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民間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該獎是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具有「中國諾貝爾獎」的美譽
本屆獲獎者如下:
「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為張亭棟、王振義。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張亭棟
王振義
「物質科學獎」的獲獎者為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盧柯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獲獎者為彭實戈。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 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理論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
未來科學大獎獎項宗旨:
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讓科學家成為偶像,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鼓勵中國的年輕人與孩童,以科學的態度和嚮往,闖進新世界,成為未來的脊梁;
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提升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建立科學觀。
直播中王振義教授的電話連線讓人深思,下面是連線後主持人問王教授獲獎後的心情的部分原話:
我的心情啊,哎呀,好的壞的都有,好的就是我們國家呢現在重視科學,做的研究工作就要對人民有益處,表揚獎勵;這當然我作為一個授獎者非常高興,但是呢我另一方面我非常憂愁,就這個獎為什麼給年紀大的人,我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你為什麼不獎勵年輕的人呢?我們年輕的人難道沒有科學家嗎?他們沒有創新嗎?...我的學生陳竺在這個工作中也是做了很大貢獻的,為什麼不給他,要給一個老頭子呢?...
這段話忍不住讓人深思,王教授呼籲國家重視年輕人的科研,同時也呼籲年輕人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是啊,目前國家已經非常重視科研了,不過還是不夠完善;王教授對白血病患者做出的貢獻獲得這個獎勵也是實至名歸,也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而他提出的讓更多的年輕人獲得這個獎項也很有道理。
無論是哪個國家,或者各個行業,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需要慢慢去解決,完善。
其實我們國家已經很厲害了,新中國成立71年,但真正的經濟和科技發展也就二三十年的時間,比起西方大國一兩百年的科技底蘊略顯單薄,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國家,相信國家能夠越來越好,期間的各種矛盾和困難也能夠解決。
期待未來科學獎以後獎項越來越多,2020讓「中國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火起來吧。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寫下你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