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泰國、緬甸、美國連續在亞洲痛下殺手

2021-01-08 硬拳大衛君

  本月初,泰國前總理英拉因大米收購案被判五年,政治生命宣告結束。泰國大米收購法案,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老百姓是非常擁護的。

  因為種糧的農民收入低,所以英拉決定給種糧的農民予以收購價格上的補貼。這種對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補貼政策,當然是德政和善政。

  但是西方控制的輿論卻鼓吹說英拉通過高於市場價收購老百姓的大米,導致了國庫的虧損!這是比貪公款到自己的腰包裡更嚴重的行為,所以必須要拿下。

  無獨有偶,這陣子緬甸的翁山蘇姬日子也不好過。

  因為西方媒體一直在炮轟她「鎮壓」羅興亞人,西方輿論批評她侵犯人權和進行種族清洗,給了昂山莫大的壓力。

  但實際上,這次衝突本來就是羅興亞人率先對當地警察局和居民區發起恐怖襲擊引發的。

  這兩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關鍵詞:輿論!——很明顯在關鍵的時候,輿論可以當炮彈使用。

  目前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西方敵對勢力正在利用輿論這個武器大殺四方,試圖把所有敢於選擇和中國合作的他國政治家,全都滅殺掉。以此孤立中國。

  以前的戰爭離不開堅船利炮。但戰爭是需要成本的,不合算。因此,從明面上看,很少有人通過真正的戰爭來獲得財富,而是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顛覆,輿論炮彈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英拉的政策本來是好事情,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讓老百姓獲得實惠,雖然是侵犯了少數人的利益,但是在國家的利益面前,按理說不應該讓一個為國振興的民族英雄獲得如此慘澹的收場。

  很明顯,英拉這事有西方勢力的介入,在東南亞有很多的媒體是被西方操縱的,只為西方利益服務。

  他們可以詆毀別國,讓一個本來非常正常的事情讓其變得不正常,比如用輿論脅迫他國領導人,讓其不敢和中國合作。或用輿論炮彈,搞垮和抹黑任何一個敢於選擇和中國合作的政治家。

  眾所周知,泰國英拉當政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提議,就是「與中國的大米換高鐵協議」。

  這個事情是符合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顯然中國很支持的。肯定會有優惠的政策,中國會獲益,泰國也會搭車受益。

  英拉當然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選擇和中國進行這個合作。但是這個舉措很明顯令西方歐美國家不滿。

  西方認為:」你泰國想發展沒有關係,但要親西而不是親中,只能選擇西方不能選擇中國。「

  對此西方的態度是:不聽話就趕下臺!但如何趕下臺呢?用輿論炮彈當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從英拉的身上找問題。就算英拉沒有什麼問題,但人非聖賢,只要用心找,藉口總會是有的!

  比如英拉高價收購大米補貼農民一事,就可以說成是腐*,然後通過輿論炮轟醜化發酵,一旦輿論發酵,英拉下臺和被判刑是必然的事情。不過這個事的重點不是針對英拉,而是通過審判英拉,讓中泰大米換高鐵這個事變得遙遙無期。

  而緬甸的翁山蘇姬,過去是很聽西方話的緬甸地區領導人,當年西方甚至還授予了她諾貝爾和平獎。

  但是翁山蘇姬執政以後,卻做出了違背西方意願的事情,計劃和中國展開中緬油氣管道的合作。於是西方就拿羅興亞人這張牌來打壓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要是敢不聽話,西方就會通過羅興亞人發動屠殺來引發內亂,然後翁山蘇姬敢反擊的話西方媒體就炮轟她「屠殺羅興亞人」,而如果她不敢反擊的話,國內大量普通民眾被屠殺,政府卻不管,那麼寒心的緬甸人也會將其趕下臺。

  有這個顆釘子在自己的領土上,翁山蘇姬當然很難受。更為關鍵的是,羅興亞人聚居區的位置就在中緬油氣管道最重要的必經之路上,一旦這裡亂起來,中緬合作就要徹底擱淺。

  緬甸畢竟是小國,必須在大國之間博弈。翁山蘇姬要拔掉羅興亞人這顆釘子,必損害西方利益。

  歐美很生氣:「我們都把諾貝爾和平獎給你了,你還敢不為我們謀福利?你還敢和中國人合作?那必須懲罰。」

  於是首先策動羅興亞人發起恐怖襲擊,然後製造輿論,造謠說昂山的做法完全是在搞種族清洗,是侵犯恐怖分子人權,並要求立即停止抓捕犯罪分子的行為。

  仔細想想,實際上,種族清洗最厲害的恰恰是西方自己,哪一次這種恐怖襲擊的背後沒有歐美的影子呢?

  當初給昂山和平獎的時候,是因為昂山的理念是不和中國合作,這是西方喜歡的理念。這種理念對於西方來說是很有利的。而如今翁山蘇姬選擇和中國合作的中緬鐵路、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都是西方不喜歡的。

  所以西方要用輿論敲打翁山蘇姬,令其不敢再繼續選擇和中國合作建鐵路。這種輿論炮彈是不是很厲害?當然很厲害,而且它不但厲害,並且無處不在。

  其實別看今天中國的網絡輿論處處被西方壓制,但實際上中國可是輿論戰的老祖宗。

  《孫子兵法》早就總結過輿論戰的巨大威力,只不過裡面說的是用間,原文: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在中國歷代的戰例中,輿論戰可謂是出神入化。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樂毅伐齊,本來戰事非常的順利,連克齊國的七十二座城池,只剩下莒、即墨兩座城池,三年不下。

  樂毅當然也想趕緊滅齊,並且採取了像是優待俘虜等收取齊人民心的措施,眼看兩座城池也快守不住了,關鍵的時期,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即墨守將田單抓住機會,用反間計,讓燕昭王懷疑樂毅謀反,想當齊王,換上了毫無戰爭經驗的騎劫。最終,田單用火牛陣大破燕軍,順利收復了齊國七十二城。

  戰國時期的秦趙大戰,老將廉頗堅守不出,秦軍沒有辦法,就用出了反間計,蠱惑趙王,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趙軍大敗,秦軍坑殺了四十萬降軍。趙軍一下子沒法翻身,最終滅國。

  當真正的戰爭遇到了困難的時候,輿論戰就很好地左右了勝利的天平。現在真刀真槍的戰爭很少,發動戰爭的成本提高的時候,正是運用輿論戰的最好時機,也就是現在各國打輿論戰的根源,成本低,見效快。

  中國是輿論戰的老祖宗,是不是就可以說再不用警惕輿論戰了呢?當然不是,中國還是火藥的老祖宗,難道沒有吃火藥的大虧。

  任何的事物不是誰先發明誰就可以佔到上風,而是誰時刻保持警惕,誰與時俱進才佔上風。

  中國一心一意搞發展,不對別的國家搞輿論戰爭,並不代表別的國家不對中國用輿論戰爭。並且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無時無刻都處於一個國際輿論炮彈的包圍當中。中國必須反擊,甚至必須主動出擊,才能反敗為勝。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些事件,就會發現原來西方的輿論炮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我們的大腦,雖然時間總會揭露事物的本質,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但已經造成的危害卻很難彌補。

  2011年7月23日的甬溫線動車事故,在當時的國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當時的事件中產生了一句網絡流行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能夠成為新聞發言人,思維還是口才絕對在一般人以上,大家比較熟悉的外交部的發言人華春瑩、耿爽、洪磊等都不是一般的人物,能夠把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逼迫到思維混亂,說出這樣的話語,足見其當時背負的輿論壓力。

  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再仔細想想,是不是過度渲染的輿論炮彈?是不是有一支外部勢力故意放大這一事件,以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只要是交通工具就有出現事故的可能,小到兩輛自行車相撞,大到飛機出現空難,都是不可避免的,誰也不願意發生。

  但是這些事故發生之後,大部分媒體報導的應該是將損失減到最小,搜救,搶救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

  比如任何一次飛機失事之後,都沒有哪一個媒體會開始質疑飛機的安全性,更不會盲目指責說飛機出事是因為它飛的太快了。

  而甬溫線動車事故則不同,出事後,輿論就像瘋了一樣渲染出事是因為高鐵的速度太快了,是因為中國的技術達不到西方的標準,是中國製造有安全隱患,所以才會出現了本該避免的事故。

  為什麼西方要給中國的高鐵扣上屎盆子,躺著也要讓中國的高鐵中槍呢?

  因為當時中國正在大力發展高鐵,從國外買太貴了,只要是中國不能掌握的技術,外國人就會狠狠坑上一把,本來1億的成本,你自己造不出來,那就賣給你20億,甚至更高。

  有志氣的中國人當然不甘心受到這種恥辱打壓,就自力更生,像當年中國研究原子彈一樣,只要是別的國家能夠辦到的,中國人照樣可以做到,並且可以做的更好,高鐵當然也不例外。

  事情的發展真的是中了西方的輿論炮彈

  中國的高鐵發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在輿論的壓力下,中國的高鐵迫不得已終止本該設計好的速度,被迫降速,銀行一看中國高鐵前景不好,進行了限貸,讓中國的高鐵發展雪上加霜,而輿論的炮彈並沒有完結,後續的還在渲染中國高鐵輻射大,對人健康有影響等等。

  如果沒有後來中國高鐵咬緊牙關,克服了種種困難,哪有今天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

  時間可以讓我們看透本質,中國高鐵的好處,現在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受益,但輿論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則是7年!整整七年的時間,中國高鐵一直在被打壓,險些就挺不過來了。

  中國的高鐵不僅僅是改善了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中國的發展,更加重要的是,中國高鐵關係到中國的布局,「一帶一路」的推進離開了中國的高鐵怎麼能行,新加坡充當美國的走狗,遏制住馬六甲海峽來遏制中國,中國就要尋求別的地方突破,向西修建高鐵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布局。

  通過中國人的努力,中國的高鐵已經是全世界的NO.1,中國不但不用從國外買高鐵技術,別的國家已經開始買中國的高鐵技術,更是有的國家乾脆放棄了高鐵的研究,中國的高鐵太超前了,趕不上了,還不如省出研究經費直接買中國的成品列車。

  上個月,中國的復興號剛剛提速,速度可以達到350km/h,硬幣實驗,穩穩站立20秒,但是就在別的國家羨慕的時候,我們的鄰國日本卻繼續給中國輿論炮彈,重提甬溫線動車事故,其險惡用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過這一次,日本的伎倆太過幼稚、拙劣,用腿一想就是在放輿論炮彈,想去阻礙中國高鐵的提速,只是螳臂擋車。

  不僅是在政治和高鐵領域,在其他方面,西方的輿論炮彈也還在無時無刻的滲透,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比如剛剛發生的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槍擊案,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沒有禁槍,而美國為什麼沒有禁槍,不是什麼美國是民主的,是自由的,美國人可以帶槍是人家美國民主自由的標誌。

  這些說法純屬扯淡。美國政府自己也想禁槍,只不過在兩黨輪流執政的大背景下,如果禁槍,會損害美國槍枝管理委員會等很多利益集團的利益,而後果就是在大選的時候落敗。這才是美國政府不敢下決心禁槍的關鍵原因。

  到底是禁槍對老百姓的安全有益,還是不禁對老百姓的安全有益這樣連幼兒園的小孩都能夠想明白的問題。竟然有的媒體或者說是名人在鼓吹,雖然是人家美國發生了槍擊案,但是恰恰說明人家民主,人家不會限制美國人的自由。這簡直是在顛倒黑白。

  更深層次,為什麼網上總有人在顛倒黑白呢?

  他們要麼是真的無知,要麼就是被西方勢力收買了,替西方向中國發射輿論炮彈,並從中獲得利益。這種人,抗日戰爭時期,都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

  如今的中國社會很安全,治安令外國人羨慕

  比如十一期間,中國人想到是何處旅遊,怎樣休閒,而其他國家的人呢?敘利亞還在戰亂,安全都不能保證,伊拉克還在獨立公投,搞國家分裂。

  緬甸還在受到羅興亞人的威脅。作為原來的一個領導人英拉,正在出逃。就連美國,也在受到槍擊案的陰影。可以說,中國人是在這個時期最沒有後顧之憂的人,幸福指數最高的。

  但這些幸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當初沒有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勇敢抗爭,沒有志願軍前輩們的流血犧牲, 哪來今天我們的安定和悠閒?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就不會有家。 中華民族經歷了很多的苦難,被人欺負了很多年,被迫籤訂了恥辱條約,被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但中國前輩通過流血犧牲、艱苦奮鬥,終於有了中國的今天。他們也將載入史冊。他們不容詆毀。

  今天的中國,不論是哪一個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高鐵世界第一,北鬥導航擺脫了歐美的扼殺,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不再受制於人,中國有了自己自主研發的航母,有了和美國同等技術的戰鬥機等等,目的只有一個,歷史的教訓是慘痛的,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不想再挨打。輿論上也不想再被打了!

  中國前輩的奮鬥,最終受益的是一代代的中國人。因此,保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是每個中國人應該盡到的義務。中國強則每一個中國人強,中國弱則每一個中國人受欺負。

  誰詆毀中國,誰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敵人。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際背景時代每一個中國人應該警惕輿論炮彈,加強防範意識,不輕易信謠,不傳謠。

  讓國際輿論炮彈成為國際輿論啞彈。

相關焦點

  • 人類生存的「暗淡藍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原標題:【原創】2020騰訊WE大會 | 人類生存的「暗淡藍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11月7日,一年一度的
  • 美國農業部大戰亞洲「殺手」大黃蜂
    上周,美國人成功剷除了該國發現的首個亞洲巨型大黃蜂的巢穴。這件事甚至上了新聞頭條。現在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與入侵物種戰鬥的技術細節。 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通常被稱為中國大虎頭蜂,也叫殺手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在亞洲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很常見。
  • 美國面臨四大挑戰 其中3個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幫助
    在1月1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共同就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展開主題演講與討論。拜登目前面臨三個挑戰,即國內不團結、盟友不聽話和中國不信邪「三座大山」。在川普執政的四年中,中美關係可謂經歷了跌宕起伏,包括一場場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金融戰、輿論戰等等。
  • 港媒:東南亞,從美國單極到中美雙極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月14日文章,原題:當盟友疏遠時去年,泰國法院拒絕移交美國指控販賣飛彈零部件的一名伊朗人。現在兩國又圍繞一名販賣軍火的俄羅斯人的引渡發生爭執。一些人認為這意味著華盛頓顯然在逐漸喪失對其長期戰略盟友的影響力。泰美官員如今坦承,由於不同戰略利益及自貿談判破裂引發的貿易緊張,兩國關係業已疏遠。
  • 美媒評對緬甸崛起樂觀理由:緊鄰市場 資源豐富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5月30日文章】題:緬甸時刻———對正在崛起的這條東南亞小龍感到樂觀的八個理由(作者常駐東南亞的麥肯錫諮詢公司董事喬興常駐首爾的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董事理察•多布斯)  近些天來,緬甸吸引了許多關注。吳登盛總統在今年5月訪問了華盛頓,這是自1966年以來緬甸領導人首次訪美。此行標誌著多年來國際孤立的明確結束。
  • 中國與緬甸籤署共同建設TD實驗網協議
    TD-SCDMA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近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已與緬甸籤署共同建設TD-SCDMA實驗網協議,另外在加拿大、非洲等地也有建設TD試驗網的計劃。這意味著中國3G自主智慧財產權標準TD在國際化徵途上再次邁步。之前,TD已在韓國和義大利的部分地區進行了商業化部署。
  • 發衛星不再是大國專屬 緬甸擬發射該國首枚微衛星
    (密鐵拉法新電)緬甸正準備發射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枚衛星,並加入一個旨在保護數百萬人免受環境災難的新生太空國家聯盟。緬甸將與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在內的八個亞洲國家定期發射微衛星,組成一個「超級星座」,用於追蹤颱風、地震活動、水流,並對土地利用、農作物生長和疾病暴發提供數據。
  • 澤塔奧特曼:田口導演現場變身傑龐頓,伽古拉直接「痛下殺手」!
    而且在這次的訪談節目中真正的魔人伽古拉也開始整活了,直接在田口導演模仿自己變身成為傑龐頓的時候,對田口導演「痛下殺手」,果然這個世界就沒有伽古拉不敢做的事情。 皮套演員穿著伽古拉的皮套直接出現了,而且對田口導演直接「痛下殺手」,拿著蛇心劍就砍了上去。看來應該是報格利扎將自己打的鼻青臉腫的大仇,眾所周知伽古拉是最記仇的。看看慎也的變化就知道了,之前一直都在說我現在感覺很好,自從被伽古拉盯上之後,現在的慎也都是這樣的:好歹敲下門吧。言語中透露著無奈,要知道我可是反派!
  • 緬甸: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緬甸的國土面積為68萬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英法兩國本土面積的總合,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的西北面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面與中國擁有漫長的邊境線,東南面則與泰國接壤,後者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 美報:中美--亞洲多極格局中的兩極
    越南經濟為日本和西方提供著巨大的投資前景;越南在追趕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時,今後或許會經歷二十年的快速增長期。金蘭灣有可能提供與南中國海港口相媲美的港口設施。  與此同時,從歷史上來看,越南與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密切。俄羅斯渴望在東亞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印度由於意識到中國對新德裡構成的挑戰比巴基斯坦大,因此近來制定了「向東看」的戰略。
  • 印欲擴大核原料進口來源 面臨中國競爭挑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唐湘報導 據法新社9月7日報導,印度政府上周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欲從中國的兩個鄰國蒙古、哈薩克斯坦以及非洲的納米比亞進口核原料,以此滿足本國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不過,法新社評論說,印度的「鈾外交」將遭遇中國的嚴峻挑戰。
  • 被譽為「殺手大黃蜂」的亞洲大黃蜂,在美國發現了第一個蜂巢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當地時間10月23日,美國華盛頓州官員稱,昆蟲學家本周在美國發現了第一個亞洲大黃蜂巢。被稱為「殺手大黃蜂」的亞洲大黃蜂(Asian giant hornet,學名Vespa mandarinia)是去年年底首次在該州被發現的。昆蟲學家從那時起已對這種能破壞蜜蜂種群的大型昆蟲保持警惕。
  • 日本連鎖咖啡品牌口美達(Komeda)明年進軍泰國、緬甸
    人民網東京10月10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連鎖咖啡品牌口美達(Komeda)9日宣布,將於明年正式進軍泰國和緬甸市場。新開設的海外店鋪將與日本國內一樣,由店員在顧客桌邊點單,之後進行配餐。新店鋪還將考慮在菜單中加入當地特色美食。  口美達咖啡今年6月剛剛在日本青森縣開店,正式覆蓋日本47個都道府縣。
  • 中國與泰國的差距有多大?看到泰國的農村,終於明白了
    因為每個地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獨特風景,所以有很多的中國有人就會選擇出國旅遊來體驗其他國家的獨特風景。我們國家的很多人可能就會選擇去泰國遊玩,尤其是在這個冬天裡,因為泰國那裡的氣候相對比較起來,是比較溫暖的,因為他們一年四季都沒有冬天。很多的人都會選擇去泰國避冬,因為那裡確實是非常的溫暖,而且環境也挺好,還可以遊泳。
  • 緬甸為何戰亂不斷
    乾隆年間緬甸在同時對中國和暹羅作戰的情況下打得暹羅節節敗退,乾隆皇帝的徵緬大軍也在緬甸屢屢碰壁。鼎盛時期的緬甸不斷向北蠶食中國雲南省的少數民族土司轄區,向西吞併阿霍姆王國和曼尼普爾王國(今印度東北),向東吞併南掌(今寮國),向南一度徵服過暹羅(今泰國)。19世紀緬甸在經歷三次英緬戰爭後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8年1月緬甸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獨立國家。
  • 亞洲及太平洋二戰電影地圖
    (亞洲戰役電影地圖)  《桂河大橋》  產地 美國(1957年)  背景 桂河大橋位於泰國西部地區。日軍佔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邏,著名的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1945年,桂河大橋是盟軍空襲的目標。
  • 英媒:拜登擬任命「亞洲事務主管」,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姜華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英國《金融時報》2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考慮任命一位白宮「亞洲事務主管」,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廣泛挑戰。據《金融時報》報導,熟悉拜登過渡團隊內部事宜的5名消息人士透露,拜登考慮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設立亞洲事務主管一職。
  • 世界冠軍挑戰緬甸「不敗戰神蟒蛇」
    【緬甸中文網訊】說起「緬甸蟒蛇」昂拉安塞,說他是國家英雄一點不為過。他常代表緬甸參賽,斬獲了一個又一個冠軍,創造了一個個「不敗神話」。是他,讓緬甸拳手在國際上名聲大噪。今年已經33歲的他,已經屬於老將了。
  • 中國周邊安全面臨五大挑戰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途中, 伴隨著「成長的煩惱」,我國周邊安全形勢和安全結構也正在經歷重要的歷史性的調整與變化。整體來看,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總體趨穩,但也存在越來越明顯的大國激烈博弈、海上爭端或將激化、地緣政治面臨新的挑戰、非傳統安全形勢嚴峻等新情況。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周邊安全或許面臨五大挑戰。
  • 美聲稱中國海軍保護能源通道威脅公海安全(圖)
    就在楊洋啟程回國的不久前,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布魯克從塞班島向國內發回一篇報導,在這篇題為《美國對太平洋的統治面臨中國的挑戰》的文章中提到: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上的一名船員告訴布魯克,在這個美軍部署了5艘補給船和軍火船的基地港,美軍一直監視著可能出現的中國潛艇。這位船員說:「我們一直在監視他們。中國人的確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