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周報2005年1月28日(提前出版)文章 楊洋來自天津近郊的一個農民家庭,她最近剛從位於太平洋的塞班島回來,因為在當地一家製衣廠打工,她已經連續3年沒有回家了,「如果省吃儉用一點,只要不怕辛苦,錢還是很好賺的,何況那裡的風光還那麼好!」楊洋告訴記者,她很快就會回去,因為她很想念廠裡同甘共苦的姐妹們。
就在楊洋啟程回國的不久前,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布魯克從塞班島向國內發回一篇報導,在這篇題為《美國對太平洋的統治面臨中國的挑戰》的文章中提到: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上的一名船員告訴布魯克,在這個美軍部署了5艘補給船和軍火船的基地港,美軍一直監視著可能出現的中國潛艇。這位船員說:「我們一直在監視他們。中國人的確令人擔憂。」
2004年11月底,《華爾街日報》在題為《中國加強水下力量:高技術潛艇艦隊可能對鄰國和美國構成威脅》的報導中稱,「除了現有的大約70艘潛艇之外,預計中國海軍還將在2010年以前把20多艘配備了先進武器的新式隱形常規潛艇和核潛艇投入使用。到那個時候,中國海軍將擁有一支強大的水下部隊,雖然在能力上與美國還有差距,但在數量上將超越美國」。「假如美國決定幹預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衝突,中國的水下力量可能大大增加美軍所面臨的風險。中國的最新型潛艇配備了先進的俄制『尾流自導』魚雷和反艦艇巡航飛彈,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水面戰艦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這篇報導還指出,雖然中國的大部分軍事集結都與臺灣有關,但潛艇也使得中國能夠在輸送東北亞進口能源、原材料及出口產品的主要航線上使用武力。而根據美國媒體最新披露的一份美國國防部的內部報告,「中國正在從中東到南中國海的海上航道沿線建立戰略關係,表明了它保護中國能源利益同時為廣泛的安全目標服務的防禦與進攻態勢。」
一位國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說,如果說美國加強在關島部署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向太平洋擴展勢力的擔心的話,那麼這份報告可以說反映了美國對中國戰略力量進入印度洋的擔心。
顯然,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國防部看來,如果中國加強在當地與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國的戰略關係,絕不只是出於保護能源通道那麼簡單。五角大樓的這份報告稱,通過對海上石油運輸航道的軍事控制,中國可能對船隻構成威脅,「從而製造一種公海上所有船隻的安全都難以確保的氛圍」。據介紹,美軍南方司令部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撰寫了一份類似的機密報告,警告說中國正試圖利用世界各地的貿易港口設施來控制戰略「關卡」。
「中國海軍力量的迅速擴張是無可否認的,而這種擴張的戰略意義遠不止於臺灣。」《亞洲華爾街日報》在去年11月份的報導中再次強調了來自中國的「藍色威脅」。曾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擔任亞洲研究主任的保守派中國軍事專家理察·費舍爾甚至認為,「中國的軍事發展不是防禦型的,而是攻擊型的。這說明中國在準備戰爭。」 本報記者 韓軒 / 文
相關新聞:
美秘密報告稱中國用珍珠鏈戰略保海上通道(圖)
據一份準備提交給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內部秘密報告稱,中國正在加強軍事力量,並沿著以中東為起點的海上航道建立基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