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長假的結束,我們回到工作崗位,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得主名單也揭曉了一大半。相比高大上的科學貢獻,諾貝爾獎的巨額獎金更令人心生羨慕。
據悉,2020年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人民幣759萬元。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總額為6000萬瑞典克朗,約合4544萬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將近454萬人民幣。
根據公開資料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已經被授予950人和組織597次。可整整119年,諾貝爾的遺產不僅沒花光,還越花錢還越多。諾貝爾獎獎金池到底還有多少?為何發了將近120年獎金還沒有發完呢?
01.
諾貝爾的遺產到底有多少?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命名的獎項,1866年,硝酸甘油炸藥問世,他的發明者——瑞典的發明家、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從此名留青史。諾貝爾去世後,總共留下約3323萬瑞典克朗。1900年,諾貝爾基金會成立,它將諾貝爾的大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用來創辦諾貝爾獎。
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根據遺囑,用於設立五個諾貝爾獎的資產佔諾貝爾總資產的94%,即3100萬瑞典克朗。
比如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就獨享了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750萬人民幣,當時能在北京三裡屯買一套200平米的房子。
如果是兩人共享某一個獎項,則獲獎者平分全部獎金。如果為三人得獎,獎金可以2:1:1的比例分配。
比如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中國的屠呦呦獲得了400萬瑞典克朗,另外兩位科學家平分剩下的400萬。
那麼119年過去了,照這麼個分法,諾貝爾獎不是早就被分完了嗎?
02.
「花不完」的諾貝爾獎金
1896年諾貝爾去世,在他的遺囑裡有這麼一句:「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也就是說最初的3100萬瑞典克朗,但是諾貝爾基金會通過投資理財獲得不少收益。一開始,諾貝爾獎的利息不高,獎金也不豐厚。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單項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第二屆縮水到了14萬瑞典克朗,之後更是一屆比一屆少,在1923年時只有11.5萬瑞典克朗,降到歷史最低點。這麼來看,如果不投資基金,諾貝爾的遺產不到48年就一滴都沒有了。
諾貝爾獎1901-2019年獎金數額
03.
諾貝爾獎如何賺的盆滿缽滿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不是原子彈,而是時間+複利。
諾獎基金會積極投資其他產品,1980年美股開啟一輪長期的牛市,諾貝爾基金會的收益也實現大幅上漲。1987年末,諾貝爾基金會投入美股的資產總市值高達12.87億瑞典克朗,遠遠超過當初3100萬瑞典克朗的原始價值,讓諾獎基金會的資產水漲船高,同時每年的諾獎獎金也在上漲。
到1999年末,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總市值達到39.38億瑞典克朗。
2001年到2008年,全球經濟經歷了網際網路泡沫和金融危機,諾獎也受到了波及,損失了將近五分之一。
2015年-2019年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投資比例
為了降低市場風險,基金會開始加大對衝基金的投資。那麼什麼是對衝呢?舉個例子,一個人開了一家洗衣店,趕上下雨天沒法曬衣服,生意就不好;不過要是你再同時開一家賣傘的店,這樣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能保證有收入。
這個故事中,下雨時雨傘店的收入抵消了洗衣店的損失,這種抵消作用,就是對衝,所以投資對衝基金,一定程度上能抵消股票等投資的損失風險。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投資比例為股票類47%,房地產基金投資9%,固定收益類產品13%和對衝基金33%。其實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經過了時間和理財投資複利,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市值已超過49億瑞典克朗。獎金也隨著資產增值而水漲船高,從1901年最初諾獎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發展到2020年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
通過諾貝爾獎這麼多年的投資經歷,我們可以觀察到,投資首先要在收益的基礎上注重風險,並且在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之下,不斷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沒有什麼投資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