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要上潛望式鏡頭了,但我敢說當前的「長焦之戰」方向錯了

2020-12-04 愛範兒

iPhone 12 系列還未面世之前,人們對它的期待之一,便是長焦拍攝能有明顯進步。我們常常能看到類似下圖的渲染圖,四顆攝像頭裡有一顆應該是超長焦鏡頭。

▲ iPhone 12 Pro 渲染圖. 圖片來自: Phone Arena

不過蘋果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將第四顆攝像頭的位置,讓給了 LiDAR 雷射雷達。讓長焦愛好者唯一欣慰的是,iPhone 12 Pro Max 的長焦鏡頭,由 52mm 改為 65mm,這意味著可以拍得更遠,透視感更強。

▲ iPhone 12 Pro 系列

在 Android 手機動輒 5 倍、10 倍光學變焦的今天,iPhone 最高僅支持 2.5 倍(從主攝廣角算起)的光學變焦,似乎有些跟不上「潮流」了。

於是 iPhone 12 系列發布後,網上有不少吐槽的聲音,或明或暗地挖苦蘋果在超長焦鏡頭上的缺位。

▲ 圖片來自:DXOMARK 中文微博

然而近日,DigiTimes 援引韓國業界相關人士的透露稱,蘋果為強化 iPhone 光學變焦功能,正在著手找尋潛望式相機技術和專利等,並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商討,引發業界關注。

潛望式鏡頭的前世今生

蘋果正在尋找的超長焦解決方案,便是「潛望式鏡頭」。

這個詞你應該不會陌生。近兩年的 Android 旗艦手機,幾乎標配了這種鏡頭。那麼潛望式鏡頭的原理是什麼?有什麼優點呢?

在了解這種鏡頭前,我們先把視線拉回 1834 年。彼時,俄國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裝有潛望鏡的潛艇「希爾德拉」號。20 年後,法國人瑪麗·戴維設計了一個由兩塊反光鏡組成的原始潛望鏡。

▲豎立在潛艇上方高而細的管子便是潛望鏡. 圖片來自:Pixabay

這種形態的潛望鏡,依託兩個反光鏡,使得光路產生摺疊。由此士兵可以在潛艇裡,使用伸出海面的潛望鏡,來觀察敵情。

▲ 潛望鏡原理. 圖片來自:wikipedia

了解潛望鏡後,我們再來回想一下「老法師」們在拍鳥和其他野生動物時,常用的「長槍大炮」。

▲ 荷花——「老法師」們最後的尊嚴. 圖片來自:sybiji

這類鏡頭被稱為長焦或超長焦鏡頭,焦段可達 200mm、400mm、甚至 800mm 以上。焦段越長,就可以拍得越遠。但你也可以發現,這種鏡頭一般都非常長。

這是因為若要拍得更遠,鏡頭在設計時需要讓光學中心儘可能遠離感光元件,來獲得更小的折射角度,視角變小了,拍攝到的畫面就越窄、越遠。

▲ 前後移動的便是光學中心.

不理解的話,可以舉起手,將大拇指與食指捏住,形成一個圓孔。接著在一隻眼睛的視線方向前後移動,你會發現靠近眼睛時,看到的畫面多;遠離眼睛時,看到的畫面少。

所以焦段越長,鏡頭內部就需要越大的空間,讓光學中心和感光元件保持夠遠的距離。

▲ 佳能超長焦鏡頭的鏡組間距很大. 圖片來自:wikiwand

但這種設計思路只適用於相機。對於手機來說,要是用這種設計思路來做超長焦鏡頭,你可能會看到一部鏡頭凸起極為嚴重的手機。

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將超長焦鏡頭塞進薄薄的手機裡呢?上文提到的潛望鏡,便是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

藉助反光鏡或稜鏡,將原本直直的光路,硬生生地掰彎,在可控的厚度內實現更高效的折射,這就是潛望式鏡頭的原理。

像擁有 5 倍光學變焦的手機,基本都是在潛望式鏡頭內,放置兩塊反光鏡或一塊稜鏡。如果將反光鏡的個數增加,可以讓光路實現更高倍數的折射,便能實現高達 10 倍的光學變焦了。

比如支持 10 倍光學變焦的華為 P40 Pro+,其潛望式鏡頭內部就有多塊反光鏡,光路進入鏡頭後被摺疊了 5 次,官網稱將原本的光路長度,延展至 1.78 倍,實現了等效 240mm 的超長焦拍攝。

潛望式鏡頭的優點顯而易見,光路折射率高,可在同等體積下,實現更長焦的拍攝效果。這就是蘋果在追尋的解決方案。

郭明錤稱,韓國最佳鏡頭供應商 Semco 和中國最佳鏡頭供應商舜宇光學將分別在 2020 下半年和 2021 年進入蘋果鏡頭供應鏈。這或許意味著,我們最快可以在明年的新款 iPhone 上體驗到 5 倍光學變焦(從主攝廣角焦段算起)。

手機廠商的「長焦之戰」

在功能機時代,我們就已經看到手機追逐相機的趨勢。

2004 年,夏普推出 V602SH 手機,這是首款支持 2 倍光學變焦的手機。不過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個手持 DV,頗有「買相機,送手機」的意思。

▲ 夏普 V602SH. 圖片來自:ERING

而後,諾基亞、索愛、三星等品牌,均推出過支持多倍變焦的手機。這些手機有一個共性,就是鏡頭模組巨大。遮掉品牌 logo 看背面,很難相信它是一臺手機而非消費級相機。

▲ 三星 Galaxy S4 Zoom

直到 2015 年,華碩推出 Zenfone Zoom 鷹眼手機,它與日本知名光學元件公司 HOYA 合作,採用了潛望式鏡頭方案,通過稜鏡將光路折射至手機內部,如此一來大大減少了鏡頭模組的厚度。該手機也成為彼時最薄的光學變焦手機。

Zenfone Zoom 手機後置只有一顆鏡頭。華碩的思路是在鏡頭模組內,放置馬達和螺柱,調整光學中心和傳感器之間的距離,以此實現 1 倍到 3 倍的光學變焦。

光學變焦比數碼變焦有著顯著的優勢,數碼變焦是通過像素裁切實現更小區域的拍攝,畫質下降非常明顯。所以華碩開啟潛望式鏡頭風潮後,許多 Android 廠商快速跟進上來。但華碩這種方案顯然不是最優解,畢竟華碩都這麼努力了,機身厚度依舊來到了 11.9mm。

這也就使得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多攝手機。將光學變焦的工作分配給不同的鏡頭,將潛望式鏡頭的結構固定下來,做成定焦鏡頭,比如固定為等效 125mm 等。

2019 年初,華為和 OPPO 先後推出了 P30 Pro 和 Reno 10 倍變焦版。前者搭載了 125mm 潛望式鏡頭,可以實現 5 倍光學變焦;後者則搭載了 160mm 潛望式鏡頭,支持 6 倍光學變焦。

▲ P30 Pro 潛望式鏡頭示意

這兩款機型的發布,也意味著手機廠商們的「長焦之戰」正式拉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 Android 旗艦配備了潛望式鏡頭,華為 P40 Pro+等機型,甚至已經實現了 10 倍光學變焦,等效焦段超過 200mm。

而超長焦鏡頭,也成為手機廠商們的重要賣點。無論是發布會還是官網介紹,都會為其留出一定的位置。

▲ 小米 10 至尊版官網詳情頁

但潛望式鏡頭並非「長焦之戰」的必殺技。隨著相關技術越來越成熟,以及成本的逐漸下探,潛望式鏡頭不再是旗艦機的專屬,未來中低端機型有望逐步搭載潛望式鏡頭。

為了保持競爭力,vivo 和小米又在長焦上玩出了「新花樣」。比如 vivo 發布的概念產品 APEX 2020,其潛望式鏡頭模組內的鏡片可以前後移動,以實現 80mm-120mm 連續光學變焦。

▲APEX 2020 變焦示意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我們上文提到的華碩 Zenfone Zoom 鷹眼手機,思路正是這樣。只是 vivo 成功將手機厚度控制在了 8.8mm。

小米就更「復古」了。據稱其正在研究一種可伸縮的鏡頭模組,可以實現「超大光圈,進光量提升 300%;清晰度提升 20%」。

▲ 小米伸縮式鏡頭方案

這一方案理論上會改善長焦端的光學效果,但形態上可以說有些「文藝復興」。另外其防水防塵效果、體積與重量的控制等方面,均讓人存疑。

「長焦之戰」的意義在哪?

縱觀當前的手機市場,似乎沒有潛望式鏡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旗艦機。

以當前的技術而言,潛望式鏡頭的確是手機長焦拍攝的最佳解決方案。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擁有潛望式鏡頭的手機,鏡頭模組基本都非常突出,暗示你:「我凸了,但也強了」。

▲ 激凸的攝像模組

手機是否應該犧牲背部設計的協調與美觀,來換取更好的攝影性能?這個問題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我們需要探討的是,手機廠商們追求的高倍數光學變焦有多大意義。

目前常見的潛望式鏡頭,一般是 5 倍光學變焦或者是 10 倍光學變焦,等效為 125mm 或 240mm 左右。更長的焦段意味著可以拍得更遠,10 倍變焦已經可以拍到肉眼不易看到的細節。

▲ 小米 10 至尊版官方樣張

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使用中,受限於手機的體積,鏡頭模組不可能佔據太大的空間,因此感光元件的面積十分有限。這就導致成像質量上難以達到理想的高度,尤其是暗光環境下,潛望式鏡頭基本處於無法開啟的狀態。

以華為 Mate40 Pro 上的潛望式鏡頭為例,我在光線複雜、略暗,或者被攝主體輪廓不清晰時使用,便難以激活光學變焦。手機會在主攝數碼變焦和潛望式鏡頭光學變焦之間反覆跳躍。

▲ 弱光環境下,Mate40 潛望式鏡頭不易激活

這不是個例。手機上的潛望式鏡頭對光線的要求非常嚴格,即便暗光環境下可以使用,那麼拍出的畫面塗抹感也是比較明顯的。

原因很簡單,潛望式鏡頭內的稜鏡,會影響光線的射入量。光線強度在被稜鏡折射後,會出現一定衰減。因此,潛望式鏡頭比普通鏡頭對傳感器尺寸的要求更高。而光路折射的次數越多,光線強度就越弱。所以手機上 10 倍光學變焦的鏡頭,光學素質普遍低於 5 倍光學變焦鏡頭。

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在廣角端不易被察覺的抖動,會隨著焦段的增加而成倍放大。這就非常考驗鏡頭的防抖性能。目前 5 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鏡頭,通過 OIS 技術已經能做到不錯的防抖效果。但 10 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鏡頭,防抖性能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使用華為 P40 Pro 潛望式鏡頭拍攝(5 倍光學變焦)

目前來看,在「拍的好」和「拍的到」的問題上,潛望式鏡頭還很難兼顧。尤其是變焦倍數越高,這一矛盾越明顯。

我曾體驗過的小米 10 至尊版和華為 P40 Pro+,其搭載的 10 倍(等效)光學變焦,基本極少會用到,我身邊的朋友也表示「想不到有什麼需要用到如此高倍變焦的場景」。

就我個人看來,我寧願希望將這一鏡頭去掉,換取同體積下更大的電池,以及更好的散熱。或者將物料成本用於更好的馬達,以得到更好的基礎體驗。

▲ 小米 10 至尊版內部,潛望式鏡頭佔據了很大空間

這並不是說潛望式鏡頭不應該出現在手機上。我只是認為沒有必要犧牲太多的內部空間,安裝一個不常用的 200mm 以上焦段的鏡頭。5 倍左右的光學變焦,可能比 10 倍來得更實用,在體積與易用性上更為均衡。

▲使用 vivo X50 Pro+ 潛望式鏡頭拍攝(5 倍光學變焦)

5 倍光學變焦,換算下來約等於 125mm 焦段的鏡頭。它可以帶來 2 倍光學變焦鏡頭無法比擬的透視感,讓用戶輕鬆地拍出簡潔、主題突出的畫面。期待 iPhone 搭載潛望式鏡頭時,也能夠關注這一焦段。

▲ 使用華為 Mate40 Pro 潛望式鏡頭拍攝(5 倍光學變焦)

當手機廠商不再舞墨於「10 倍光學變焦」、「120 倍混合變焦」,而是專心提升 2 倍長焦鏡頭、5 倍潛望式鏡頭的成像質量時,我想這場「長焦之戰」才會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相關焦點

  • iPhone要上潛望式鏡頭了,但當前「長焦之戰」方向可能不對
    前者搭載了 125mm 潛望式鏡頭,可以實現 5 倍光學變焦;後者則搭載了 160mm 潛望式鏡頭,支持 6 倍光學變焦。▲ P30 Pro 潛望式鏡頭示意這兩款機型的發布,也意味著手機廠商們的「長焦之戰」正式拉開。
  • 「100倍變焦」的背後:「潛望式長焦鏡頭」如何煉成?
    」,甚至有網友聲稱「不僅拍月亮,還拍到了空間站」100倍變焦的背後,是潛望式長焦鏡頭的運用,得以解決鏡頭模組和輕薄機身的衝突。長焦鏡頭的原理在了解「潛望式長焦鏡頭」之前,我們先要明白「長焦鏡頭」,回憶一下小孔成像模型:近距離物體,短焦距的鏡頭成像;遠距離物體,長焦距的鏡頭成像。
  • 新iPhone要上潛望式鏡頭?外媒:蘋果正在計劃中
    為了實現更遠的變焦效果,目前不少的旗艦手機都已經用上了「潛望式鏡頭技術」,例如華為、三星一些採用潛望式變焦鏡頭的手機,可以輕鬆拍攝更遠的景物而不損失畫質。而現在,蘋果也計劃要在iPhone上搭載這種技術了。
  • 潛望式長焦鏡頭好在哪?怎麼分高下?
    昨天CFan向大家介紹了當前最頂級的4顆主攝傳感器(詳見《旗艦手機拍照好不好?就看這4顆主攝傳感器了!》),今天咱們再來聊聊影響手機拍攝遠處風景的關鍵輔攝——長焦鏡頭。2015年,華碩發布了全球首款配備「潛望式變焦鏡頭」的智慧型手機——ZenFone Zoom。請注意這款手機的前綴:「潛望式變焦鏡頭」。
  • 智慧型手機上的潛望式變焦是什麼,它和普通的長焦鏡頭有何不同?
    傳統的攝像頭傳感器和連接的鏡頭也位於YZ平面上,垂直於Z軸。但在使用潛望式鏡頭的情況下,傳感器和鏡頭位於XZ平面上,並於Y軸成直角相交。在相機傳感器對面,有一個稜鏡,可以改變垂直於傳感器的光線方向,直角稜鏡採用的是方形或矩形切口而不是傳統的圓形切口。光線從潛望式變焦鏡頭的矩形切口進入,以直角折射,然後通過鏡頭到達傳感器。
  • 「潛望式鏡頭」的那些事:好在哪?區別在哪?
    除了OPPO和華為外,vivo以及榮耀在其旗艦機型中均搭載了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可以說現在大部分手機廠商都開始逐漸認可潛望式長焦鏡頭。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些廠商在潛望式長焦鏡頭上的表現如何。  另外華為P40 Pro上麒麟990中的影像ISP晶片,通過AI影像技術進一步的提升了這枚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成片率,在自主獨有的技術之下,從晶片到傳感器都是獨立自主,因此,在整體成像以及拍攝體驗上雖都是潛望式長焦,但風格以及對於色彩的預判都與別家不同。
  • 「高懸大鏡,坐見四鄰」之術——關於潛望式鏡頭的那些事
    從廣角到微距,從中焦到長焦乃至超長焦,在手機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情況下,攝像頭快被廠商們玩出花來了。但在茫茫一片海中,筆者覺得最有意思的,當屬這兩年興起的潛望式攝像頭。潛望式的原理與運用說起來潛望式並不是一個新詞,而是一個小學生都能理解的科學原理。
  • 潛望式連續變焦鏡頭誕生!
    長焦鏡頭能實現多少焦距,取決於長焦鏡頭內鏡片的安裝結構。一般來說,2X或3X長焦鏡頭都是傳統的垂直排列的鏡片,而5X長焦鏡頭就必須採用潛望式結構,即將CMOS傳感器和鏡片全部橫向排列。華為P40 Pro+的潛望式長焦鏡頭比較特殊,其他手機的潛望式鏡頭裡面只有1組稜鏡參與了1次反射,而這款手機的潛望式鏡頭裡卻塞進了3組稜鏡,在取景拍照過程中出現了5次光路反射,從而讓焦距得以翻番,獲得了240mm的等效10X光學變焦。那麼,長焦鏡頭還有沒有其他演進方向?
  • 日食都能拍,OPPO Find X2 Pro 長焦鏡頭也太好了吧
    近年來,很多手機都在長焦鏡頭上堆料,手機行業仿佛進入了「望遠」時代。潛望式結構是長焦鏡頭的常用技術之一,可以在不增加機身厚度的情況下,實現超遠變焦效果。作為潛望式結構的領導者,OPPO 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很深的技術積累,年度旗艦 Find X2 Pro 就是最新技術的結晶。
  • 小米10 青春版體驗:用潛望鏡發現不同的世界
    我手上這臺橘色(桃子西柚)版本手感很舒服,顏色也很活潑,唯一的擔憂就是活潑的顏色可能不是那麼耐看。 儘管比小米 9 的屏幕尺寸稍大,但這塊 6.57 英寸的水滴屏還是會帶來一種熟悉的感覺。比起今年流行的打孔屏來說確實多了一點「時代感」,但你要說打孔屏有什麼「但用難回」那也純粹是胡扯了。
  • 潛望式長焦鏡頭哪家強?
    潛望式長焦鏡頭的結構類似潛水艇身上的那種潛望鏡,其最大特色就是將CMOS傳感器呈90度側置,並在橫向方向上加裝濾光片、鏡頭組、音圈馬達等單元,最終通過最邊緣的反射稜鏡組「取景」。潛望式「變焦」鏡頭的回歸vivo在年初展示過APEX 2020概念手機,這款產品主打特殊「四群組鏡片組合」結構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內部的鏡片群組可以隨著相機APP界面放大和縮小進行相應的位移,可以在5X~7.5X的範圍裡進行連續的光學變焦,和早期華碩ZenFone Zoom的攝像頭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小米11標準版背面諜照首次曝光,實錘無緣潛望式長焦鏡頭
    小米11不僅官宣了會全球首發驍龍888處理器,而且在網絡上也有疑似背面諜照浮出水面,所搭載的一億像素後置三攝有著方形矩陣的造型和2+1的攝像頭排列方式,並且主攝還延續了天使環設計,但據稱長焦部分是通過裁剪實現的等效3倍光學變焦和30倍數碼變焦功能。
  • 潛望式鏡頭+光域指紋識別 OPPO新技術怎樣實現的?
    潛望式鏡頭+光域指紋識別 OPPO新技術怎樣實現的?根據專利圖我們可以看到,三片鏡頭被固定在一個運動元件上,整體與目前市面主流手機放置方式不同,鏡頭模組呈橫向堆疊。在鏡頭與圖像傳感器想要接收到畫面信息,則需要一個具備特定角度的入光面,說白了就是一個反射光線信息的鏡片。這樣就實現了一組潛望式鏡頭的設計。
  • 潛望鏡頭這次火了 告訴你它的一些秘密
    我今天的文章並不願多談這一技術本身,因為不管是廠商的公關稿還是包括中關村在線在內的各路媒體已經把這個技術解析了個遍。我今天來換個角度,跟大家聊聊OPPO5倍無損變焦基於的潛望式鏡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也包括我在內,我第一部手機是聯想的功能機,型號早就忘掉,2005年購買,攝像頭只有30萬像素,不要說變焦就連正常拍攝出來的照片幾乎都沒有保存價值。
  • 蘋果開始考慮潛望式鏡頭技術
    比如,摺疊屏手機、升降式鏡頭設計、潛望式鏡頭、屏下指紋解鎖、微雲臺等等。蘋果一看,你們安卓手機玩得那麼花,那我也來湊湊熱鬧。近日, 據DigiTimes報導,韓國業界相關人士透露稱,蘋果為強化iPhone光學變焦,正在尋找潛望式鏡頭技術和專利,並且和相關企業進行了合作商討,引發業界的關注。
  • 手機攝像:多攝普及,潛望式鏡頭設計、還是ToF 3D 等新技術導入
    分析要點: 潛望式攝像:突破光學變焦之桎梏。結合目前已發布的三攝/四 攝機型情況以及三種主流的雙攝搭配方案,嘗試新的光學變焦 能力(不管是超廣角還是長焦)是多攝方案的一個主要設計思 路,而 P30 Pro 和 OPO Reno 採用潛望式攝像頭,表明高倍 數的光學變焦有望成為未來幾年手機攝像的主要進階方向之 一。
  • 升級拍照最大短板:蘋果考慮潛望式鏡頭技術
    11月30日消息,據DigiTimes報導, 蘋果為強化iPhone光學變焦功能,正在著手尋找潛望式相機技術和專利,並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商討,引發業界關注。  今年7月份,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曾發布報告稱, iPhone可能會在2020年使用一個特殊的潛望鏡相機鏡頭 ,可以提供比目前iPhone上更好的光學變焦性能。  郭明錤稱,韓國最佳鏡頭供應商Semco和中國最佳鏡頭供應商舜宇光學將分別在 2020下半年和 2021年進入蘋果鏡頭供應鏈。
  • 華為P40 系列發布:相機系統再升級,這次要給月亮「錄視頻」
    至於 P40 Pro+ 它除了有 TOF 鏡頭,還增加了潛望式設計的變焦鏡頭,因此它的相機模組是最大的一個,將 P40 和 P40 Pro+ 放在一起對比,會有種三星 Galaxy S20 和 S20 Ultra 的味道。
  • 小米10青春版普及潛望式變焦鏡頭 拍遠景用兩千塊的手機就夠了
    、廣角微距鏡頭,和一枚潛望式長焦攝像頭,並且支持OIS光學防抖,四顆鏡頭覆蓋了15mm到122mm的常用焦段。 所謂「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就是通過稜鏡的反射來增加鏡頭的焦距,從而實現在拍得遠的同時還不增加鏡頭厚度,原理有一點像是潛艇的潛望鏡,也因此而得名。華為P30 Pro、華為P40 Pro也都是使用潛望式長焦攝像頭來實現50倍的超級變焦,這枚攝像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鏡頭稱方形,而不是常見的圓形,且攝像頭內側的鏡片和外側的鏡片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 「最新消息」潛望鏡相機缺席,iPhone 12 相機只升級關鍵功能
    這意味著蘋果最終將能夠為超廣角鏡頭帶來圖像穩定功能,這反過來又可以在相機上啟用夜間模式,據報導這是庫比蒂諾巨頭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該決定將標誌著蘋果當前戰略的重大偏離,後者認為這兩個Pro品牌的機型在功能方面應受到平等對待。有人可能會說這更讓人想起iPhone 7和7P時代,當時更大的型號可以使用額外的後置攝像頭。幸運的是,仍有望在兩種iPhone 12 Pro機型之間進行一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