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遭遇雷擊怎麼辦?

2020-11-23 中國航空..

這個季節的上海天氣變化

「喜怒無常」

狂風暴雨中的飛機們

經常會各種延誤甚至取消

有人會提問:

坐飛機要是被雷劈了該怎麼辦?

地球上平均每天發生

約800萬次閃電

飛機雷擊事故的發生概率

與飛機的飛行高度密切相關

絕大部分雷擊事故發生在6000米以下

也就是飛機的起飛降落階段

高於3000米的雷擊事故通常是雲內或雲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事故在數量上佔了多數;低於3000米的閃電事故通常是雲和地之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能量更大,導致的後果也更為嚴重。

閃電活動作為可以預見的極端飛行環境之一

對其防護的理念

應當貫穿飛機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

只要正確認識閃電威脅飛行的機制

針對性地進行防護設計和驗證

完全可以保證飛機

在耐受閃電雷擊後正常飛行

所以,閃電對飛機來說也沒那麼可怕

首先要從閃電威脅飛機的兩種機理談起,閃電直接效應和閃電間接效應。閃電直接效應,指的是閃電直接擊打到飛機外部結構或電子電氣部件。像一把有形的灼熱利刃,撕裂、彎曲、燃燒、溶蝕飛機結構和蒙皮,嚴重時會引起局部的爆炸或電子電氣系統的損壞。

閃電間接效應,是指外部閃電環境通過各種耦合機制對機載的航空電子或電氣設備產生幹擾導致設備功能的暫時或永久失效。閃電間接效應就像一種無形的高能電子波浪,電子顆粒雖然十分微小,卻能穿過飛機結構之間的縫隙進入設備電路和線束,一旦與線束中正常運轉的電子合流,就好像在小溪中突然注入大量的水,匯聚形成了奔騰的洪濤浪湧,如果沒有相應的防護設計,多數電子電氣設備會在浪湧的衝擊下崩潰。

民用飛機閃電防護正是圍繞著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的發生機制,根據機內、機外防護需求,針對性地完成重點布防。

閃電直接效應防護的目標,就是使整個飛機結構形成一個電壓等勢體,即機身處處電壓相等。由於閃電會在飛機蒙皮或結構的局部瞬間釋放大量電荷,電荷聚集則放熱灼燒,分散後就可以相安無事。因此具體的防護措施要注重如何「疏散」電荷。

如果飛機的結構蒙皮之間沒有設置妥善的金屬接觸通路,那麼閃電電流在跨越蒙皮縫隙時,巨大的能量將擊穿縫隙間的空氣,並伴隨產生火花。因此,對於金屬結構,因其本身阻抗小、電荷疏散快,只需要完善金屬結構之間的搭接通路,勿使電荷聚集引起空氣擊穿,造成打火和電弧;對於非金屬的複合材料結構,敷設金屬網,降低等效阻抗,使得電荷分流同樣能夠得以分散。

閃電間接效應要開展設備級、系統級和飛機級的「三層阻隔」。首先,機載設備要先強健自身「體魄」,在電路中引入防雷元器件作為基礎阻隔層,以抵擋突如其來的電子浪湧侵襲。

其次,在系統層面通過在設備線纜外另增屏蔽層,構建第二層阻隔,大大降低空間中的電荷粒子匯入設備線纜的強度。同時還要對關鍵系統進行功能備份,增設冗餘系統以備緊急情況;最後通過飛機層級的機身屏蔽、布線設計、電磁隔離等措施完成對閃電產生的空間電磁場能量的第三層阻隔,從而有效優化機身內部的閃電瞬態環境。

自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開始不斷提升對飛行器閃電防護的審查力度,並陸續制定了適用於民用飛機閃電防護的適航條款,這些條款分別涉及飛機結構閃電直接效應,針對燃油箱的閃電防護和關注機載電子電氣設備間接效應的防護。

ARJ21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包括正在研製中的CR929飛機都嚴格按照中國民航局(CAAC)和FAA的適航規章進行飛機的閃電防護設計,並按照適航規章進行了一系列嚴酷試驗來驗證飛機的閃電防護性能。

以C919大型客機為例,開展一系列的結構部件閃電直接效應試驗,將模擬的閃電大電流注入到結構件,以驗證其能否耐受最嚴酷閃電環境的衝擊;通過設備級合格鑑定試驗、系統級的各系統集成試驗和飛機級大電流注入試驗等三重保障,充分驗證飛機閃電間接效應防護設計的有效性,確保全機閃電間接效應試驗防護的萬無一失。

飛行安全無小事,儘管民航飛機在遭遇閃電時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也可能對飛機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在已知的雷電氣象情況下,一般都終止起飛,如在航路中遇到雷雨雲團,則儘可能繞飛,安全至上。

這個季節的上海天氣變化

「喜怒無常」

狂風暴雨中的飛機們

經常會各種延誤甚至取消

有人會提問:

坐飛機要是被雷劈了該怎麼辦?

地球上平均每天發生

約800萬次閃電

飛機雷擊事故的發生概率

與飛機的飛行高度密切相關

絕大部分雷擊事故發生在6000米以下

也就是飛機的起飛降落階段

高於3000米的雷擊事故通常是雲內或雲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事故在數量上佔了多數;低於3000米的閃電事故通常是雲和地之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能量更大,導致的後果也更為嚴重。

閃電活動作為可以預見的極端飛行環境之一

對其防護的理念

應當貫穿飛機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

只要正確認識閃電威脅飛行的機制

針對性地進行防護設計和驗證

完全可以保證飛機

在耐受閃電雷擊後正常飛行

所以,閃電對飛機來說也沒那麼可怕

首先要從閃電威脅飛機的兩種機理談起,閃電直接效應和閃電間接效應。閃電直接效應,指的是閃電直接擊打到飛機外部結構或電子電氣部件。像一把有形的灼熱利刃,撕裂、彎曲、燃燒、溶蝕飛機結構和蒙皮,嚴重時會引起局部的爆炸或電子電氣系統的損壞。

閃電間接效應,是指外部閃電環境通過各種耦合機制對機載的航空電子或電氣設備產生幹擾導致設備功能的暫時或永久失效。閃電間接效應就像一種無形的高能電子波浪,電子顆粒雖然十分微小,卻能穿過飛機結構之間的縫隙進入設備電路和線束,一旦與線束中正常運轉的電子合流,就好像在小溪中突然注入大量的水,匯聚形成了奔騰的洪濤浪湧,如果沒有相應的防護設計,多數電子電氣設備會在浪湧的衝擊下崩潰。

民用飛機閃電防護正是圍繞著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的發生機制,根據機內、機外防護需求,針對性地完成重點布防。

閃電直接效應防護的目標,就是使整個飛機結構形成一個電壓等勢體,即機身處處電壓相等。由於閃電會在飛機蒙皮或結構的局部瞬間釋放大量電荷,電荷聚集則放熱灼燒,分散後就可以相安無事。因此具體的防護措施要注重如何「疏散」電荷。

如果飛機的結構蒙皮之間沒有設置妥善的金屬接觸通路,那麼閃電電流在跨越蒙皮縫隙時,巨大的能量將擊穿縫隙間的空氣,並伴隨產生火花。因此,對於金屬結構,因其本身阻抗小、電荷疏散快,只需要完善金屬結構之間的搭接通路,勿使電荷聚集引起空氣擊穿,造成打火和電弧;對於非金屬的複合材料結構,敷設金屬網,降低等效阻抗,使得電荷分流同樣能夠得以分散。

閃電間接效應要開展設備級、系統級和飛機級的「三層阻隔」。首先,機載設備要先強健自身「體魄」,在電路中引入防雷元器件作為基礎阻隔層,以抵擋突如其來的電子浪湧侵襲。

其次,在系統層面通過在設備線纜外另增屏蔽層,構建第二層阻隔,大大降低空間中的電荷粒子匯入設備線纜的強度。同時還要對關鍵系統進行功能備份,增設冗餘系統以備緊急情況;最後通過飛機層級的機身屏蔽、布線設計、電磁隔離等措施完成對閃電產生的空間電磁場能量的第三層阻隔,從而有效優化機身內部的閃電瞬態環境。

自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開始不斷提升對飛行器閃電防護的審查力度,並陸續制定了適用於民用飛機閃電防護的適航條款,這些條款分別涉及飛機結構閃電直接效應,針對燃油箱的閃電防護和關注機載電子電氣設備間接效應的防護。

ARJ21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包括正在研製中的CR929飛機都嚴格按照中國民航局(CAAC)和FAA的適航規章進行飛機的閃電防護設計,並按照適航規章進行了一系列嚴酷試驗來驗證飛機的閃電防護性能。

以C919大型客機為例,開展一系列的結構部件閃電直接效應試驗,將模擬的閃電大電流注入到結構件,以驗證其能否耐受最嚴酷閃電環境的衝擊;通過設備級合格鑑定試驗、系統級的各系統集成試驗和飛機級大電流注入試驗等三重保障,充分驗證飛機閃電間接效應防護設計的有效性,確保全機閃電間接效應試驗防護的萬無一失。

飛行安全無小事,儘管民航飛機在遭遇閃電時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也可能對飛機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在已知的雷電氣象情況下,一般都終止起飛,如在航路中遇到雷雨雲團,則儘可能繞飛,安全至上。

相關焦點

  • 飛機遭遇雷擊怎麼辦?來看這場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新華網發(莫曉健攝)新華網重慶12月4日電(陳雨)飛機起飛不久後遭遇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需要立即返航,怎麼辦?近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舉行了航空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檢驗各應急救援保障單位在新形勢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綜合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和實戰水平。
  • 飛機被雷擊以後了怎麼辦???
    讓大家記憶猶新的就是在2016年5月30日14時,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遭遇雷雨天氣,一架已完成當天航行後在維護的南航B737-800型飛機遭到雷擊,所幸機上無乘客和機組人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在2015年4月7日,冰島航空一架波音757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機場起飛後不久便遭遇驚魂時刻,飛機被閃電擊中,直到降落後所有人包括機組人員才發現機頭被閃電擊出一個大洞。
  • 飛機是否真的會遭遇雷擊?
    雷暴雲中往往伴有閃電,閃電會對飛機飛行造成重要影響。監測發現,當閃電發生時,雷暴雲中的電場強度可達到每米2萬伏特以上,可以想像20萬安培的電流所形成的一條溫度達1.5萬至2萬攝氏度的狹長區域,無疑是飛機的禁區,飛機一旦進入,輕則無線電羅盤失靈、電源損壞,重則機毀人亡。
  • 科普 在客艙裡,遇見飛機被雷擊怎麼辦?
    5月30日16點許,一段南航飛機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被雷擊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
  • 飛機遭遇雷擊的探討
    又到了夏季,對維修人員來說,不僅要忍受機坪的高溫,可能還多了一項工作-飛機的雷擊後檢查。
  • 哈裡王子私人飛機遭遇雷擊 差點出了大事
    ▲獵鷹7X內部裝飾其實從科學的角度看,飛機在天上飛,各種氣象條件都會遇到,飛機遭遇雷擊屬於正常現象。全球平均每天發生幾百萬次的雷電,從概率上講難免會遇到,每數萬小時飛行就會遇到至少一次雷擊。而獵鷹7X是豪華私人飛機,單價4500萬美元左右,其安全性標準與軍標完全不同。遭遇雷擊時可能引發航電系統故障、氣動面機械故障等,嚴重時肯定會危及飛行安全,導致航空器墜毀。難怪會讓英國皇室捏一把汗呢……曾經的航行器雷擊事件航行器被雷擊墜毀也不是沒有先例,我們說幾個近的。
  • 漲姿勢時間:飛機被雷擊到底是咋回事?
    客機被雷擊那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你知道客機被雷擊到底是咋回事嗎?客機被雷擊以後,應該怎麼辦呢?1.雷擊損傷的產生雷電,是大氣層充放電產生的現象,當大氣層充電到足夠高電壓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發生放電,這就是雷電。
  • 科普小知識:飛機怕雷擊嗎?
    即將要乘飛機出門旅行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問題——飛機在飛行時遇到雷雨怎麼辦?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飛機與雷擊的關係。一、雷電是大氣層充電產生的結果。它將破壞空氣絕緣體並引起雷擊,靜電主要在積雨雲(雷暴雲)中產生,但有時在暴風雪或天氣晴朗時可能會產生雷電,雷電可以分成很多種類:雲間的,雲到雲的,雲到地的等等。
  • 飛機遭雷擊引擎受損,400名旅客無恙
    3月15日晚上8點多,一架由泰國曼谷飛往南京的航班,在空中遭遇雷擊,導致飛機引擎損壞。幸運的是,機上400名旅客安全落地。3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邊防檢查站獲悉,飛機發生故障後,當晚後續航班取消,目前受損飛機仍停留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 飛機遭雷擊視頻集錦:雷擊到底可不可怕?
    飛機在進入風暴雲中,收集大量的靜電後會將其釋放。但是由於嚴格的航空規定,所有的飛機都必須具備電屏蔽的功能以保證飛機內部免受雷擊影響。在雷擊測試(lightning test)實驗室中,科學家向與飛機機身相同的材料上發射電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頗為流行的碳纖維材料中有一層可以減少雷擊損壞的、具有防雷特性的金屬。
  • 飛機失事原因:雷擊?
    飛機失事原因:雷擊?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探測研究所所長張義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認為:「飛機對雷電防護的標準比一般的地面建築物級別要高,從概率上講,因遭遇雷擊而導致航班失事的概率較小。
  • 模擬飛機遭遇雷擊 在江北機場的這場應急演練中 他們這樣處理!
    「不好,飛機遭遇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30分鐘後返航。」12月2日,一架由重慶飛往廣州的飛機在起飛不久後遭遇雷擊。當飛機落地後,又出現起落架「損傷「、發動機」著火」、人員「傷亡」等緊急情況,情況十分危急……別慌,這只是一場航空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 揭陽機場兩飛機先後遭雷擊(盤點各國客機被雷擊中的驚險瞬間)
    南方日報記者與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有關部門取得聯繫,後者表示雷擊事件屬實。隨後,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報。該通報表示,5月30日14時多,揭陽潮汕機場遭遇雷雨天氣,約15時4分,一架停場已完成當天航後維護的南航B737—800型飛機遭到雷擊,機上無乘客和機組人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航空公司正在檢查飛機受損情況。
  • 飛機與雷擊
    民航資源網2012年4月3日消息:最近有朋友問我一問題,你說飛機的外殼是金屬的,飛機被雷擊時,外殼將起到靜電屏蔽的作用,那為什麼飛機怕雷擊呢?尤其是客機。現在飛機都說是全天候飛機,還怕雷擊?  那我們首先看看雷擊的原理,雷電是由於大氣層充電產生的結果。當充電到足夠高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從而發生雷擊。
  • 民航科普:飛機如何防雷擊
    雷擊的防護一直是飛行安全防範的重中之重。那麼雷擊對飛機的影響究竟有多少呢?我們又得如何防範雷擊呢?  提前判斷,避讓雷雨區  航空史已有100多年,飛機在防雷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是避讓雷區一直是最優的選擇。
  • 雷擊有多可怕?俄航蘇霍伊客機空難前遭遇閃電,一道白光擊中飛機
    飛機被雷擊中,可能造成金屬蒙皮被燒壞、突出的非金屬物(翼尖、風擋加熱器等的防護罩)被擊碎,以及電氣儀表、通信和導航設備等受電磁幹擾或被磁化,強電光還可能使機上人員短暫失明,更加嚴重的是可能引起油箱爆炸。目前的現代化飛機均採用了安全的自封閉郵箱,因此雷擊引起爆炸的情況已經不會存在,但是前面的幾種狀況都有可能產生。
  • 飛機降落祿口機場時遭雷擊
    據央視事發飛機。據央視&nbsp&nbsp&nbsp&nbsp受北方冷空氣影響,從前天晚上開始南京等地出現了雷雨大風天氣。一架由泰國曼谷飛往南京的XW887航班,前天晚上在降落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過程中,遭遇雷擊,導致飛機一個引擎外殼破損,所幸航班順利降落。
  • 民航小知識:飛機地面被雷擊有危險嗎?
    5月30日,一段南航飛機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被雷擊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據南航方面反饋的消息,當日14時50分,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雷雨,南航汕頭航空有限公司一架航後停場的波音737-800型飛機被雷電意外擊中。據悉,這架飛機已經執行完當天航班任務,處於停場準備檢修中,航班上沒有旅客和機組人員,雷電發生時機務維修人員也在安全區域躲避雷雨。
  • 飛機被雷劈是一種什麼體驗?為什麼F35名叫「閃電」卻不防雷擊
    3月5日美國加州南部遭遇強雷暴天氣襲擊,5小時內劈下2200次雷擊,其中一道擊中了達美航空的一架波音737-800客機。機長在遭遇雷擊後立即返航緊急降落,機上乘客無一受傷。在飛行中遭遇雷擊,無論對於軍用還是民用飛機來說都是非常罕見的事件,一般來說如果飛機每天都例行飛上7小時,那麼在一年之內大概只會在飛行中遭遇一次雷擊。即使遭遇這種小概率的雷擊事件,客機和戰鬥機飛行員也不必過多擔心,因為戰鬥機在研製過程中都經過了完善的防雷擊測試。
  • 廣州揭陽兩機場飛機遭雷擊 視頻被熱傳
    信息時報訊(記者 蕭嘉寧 林明聲 林鴻 通訊員 馮宇)連續兩架飛機遭雷擊,這是真的。昨日廣東部分地區遭遇雷雨天氣,14時30分白雲國際機場一架空客330遭到雷擊,半個小時後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也有一架停機坪上的飛機遭受雷擊,這個過程被網友拍到,並在微信群裡不停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