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山民觸「網」出道 獨腿大叔玩轉遊戲、直播帶貨
在烏蒙山區雲南界內,武定縣97%的面積被山林覆蓋,長年煙雨迷濛。21萬農民分布在3000多畝的山地,以種植核桃、烤菸為生。他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最後一批脫貧的人口,如今也是網際網路的居民。
獨腿大叔劉翠林住在白路鎮中溝村——一個很多山坳無法接通網絡的地方。這裡地處18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2000多棵野生核桃老樹在劉翠林祖輩生活時已經存在。
但到了2020年,核桃樹被掛上了二維碼,被千裡之外城市的網民關注,虛擬「澆水」「施肥」,甚至品嘗到真的果實。
今年是國家扶貧攻堅的決戰之年,上海對口幫扶的幹部、機構、企業借力於行動網路平臺往外推廣深山滯銷的核桃,而上海網際網路公司趣頭條藉助用戶的力量,通過「遊戲+電商」的網際網路玩法將劉翠林大叔和其他農戶家的核桃玩出了新高度。深山農民開始在網際網路舞臺上C位出道了。
一顆核桃的線上旅行
在北京高樓林立的中關村,趣頭條的網絡工程師們在銀科大廈的最高層辦公,與網際網路巨頭等科技公司咫尺之遙。和駐紮在這些大樓的網際網路大廠一樣,趣頭條開發的一款叫「趣種菜」的小遊戲背後,是大數據和算法驅動。
小遊戲吸引用戶登錄、參與、互動、完成任務,而基於用戶的行為數據,算法工程師可以推測即將上線新遊戲的用戶規模和用戶行為。
今年6月,工程師在「趣種菜」遊戲中增加一個「種核桃」助農遊戲功能,而遊戲玩家使用的這顆核桃種子的原型就來自雲南武定中溝村的大山中。
誰也說不清中溝大山的這些老樹到底活了多少年。據村裡老人說,有些核桃樹可能已經上千歲了。老核桃樹的口味不錯,但果實較小,顏色不夠鮮亮。2010年前後,劉翠林和村民們開始為山林中的野生核桃樹嫁接,嫁接後核桃樹長出的果實變得碩大飽滿,皮薄肉脆,經過多年培育,果肉口感也更鮮美。
多年前,劉翠林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條腿,但他比任何一個村民都更努力。其他村民都是男人上核桃樹上打落果實,而他們家,妻子上樹,自己在樹下杵著一根粗木棍撿果實,剝核桃。在過去的四年,劉翠林改良了1000多棵野生核桃樹,還承包了村民們閒置的山地,總共種植了4000多棵核桃樹,年產出4萬多斤核桃,成為村裡最大的核桃種植戶。
當劉翠林在網絡平臺推廣自己的農產品時,大家都尊稱他為「獨腿大叔」。但隨著核桃產量的增加和市場的變化,今年核桃大叔的核桃再次滯銷了。
過去村裡活絡的年輕人將核桃統一運到武定縣城銷售,再遠一點就由批發商運到昆明售賣,但如今,核桃產量增加,本地市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售賣需求。
今年4月,在和楚雄州的公益活動對接中,趣頭條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武定縣核桃滯銷的情況,決定將武定的核桃植入到遊戲中。
趣頭條是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專注資訊娛樂的內容,擁有4500多萬的日活用戶,月活用戶超過1.3億。為了支持中溝村的核桃銷售,趣頭條和武定縣白路鎮中溝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共同發起了「佳核萬事興」項目,趣頭條產品團隊抽調專門的人力來做核桃遊戲產品的開發,6月,「趣種菜」遊戲中「種核桃」的公益助農遊戲上線了。
線上虛擬玩遊戲,線下助農賣核桃
6月趣種菜「種核桃」遊戲上線後,楊霞登錄趣種菜的次數更多了。她家住山東濟寧,已退休6年,是趣頭條的忠實用戶,日常在帶孫子之餘也會玩玩遊戲。
「不僅能玩遊戲還能做公益,誰不樂意呢!」楊阿姨樂呵呵地講解玩遊戲的過程。
進入「趣種菜」的頁面,用戶可以通過澆水、施肥、除蟲完成核桃樹的種植,收集愛心。每集齊五個愛心就可以參與一輪抽獎,中獎者可以獲得來自武定的薄皮核桃。在趣頭條APP上,用戶也可以捐金幣「助農」,每捐一枚金幣,趣頭條平臺就會進行等量的配捐,進入金幣池,並用金幣池中的金幣來購買合作社的核桃贈送給玩遊戲的用戶們。
在這個有趣的助農循環後,13000斤核桃通過「趣助農」小遊戲售賣出去,而「中溝核桃」在趣頭條平臺上得到1億次的曝光。
武定縣白路鎮中溝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魯紹榮介紹,目前在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和政府部門的幫扶下,中溝核桃銷售了200多噸,70%都是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除了新疆、西藏、內蒙等偏遠地區,中溝核桃在全國各個省市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如今包括趣頭條用戶在內的全國網民通過 「萌推」APP和中溝核桃在淘寶、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訂貨,第二日發貨,國內大部分地區3天內就能收到核桃。
在網際網路的帶動下,這個貧困山區的農戶們開始在網際網路售賣自己的農產品,獨腿大叔還和當地「核桃縣長」——招商銀行扶貧幹部、武定縣相關領導網絡直播帶貨自己產的「獨腿大叔」蜂蜜,網際網路電商越玩越熟練。
二維碼溯源種樹,從城市到山林
電商平臺上的農產品眾多,但海拔1800米以上季風氣候區的山地農作物並不多,聰明的山民們知道,天然的環境是網際網路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在「佳核萬事興」項目中,趣頭條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考慮如何通過二維碼讓城市用戶與平臺幫扶的助農產品更親近。
魯紹榮2020年3月就在準備這一套監測系統。
在中溝的核桃基地裡,一些列入「編制」的核桃樹會掛上自己的姓名牌和二維碼。在網絡的另一端,電商平臺的消費者們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以在鏡頭中看到千裡之外的深山,看到核桃樹此刻生長、病蟲害、灌溉情況,甚至可以清楚看到中溝山中是煙雨朦朧還是風和日麗,溫度、溼度、負離子、PM2.5……高性能的攝像頭帶來的反應靈敏、無延時的實時鏡頭,一切都在用戶掌握之中。
這不僅僅是一種溯源,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用戶來說,這是一種城鄉間的情感嫁接。清新寂靜的山林、新鮮的空氣、高山的孕育、種子、生長、果實……這些與自然的接近,見證植物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療愈式的體驗,產品和人產生更親密的關係,帶來更美好的體驗。
在移動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用戶可以購買一棵樹一年的果實,並且實時查看植物的長勢,這不就是「趣種菜」遊戲的真實版嗎?
8月20日,作為「趣種菜」的忠實用戶,楊霞受趣頭條邀請一起跨越千裡來到雲南武定中溝核桃基地,去看看自己曾經在網路遊戲中種植的核桃樹。楊阿姨記得,當自己集齊5顆愛心時,幸運地獲得了袋裝的武定薄皮核桃。如今,自己親身來到這片核桃林,看看那些真實生長的核桃樹,倍感親切。
上海援滇幹部、武定縣相關領導感慨,「武定縣核桃產業已經開始良性循環了,產品種出來,好好管理;產量上去了,加工再提升,品質又上去了,最後價格也肯定上去了。這樣武定核桃產品會有更好的發展。」
他說,「白路那邊有很多古樹,都是很高的樹,聽說有的已經是幾百年了,我覺得這些樹還是要留著,要發揮它的效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雲南深山區農戶開始搭上網際網路的橋梁,世界變得越來越平,不僅僅在網際網路上向全國各地售賣核桃,他們開始表現出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天賦,開始玩轉大數據、直播、遊戲,在城市網民心中種草了。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