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緬甸貧困率降至24.8%,但面臨較高返貧率 來源: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緬甸《十一》7月7日報導,緬甸中央統計局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編制的《緬甸生存現狀報告(2017)》顯示,緬甸貧困人口1180萬,佔全緬總人口24.8%。僅管該比率已有所下降,但目前面臨較高返貧率。
自2005至2017年,貧困人口已大幅減少,2005年貧困線以下人口佔48.2%,2017年下降至24.8%。雖然每年人口數量在增長,但2005年貧困人口有1870萬,2017年僅有1180萬。貧困率下降表示緬甸經濟在快速發展。據世行統計,2005至2017年,緬甸人均GDP增長率為7.8%,居東南亞國家首位。
由於所處地理區域差異,各省邦貧困發生率也不同。欽邦貧困率最高,達58%,幾乎每10人中有6人是貧困人口; 若開邦貧困率居第二高,達41.6%;德林達依、曼德勒省最低,均為13.2%;仰光省為13.7%。從人口數量來看,伊洛瓦底省貧困人口最多,有180萬,其次是撣邦、實皆省。克耶邦雖然貧困率高,但貧困人口只有9.1萬人,是貧困人數最少的省份。
2017年,緬甸參照一個成年人一天需1590緬幣夥食費的標準,將其確定為貧困線。2005至2017年已脫貧的人口很難站穩腳跟,一旦發生意外,很多人口極易再陷入貧困境地。即使不屬於貧困群體的很多家庭生活水平也非常接近貧困線。所以脫貧人口面臨較高返貧率。返貧人群面臨的主要困難是食品價格上漲(12.5%的家庭會受此影響)、此外是重大疾病、發生意外、農產品價格低廉、暴雨、水災、冰雹等。通常這些災難對農村人口影響更大。在過去的12個月裡,農村人口有46%都遇到了一個上述困難。城鎮人口中只有32%遇到了類似困難。農村地區貧困人口佔貧困總人口的87%。多子女家庭的貧困率也較高,貧困家庭的子女數量幾乎是非貧困家庭子女的2倍。因子女多導致貧困的人口佔貧困總人口的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