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助力「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用雲計算「讀懂」地球

2021-01-09 美通社

北京2019年8月19日 /美通社/ --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通過對地觀測、地表傳感器網絡、遙感技術等手段,獲取了海量的地球科學數據集,這些數據統稱為地球大數據。

2015年,聯合國發布了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以期面向2030年解決貧困、不平等和全球變化等的挑戰。這議程的眾多目標中,地球大數據至少可以為實現其中八個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特別是純淨的水源、低廉的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全球變化、水下生命、陸上生命、健康和平等發展目標。

2017年中科院成立了為期五年的「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其中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是「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的重要建設任務之一,屬於綜合型基礎設施項目。

構建「大數據云服務平臺」的關鍵在於兩個層面,一是對中科院積累的海量基礎物理數據及其相互關係的建模;二是將對數據使用邏輯實現「服務化」,以支撐各單位實現數據共享和個性化應用孵化。

如何助力「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構建包含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個領域的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將海量「地球大數據」掌握在手中並實現雲化?中科院和中科曙光通過「院企合作」的方式,將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注入曙光 Cloudview 雲計算作業系統產品中,實現科研成果的工程化。

依託專家力量,將其對海量數據的獨特使用邏輯框架化,並形成對底層資源支撐要求的量化,曙光以此作為輸入,在原有 Cloudview 雲計算作業系統的基礎上,擴充資源調度功能並優化,為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提供 IaaS 層資源支撐及資源管理與調度,通過靈活的調度、簡便的運維,讓「大」數據輕鬆一手掌握,推動並實現地球大數據技術創新、重大科學發現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觀決策支持。

系統總體架構圖

建設國際領先的大數據云服務平臺,需不斷提高對資源層高標準的使用要求,如彈性、高性能的計算資源、海量的數據存儲、高並發的數據訪問、簡便的集群運維管理等。針對「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大數據云系統建設所形成的曙光雲計算 Cloudview 作業系統的優勢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體現在大規模彈性及異構計算,達到更高的計算能力。

基於數百臺計算節點的調度提供計算資源的彈性擴展,滿足大氣、海洋領域科學應用對計算資源不斷變化的需求,不會產生計算資源瓶頸,不同業務系統之間均衡使用,使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利用 GPU 透傳、PCI 設備透傳能力,CPU 獨佔特性,為業務應用提供資源獨佔能力,避免資源的爭搶、達到更高性能的計算能力,支撐基於 Hadoop 大數據系統及 Spark 等流式數據處理,幫助用戶實現一鍵構建大數據處理環境功能。

第二,支持高並發海量存儲、提供更優的數據治理能力。

中科曙光 Cloudview 雲計算作業系統提供海量的存儲管理,提供統一的存儲管理與調度。可同時對接幾十PB級文件存儲系統和對象存儲系統,「文件存儲系統」主要用於存儲來自全國不同科研組織提交的科研數據,提供數據遠程匯交的人機接口和功能,同時提供空間配額、訪問權限控制、數據隔離等功能。「對象存儲系統」主要用於將匯交的、有價值的科研數據以對象格式存儲,便於後期的數據處理和發布共享。數據網絡採用10Gb/40Gb網絡,10Gb網絡用於虛擬機鏡像在鏡像存儲與計算資源池之間的傳輸,「數據內網」採用40Gb高速網絡,用於科研數據在超級計算系統、大數據云系統、數據存儲系統之間的相互流轉。

第三,體現在簡單的運維,實現自動化交付。

整個系統的易用性,體現在上層應用的使用時候的便利性,專家建議對各使用單位的系統使用習慣做認真分類,並提出「強資源編排」的應用模塊化構建理念。曙光 Cloudview 雲計算作業系統提供資源編排服務,可以實現從基礎架構到應用的端到端的自動化交付工作。資源編排服務採用完全圖形化 UI 操作,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圖表拖拽進行可視化編排。資源編排實現了資源及其拓撲關係的自動執行,不僅獨立資源可按配置實現自動化部署,各資源間的拓撲關係也將自動執行,幫助運維管理人員省去大量機械重複的手動配置操作。

通過與客戶緊密合作,中科曙光 Cloudview 雲計算作業系統為「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高彈性、易運維的 IaaS 平臺,切實提高了客戶在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構建效率,為系統正常運行及業務創新保駕護航。讓海量複雜的地球大數據,輕鬆靈活地掌握在手中。

相關焦點

  • 攜手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 中科曙光助力IPv6規模化部署
    此次中科曙光與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強強聯手,是著眼於共同推動我國網絡升級改造,旨在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部署一批IPv6卓越創新中心,加速推動IPv6下一代網際網路在中國的規模化部署。 提升先進計算 助力下一代網際網路基礎建設 據悉,多年來,中科曙光深耕高性能計算領域,先後研製成功了我國百萬億次、千萬億次等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在2016年對外宣布了百億億次超算原型系統研發計劃,並在信息服務、科學研究、生物信息、石油勘探、航天航空等多個領域有著大量的應用。
  • 中科星圖:數字地球龍頭企業借北鬥推升業績
    中科星圖開發的數字地球是以空天大數據為基礎,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和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通過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承載特種領域、自然資源、交通、氣象、海洋、環保、應急等眾多行業應用,是面向「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精準扶貧」等國家重大需求的重要新興軟體平臺。
  • 世界地球日〡中科星圖「天眼」守望美麗星球
    多年來,中科星圖始終致力於攻克衛星應用技術國產化難題,為解決現階段生態環境監管中信息共享不暢通、事前預警難、事中監管能力弱等問題,研發團隊利用遙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對空、天、地多源數據協同獲取,在GEOVIS數字地球基礎平臺上進一步深入探索,開展水利環境、生態狀況、土壤環境、汙染源等多項監測,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形成生態環境 「一張圖」綜合管理平臺,從中國遙感衛星領域進一步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 中科曙光與浙大城市學院戰略籤約合作,優勢統籌賦能數據勢能迎新發展
    在此背景下,11月12日,中科曙光與浙大城市學院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籤訂合作協議,校企聯手,優勢整合,攜手推進我國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產業研究與人才培養。一方是中國信息產業領軍企業,為中國及全球用戶提供創新、高效、可靠的IT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的中科曙光,一方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浙大城市學院。
  • 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衛星遙感應用抗疫、治蝗
    正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科星圖自主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備受矚目,該產品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將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在國內數字地球行業具有領先地位。  當前,以通信、導航、遙感為代表的三類衛星應用正深入各行各業。
  • 中科院科學人才集體離職上熱搜,看看旗下上市公司:中科曙光
    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名科學人才離職引發廣大吃瓜群眾的關注,其中最熱的就是說中國留不住人才,我個人的看法是:吃瓜圍觀不如實際支持,很多高談闊論的吃瓜群眾轉身就把自己的零花錢打賞給了隔壁網紅小姐姐……對於中科院,在中國裡面我覺得是很值得尊重的科研強者,因為之前研究過中科院旗下的中科軟,很多朋友總會提及同屬中科院旗下的中科曙光,所以這個周末就整合一些相關資料分享一下。
  • 讀懂地球:遙感大數據驅動下的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新聞—科學網
    未來,遙感結合大數據,如何更好推動地球系統科學發展?傳統地球系統科學又如何更好適應大數據時代?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張兵研究員,他從遙感大數據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之策。
  • 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 衛星遙感應用抗疫、治蝗
    正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科星圖自主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備受矚目,該產品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將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在國內數字地球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當前,以通信、導航、遙感為代表的三類衛星應用正深入各行各業。
  • 抗疫、治蝗兩手抓 中科星圖衛星遙感應用全面開花
    正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科星圖自主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備受矚目,該產品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將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在國內數字地球行業具有領先地位。
  • 中科星圖:構建「北鬥為體、高分為象」的數字孿生地球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中科星圖非常珍視此次展覽展示機會,攜自主研發的GEOVIS數據服務(iData)、數字地球基礎軟體平臺(iFactory/iBrain/iCenter/iExplorer/iMap)和數字地球應用軟體平臺(特種領域/自然資源/交通/氣象/企業)亮相本屆博覽會,並設置數字地球互動體驗區,全面展示中科星圖品牌形象,GEOVIS數字地球產品體系、產品性能及應用場景
  • 中科曙光大學公益課程正式登陸人社部教育培訓網
    足不出戶便可學習專業技能,中科曙光科技戰「疫」又添新舉措。2月22日,中科曙光大學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共同推出的公益性培訓項目——中科曙光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領域系列課程,已在人社部教育培訓網正式上線發布,並免費向全社會開放。
  • 首家通過國標檢測,曙光易通領跑中國指靜脈應用市場
    依託中科曙光「數據中國」戰略,曙光易通在過去的五年成功完成了指靜脈生物識別技術在社會管理領域的應用布局,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特別是在「網際網路+人社」「網際網路+國土」「網際網路+醫療」等社會管理身份認證領域持續領跑應用市場。截止目前,曙光易通指靜脈生物識別技術已經在山東、內蒙、貴州、雲南、四川、黑龍江等20多個省進行了全面應用,在各類政府資金監管、信息惠民服務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曙光節能助力長江電力三峽工程建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三峽你覺得會是什麼呢?小編覺得是壯麗古詩有雲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成就之一,該工程在建設、維護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挑戰。其中,數據中心建設即是挑戰之一。讓小編驕傲的是,憑藉在數據中心領域的優勢,曙光的數據中心產品解決方案於2018年底成功部署於該工程,成為一顆「閃亮的星」。
  • 對標谷歌地球,智慧城市上遊企業中科星圖正式啟動IPO招股
    6月13日獲得證監會同意註冊後,6月16日國內數字地球行業企業中科星圖在科創板正式啟動IPO招股。中科星圖上市招股書中顯示,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其數字地球產品對標美國「谷歌地球」。
  • 中科星圖沒有衛星,為何也有望率先推出中國版「谷歌地球」?
    中國在「數字地球」理論研究方面處於世界前列,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逐步建成,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企業,中科星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中科系企業、國內數字地球行業的先行者,中科星圖自受理科創板以來便備受矚目。經過六輪問詢後成功過會的中科星圖,對標「谷歌地球」的底氣來自何方?未來業績成長性如何?
  •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2020年度...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地球大數據專項」)於2018年1月1日正式立項。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全景展示和動態推演「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過程與態勢,實現對全景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精準評價與決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數據驅動、多學科融合的科學發現新範式,提升中國科學院乃至國家層面地球科學領域數據資源的集成共享與挖掘分析能力
  • 中科曙光先進計算協助汽車智能化變革「仿真加速」
    從之前到現在的發展過程來說,中科曙光已經和國內的各大汽車研究院有過合作發展的記錄,在技術上面多次提供了先進計算集群系統,該系統支持CAE仿真分析業務,覆蓋了碰撞、強度、流體、NVH等主要的仿真分析,還在CAE分析的過程中給予了巨大的計算力。
  • 中科星圖:ROE「領跑」科研創新顯效產品「雙輪」驅動
    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中國數字地球領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空天大數據開發與服務業務未來可期,而專注於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也將受益於此。 一、行業基石穩固,助力政府服務項目在資本市場,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首選具備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的企業。
  • 中科曙光中標安徽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模在最近的幾年時間裡,跟著經濟的步伐發展的越來越壯大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行業也在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在過去的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行業中,工作時圖像渲染面臨的問題是使用時間較長和工作效率低,這些問題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才能解決,中科曙光的技術剛好成為需要。
  • 專家研討基於數字地球的北鬥高分綜合應用
    「十三五」期間,中國一批空間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逐步建設完成,目前我國的空間資源已十分豐富,衛星應用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具備了通過衛星綜合應用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新基建、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在應急減災、農業作物估產、智慧城市建設、通信保障等方面都對衛星應用產生了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