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緬甸發生暴力衝突,被全世界踢皮球的民族,羅興亞人該何去何從

2020-12-05 剪燈說史

一個公民對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是推動其為其所在的群體做出貢獻,推動國家和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而國家和民族對個體的承認也是個體能夠自由行動、安全發展的保護罩之一。而身份認證則是可以很好的證明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乃至一片土地歸屬感的東西,而且也正是這種歸屬感才會讓一個人產生對於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群體和事務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但是對中華大地有著強烈歸屬感的我們很難想到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批人是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的族群。這就是羅興亞人,一個被以緬甸為首的南亞、東南亞各國所驅逐的族群。那麼羅興亞人到底是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被緬甸人所驅逐呢?

一、羅興亞人與緬甸的糾葛

由於歷史上對於羅興亞人的記載少之又少,而羅興亞人和緬甸以及孟加拉國三方對於羅興亞人的來源和歷史又各執一詞,所以實際上羅興亞人是怎麼出現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哪個組群的後裔,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由於羅興亞人內部對於自己的來源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是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忠實的擁護者。而且相比於世居在此的緬甸人,羅興亞人的語言卻是羅興亞語。所以綜合伊斯蘭教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擴張來看,緬甸人認為羅興亞這個民族是從英國殖民擴張時期開始入駐緬甸的印度、孟加拉等國人的後裔。羅興亞人雖然暫時活動在緬甸,但實際上並不屬於緬甸。

但是由於孟加拉國本國的領土面積和土地資源分配已經嚴重不足了,本國的居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十分狹小了,實在沒有多餘的生存空間騰出來接納羅興亞人,因此孟加拉國實際上也不承認羅興亞人屬於孟加拉,並要求支持此說法的國際社會拿出證據。在雙方的僵持之下,羅興亞人就逐漸變成了這個被世界所拋棄的種族。

實際上緬甸人和羅興亞人之間的恩怨很深,他們之間的糾葛遠不止緬甸不接納羅興亞人這樣簡單。在緬甸時羅興亞人是少數的群體,被歧視的群體。緬甸政府通過對婚姻、計劃生育、就業、教育、宗教選擇和行動自由的限制,有效地將對羅興亞這樣的少數民族的歧視制度化。

例如,在緬甸針對羅興亞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嚴苛規定:羅興亞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結婚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並提供新娘不戴頭巾、新郎不擋臉的照片;而這些做法與穆斯林習俗相衝突。羅興亞人要搬到新家或到他們所在的城鎮之外旅行時,也是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的。

此外,據相關數據統計,若開邦是緬甸最不發達的地區,貧困率為78%,而緬甸全國平均貧困率為37.5%。若開邦的普遍貧困、基礎設施落後以及就業機會的缺乏,加劇了緬甸多數佛教徒和少數穆斯林羅興亞人之間的分歧。這種經濟和宗教上多重領域的分歧有時會爆發衝突,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

但實際上羅興亞人變成現在這樣也不全是因為緬甸壓迫他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原因。在緬甸結束了英國對其多年的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之後,羅興亞人曾受某些阿拉伯國家教唆在緬甸舉行大規模的"聖戰"、擴張的行為。20世紀40年代末,在首領的帶領下,羅興亞人曾將本地的緬甸居民趕出村莊、使其背井離鄉,而羅興亞人佔領了這些地方。

當緬甸軍隊接到重新解放這些村莊的命令時,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羅興亞人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曾一度佔領了北若干大部分領土,但最終緬甸軍隊還是奪回了這些地方,並將他們趕到叢林中。在第一次"聖戰"失敗後,羅興亞人由陸陸續續發動了其他的打擊佛教徒的行動。雖然最終在緬甸軍隊的打擊下而宣告失敗,但羅興亞人的行為還是對緬甸的佛教徒產生了影響,並使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化。

2017年8月,若開邦再次爆發衝突,一個由羅興亞激進的人群組成的組織襲擊了緬甸的警察和軍隊哨所。緬甸政府立即宣布其為恐怖組織,並由出動軍方的力量清繳這個羅興亞組織。這次的行動迫使近70萬羅興亞人離開緬甸。

二、浪跡天涯的民族

在經歷了與緬甸人之間的廝殺之外,羅興亞人選擇了大舉外遷。他們認為自己代代相傳的孟加拉語言可以成為他們進入孟加拉,成為孟加拉國一份子的例證。

但是孟加拉國本國國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嚴重不足,而且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證據能夠證明羅興亞人實際上是從孟加拉國遷出,曾經是孟加拉國的國民。所以孟加拉國並沒有接納這個流亡的群體,而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為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人道主義援助,建了難民營。

而沒有被孟加拉國接納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另一個國家——印度。從根本上來說,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在伊斯蘭教在南亞擴張時其較大的根據地就是印度。在英國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時期,英國人本身並沒有十足的精力去管理這樣一個國家,因此當時背景下緬甸的殖民當局也多數是由印度官員構成的。所以很大程度上羅興亞人會是印度人在緬甸的後裔。

於是部分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印度,並在印度駐紮下來。而同孟加拉一樣,印度政府本身也是不承認羅興亞人印度裔的身份,但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印度政府出面建造了一定規模的難民營,將部分的羅興亞人接納在難民營中。

但是即便是在難民營,羅興亞人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也是由孟加拉和印度當局扶持的。這樣一來印度和孟加拉國本就擁擠的生存空間和分配不平衡的生存資源在羅興亞人的壓力下更是成下坡趨勢。除了經濟上的問題之外,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印度和孟加拉國不能忽視的問題。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雖然是一個大的教派,但由於對古蘭經的解釋不同,教內分成很多不同的教派,每個教派所尊崇的教義也有所不同。所以對於孟加拉和印度來說,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一個隱患。同時歐洲難民的例子時刻警戒著印度和孟加拉政府,難民的問題會對社會生活和安全造成影響。大批量的難民湧入印度和孟加拉,其中難保不會摻雜著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這種人的存在會對國家的主權造成影響。

同時難民的湧入會引發印度和孟加拉國民的民族情緒,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的社會構成和民族問題逐步成為國家發展路上的攔路石。而且難民會面臨著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一旦分配不均時就會出現打砸搶燒等一系列的社會治安問題,從而引起全社會範圍內的混亂。所以孟加拉當局和印度政府都在國際社會上呼籲更多的幫助,並要求自己親近的大國向緬甸施壓,停止對羅興亞人的一些負面活動。

結語

羅興亞人因最初在20世紀40、50年代與緬甸佛教徒之間的武裝衝突而被趕出緬甸,卻因為種種問題不被其他國家所容。即便是國際上講究人權的組織和國家為其憤憤不平,但仍舊拿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大多數都在唾棄緬甸的時候,羅興亞人也應該自我反思一下,但終歸,小孩子是無辜的。

參考文獻

1. 《被拋棄的種族》

2. 《緬甸近代史研究》

3. 《羅興亞人的生存問題研究》

相關焦點

  • 羅興亞人,連"東方曼德拉"也束手無策,撕裂的緬甸該何去何從?
    尤其是英國在抗日戰爭當中,為了對付日軍組建的羅興亞人在戰爭中並未發揮多大作用;然而,卻將屠刀舉向了自己本國的民眾。  羅興亞人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上,趁機作亂,向著那些看不起自己的緬甸人暴力相向。大肆屠殺帶給羅興亞人更臭的名聲,同時一直以來的習俗、信仰等衝突,讓羅興亞人無法融入到緬甸人群當中。
  • 緬甸大選今日開鑼:執政黨勝選有望,但翻新「舊船」仍是難題
    如今,許多緬甸人仍樂觀地期待翁山蘇姬能領導緬甸轉型,走上民主政體與持續發展的道路。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引起的經濟停滯與頗受國際關注的羅興亞人問題等族群議題成了樂觀前景下的陰影。但四年多來緬甸改革進展顯得緩慢。「五十多年來,緬甸官僚系統都是為了操控資源和服務特殊利益而設。沒有任何一個新政黨或新政府能在數年內就成功翻新如此龐大的『舊船』。」經濟學家安德魯·鮑爾(Andrew Bauer)對《緬甸時報》說。鮑爾此前向緬甸政府提供政策建議,曾擔任緬甸官方自然資源部門(NRGI)諮詢師。新冠疫情更讓緬甸經濟「雪上加霜」。
  • 沉默的傷痛,慘遭性侵後懷孕,羅興亞婦女背負一生汙名
    生無可戀的M,大部分的時間都躺著,希望自己的生命能早點結束三年前緬甸西部若開邦的民族衝突事件,造成近90萬羅興亞難民逃至鄰國孟加拉。緬族以強姦、輪姦作為武器,逼迫羅興亞婦女離開家園。外電訪問到幾名勇敢分享自己遭遇的羅興亞婦女,她們之中有人不幸懷孕,被家人、丈夫嫌棄。有人生下自己無法愛的孩子,日夜提醒她們慘遭強暴的恥辱。
  • 他曾是亞洲最富有國家,如今窮得揭不開鍋,中間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那時候有個國家比日本還要富有,然而現在卻窮得揭不開鍋,所有人好奇中間發生了什麼。這個國家就是「緬甸」,戰爭爆發時他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緬甸境內有豐富的礦源、稀有礦源、石油,英國人通過出售給眾多被殖民國家賺錢,慢慢將緬甸的經濟拉升,逐漸登頂巔峰。
  • 緬甸: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事實上,緬甸不僅出產全世界90%的玉和幾乎全部的名貴寶石,它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在全球排名第46位,可耕地面積在全世界排名第25位……從很大程度上說,現代緬甸的命運與它的上述特質息息相關——正是因為緬甸的重要戰略位置以及豐富自然資源,多少年來,它一直是地區大國和全球帝國主義競相爭奪博弈的熱點地區。除了歷史上受到中原王朝影響外,近代以後,英國和日本都曾統治過這片美麗富饒而又多災多難的土地。
  • 十年轉型路,75歲的翁山蘇姬將把緬甸領向何方?
    此外,緬甸選舉委員會還於上月取消了若開邦、孟邦和克欽邦等受族群衝突影響的近150萬選民的投票資格,理由是當地衝突阻礙投票的開展,一些少數民族政黨對此感到憤怒。與此同時,緬甸也有聲音質疑民盟第一任期並未履行上臺時的承諾:促進民族和解、修改憲法以推動政治轉型、提振國內經濟等。面對多重質疑的民盟為何能「壓倒性」的勝選?其過去五年的執政期間該如何評價?
  • 緬甸:遭反政府武裝綁架六個月的基督徒村民終獲釋
    >六個月前,緬甸一叛軍勢力在一個基督徒佔多數人口的村莊綁架了數十人。現在,該組織已經將村民們全部釋放。根據美國一家電臺的報導,緬甸若開軍(Arakan Army)已經釋放了在西部欽邦敏達縣百力瓦鎮(Paletwa,Chin)青塔林村所綁架的52名村民。今年2月份,若開軍與緬甸政府軍在青塔林村發生激戰。之後,若開軍綁架了這些村民,並將他們囚禁在邊境營地。但若開軍一直否認是以武力帶走他們的,還稱是在戰後幫助他們獲得安全。
  • 泰國、緬甸、美國連續在亞洲痛下殺手
    無獨有偶,這陣子緬甸的翁山蘇姬日子也不好過。  因為西方媒體一直在炮轟她「鎮壓」羅興亞人,西方輿論批評她侵犯人權和進行種族清洗,給了昂山莫大的壓力。  但實際上,這次衝突本來就是羅興亞人率先對當地警察局和居民區發起恐怖襲擊引發的。  這兩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關鍵詞:輿論!——很明顯在關鍵的時候,輿論可以當炮彈使用。
  • 緬甸再起硝煙,政府軍王牌師猛攻克欽獨立部隊,衝突地距雲南很近
    當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在為疫情困擾的時候,東方的緬甸再次燃起了硝煙。據海外網近日消息稱,當地時間9月5日早上7時許,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武裝在撣邦木姐鎮班內村附近發生衝突。報導稱,發生交火的是緬甸政府軍88機動師和克欽獨立武裝6旅。
  • 緬甸為何戰亂不斷
    然而如今中國、印度、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等亞洲國家都已進入到高速增長時期,而緬甸這個曾經的亞洲富國用83年的時間只令自己的人均GDP增長了500美元左右,直接跌入了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導致緬甸從一個富裕國家淪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緬甸國內持續不斷的戰亂。
  • 緬甸總統府:總統吳廷覺辭去總統職務
    目前尚未有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是否已經回國的消息,但緬甸國務資政辦公室臉書官方帳號在6小時前發布了一些照片,從場景和身邊人物分析,翁山蘇姬疑似已回國。 此前,翁山蘇姬前往澳大利亞出席東協-澳大利亞特別峰會,目前飽受西方輿論關於「羅興亞危機」的壓力。
  • 緬甸獨立運動中緬、孟兩族關係演變研究
    1911年緬甸人開採的油井只有1家,1921年達到12家。在鎢、錫礦的開採中,緬甸人也取得很大成就[5]。 表1 1895年緬甸工商業情況和緬甸人佔的比例 這一口號反映了大緬族民族主義已經在緬族政治家頭腦中不斷強化,引起了其他民族的不安與緊張。在盟軍的支持下,許多少數民族參加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鬥爭,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緬族民族主義者發生衝突。 後來,傀儡政權中的緬族政治領導人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開始加深,暗中加強了與盟軍的合作。1944年8月1日,「國防部長」昂山與德欽梭、德欽丹東、吳努等建立「反法西斯組織」。
  • 何故為敵:差異性必然引發族群衝突嗎?
    造成衝突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利益的追逐。這就是德國學者李峻石在其著作《何故為敵》中所堅持的觀點。儘管我們已經不會再公然宣稱「某個民族必然比其他民族文明(或野蠻)」之類的種族主義觀點,但也仍然經常可以從大眾媒體中獲得這樣的信息:某某地區的民族(族群)衝突是因為各民族間語言、信仰、習俗不同,加之一定的歷史性原因,所以民族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 中方就緬甸克欽邦衝突炮彈落入中國境內提出交涉
    > 1月4日是緬甸獨立日,圖為緬甸士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月4日在北京證實,近期緬甸克欽邦軍事衝突中有3發炮彈落入中國境內,中方已就此向緬方提出交涉,要求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中方已就此向緬方提出交涉,要求緬方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緬北問題是緬甸內部事務,中方希望緬甸政府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緬北問題,維護中緬地區的安寧與穩定。」2012年12月30日晚,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發生武裝衝突,3發炮彈落入中國境內,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王琦琛)...
  • 印度政客之侄臉書發帖引抗議,班加羅爾暴力衝突至少3人死亡
    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暴力衝突,造成至少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12日,班加羅爾已實施一項緊急法令禁止集會。據路透社、半島電視臺等外媒報導,衝突始於11日晚些時候,一直持續到12日凌晨。一些抗議者投擲石塊,焚燒車輛,甚至放火焚燒警察局。附近街道上排列著被燒毀的車輛,而警察局所在的近兩公裡的路段上,所有商店都關閉了。
  • 「書評」地外文明入侵地球,面對衝突人類將何去何從?
    地球在太空中浪跡天涯,上演著「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式的故事。你可曾想像,如果宇宙中某個地外文明發現地球,它們會作何感想?地球文明能否引得他們好奇,地外文明與地球文明衝突時,地球上的我們又將何去何從?這一切,在獵戶座懸臂創作的這套《失落世界》中,變成了「現實」。
  • 國際組織發文,ISI間諜機構正在緬甸訓練恐怖分子
    【緬甸中文網訊】日前,南亞自由民主峰會成員薩甫朗歐文對外表示,以製造恐慌及越境恐怖襲擊活動,臭名昭著的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nter Services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ISI)間諜機構,正在緬甸邊境訓練恐怖組織成員。
  •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為緬甸克欽邦流離失所者捐款
    洪亮代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洪荃詮):中國駐緬甸大使館6月1日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4千萬緬幣(約合19萬元人民幣),用於幫助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緬甸北部克欽邦民眾。
  • 讀書筆記 | 重建文明秩序——讀《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因為最普遍和最危險的衝突,不是社會階級的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衝突,而是屬於不同文化實體的人民之間的衝突,特別是沿著文明的斷層線發生的衝突。人類普遍把世界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經濟劃分方法相關的是東方和西方之間的文化劃分方法。也就是說從經濟上分為南方和北方,從文化上分為東方和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