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辭世前的長篇手稿:去哭泣,去痛苦,去歡笑,去生活

2021-01-08 澎湃新聞

位於英國倫敦的考陶爾德美術館日前收入了一件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去世前兩個月完成的長篇手稿,其中包含了高更的約30幅原始圖畫,提供了一條審視其創作過程的新途徑。手稿的文字部分在呈現高更關於藝術的見解之餘,揭露了他對於和梵谷分道揚鑣的敘述。這件手稿原件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幾經易主,最近才進入了考陶爾德美術館,預計將於明年春季向公眾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手稿擁有十分注目的封面——上面用法語寫著「去哭泣,去痛苦,去死亡/去歡笑,去生活,去享受」(To Cry, to Suffer, to Die/To Laugh, to Live, to Enjoy)。內封上貼了3幅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貞作於19世紀50年代的版畫,背面則是丟勒的一幅版畫。

近日,英國倫敦考陶爾德美術館(Courtauld Gallery)入藏了一件此前從未展出的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的手稿。這件名為《前與後》(Before and After)的手稿篇幅長如書本,由藝術家於1903年2月時在玻里尼西亞偏遠的希瓦瓦島上完成,兩個月後,54歲的高更與世長辭。

左:《前與後》封面 右:手稿中的一幅繪畫這件手稿中有將近30幅原始圖畫,根據英國「代稅捐贈」政策(註:該政策允許個人向國家贈與有價值的物品來衝抵全部或部分繼承和贈與稅。這些物品會分配給公共收藏單位,向社會公眾展出)分配給了考陶爾德美術館,抵消了約650萬英鎊的繼承稅。這是二戰以後英國公共收藏所獲得的最重要的藝術家手稿之一。考陶爾德的收藏主要基於捐贈,囊括了從中世紀到現代的油畫、素描、雕塑及其他作品。其中尤以法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出名。高更在自己的玻里尼西亞小屋裡將《前與後》寫在了一本接近A4大小的筆記本裡。裡面大約有213頁書寫整潔的筆記、8頁完整的圖畫、2幅文本插圖,以及19幅版畫。

手稿擁有引人注目的封面,上面用法語寫著「去哭泣,去痛苦,去死亡/去歡笑,去生活,去享受」(To Cry, to Suffer, to Die/To Laugh, to Live, to Enjoy)。內封上貼了3幅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貞作於19世紀50年代的版畫,背面則是丟勒的一幅版畫《騎士、死亡與惡魔》(Knight, Death and Devil),這些都證明了高更兼收並蓄的藝術品位。

手稿裡貼著的浮世繪版畫考陶爾德美術館素描部策展人凱蒂·戈塔爾多(Ketty Gottardo)將《前與後》描述為「一半是回憶錄,一半是宣言」。其中既有袒露內心的軼事,也有關於德加、畢沙羅、西涅克、塞尚的觀點。值得一提的是,高更在手稿中提到了他和梵谷在阿爾勒同住時的那9個禮拜,這次合作最終以梵谷割下自己的耳朵而驟然收場。高更似乎意圖在寫作中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並將這場災難歸咎於梵谷。

在《前與後》中,高更還對那些沒能領會他才華的巴黎藝術評論家們發出了刻薄的評論,並且抨擊了法國在玻里尼西亞的殖民行為與教會當局。

高更曾希望自己的手稿可以在法國出版,就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將手稿寄給了身在法國的比利時批評家朋友安德烈·方丹納斯(André Fontainas),不出所料,幾乎沒有人有興趣出版這些文字,因為高更還沒有成為明星。1907年,方丹納斯將手稿給了高更的夫人梅特(Mette)。

手稿《前與後》中的一頁圖畫1914年,梅特將手稿賣給了德國出版商庫爾特·沃爾夫(Kurt Wolf),後者在4年後製作了一個小開本的摹本,並於這一年將手稿原件又轉賣給了他的朋友、一位出身銀行家族的出版商Erik-Ernst Schwabach,Schwabach在1920年時將其翻譯為德文。現在,我們可以去講述這部手稿在20世紀的不為人知的「冒險故事」了。20世紀20年代中葉,Schwabach把它賣給了一位紡織廠老闆Erich Goeritz。1934年,Goeritz因納粹而逃出德國抵達英國,成為英國公民。從那時起,他積累了大量印象派與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後來將其中的一些捐贈給了泰特美術館與大英博物館。

Goeritz死後,幾經易主的《前與後》不知如何落入了紐約藝術品商人約翰·弗萊明(John Fleming)之手。彼時,其估價達到8.5萬美元。該手稿最終由弗萊明的孫子繼承,最近他將其出讓,以抵遺產稅。

手稿中的一頁儘管有摹本和抄本,但藝術史學家至少在過去的50年間都沒有見到過原始手稿。然而,正如戈塔爾多向我們展示的,原始手稿揭示了更多的信息。尤其是,現在可以去確定哪些圖像是草圖,哪些是印刷。在一幅印刷版畫的背面,還發現了一幅繪有小狗的隱藏圖畫。高更曾將自己的素描描述為「我的私人信件,我的秘密」,因此,這些作品提供了一條審視其創作過程的不同尋常的途徑。其中有一張草圖可能代表了一幅自畫像。考陶爾德美術館將對手稿內容進行進一步研究。

手稿《前與後》將在明天春季在考陶爾德美術館中與高更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共同展出,屆時考陶爾德美術館也將在完成大修後重新開放。

(本文編譯自《The Art Newspaper》)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關於萬方長篇非虛構《你和我》
    他們各自顯赫而暗影重重的家族,他們精神氣質的傳承和養成,萬方一次次回到父親曹禺那些劇作的寫作現場,父親和母親美麗的相遇和曲折的愛情,動蕩歲月裡深刻的痛苦和恐懼……父親和母親大量的信件首次發表。而靈魂裡的石頭,在記憶和重新的敘寫和回望中,格外清晰。經由時間和靈魂的淬鍊,終究獲得重新的理解和安放。
  • 到廷巴克圖去
    但海達拉並未灰心,他拓寬了搜索的範圍,甚至前往廷巴克圖以外的地區尋找散軼的手稿。有一次,一位尼日河畔的村民領著海達拉去見一位據說擁有珍稀手稿的收藏著,那人守著一隻上了鎖的箱子,死活不願意打開。軟磨硬泡了四天,主人最終答應開箱。
  • 去上海看相對論手稿,「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今日開幕
    楊振寧回憶道,「五十年代初,我跟李政道合寫了一篇文章,是關於統計力學的,愛因斯坦對統計力學非常有興趣,他看見那篇文章,他就讓他的助手來找李政道跟我說,他想要跟我們談談我們的工作,所以我記得我們就去了,就在愛因斯坦辦公室裡,跟他談了一個半鐘頭。
  • 特斯拉的手稿去哪裡了?美國當初給出的解釋,並沒有多大的可信度
    關於特斯拉的歷史記載實在是太多了,在這些記載中,人們對他是否留下過手稿尤其感興趣。科學工作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具有遠見卓識,所以經常能想到一些非凡的想法。針對這個問題,許多科學家會選擇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這也許就是最初科學家撰寫手稿的原因。談起科學家的手稿,不得不提一下愛因斯坦生前燒掉手稿的說法,儘管這種說法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是民間幾乎都信以為真。
  • 眼淚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幸福、微笑才是我們應該去感知的東西
    而現在,卻再也提不起興致去和任何人聊一聊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沉默成為了常態。有人問:「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喜歡沉默?」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因為有些人無話可說,有些話無人可說。」他對大師說:「我是一個殘廢,嘗遍了世間的辛酸苦楚,時常感受到孤獨與痛苦,為什麼我的心中見不到陽光?」智慧大師問道:那你心中裝的是什麼?
  •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汨羅102歲抗戰老兵去世——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金輝 6月8日上午,家住汨羅市川山坪鎮三姊村樟樹組的抗戰老兵周義雲,因病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年102歲。在長達80餘年的居鄉生活中,周義雲老人很少向外人提起自己的過往。在他心中,當年的南京保衛戰是一場讓自己感到屈辱的戰鬥,軍心不齊、武器落後,血雨腥風的戰爭場面讓他終生難忘。 周老平時樂於助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自己孩子多、生活困難的條件下,勤儉持家、省吃儉用,鄰居有困難,他都樂施援手,鄰裡關係融洽。
  • 帶著爸爸去留學插曲主題曲片尾曲所有背景音樂bgm匯總介紹
    《等你的日子不值一提》歌詞:  流徙在眼裡的魚擺脫了孤寂  放逐在遙遠邊境的某座島嶼  蜷縮在角落哭泣無助的孩啼  你更願把我當作隕落的孤星  想擁抱一場大雨的每朵雨滴  其實狂歡比寧靜更顯得空虛  等候是沉默的深呼吸
  • 5個此生必去的海島,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氣息
    為什麼名人要去海島?除了尋找碧海藍天,陽光沙灘,世界上還有一些「神奇」的海島,可以讓濟慈「獲取靈感」,曼德拉學會「絕處逢生」,高更開始「思考藝術」,除了大溪地,世界上還有一些「特別有文化」的島……今天就跟找小遊一起尋找這些名人的海島。
  •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
    很多時候,我們情不自禁地去聯繫,無法控制地去思念,只是因為割捨不下那份入了心的情,因為真心愛過的人,是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雖然不再提起他的名字,但是依舊默默地藏在心底,成為今生永恆的記憶。愛情,苦就苦在,它終究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不是一個人一廂情願就可以成全,一個人的付出,註定是一場沒有結局的錯付,因為心有不甘,情有不舍,才會如此痛苦難過。
  • 這個折騰人的景區,去了頭痛頭暈,不去遺憾後悔
    2020-11-23 13:23:52 來源: 熱門八卦生活 舉報
  •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時間:2018-08-11 15: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生活中多點逗比有趣的朋友,快樂和歡笑都會多一些。
  • 高手皆如此:像蜘蛛一樣去學習,像猛獸一樣去生活
    不是說學習的過程很痛苦,而是說:人永遠都是貪圖安逸、趨利避害的,但當你用一個新模式去替代舊模式時,你一定要經歷一個不習慣的過程 —— 這個過程會非常勸退。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這樣做才對」「這樣做才有用」,但一直停留在「知道,但就是不去做」的層面,就是因為,你很難打破你的慣性迴路。
  • 打算去臺灣旅遊,什麼時候去比較好玩?
    那麼去臺灣旅遊什麼時候和季節去最好呢?1.臺北: 夏秋兩季,10、11月最佳臺灣全島緯度較低,即使到了夏末秋初,仍舊可以保持22.2℃-24.2℃左右的溫度,而且陰雨少,舒適宜人。臺北位於寶島北部,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雖然氣溫不低,但因為時有陰雨,所以偶有陰寒之感。
  • 醫院死人最多的科室 希望你們不要去
    所以,希望各位永遠不要去這個科室就診,尊重每一條生命。(來自醫學小咖秀:一個假裝有點汙的科普er~)  昨天中午,小咖在辦公室喝咖啡,美小護突然從背後猛地拍我一下,對我說:「咱醫院無痛人流怎麼預約啊?」我內心一驚,也順手拿紙擦了擦被掌力拍得噴在桌上的咖啡,略帶不舍,這可是我82年的咖啡啊。然後轉過頭,惺惺地對她說:「哦?
  • 去羅布泊的時候,要不要去樓蘭古城
    近些日子來,國內旅行大有復甦的跡象,諮詢羅布泊無人區穿越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人會問到穿越羅布泊過程中能不能順道去一下樓蘭古城的問題。在我們之前的計劃線路裡,本身是包含樓蘭古城的。今天囉嗦幾句,和大家講講穿越羅布泊時有沒有必要去樓蘭古城遺址。
  • 人死後往哪裡去?
    到了新約在路加十六章,主說到一個財主和一個討飯的拉撒路死後的遭遇: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22~23)。從這裡主自己的話看見,討飯的、財主、和亞伯拉罕死後都到同樣的地方去。這表明所有的人死後都到陰間去。
  • 孫為民暢想未來中國品牌圖景:「讓機器去幹活,讓人去生活」
    比如,繼不久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大放異彩之後,蘇寧智慧零售模式日前再次受到人民日報的點讚。受贊理由大致相同,除了因為蘇寧最早提出智慧零售概念,更因為其是這一波零售創新中最早做出理論突破的企業——既完成了自身的模式定型、業績突破,也帶動零售業實現了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等顛覆性變革,助力傳統零售業轉型升級,為網際網路零售下半場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可借鑑樣本。
  • 高更為何情迷大溪地
    ,那也可以說是高更讓大溪地更富色彩。高更立志從事繪畫前也做過經紀人;高更後半生也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大溪地並埋骨於荒島;高更也拋妻棄子。他的母系家族作為有著印第安血統的秘魯顯貴,居住宅第和生活方式都極盡奢華。多年以後,高更回憶道:「我有很驚人的視覺記憶,我記得這段時光。」
  • 去撒哈拉追隨三毛的足跡,去觸摸柔軟的沙子,去享受旅行的美好
    去撒哈拉追隨三毛的足跡,去觸摸柔軟的沙子,去享受旅行的美好兇猛但充滿誘惑的撒哈拉沙漠不適合居住,但是卻非常適合去旅行。這裡的生活和都市生活截然不同,黃沙遍野,荒蕪的沙漠是人群恐懼者的天堂,沒有公交地鐵,沒有喧鬧的街時,沒有西裝革履行色匆匆的商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