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奧數網11月22日 鄭州小升初奧數可以分為計算、計數、數論、幾何、應用題、行程、組合七大板塊,小編整理了必須掌握的三十六個知識點,內容從和差倍問題、年齡問題到循環小數,包含了小學奧數七個模塊的知識。
第五部分(知識點22-29)
22、分數拆分
將一個分數單位分解成兩個分數之和的公式:
23、完全平方數
完全平方數特徵:
(1)末位數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除以3餘0或餘1;反之不成立。
(3)除以4餘0或餘1;反之不成立。
(4)約數個數為奇數;反之成立。
(5)奇數的平方的十位數字為偶數;反之不成立。
(6)奇數平方個位數字是奇數;偶數平方個位數字是偶數。
(7)兩個相臨整數的平方之間不可能再有平方數。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24、比和比例
比: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比號前面的數叫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比的後項。
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比值不變。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質: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積(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擴大或縮小几倍,B也擴大或縮小几倍(AB的商不變時),則A與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擴大或縮小几倍,B也縮小或擴大幾倍(AB的積不變時),則A與B成反比。
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幾個數按一定比例分成幾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綜合行程
基本概念:行程問題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它研究的是物體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關鍵問題:確定運動過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問題: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請寫出其他公式)
追及問題:追及時間=路程差÷速度差(寫出其他公式)
流水問題:順水行程=(船速+水速)×順水時間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時間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問題:關鍵是確定物體所運動的速度,參照以上公式。
過橋問題:關鍵是確定物體所運動的路程,參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畫線段圖法
基本題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時間(相遇時間、追及時間)、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6、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
①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②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③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設工作總量為「1」(和總工作量無關);
②假設一個方便的數為工作總量(一般是它們完成工作總量所用時間的最小公倍數),利用上述三個基本關係,可以簡單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時間.
關鍵問題:確定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間的兩兩對應關係。
經驗簡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7、邏輯推理
基本方法簡介:
①條件分析-假設法:假設可能情況中的一種成立,然後按照這個假設去判斷,如果有與題設條件矛盾的情況,說明該假設情況是不成立的,那麼與他的相反情況是成立的。例如,假設a是偶數成立,在判斷過程中出現了矛盾,那麼a一定是奇數。
②條件分析-列表法:當題設條件比較多,需要多次假設才能完成時,就需要進行列表來輔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題設的條件全部表示在一個長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別表示不同的對象與情況,觀察表格內的題設情況,運用邏輯規律進行判斷。
③條件分析--圖表法:當兩個對象之間只有兩種關係時,就可用連線表示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有連線則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狀態,沒有連線則表示否定的狀態。例如A和B兩人之間有認識或不認識兩種狀態,有連線表示認識,沒有表示不認識。
④邏輯計算:在推理的過程中除了要進行條件分析的推理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計算,根據計算的結果為推理提供一個新的判斷篩選條件。
⑤簡單歸納與推理:根據題目提供的特徵和數據,分析其中存在的規律和方法,並從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並遞推出相關的關係式,從而得到問題的解決。
28、幾何面積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積的計算上,不能直接運用公式的情況下,一般需要對圖形進行割補,平移、旋轉、翻折、分解、變形、重疊等,使不規則的圖形變為規則的圖形進行計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記憶一些常規的面積規律。
常用方法:
(1)連輔助線方法
(2)利用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大膽假設(有些點的設置題目中說的是任意點,解題時可把任意點設置在特殊位置上)。
(4)利用特殊規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條邊都可求出面積。(斜邊的平方除以4等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②梯形對角線連線後,兩腰部分面積相等。
③圓的面積佔外接正方形面積的78.5%。
29、立體圖形
名稱 | 圖形 | 特徵 | 表面積 | 體積 |
長 方 體 |
| 8個頂點;6個面;相對的面相等;12條稜;相對的稜相等; | S=2(ab+ah+bh) | V=abh =Sh |
正 方 體 |
| 8個頂點;6個面;所有面相等;12條稜;所有稜相等; | S=6a2 | V=a3 |
圓 柱 體 |
| 上下兩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圓;側面展開後是長方形; | S=S側+2S底 S側=Ch | V=Sh |
圓 錐 體 |
| 下底是圓;只有一個頂點;l:母線,頂點到底圓周上任意一點的距離; | S=S側+S底 S側=πrl | V=1/3Sh |
球 體 |
| 圓心到圓周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球的半徑。 | S=4πr2 | V= 1/3πr3 |
上一篇:必須掌握的36個知識點(四) 下一篇:必須掌握的36個知識點(六)
編輯推薦:
常用除法、比、分數、小數、百分數互化表
鄭州小升初奧數行程問題常用公式
鄭州小升初數學總複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