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是否真的會遭遇雷擊?

2021-01-18 雛鷹展翅文化


雷暴雲中往往伴有閃電,閃電會對飛機飛行造成重要影響。監測發現,當閃電發生時,雷暴雲中的電場強度可達到每米2萬伏特以上,可以想像20萬安培的電流所形成的一條溫度達1.5萬至2萬攝氏度的狹長區域,無疑是飛機的禁區,飛機一旦進入,輕則無線電羅盤失靈、電源損壞,重則機毀人亡。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報告,飛機在飛行中不可避免的會遭受雷擊,但大多危害較小。據統計,每架正常運行的飛機幾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擊,但大多不會導致災難性後果。


  想要避開雷擊,首先要做到避開雷雨區飛行。通過飛機上配置的氣象雷達、地面的氣象預報,對雷雨雲有效監測,讓飛機繞過、遠離雷雨電雲帶。


  此外,飛機在設計過程中,已採取各種方式減小雷擊的損害。針對飛機本身,目前採取的避雷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採用良導體把機殼不良導體的部分加以連接或遮蓋,以疏導電流。由於飛機是由輕質金屬構成,且機體面積很大,在與空氣摩擦以及帶電體感應下,很容易成為巨型靜電儲電體。在空中飛行時,飛機由於靜電屏蔽,電荷聚集在機殼表面,這些電荷必須設法釋放,否則到了地面容易造成損害。


這就需要第二種方式,利用機身或機翼伸出的放電刷放電。放電刷安裝在飛機表面外型尖端部分。電荷集中在飛機外表比較尖、薄的邊緣區域,如果沒有放電刷,在電荷積累到一定能量時將導致機體與空氣之間的擊穿放電


以C919大型客機為例,開展一系列的結構部件閃電直接效應試驗,將模擬的閃電大電流注入到結構件,以驗證其能否耐受最嚴酷閃電環境的衝擊;通過設備級合格鑑定試驗、系統級的各系統集成試驗和飛機級大電流注入試驗等三重保障,充分驗證飛機閃電間接效應防護設計的有效性,確保全機閃電間接效應試驗防護的萬無一失。


為了降低雷擊的危害,飛機的機翼尾端會裝置靜電刷,機身尾部通常也會安裝,藉由尖端放電原理,釋放機殼上因空氣摩擦而產生的電荷。


因此,飛機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基於防雷擊設計,而非避雷擊設計。並且美國的聯邦航空管理局規定,飛機的設計一定要能夠抵抗災難性的雷擊傷害,並繼續保持飛機的安全性飛行。


    飛行安全無小事,儘管民航飛機在遭遇閃電時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也可能對飛機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在已知的雷電氣象情況下,一般都終止起飛,如在航路中遇到雷雨雲團,則儘可能繞飛,也會更加安全。

相關焦點

  • 飛機遭遇雷擊怎麼辦?
    與飛機的飛行高度密切相關絕大部分雷擊事故發生在6000米以下也就是飛機的起飛降落階段高於3000米的雷擊事故通常是雲內或雲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事故在數量上佔了多數;低於3000米的閃電事故通常是雲和地之間的閃電造成的,這種閃電能量更大
  • 飛機遭遇雷擊的探討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些關於飛機雷擊的知識。雷擊通常會有一個進點,有一個出點;一般雷擊點的進點在機身的上部,雷擊點的出點在機身的下部。   雷擊在金屬結構上會形成黑色的點,或局部的漆層變色,鼓起,或剝落,高溫使得表面的漆層燒蝕變色,嚴重的金屬表面會出現燒熔的小坑或孔。如電流通過緊固件,由於緊固件和孔壁之間的間隙,會使得局部電阻變大,在孔邊或緊固件頭部邊緣產生燒熔的現象,同時緊固件的頭部周圍會有一圈變色區域,這是高溫導致的漆層變色。
  • 哈裡王子私人飛機遭遇雷擊 差點出了大事
    此次被雷電擊中的部位是達索獵鷹7X的前鼻椎,一般情況下機頭位置會安裝一部氣象雷達,後面就是飛行員的駕駛艙,這裡也是航電布置較為密集的地方。雷電擊中,險些導致獵鷹7X飛機上的導航系統失靈,才出現此次事故。
  • 飛機遭雷擊視頻集錦:雷擊到底可不可怕?
    飛機在進入風暴雲中,收集大量的靜電後會將其釋放。但是由於嚴格的航空規定,所有的飛機都必須具備電屏蔽的功能以保證飛機內部免受雷擊影響。在雷擊測試(lightning test)實驗室中,科學家向與飛機機身相同的材料上發射電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頗為流行的碳纖維材料中有一層可以減少雷擊損壞的、具有防雷特性的金屬。
  • 揭陽機場兩飛機先後遭雷擊(盤點各國客機被雷擊中的驚險瞬間)
    連續兩架飛機遭雷擊,這是真的。
  • 漲姿勢時間:飛機被雷擊到底是咋回事?
    通常飛機的雷擊是比較少見的,根據波音的統計結果,一架飛機平均每飛3000飛行小時被雷擊一次,每架飛機大約每300天被雷擊一次,但按照目前廈航飛機的使用狀況和機隊規模,可能每3天會發現一架飛機遭遇雷擊,這對我們日常的飛機維護影響比較大。
  • 廣州揭陽兩機場飛機遭雷擊 視頻被熱傳
    信息時報訊(記者 蕭嘉寧 林明聲 林鴻 通訊員 馮宇)連續兩架飛機遭雷擊,這是真的。昨日廣東部分地區遭遇雷雨天氣,14時30分白雲國際機場一架空客330遭到雷擊,半個小時後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也有一架停機坪上的飛機遭受雷擊,這個過程被網友拍到,並在微信群裡不停被轉發。
  • MIT最新研究:給飛機「充電」,就能降低飛行中遭遇雷擊的風險
    根據航天學家的估計,每一架民航飛機每年至少會遭受一次雷擊。大約90%的雷擊是由飛機本身觸發的:在雷暴環境中,具有導電性的飛機外殼實際上成為了會吸引雷電的避雷針,其觸發的雷擊可能損壞飛機外部結構並對機上電子設備造成影響。為了避免遭受雷擊,常見做法是讓飛機繞開天空中的雷暴區域。
  • 飛機遭遇雷擊怎麼辦?來看這場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新華網發(莫曉健攝)新華網重慶12月4日電(陳雨)飛機起飛不久後遭遇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需要立即返航,怎麼辦?近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舉行了航空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檢驗各應急救援保障單位在新形勢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綜合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和實戰水平。
  • 科普小知識:飛機怕雷擊嗎?
    即將要乘飛機出門旅行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問題——飛機在飛行時遇到雷雨怎麼辦?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飛機與雷擊的關係。一、雷電是大氣層充電產生的結果。它將破壞空氣絕緣體並引起雷擊,靜電主要在積雨雲(雷暴雲)中產生,但有時在暴風雪或天氣晴朗時可能會產生雷電,雷電可以分成很多種類:雲間的,雲到雲的,雲到地的等等。
  • 飛機被雷擊以後了怎麼辦???
    讓大家記憶猶新的就是在2016年5月30日14時,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遭遇雷雨天氣,一架已完成當天航行後在維護的南航B737-800型飛機遭到雷擊,所幸機上無乘客和機組人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在2015年4月7日,冰島航空一架波音757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機場起飛後不久便遭遇驚魂時刻,飛機被閃電擊中,直到降落後所有人包括機組人員才發現機頭被閃電擊出一個大洞。
  • 飛機在空中為何會遭雷擊?如何避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每架正常運行的飛機幾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擊。」民航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申紅喜告訴記者,飛機遭遇雷擊的機率與季節及飛行航線有很大關係。據我國相關部門統計,飛機平均每飛行1萬小時就有可能被雷擊中一次。而根據國外的統計,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7小時,每12個月就可能被雷擊中一次;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10小時,每10個月則可能被擊中一次。
  • 飛機失事原因:雷擊?
    飛機失事原因:雷擊?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探測研究所所長張義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認為:「飛機對雷電防護的標準比一般的地面建築物級別要高,從概率上講,因遭遇雷擊而導致航班失事的概率較小。
  • 科普 在客艙裡,遇見飛機被雷擊怎麼辦?
    5月30日16點許,一段南航飛機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被雷擊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
  • 模擬飛機遭遇雷擊 在江北機場的這場應急演練中 他們這樣處理!
    「不好,飛機遭遇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30分鐘後返航。」12月2日,一架由重慶飛往廣州的飛機在起飛不久後遭遇雷擊。當飛機落地後,又出現起落架「損傷「、發動機」著火」、人員「傷亡」等緊急情況,情況十分危急……別慌,這只是一場航空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 飛機雷擊現象分析及排故方案簡介
    引言國際民航組織報告顯示,飛機遭遇雷擊是極為頻繁,平均每2000飛行小時就會遭遇一次雷擊。目前民航客機採用了各種防雷、避雷、雷擊保護等措施,但是雷擊仍會對機體結構、重要設備、操縱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航空營運人,最大關注點就是飛機安全和經濟效益。
  • 民航科普:飛機如何防雷擊
    天氣轉暖,隨之雷雨也會變得越來越頻繁。雷擊的防護一直是飛行安全防範的重中之重。那麼雷擊對飛機的影響究竟有多少呢?我們又得如何防範雷擊呢?  提前判斷,避讓雷雨區  航空史已有100多年,飛機在防雷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是避讓雷區一直是最優的選擇。
  • 飛機與雷擊
    民航資源網2012年4月3日消息:最近有朋友問我一問題,你說飛機的外殼是金屬的,飛機被雷擊時,外殼將起到靜電屏蔽的作用,那為什麼飛機怕雷擊呢?尤其是客機。現在飛機都說是全天候飛機,還怕雷擊?  那我們首先看看雷擊的原理,雷電是由於大氣層充電產生的結果。當充電到足夠高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從而發生雷擊。
  • 飛機降落祿口機場時遭雷擊
    據央視事發飛機。據央視&nbsp&nbsp&nbsp&nbsp受北方冷空氣影響,從前天晚上開始南京等地出現了雷雨大風天氣。一架由泰國曼谷飛往南京的XW887航班,前天晚上在降落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過程中,遭遇雷擊,導致飛機一個引擎外殼破損,所幸航班順利降落。
  • 雷擊有多可怕?俄航蘇霍伊客機空難前遭遇閃電,一道白光擊中飛機
    飛機是一個巨大的金屬物,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很容易吸引雷電,即使沒有雷電在空中飛行也會和空氣摩擦產生靜電。但是,飛機在空中並不接地,無法像建築那樣裝一個避雷針將雷電導入地下,因此現代飛機都安裝有放電刷,可以最大限度將機身上積累的電量釋放到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