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擴編「寄生蜂軍團」守護亞洲最大蘋果基因庫

2020-11-2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7日電(記者 趙春暉、王文)趕在盛夏來臨之際、成蟲產卵之前,我國林業專家再次擴編新疆「寄生蜂軍團」,「清剿」為患天山野果林的小吉丁蟲,阻止蟲患在這個亞洲最大的「蘋果基因庫」中蔓延。

    眼下,在位於西部天山谷地陡坡兩側的野果林中,我國林業科學家正展開新一輪「天敵防治」效果追蹤調查:從今年5月10日至今,他們已在這一區域放飛寄生蜂80萬隻,「追殺」小吉丁蟲。

    小吉丁蟲目前已成為天山野果林的「心腹大患」,它們寄生在果樹的枝幹或者皮層裡,不斷蛀食,造成果樹皮層乾裂、枝葉枯死,嚴重的整株樹木死亡。據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林業局調查,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小吉丁蟲以來,伊犁河谷患蟲害的野果林已超過5.4萬畝,並且仍在快速蔓延。僅在新源縣境內,今年就有4成野果林遭遇蟲啃出現大面積枯萎,部分山坡因失去綠色的掩映,變成了禿嶺。

    正在西部天山林區負責放飛和追蹤調查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王智勇博士說,這是他所在的課題組第4次在這一區域釋放蘋果小吉丁蟲的天敵,截至目前,放飛的寄生蜂總計已超過220萬隻。

    位於天山腹地的野果林總面積達14.4萬畝,是目前亞洲面積最大的野生果林,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的新源縣、鞏留縣境內。這裡擁有眾多原始野生蘋果、核桃、杏、李等品種,被國內外林業專家譽為世界最大的野生蘋果基因庫之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從山東省引進蘋果苗木時,這種果樹蟲害首次傳入新疆伊犁河谷,不久開始在天山深處的野果林中擴散。這使得當地野果林的果實、種子大量減產,甚至絕收,影響了野果林的自然更新。由於小吉丁蟲在伊犁河谷沒有天敵,當地林業部門每年採取剪枝焚燒、噴霧打藥和鑽孔注藥等方法救治野果林,但仍很難避免蟲害大面積暴發。

    2010年6月,我國林業專家首次在這一區域投放小吉丁蟲的天敵寄生蜂,試圖找到有效的方法拯救這片世界罕見野果林。

    寄生蜂體型只有螞蟻大小,卻對小吉丁蟲有較強的搜索和攻擊能力。我國科學家近年來在實驗中發現,它們可以在樹皮外「鎖定」目標,鑽入樹皮下,沿著蛀洞搜索小吉丁蟲的幼蟲。寄生蜂殺死小吉丁蟲後,在其屍身上產卵。蜂卵孵化後靠小吉丁蟲的營養生存,繁衍生成新一代的寄生蜂,飛出去控制更多的小吉丁蟲。

    王智勇說,今年5月放飛的寄生蜂為白蠟吉丁腫腿蜂、落葉松吉丁腫腿蜂和蘋果小吉丁腫腿蜂,其中,蘋果小吉丁腫腿蜂是第一次在這一區域放飛。

    他說,寄生蜂放飛已持續3年,但仍處於實驗階段。由於野果林東西綿延150多公裡,蟲害發生特點的差異較大,危害程度也不同,特別是山高坡陡,給追蹤調查帶來很大困難。但他同時表示,在國內其他不少地方,使用寄生蜂防治天牛、小吉丁蟲等蛀乾性害蟲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甚至同樣是在伊犁河谷,5年前,當地林業科研部門就曾在伊犁河南岸使用寄生蜂防治天牛,並獲得成功。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每次放飛之後,連續兩個多月的追蹤調查都有新的進展。調查顯示,即便在氣溫較低的天山山區,寄生蜂也能寄生在蘋果小吉丁蟲的幼蟲體內,完全可以有效遏制蟲害蔓延。

    更令專家們振奮的是,追蹤調查還意外發現,這兩年放飛的寄生蜂的後代,居然在天山腹地的野果林越過了寒冬,這大大出乎他們的預料。「這意味著寄生蜂可以在這裡獨立自主地繁衍,完全具備建立新種群的可能性。」王智勇說。

    儘管如此,由於環境不同,害蟲的生物特性和活動規律也不同,放飛寄生蜂的品種、投放密度也不盡相同。在不同的區域投放多少,密度多大,才能建立新的種群,這都是專家們今後追蹤調查的主要內容。「而這些都需要持續不斷的實驗,才能獲得具體、精確的數據,盲目放飛只能事倍功半。」王智勇說。

相關焦點

  • 新疆投放196萬頭寄生蜂阻擊野果林蟲害
    新疆日報網訊 (關俏俏)為避免「外來生物」蘋果小吉丁蟲對中國天山野果林繼續「啃食」,新疆制定《蘋果小吉丁蟲防治方案》,採取生物、物理和人工防治三種途徑,加大力度防治野生蘋果小吉丁蟲害。記者從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獲悉,當地獲得自治區專項防治資金,邀請國家林科院專家常駐開展實地研究和防治實驗。
  • 搶救百萬年歷史的天山野果林 保住後備基因庫
    搶救百萬年歷史的天山野果林退化林呈恢復態勢 保住後備基因庫「30年前,伊犁地區的野果林面積近1萬公頃,近年來大面積退化萎縮,部分區域形勢嚴峻。」野果林的前世今生天山野果林跨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我國新疆,綿延1200餘公裡。我國境內的天山野果林佔世界野果林總面積的近40%。天山野果林分布有野蘋果、野核桃、野杏等野生果木資源60餘種,是世界多種果樹的起源地之一。
  • 亞洲最大生物樣本庫初步落成 美菱成「守護神」
    作為襄陽市政府重點投資打造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科研成果運用與轉化平臺,華中醫學大數據中心樣本庫承擔著建成國內一流醫學區域檢驗中心的重任,計劃在三年內完成1500萬份生物樣本的收集和生物信息檢測,建成亞洲最大的生物樣本庫。
  • 世界最大基因庫落戶深圳
    據悉,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基因庫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開業儀式上,深圳國家基因庫與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為、阿里大數據等國內外知名機構舉行了籤約儀式,將在種子數位化、兒童健康表觀基因組、萬種噬菌體基因組等方面展開合作。
  • 全球最大基因庫在深圳開門迎客
    這裡有一座狀似哈尼梯田的建築依山面海而建,這就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9月22日,國家基因庫開門迎客的當日,來自國內外政界、產業界以及媒體界的人士聚集於此。人們欣賞著別致建築,也在探尋,如此大庫究竟何用?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大型、中型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這個形如梯田的建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 這個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的建築非常具有標誌性,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目前,這個基因庫完成了一期建設,還將有二期、三期工程。
  •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 (1/4)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4) "← →"翻頁 6月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 中國投資7.8億建全球最大基因庫
    【財新網】(記者 李妍)中國國家基因庫建設五年後在深圳投入運營。9月22日,華大基因和基因庫方面共同宣布基因庫分兩期建設,目前開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資7.8億元。華大和基因庫方面稱這是繼美國、日本及歐盟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國家基因庫投入運營:全球最大,採用阿里雲技術
    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這裡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數據中心。為了確保「幹庫」具備優良的數據吞吐能力和足夠安全可靠,國家基因庫運營方華大基因同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基於阿里雲飛天作業系統構建了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平臺,解決了生物大數據高性能計算難題。
  • 全球最大基因庫在深圳開門迎客,中國的「生命」奇蹟!
    這裡有一座狀似哈尼梯田的建築依山面海而建,這就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9月22日,國家基因庫開門迎客的當日,來自國內外政界、產業界以及媒體界的人士聚集於此。人們欣賞著別致建築,也在探尋,如此大庫究竟何用?
  • 黑龍江省將建立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種群基因庫
    黑龍江省將建立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種群基因庫屆時,黑龍江省將建成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種群基因庫,300餘只東北虎將不會再發生近親交配的情況。  過去,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和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300餘只東北虎均採用人工控制的半散放飼養方式,母虎發情時,往往有多隻公虎與其交配,因此在人工記錄譜系檔案時,產下的小虎很難確認其譜系,小虎長大後再繁殖後代時,往往會造成近親交配的情況。
  • 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守護長江「物種基因庫」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2007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立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通過遷地保護、引種繁育、組培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研究所已建成珙桐、紅豆杉等8個大型珍稀植物觀光園,珍稀植物保護品種達1006種,是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對外運營:系世界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位於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華大基因庫可以參觀嗎?
    從參與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中國部分)、承擔「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任務,到獨立完成「亞洲人基因組圖譜」100%任務,再到完成「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亞洲部分,汪建領導華大從參與接軌、到獨立同步、再到引領支撐的蛻變和進化過程。
  • 揭秘國家基因庫
    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深圳報導  2016年9月22日,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正式啟用。  經過5年建設,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
  •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0.27 星期二 未來三至五年,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建設基因科技產業化基地和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搭建基因、生命、扶貧及創業四大平臺。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漢峰科技 基因測序戰勝病毒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被視為生命科學領域的 「第二次革命」,15年前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 「永遠地改變了生物學和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