體獸面紋,兩旁縱向共目夔紋更添壯觀氣勢。獸面紋青銅溫鼎設計十分精巧,收藏於江西博物館。

晉侯溫鼎帶託盤的溫鼎代表就是晉侯溫鼎了,收藏於山西博物院。因為此鼎的腹內壁鑄有銘文5字,即「晉侯作此鼎」,而得名。它的口沿處有回首龍紋,布局著重立體感,顯示龍的那種上天入海的神威。

不管是哪一種形態的溫鼎,主要是用於古代宴席中食物的保溫作用,可見,古人的巧心。古代人不拘泥於形式,用心創造著一個個神奇的發明。古人在資源匱乏的時代,依舊不改「吃貨」的本色。看來,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都是「吃貨」的天下。隨便一提的是,古代人不僅僅有「電飯煲」,還會給房子保溫,火爐擺放在房間中,用花椒來裝飾房子等,這都是古人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

相關焦點

  • 古代人發明毒藥都有解藥,為什麼現代人發明「毒藥」都沒有解藥?
    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人發明五花八門的毒藥都有相應的解藥,很多中毒的武俠高人總是雞飛狗跳,四處尋找解藥,為了得到解藥,他們甚至乖乖為敵人賣命,實在不行就用內功解決,雖然能撿回一條命,但元氣大傷,多年練的武功毀於一旦。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發明毒藥都有解藥,為啥現代人發明毒藥卻沒有解藥?
  • 美的測評,看到這麼實用的家用多功能電飯煲,你還在等什麼呢?
    正是因為米飯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所以很多居家達人都說,電飯煲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因為有了它,才讓蒸飯這件事變得簡單又省事。然而,使用方便歸方便,但並不是所有電飯煲蒸飯都一樣好吃,大部分傳統電飯煲,只能說把米飯煮熟,而這樣的米飯,吃起來不僅不夠香,有的入口之後甚至味同嚼蠟,根本無法讓人提起吃飯的胃口。懂得享受的現代人,怎麼能夠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古文明之謎 神佛早就給了答案
    西元7世紀的古代典籍「巴拉姆」中,就提到過這座寺廟,「巴拉姆」是用古帕米爾語言寫的。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託勒密也提到過這個寺院。2018年7月開始,這座兩千年的古寺火了,每天有世界各地無數的遊客前來參觀。吸引人們到此的,是這座寺院中的一根石柱上,竟然有一幅古人騎腳踏車的浮雕。浮雕在柱子的底部,浮雕中的人是個披著圍巾、嘴邊蓄著鬍子的古印度男子。
  • 古代人畫眉用的是什麼顏料?他們喜歡怎樣的眉形?
    畫眉化妝這件事絕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人在這方面的講究並不亞於現代人,古代的很多化妝術今天依然流行,比如本文要講的畫眉。畫眉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化妝術,古代人畫眉用的是什麼顏料?他們又喜歡怎樣的眉形呢?
  • 電飯煲被顛覆!不是美的蘇泊爾竟是伊萊特?
    更為重要的是,與此前電飯煲產品技術創新升級相比,這一次顛覆電飯煲產品的並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美的、蘇泊爾,而是來自「中國電飯煲出口大王」——伊萊特。今天,《家電圈》推送一篇關於伊萊特電飯煲的戰略解讀稿件,了解這家企業是如何成為中國的「電飯煲出口大王」,又是如何依靠「陶瓷內膽」顛覆電飯煲產業和技術創新的軌道,未來又將會給中國的電飯煲市場以及小家電經銷商帶來哪些新的驚喜?
  • 明朝的「發明家」皇帝,後宮只有一人,發明一物現代人天天用
    朱佑樘不過大家通常討論的都不是明孝宗的治國才能,而是他的感情生活。在古代三妻四妾是被社會秩序和道德所允許的,所以很多有權有勢的人都會選擇納很多妾。因為古代講究傳宗接代,娶妻納妾越多人丁就越興旺,家族也就越壯大。
  • 全球最美女科學家,一生只有一項發明,現代人都在用
    因為科學家能發明許多高科技的物品,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能夠改善人類的生活,比如我們熟知的萊特兄弟,因為他們發明了全球第一架飛機,我們才能實現翱翔天空的夢想。還比如貝爾發明的電話機,也才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的便捷起來,科學家的腦海中充滿了無數的知識。
  • 全球最美女科學家,一生只有一項發明,現代人都在用
    因為科學家能發明許多高科技的物品,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能夠改善人類的生活,比如我們熟知的萊特兄弟,因為他們發明了全球第一架飛機,我們才能實現翱翔天空的夢想。還比如貝爾發明的電話機,也才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的便捷起來,科學家的腦海中充滿了無數的知識。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但從醫學角度講,體溫下降並不是一件好事兒。事實上,體溫和免疫力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比如背鍋蝙蝠俠體溫可以達到41度,免疫力極強,能與上千種病毒和諧共處,也因此成為醫學界重點懷疑的病毒中間宿主。相比之下,人類的祖先則上樹下河,追著太陽跑,打獵的時候速度不遜於野生動物,這些情況現代人想都不敢想,長期「悠閒」的生活習慣,使得人體肌肉含量下降,基礎代謝率降低,免疫力自然會跟著受影響。加之,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飲食,蓋被子吹空調的習慣以及熬夜刷抖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吞噬著「人類的體溫」,這真不是「一點兒」的影響。
  • 電飯煲哪個牌子質量好,什麼牌子的電飯煲好用,三款電飯煲測評
    斬成小塊,再用清水洗淨; 3. 平底鍋中放入雞腹內油,小火煸炒出油; 4. 將雞塊入鍋中翻炒; 5. 待表皮縮緊後,倒入料酒繼續翻炒,然後倒醬油、鹽,入薑片、大蒜、八角;, 6. 倒入鐵釜電飯煲裡煲10分鐘,非常非常的好吃九陽鐵釜電飯煲還有煲湯的功能,真是一鍋多用,棒極了!一年三季燦爛家基本每天都喝粥,寶貝們也喜歡喝~~如果不熬粥,那也是玉米面糊、豆漿、米糊啥的代替。
  • 不鏽鋼電飯煲做飯不再粘鍋了
    原標題:不鏽鋼電飯煲做飯不再粘鍋了  人們喜歡不鏽鋼鍋不含化學物質衛生健康,但不鏽鋼電飯煲內膽做飯時米飯粘鍋十分擾人。使用不粘鍋電飯煲又擔心內膽塗層脫落有害健康。近日,深圳潤唐發明電器公司發布的智控技術不鏽鋼不粘鍋電飯煲破解了這一難題。
  • 電飯煲什麼牌子好,電飯煲哪個牌子的好,美的、蘇泊爾和九陽測評
    旁邊的小凹紋不知道有什麼用,看了說明,這是蜂窩底盤,能聚能速熱,好高大尚的感覺。迫不及待的淘米煮飯,我選的是精華飯功能,一個人的分量,點擊開始就能開始煮飯程序。操作面板的精華飯指示燈會亮起,炊煮的過程也會顯示剩餘時間。等待飯熟的過程有點久,看了一會電視過來看看,顯示剩餘時間3分鐘。飯熟後,中間會顯示OH,保溫中的燈亮起。
  • 古代衛生紙還未被發明出來時,人們是用什麼東西上廁所的?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衛生紙」就是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但對於古代人;來說卻並不是如此。雖說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據考古推測,紙張真正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大概是在秦漢之後,那麼在秦漢之前其實是沒有衛生紙的,那麼那時候的人們在沒有紙的情況下是怎麼上廁所的?
  • 一生只發明了一樣東西,現代人都在用
    一生只發明了一樣東西,現代人都在用科技,是我們生活中最離不開的東西。它不僅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更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如今,我們最常見的手機就是科技在生活當中的融入,每個人都擁有它,一但手機壞了,或者是丟了、沒電了等等,整個人就會感覺與外界失聯一般。還有空調、洗衣機、抽油煙機、煤氣灶、電視機、電風扇、電冰箱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都是科技的結晶。
  • 虎牌電飯煲竟「電手」 售後:不是漏電 是感應電
    謝先生沒想到,自己花5300餘元從日本買回來的虎牌電飯煲,帶給家人的不是期待中香噴噴的米飯,而是一次又一次「觸電」般的恐懼。謝先生說,這個電飯煲接通電源,用電筆檢測後,電筆也會發出紅光。  當他帶著「有漏電嫌疑」的電飯煲,找到虎牌在上海的售後服務中心時,對方稱有不少人都遇到了類似的現象,但這並不是漏電,而是感應電,並不會對人身造成傷害。
  • 古代人夜間照明原料,梧桐樹花開不僅能引鳳凰來,還能點燈照明
    我們現代人生活在高科技時代,各種照明電器服務我們的生活,把城市和鄉村都變得豐富多彩。但是古代人沒有照明電器,主要靠油燈照明,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古代人到底用什麼原料照明的?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電能出現之前,煤油是使用最廣泛的照明原料,但煤油在中國的使用時間是比較短的,煤油是由西方國家發明的,最早是在清康熙時間,隨同工業科技一併引進到中國來,清朝的王公貴族們,最先享受到煤油照明的便捷。但是在清朝之前,人們的照明原料就顯得比較複雜了。
  • 一斤原來不是十兩,古代人稱重為什麼不用十進位?
    長度和容積單位基本和現在差不多,變化最大的就是重量單位,古代中國的重量單位並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十進位。而16兩為1斤的市制單位,其實一直沿用到1977年,直到80年代初才逐步改用十進位的10兩為1斤。那麼為什麼那麼方便的十進位在長度和體積上早早的就應用了,而在重量上卻不採用十進位?
  • 哪個牌子的電飯煲好用?美的、蘇泊爾電飯煲推薦
    忙碌,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常態,正是因為忙碌,所以很多人常常忘記吃飯,殊不知,這是對自己身體的不負責任,所以寶寶們在忙碌之餘也要記得吃飯哦,說起吃飯,自然少不了可以烹飪各種美食的電飯煲,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好看又實用的電飯煲吧,有美的和蘇泊爾兩個知名家電品牌,一起來了解下。
  • 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許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為中國古代人都長的很高。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
  • 電飯煲真能低升糖?《家電求真實驗室》起底大揭秘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減肥、健康等話題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健康家電也走進人們視野,低糖電飯煲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面對市場上款式各異的低糖電飯煲,很多人總感覺無從下手,這些產品功效如何?又如何正確選購?近日,中國家電網《家電求真實驗室》專門盲選市面上熱門的九款低糖電飯煲進行評測,進行真相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