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法有望今年修訂 空氣品質標準16年未更新

2020-12-05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攝

【宏觀·政策】《大氣汙染防治法》 應該怎麼修?

環保公益組織「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提出四大建言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璐晶︱北京報導

1987年中國頒布了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基礎性法律文件《大氣汙染防治法》(下稱《大氣法》),後根據需要先後在1995年、2000年作出修改。《大氣法》前兩次修訂分別間隔8年和5年的時間,而從第二次修訂到現在已經有15年的時間。

在嚴峻的空氣汙染挑戰面前,需要再次審視這項法律: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和完善?哪些法律障礙還需要解決? 如何更快地大幅減少汙染,換來更清潔的空氣?

2014年12月22日, 新修訂的《大氣法》首次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國經濟周刊》從多個渠道獲悉,《大氣法》修訂將有望在今年完成。由清華大學、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環保部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環保部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家中國清潔空氣領域的核心科研院所發起成立的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日前發布《大氣法修訂建議彙編》(下稱「《建議》」)報告。

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發布《建議》是希望突出《大氣法》修訂中需要關注的幾個關鍵問題,並收集整理多方的建議,希望可以引發更廣泛和深入的討論,為法律修訂提供有益的參考。

建言一

空氣品質標準可否5年一評估

——之前的標準16年未更新

《建議》認為首先應該建立空氣品質標準更新的長效機制。現行的《大氣法》僅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和公布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並未規定一個明確的評估和更新機制。之前的空氣品質標準是在1996年修訂的,16年後才更新,而在這16年間,影響我國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以及空氣品質對公眾的健康影響均發生了較大改變,標準的更新在管理對公眾健康有重要影響的PM2.5汙染上顯得有些滯後。因此建議《大氣法》修訂中應確立空氣品質標準的評估和更新機制,如規定至少每5年評估一次是否需要修訂標準,並確保評估過程和結果的公開及多方參與。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攝

建言二

完善企業排汙許可證制度

——只有新建期審批,缺少運營期監管

《建議》認為,現行《大氣法》規定了排汙許可證制度,但目前尚無更詳細的規定。實踐中,排汙許可證制度是隨著總量控制制度的建立而逐漸形成的,其制度形式和監管方式主要通過地方試點摸索而成,加上地方環境管理能力的限制,排汙許可證制度並沒有發展成為全面系統的監管手段,而是淪為簡單的「發證—換證」流程,加之欠缺與其他環境管理制度的有機結合,因此未能有效服務於大氣汙染源的有效監管。

專家呼籲,排汙許可證制度是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一種汙染源監管制度,中國學了差不多20年了,但到現在沒弄懂、沒學會。在《大氣法》修訂中,應該對排汙許可證制度予以完善,將其作為規範企業排汙和政府監管的核心制度。

「目前的排汙許可證僅僅是一張紙,而且是主要針對企業或者建設項目在新建期的一個前置的審批。目前我們非常缺乏企業和項目已經完成審批、進入運營期後的監管。」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美國的排汙許可證詳細記錄企業運營期間所有的排汙設施和排汙情況、各個排汙設施所用的排汙標準等信息,方便執法人員對企業進行監管。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監管體系,企業和項目運營之後的管理要求非常少。應該將排汙許可證制度真正落實,使企業在運營階段受到很有效的監管。

「我們業內有一個玩笑:排汙許可證制度之所以沒有被好好地推行,是因為翻譯有問題,翻譯成了『許可證』,這樣就讓大家認為這是一個項目上馬之前必須要獲得的一紙證件,獲得之後就安全了。」解洪興說,中國要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要把「許可證」的概念轉變,它不僅是項目上馬的時候要用的,而且是對項目長期運營監管的一套管理機制。

建言三

應責令汙染者治汙,賠償受害者

——變「抓人關門」的處罰老路,為賠償終身制

按照現行的《大氣法》,最高處罰金額是針對造成嚴重空氣汙染事故的,「最高不超過50萬元」。在此次送審的《大氣法》修訂稿中,這一條款已被取消。如何扭轉「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是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環保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楊朝飛認為,修訂《大氣法》,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有幾個原則要遵循:一是針對超標排汙企業,所徵收的環境稅費一定要高於其治理成本,否則企業在治理汙染上是沒有積極性的;二是環境損害必須要賠償,這種責任是終身的、不可推卸的,日本發生水俁病已經50年了,排汙的企業到現在還在賠償;三是必須沒收違法者的非法所得,汙染環境那部分的非法所得通過計算要全部沒收,讓違法者付出高昂的成本,甚至傾家蕩產。

另外,國外對責任者的認定是越多越好,因為形成大的環境汙染不是一個老闆、一個企業賠得起的,相關連帶責任人,包括給企業貸款的銀行、保險公司,從企業分過紅的股東,只要是企業造成環境汙染事件,直接責任人賠償不起的時候,相關金融機構、投資方等都要連帶追究。

楊朝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此次《大氣法》修訂,對於執法部門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法律武器,但在執法中要轉變一種觀念,過去我們執法,誰違法了,就嚴厲處罰誰,該罰款的罰款,該判刑的判刑,但是我們的環境法治是為了解決大氣汙染,把企業罰破產了,把負責人抓起來了,最後的汙染由誰治理呢?汙染受害者的損失由誰賠償呢?

「解決環境問題,不能僅僅滿足於罰款和對有關責任人處罰,要讓老百姓受到的損失得到補償。我們的法律有很大的缺陷,對環境責任的認定有缺陷,把人處理完了,案件就算完了。」楊朝飛說。

建言四

解決環保執法缺錢、缺人難題

——環保部門應單設大氣防治機構

楊朝飛表示,現在我們國家的環保執法面臨一個很大的尷尬,即違法的人多,但是環境執法不到位。環境執法不到位將帶來兩個方面的社會不公平:一是在排汙者與汙染受害者之間出現了不公平的問題,排汙者獲得了超額的利益,而汙染受害者卻承擔了環境的代價;二是在排汙者之間也出現了不公平的問題。

在很多專家看來,環境執法不到位,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缺少具備相應素質的執法隊伍。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部主任沈曉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企業肆意違法的成本低、環保部門壓力大,執法能力不足。縣一級的環保部門由於編制問題缺乏人員、技術、知識儲備。「我國的公務員編制對於國家來說是各個部門總量控制的,環保部門要增加就必須要別的部門減少,所以雖然環保部門呼籲了很久,但是還是控制得很嚴格。」沈曉悅說。

《建議》認為空氣品質管理應當按照科學指導決策的原則,推行空氣品質達標規劃管理的模式。若要決策有較好的科學基礎,則需要大量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專家的支持,包括監測數據分析人員、空氣品質模型技術人員、經濟專家、能源專家、交通專家等。

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美國,國家環保部門負責大氣相關工作的政府環保人員超過1400人;在州層面,加州大氣資源管理局有近1300人從事空氣品質管理相關工作。相比之下,中國無論在中央層面,還是地方層面,從事空氣品質管理的人員數量和美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雖然國家下達了很多空氣汙染治理任務,並劃撥了專項經費開展空氣汙染防治工作,但開展空氣品質政策研究和管理的人員數量卻沒有太大變化。大部分地級市的環保局都沒有專門針對空氣汙染的部門,負責空氣品質管理的人員非常有限。再加上專職科研人員的數量與能力的缺口大,因此許多工作落實困難。政府可以考慮在新《大氣法》中提出建立區域或省級的空氣品質研究中心,並通過政府採購服務的形式,推動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以緩解地方專業人員短缺的情況。

楊朝飛認為,關於缺錢和缺人,世界各國也都存在問題,即使是發達國家,如果僅靠政府主管部門來查處違法也是不夠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依靠信息公開、依靠群眾來進行環境執法的監督和舉報。「要形成完善的社會治理體系,不能只靠政府。」楊朝飛說。

相關焦點

  • 國家衛健委:新生活飲用水衛及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有望明年公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巡視員崔鋼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巡視員崔鋼7月24日表示,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有望在據了解,2006年底,原衛生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完成了對1985年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修訂工作,並正式頒布了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
  • 「室內空氣品質怎麼樣」江蘇將有標準可循
    「室內空氣品質怎麼樣」將有標準可循有望明年落地,率先在中小學等室內環境中先行先試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今年,隨著自如出租房甲醛超標事件的爆出,室內空氣汙染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何有效檢測、評判室內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
  • 城市空氣品質指標 API和AQI的區別
    AQI:空氣品質指數,是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空氣品質評價體系,包括6種汙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PM2.5國家標準(2012) 》》廣州PM2.5查詢 廣州PM2.5實時數據 》》PM2.5是什麼意思?
  • 我國空氣品質標準落後了嗎?
    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47%可以實現六項主要汙染物全面達標,全部城市均可達到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兩項汙染物標準的要求,城市年均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基本接近我國環境空氣品質的二級標準限值。然而,我國現行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於2012年發布,迄今已經過去了八年。
  • 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新空氣標準 優良率直落30%
    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環保和氣象專家估計  全省空氣品質優良率或降三成  南方日報訊 (記者/謝慶裕)前日,環保部公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被稱為「灰霾」元兇的細顆粒物
  • 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2008年5月19日,工作人員在北川縣擂鼓鎮檢測空氣品質。加強水、大氣監測運行保障工作,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重要環節。資料圖片  本報訊 8月底的環保部常務會議,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情況進行匯報。
  • 空氣品質檢測標準
    標準名稱 標準號 1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GB/T18883—2002 2 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 GB5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1996 6 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衛生標準 GB/T17094—1997 7 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硫衛生標準 GB/T17097
  • 科學網—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設PM2.5限值
    本報北京3月2日訊(記者張巧玲)「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後,我國將有2/3的城市達不到空氣品質的要求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及配套環境監測標準修改單
    《大氣汙染防治法》第十二條規定應定期評估並適時修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為此原環境保護部於2017年委託中國工程院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開展了專題評估。評估專家組充分肯定了現行標準作用,認為標準應當總體保持穩定、部分修改完善,特別是關於汙染物監測狀態的規定應參照國際通行做法予以修改。
  •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公眾主觀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 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資料圖片)
  • 科學網—PM2.5指標列入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部署加強大氣汙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
  • 徵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我部將對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HJ 14-1996)實施情況開展評估。為做好標準評估工作,充分了解各有關方面的意見,根據《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規則》的有關規定,現就該標準實施情況徵集你單位意見,請參照附件所列問題等提出書面意見,並於2021年2月4日前反饋我部。相關材料可登錄我部網站(http://www.mee.gov.cn/)「意見徵集」欄目檢索查閱。
  • 空氣品質pm25標準 空氣品質pm25標準是多少
    近些年關於空氣品質問題,也是頻頻引發人們擔憂,雖目前沒有證據表明,PM2.5爆表,對於人健康是否造成難以治癒的疾病,但對呼吸道必然會有所影響,加之一定程度又會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環境治理問題,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但大家是否真的清楚空氣品質pm25的標準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 高效空氣過濾器國標體系主要修訂內容解讀
    本文為2015~2017年間高效空氣過濾國標體系修訂過程的研究工作技術總結,文章通過對近10年來國內外對高效空氣過濾器性能測試研究的進展以及國際技術標準體系的發展進行梳理,總結了現行國家標準體系所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並對標準修訂工作針對所述問題所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進行了介紹,對標準體系主要修訂內容進行了相應解讀。
  • PM2.5入空氣品質評價指標
    中新社發 韋亮 攝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30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新修訂的標準調整了汙染物項目及限值,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等汙染物的濃度限值。
  • 中國氣象局修訂霾預警標準 PM2.5首次成為預警指標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繼1月13日發布加強霧霾監測預報服務工作的通知後,1月28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再次發布關於做好霾天氣預警工作的通知,針對霾預警信號標準進行了修訂,首次將PM2.5作為發布預警的重要指標之一。
  • 我國公眾普遍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環保部表示將儘快正式發布新標準 公眾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本報訊(記者馬力)備受關注的PM2.5標準徵求意見前日結束。主要建議2及時公布監測數據此外,反饋的意見還建議調整標準的分區和分級、部分汙染物限值等標準內容;建議標準實施後加強監測,及時公布數據,使公眾及時了解空氣品質狀況。
  •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2018-05-07武敏 攝   中新網貴州湄潭5月7日電 (石小傑)5月6日,在2018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新修訂的《貴州「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標準》,該標準將於2018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
    在藥品有效性控制方面,要求將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成果體現在相關製劑的質量標準提高中,進一步完善了常規固體製劑溶出及釋放度檢測方法,且在整體質量控制方面進一步借鑑國際要求。三部生物製品收載153種,其中新增20種、修訂126種;新增生物製品通則2個、總論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