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網訊 (關俏俏)為避免「外來生物」蘋果小吉丁蟲對中國天山野果林繼續「啃食」,新疆制定《蘋果小吉丁蟲防治方案》,採取生物、物理和人工防治三種途徑,加大力度防治野生蘋果小吉丁蟲害。
記者從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獲悉,當地獲得自治區專項防治資金,邀請國家林科院專家常駐開展實地研究和防治實驗。
針對蟲害,林業專家採取「分區治理」的生物防治方法,對危害嚴重的片區投放蘋果小吉丁蟲的天敵「寄生蜂」196萬頭。目前,林業專家正密切關注實驗進展情況,並根據寄生蜂種類、寄生率、生物學特性及生活史進一步培育數量,研究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與生物防治同時進行的還有人工和物理防治手段。目前,新源縣已組織40多名護林員對遭受蘋果小吉丁蟲危害的樹木進行修枝,集中焚燒疫木,現已完成作業面積500餘畝。近日,新源縣還將對蘋果小吉丁蟲危害嚴重的區域進行打孔注藥,計劃防治面積5000畝。
新源縣林業部門介紹,未來將計劃申請建立野果林自然保護區,實行封山禁牧,逐步恢復野果林生態系統;同時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支持啟動集物種保護、生態保育、科學研究、開發利用、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植物園區建設。
位於天山腹地的野果林總面積14.4萬畝,是亞洲面積最大的野生果林,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的新源縣、鞏留縣境內。這裡擁有眾多原始野生蘋果、核桃、杏、李等品種,被國內外林業專家譽為世界最大的野生蘋果基因庫之一。
自上世紀90年代發現蘋果小吉丁蟲以來,野果林被小吉丁蟲「啃食」現象嚴重,現有超過40%的果樹枯死,部分山坡甚至變成禿嶺,而當年生長繁茂、枝葉遮天蔽日的景象也不復存在。
責任編輯: 李春玲
新疆日報網訊(關俏俏)為避免「外來生物」蘋果小吉丁蟲對中國天山野果林繼續「啃食」,新疆制定《蘋果小吉丁蟲防治方案》,採取生物、物理和人工防治三種途徑,加大力度防治野生蘋果小吉丁蟲害。 記者從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獲悉,當地獲得自治區專項防治資金,邀請國家林科院專家常駐開展實地研究和防治實驗。 針對蟲害,林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