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熱、探火熱後,會有「淘金熱」嗎?金星探測多項任務待發

2020-12-05 閃電新聞

今年七八月份,包括我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國家的探測器扎堆發射,奔向火星。12月1日深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引起全世界矚目。繼火星、月球之後,哪個星球將成為下一個行星探測的熱點?

不少學者將目光投向了地球的另一位近鄰——金星。日前,第18屆金星探測與分析國際會議(VEXAG)在線上召開。來自美、加、法、日、印、俄等十幾個國家的140餘位行星科學家參會,並分享了目前金星研究的新成果,展望了未來探測金星的新方案。

「很多新穎的設想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在金星濃厚的大氣層中投放探測氣球或飛艇,長期收集雲層數據,或是利用太陽能飛機,更有目的性地窺探金星雲層的奧秘。也有學者提出,設計能夠在金星表面走動、滾動或跳動的仿生機器人等觀點。」作為參會科學家之一,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王阿蓮對這次國際交流印象深刻。

地球「未來之鏡」 或有生命藏身

金星,為什麼能吸引全球科學家的目光?

「首先,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地球未來可能向何方演化,或許我們能從金星的現狀和演化史中找到一些啟發。」王阿蓮表示。

此外,地外生命是空間探索的另一永恆話題。今年9月,《自然·天文學》期刊發表論文,學者利用兩臺望遠鏡在金星厚厚的雲層中發現了可能的生命跡象——磷化氫的化學特徵。一時間,有關「金星生命」的熱度連番上升,在此次會議上,這一發現因更多的觀測數據再次受到肯定。

「宇宙中有很多類太陽系,很多類太陽系中與金星大小相仿的行星數量比類地行星多。因此對金星生命的研究,也許意味著在廣袤宇宙中,我們可能有更多的夥伴。」王阿蓮說。

事實上,人類對太陽系中行星的探測始於金星。自上世紀60年代起,蘇聯的「金星號」系列,美國的「先驅者金星號」系列等探測器先後造訪金星。近年來,歐洲、日本等相繼發射金星軌道探測器。迄今為止,發往金星或飛掠金星的各種探測器已經超過40顆。

堪比「煉獄世界」 探測困難重重

儘管起始探測時間早,但人類對金星的了解卻比火星少得多,這是為什麼?

如果請行星科學家用一個詞形容金星,很有可能是「煉獄世界」。與火星稀薄又寒冷的大氣不同,金星濃厚的大氣層就像一圈溫室大棚,讓太陽照在金星上的熱量進得去、出不來,使其地表溫度高達約464℃。此外,金星地表大氣壓約為地球表面的91倍,還有恐怖的硫酸雨和高頻雷電。惡劣的環境讓很多企圖描摹金星真實面貌的人類使者——探測器「折戟沉沙」。

王阿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金星著陸器需要具備比火星或月球著陸器更高效的隔熱、抗壓等防護技術。以往很多金星探測器著陸不久,就被「壓癟」或者「燒化」,往往只能維持短短數小時的存活期。

「耐高溫器件是金星著陸的技術基礎,例如耐高溫電池、耐高溫電子器件、耐高溫金星鑽孔取樣機等,這些新技術的發展都在會議上有所報導。」王阿蓮表示。

科學問題未解 多項任務待發

目前,有關金星的科研工作多數使用現有軌道探測數據,通過建立數值模型,開展模擬實驗等方式進行。例如,王阿蓮團隊成員,來自山東大學空間科學院的聯合培養博士生曲洪坤就在會上報告了他搭建的金星閃電實驗室模擬裝置,使用二氧化碳、氮氣、二氧化硫等混合氣體模擬金星環境,研究金星閃電對其大氣的紫外吸收特徵及大氣中硫循環的影響。

目前,受限於探測數據不足,金星大氣超複雜結構、未知紫外吸收物質、金星表面物質種類、近期火山活動等大量科學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當然,還有終極疑問——金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王阿蓮指出,發射更多金星探測器,尤其金星著陸器,深化金星科學探測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目前全球主要航天強國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準備工作,例如僅美國NASA就支持著VERITAS、「達文西+」和「金星旗艦任務研究」3種探測方案的預研;俄羅斯和歐空局也分別支持著Venera-D、EnVision等任務概念。

2021年是關鍵的一年,各國將基於預研結果對這些任務進行最後的選擇,將利用軌道器、穿雲器、著陸器、飛行機器人和小型通信衛星等對金星大氣、地表、內部結構和等離子體環境展開新一輪的科學探測。

金星在向全體地球人「挑戰」。「在迎戰的團隊裡,希望能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成員。」王阿蓮說。

來源:科技日報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趙樹凱

相關焦點

  • 「探月熱」「探火熱」後,會有「淘金熱」嗎
    比如在金星濃厚的大氣層中投放探測氣球或飛艇,長期收集雲層數據,或是利用太陽能飛機,更有目的性地窺探金星雲層的奧秘。也有學者提出,設計能夠在金星表面走動、滾動或跳動的仿生機器人等觀點。」作為參會科學家之一,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王阿蓮對這次國際交流印象深刻。地球「未來之鏡」 或有生命藏身金星,為什麼能吸引全球科學家的目光?
  • 繼「探月熱」「探火熱」後,會是「淘金熱」嗎?
    比如在金星濃厚的大氣層中投放探測氣球或飛艇,長期收集雲層數據,或是利用太陽能飛機,更有目的性地窺探金星雲層的奧秘。也有學者提出設計能夠在金星表面走動、滾動或跳動的仿生機器人等觀點。」作為參會科學家之一,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王阿蓮對這次國際交流印象深刻。
  • 探月5戰5捷後,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有新進展
    目前,我國的探月任務已經實現了「五戰五捷」,其中,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嫦娥七號」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資源詳查,預計完成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以及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任務。然而,就在國際網友對我國探月工程感到讚嘆的同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新進展。
  • 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疑似執行額外任務,極可能準備探測金星
    並且國家航天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流程太過順利,嫦娥5號軌道剩餘燃料有幾百公斤以上,3000N主發動機並沒有點火。再加上嫦娥5號軌道器搭載了數款照相設備,那麼完全有能力進行一些地外行星、小行星的視覺探測任務。
  • 金星上的黑條紋為何存在?微生物生命的證明?新探測任務整裝待發
    金星D號探測任務的目標,金星上的微生物。表面上更有趣的「兄弟」火星搶走了金星的風頭,但金星不僅擁有微生物生存的潛力,而且還具有地球化和讓人類最終定居的潛力。而且,正如我在我的文章「殖民和地球化金星」中指出的,它有火星所沒有的優勢。如果能夠批准新的太空探測器,金星可能很快會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新的探測任務名字是金星D號,以1970-80年代的蘇聯時期的俄羅斯探測器和著陸器命名,這些探測器和著陸器曾為我們帶來了第一批來自金星表面的照片。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為了配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主動讓路,原地待命。令人好奇的是,玉兔二號未來還要往哪兒走、走多遠?於登雲說,這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哪裡有科研價值,以及哪裡的路好走。「科學家認為需要去哪裡探測,會跟工程人員提出需求,我們再根據工程可實現性來判斷。」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於登雲說,這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哪裡有科研價值,以及哪裡的路好走。「科學家認為需要去哪裡探測,會跟工程人員提出需求,我們再根據工程可實現性來判斷。」他說,月球背面比正面地形更加崎嶇,坑坑窪窪,有時相當於在兩邊是懸崖峭壁的山脊上行駛,「稍微不注意,輕則翻車,重則要摔下懸崖。」
  • 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首次月球採樣任務 面臨多項技術挑戰
    央視網消息: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四個首次,其中之一就是首次實施在月球表面的自動採樣。儘管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已經積累了大量月球探測的技術基礎,但這其中仍將面臨多項技術風險和挑戰。完成採樣之後,探測器要將樣品帶回地球。在這個過程中,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月面起飛,這就相當於在月球表面發射一個火箭。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面向未來,各主要航天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從探測對象來看,一般由近及遠,月球是起點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後主要探測熱點;小天體探測日益受到重視;對太陽的探測活動一直未曾間斷;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衛星探測活動任重道遠;一次發射針對多個目標、實現多種任務、採取多種形式探測,成為深空探測的重要途徑。
  • 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科學家 T· 瑪利亞 · 安東尼塔 (T. Maria Antonita)表示,「舒克拉雅」(Shukrayaan)是印度首個前往金星的飛行器,並將對金星展開為期四年的研究。
  • 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2024年末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 金星上會有生命嗎?金星D探測器告訴你
    未來探測器會發現什麼?這個理論的問題在於,氯化鐵肯定會來自金星。問題是,似乎沒有辦法讓這種情況發生,因為金星的大氣層密度較低,風力太弱。也可能是其他的化學物質溶解或部分溶解在金星的大氣中,但是沒有和大氣的其他部分混合的原因仍然未知。由於到目前為止條紋的出現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我們認為我們不了解它們的成因。
  • 繼火星後它被「圈重點」,金星探測要火?
    研究表明,金星表面籠罩著100公裡厚的有毒大氣,閃電不斷穿透陰暗的天空,地表溫度將近500攝氏度,壓力達到90個大氣壓,距地表五六十公裡的高度密布硫酸雲層。金星上沒有水,地表覆蓋著厚厚的玄武巖層,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也有峽谷、溝壑、熔巖河流等地貌。金星上火山密布,是太陽系中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行星。目前人類在金星上已探測到的大型火山有 1600 多處。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面向未來,各主要航天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從探測對象來看,一般由近及遠,月球是起點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後主要探測熱點;小天體探測日益受到重視;對太陽的探測活動一直未曾間斷;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衛星探測活動任重道遠;一次發射針對多個目標、實現多種任務、採取多種形式探測,成為深空探測的重要途徑。
  • 受疫情影響,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
    打開APP 受疫情影響,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 小小 發表於 2020-12-02 13:49:17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
  •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相比其他國家來說,郭弟均表示我國探月工程成本較低,而且任務成功率高,比如阿波羅時期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探測任務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任務是失敗或部分失敗的,而中國前面的三次探月任務均獲成功。除此之外,現階段中國的探月工程更多以工程目標為主,科學目標其次。
  • 新冠疫情衝擊: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到2024年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2024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科學家T·瑪利亞·安東尼塔(T.ISRO將在未來大約3到6個月內確定這次任務使用的火箭和搭載的最終儀器。「舒克拉雅」探測器將搭載幾臺探測金星環境的儀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臺探測金星表面的合成孔徑雷達(SAR),因為金星表面被厚厚的雲層所籠罩,無法在可見光下看到。
  • 「廣寒宮」又「熱」了——看全球新一輪探月潮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21日發射升空,印度「月船2號」年底瞄準月球南極,美國和俄羅斯重啟探月計劃……近兩年,航天大國競相宣布探月新計劃,「廣寒宮」不再清冷寂寞,再次成為人類航天探索的「熱目標」。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也是從那年開始,中國航天正式進入探月時代。孫澤洲是個「航二代」,不過,這個「航」是航空的「航」。他的父母從事航空科研工作,他從小在大院兒裡長大。小時候,他對航空的印象僅限於飛機飛行,對航空事業的深層意義所知不多,對航天更是不甚了解。多年以後他才感覺到,父母工作中的嚴謹、認真,潛移默化地投射在了他身上。大學畢業後,他到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工作。
  • 尋蹤人類探月之旅——賞月 奔月 望月 探月
    中秋節的月亮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大嗎?又是一年中秋節。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賞月的習慣,而當大家聚在一起吃著月餅,一同望向掛在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時,這個美麗而神秘之地,便會激起人們心中大大小小的疑問。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在賞月時產生的困惑都逐漸有了科學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