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安全面臨五大挑戰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途中, 伴隨著「成長的煩惱」,我國周邊安全形勢和安全結構也正在經歷重要的歷史性的調整與變化。整體來看,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總體趨穩,但也存在越來越明顯的大國激烈博弈、海上爭端或將激化、地緣政治面臨新的挑戰、非傳統安全形勢嚴峻等新情況。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周邊安全或許面臨五大挑戰。

  一是大國戰略威脅與遏制不斷升級。中國的戰略性威脅主要來自美日。美國為了保持全球領導地位,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方面鞏固和強化在東亞的傳統盟國關係,另一方面繼續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尋求新的代理人,強化了遏制與防範力度。在可預見的將來,無論誰當選總統,美國都不會放棄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並繼續加強對華防範、競爭、遏制的一手。中美關係將長期維持既合作又競爭、既對話又摩擦的局面,雙邊競爭性的一面或許更加突出。同時還存在中美雙邊關係被第三方所「綁架」的風險。

  解禁日本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於3月29日正式生效,日本在國家「正常化」和軍事大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緊隨美國之後,更積極地在中國周邊地區與中國展開競爭,以削弱和打擊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影響力。中日在周邊地區的競爭日趨激烈。印度為了附和美日的戰略需求,積極地在中國周邊地區與中國展開競爭,並處處和中國攀比,對「一帶一路」消極、冷淡甚至猜疑,直接阻礙了「孟中印緬走廊建設倡議」的推進。

  二是兩海權益的爭奪更加激烈。兩海是指東海和南海。東海局勢起伏不定,變數增加,日本又加大了涉足南海力度。在南海問題上,越南、菲律賓是不太可能收斂挑釁態度的。中美圍繞南海問題乃至海洋規則與秩序的博弈具有長期性,南海軍事化趨勢將加大意外摩擦發生的可能性。海上安全的博弈將在外交、軍事和法理多領域展開,尤其是中菲南海仲裁案在2016年將有結果,相關法理鬥爭將更為尖銳。

  4月1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發表海洋問題聲明,強烈反對在南海填海造地及興建軍事設施。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日表示,中方對七國集團有關做法表示強烈不滿,敦促七國集團各成員國恪守在有關領土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充分尊重本地區國家的努力,停止一切不負責任的言行,真正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可見,海上紛爭將進一步複雜化。

  三是兩島突發性風險急劇增加。兩島是指朝鮮半島和中國臺灣島。新年伊始,朝鮮接連核試、射星,美國大軍和大量尖端戰略武器進入半島。聯合國安理會3月2日一致通過第2270號制裁決議,這是史上最嚴厲的涉朝制裁決議。美韓聯合軍演「關鍵決斷」和「鷂鷹」從3月7日至4月30日舉行,這是自1976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史上最嚴制裁遇上了最大軍演,朝鮮半島或許遭遇了自韓戰停戰以來的最大危機,美韓對朝劍拔弩張,半島上空戰雲密布,似乎處在戰爭的前夜。歷史告訴我們,半島安全形勢任何顛覆性的變化都會對中國安全帶來強烈衝擊,如何應對半島危局,對中國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現在離中國臺灣地區新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執政時間5月20日越來越近了,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在一份題為《建立東亞區域秩序》的報告中給美國政府提了5條建議,臺灣《旺報》4月11日報導,美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楊蘇棣參與了報告撰寫並建議美國政府:尊重臺灣強而有力的民主制度;應該繼續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美軍應在亞太地區維持強大軍力;最後華盛頓應該明確告知北京,「美方長期堅持的就是兩岸問題不能以威脅或武力解決」。這說明美國強烈幹預和介入臺灣問題的可能性增大,臺灣局勢不確定因素增加。更須警惕的是,美日很可能以推動上述兩海與兩島問題聯動態勢,形成對中國全面遏制的戰略競爭局面。

  四是周邊中小國家的變化及對華影響。中國周邊一些國家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與社會發展滯後、國家治理能力有限、行政效率低下、貪汙腐敗嚴重、國內政治派別與利益集團眾多、民族與宗教問題存在潛在的衝突等,這些問題會對我國邊疆地區產生程度不一的消極影響。特別是美國將觸角伸向這些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周邊安全態勢。

  五是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進一步加劇。近年來,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日趨上升,恐怖主義威脅和網際網路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仍處在高風險期。由於恐怖組織的擴張與襲擊目標的泛化,國際反恐合作進展有限,在世界範圍內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的可能性難以排除。面對恐怖主義這類地區安全的重大威脅,中國仍需繼續通過各類多邊國際機制加以應對。

  認清上述安全問題,或許有助於我們在習主席「總體國家安全觀」和「親、誠、惠、容」 周邊外交理念的指導下,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尋求突破安全困境的方法與路徑。

  (作者為本欄目特邀評論員、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李敦球)

相關焦點

  • 中國崛起正面臨「安全困境」
    日本利用美國戰線過長、財力、軍力不足的困境,借船出海,以協助美國和防範中國為名,加快了走向軍事和政治大國的步伐。日本的政治動向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對亞太地緣政治版圖的衝擊不可低估。與此同時,以「伊斯蘭國」和伊波拉疫情為代表的各種非傳統安全挑戰,對整個國際社會形成了新的威脅。
  • 宋純鵬委員:流域水安全面臨重大挑戰,建議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6日訊(記者 高毅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資源保障形勢非常嚴峻,流域水安全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突破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等領域的重大理論和技術瓶頸。「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表示,「沿黃九省區均有研究黃河的科研隊伍,但大多針對某一個黃河具體問題開展研究,力量較為分散,成果缺乏系統性。
  • 科學家詳解中國北鬥導航系統面臨三大挑戰(圖)
    該系統將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啟動,今年的第一期就將內容聚焦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我們邀請了幾位專家做客《科技天地》,為讀者朋友揭開「中國北鬥」的神秘面紗。
  • 《中國2049》報告:中國未來30年面臨三大新的挑戰,或前所未遇
    鳳凰網財經訊 過去40年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未來30年中國經濟又將面臨什麼的挑戰?12月15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方正證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家發展論壇上,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代表北大國發院介紹了《中國2049》的報告,對上述問題做了詳盡的解釋。
  • 商業社會瀕臨五大終結 管理邏輯也面臨五大挑戰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商業社會瀕臨五大終結 管理邏輯也面臨五大挑戰未來到現在的時間差很短,我把它稱之為未來已來。一、當未來已來,五大終結舊觀念終結?時間坐標變了,對我們做管理的人挑戰非常大,因為管理中,我們比較在意經驗,比較在意案例,比較在意過去的解決方案,我們以前都是根據過去來管理現在的。這些舊的觀念可能要終結。甚至我們對創新概念的理解都要更新。我們總認為創新就是要試新的東西,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9)》提出我國食品安全面臨五類風險挑戰
    □ 本報記者 鄭建玲近日,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在京發布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研究發現,現階段食品安全面臨5類風險挑戰,分別是微生物汙染、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和重金屬汙染,分別佔不合格樣品總量的29.6%、25.0%、16.8%、15.4%、7.6%。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來源:安邦諮詢央行近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對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從報告的內容來看,央行認為金融系統將面臨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8日在北京召開。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8日在北京召開。
  • 金之鈞院士:中國的頁巖油開發仍面臨四大挑戰
    在4月28-29日舉辦的第二屆頁巖油資源與勘探開發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國際能源署、國內外各大石油公司及油田服務公司、國內外相關高校及研究院所等單位近400名代表相聚北京昌平,共同探討頁巖油勘探開發的最新進展、技術挑戰以及中國的頁巖油發展戰略。究竟什麼是頁巖油?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
  • 新冠疫情與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
    然而,在新冠疫情中,已有倫理原則的局限性顯現,主要體現在不同倫理準則之間面臨衝突。本文將分析疫情背景下AI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並探討對策。然而,為應對突發流行病而迅速實施的技術性解決方案也向技術應用的倫理層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我們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倫理依據,以確保在後疫情時代人工智慧得以安全而有益地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
  • 港媒稱2018臺海面臨五方面挑戰
    香港中評社4日發表評論表示,2018年臺海局勢會更加複雜嚴峻,面臨來自五方面的風險挑戰。評論分析認為,挑戰第一方面在於,蔡英文的支持度有下降趨勢,代表她對民進黨的掌控力下降,未來可能向「深綠」傾斜。第二,「臺獨」勢力進一步以各種形式謀求「去中國化」。
  • 氫安全研究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鄭津洋等在2016年首次對國內外氫安全研究現狀進行了系統性總結,本文在其基礎上,依次從氫洩漏與擴散、氫燃燒與爆炸、氫與金屬材料相容性、氫風險評價4個方面介紹國內外近3年來氫安全研究的最新進展,明確氫安全發展面臨的挑戰與難點,並針對我國氫安全的發展提出建議。
  • 新形勢下我國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湖北 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必須提出切實有效的新對策,才能不斷把意識形態及其安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 港媒:臺海局勢今年面臨五大挑戰
    對此,香港「中評社」2月4日發表評論文章稱,2018年臺海局勢會更加複雜嚴峻,會面臨來自五方面的風險挑戰。 文章稱,首先是蔡英文民意支持度不斷下降,掌控民進黨、掌控臺灣政局的能力下降,幷可能被迫向深綠取暖,向「深綠」傾斜,兩岸關係難免受到更多挑戰; 其次,臺獨分裂勢力進一步以各種形式直接和間接推動「去中國化」; 第三,年底九合一選舉,各種形式挑戰兩岸關係的因素可能增加; 第四,弱勢的國民黨制約臺獨分裂勢力的能力不斷下降; 第五,國際社會反華勢力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支持
  • 深圳垃圾處理面臨巨大挑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強 在昨天院士高峰年會的「城市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平安和多位專家、企業界代表共同探討垃圾處理問題。兩位院士分別從垃圾填埋高汙染場地的風險和防治、二惡英的汙染角度出發,分析了不同垃圾處理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並結合發達國家成熟的垃圾處理模式,為深圳垃圾處理提出建議。
  • 智能網聯汽車電磁輻射發射測試面臨的挑戰
    2 智能網聯汽車電磁抗擾測試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測試重心改變所帶來的挑戰。但這種基於安全需求的測試方法受需求覆蓋率影響極大,低覆蓋率下,安全需求累積程度不夠,難以充分確定車輛的安全性能。因此,如何儘可能多地搜尋、確定並測試安全需求,是智能網聯車輛電磁抗擾測試所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第三是測試量帶來的挑戰。 顯然,測試的安全需求越多,得到的結果越逼近最終的完整安全性驗證結論。
  • 暗網盜賣金融信息 銀行帳戶安全面臨新挑戰
    摘要 【暗網盜賣金融信息 銀行帳戶安全面臨新挑戰】近日,涉及國內多家銀行的數百萬條客戶數據資料在暗網被標價兜售的消息廣為流傳。
  • ...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
    【科技部官員: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提出嚴峻挑戰】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認為,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開放環境發生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對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另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業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家安全、就業、社會倫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