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非線性很有趣!

2021-01-09 初中化學大師

結構非線性(幾何、材料和邊界)分析中,首先碰到的難點就是材料非線性,其是計算中非線性最明顯的方面。

應力—應變曲線

上圖鋼的壓力應力-應變曲線,其中存在一個彈性階段(應力與應變成正比),塑性平穩階段(塑料應變幾乎不隨應力的變化而變化),然後硬化和縮頸。

將主要關注這張圖表的兩個階段——彈性階段和塑性平穩階段。這意味著,對於有限的應力,我可以把我的鋼材看作具有以下特徵的一種雙線性材料:

這是一個典型的雙線性彈塑性模型。有時採用加工硬化(塑料平穩段曲線不是水平的,而是輕微傾斜的)。雙線性彈塑性模型只適用於一定的最大塑性應變(即開始強化處)。把它標記為左邊圖中的「最大允許塑性變形」。假設模型不會達到如此高的應變值,在實際分析中,只需顯示塑性應變值,並在感興趣的地方檢查最大值,就可以對其進行檢查。正如在右圖上看到的,高塑性應變模型將會表現為塑性平穩段是無限的,這可能會對結果的準確性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檢查最大塑性應變是個好思路。

「自由」應變

許多材料都有非線性應力—應變曲線。大多數一開始較硬,隨著壓力的增加逐漸變得不那麼硬。然而,鋼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特點——它可以屈服。

屈服意味著,鋼材將保持應力不變(因此性能保持不變),但會增加應變。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屈服有很多好處(當然也有一些問題),但是這裡將著重介紹有關塑性應力分布的方面。想一想:

3個人將一塊石頭舉過頭頂。中間的人太矮了,以至於夠不到石頭,所以他基本上什麼也沒做,而站在邊上的高個子的人則承擔著所有的重量。它們代表一種脆弱的材料,並且石頭太重了。首先,兩個高個子的人會被壓倒,然後中間的人只會對石頭的重量感到絕望。然而,正如我之前寫到的:

鋼可以保持一定的應力水平(屈服),同時增加應變。

在例子中,意味著兩個高個男人都可以在拿著石頭的同時蹲著!這樣石頭就會變更低,最後,中間的那個人就能幫忙……現在,三個人扛著石頭,而不是兩個!

這稱為塑性再分配或塑性調整。當然,這是有限定的:

塑性應變不能太高:只有這麼深的蹲下後,他們才可以做任何事。你不可能經常這麼做:如果你希望高個子的人一直蹲下站起來,他們會很累,出現疲勞(低周疲勞:一個危險的東西!)。材料各向同性/隨動強化:每個周期的應力—應變曲線都會有所變化。

材料非線性分析

如何在單元中起作用

簡單的例子就是彎曲梁:

如圖所見,橫截面底部和頂部邊緣的應力最高,而中間的應力則逐漸減小。這顯然是一個彈性狀態。

為了解釋塑性是如何工作的,想像一下,在中間的某個地方切割一小段梁。彎曲意味著切割部分的「垂直邊」要像這樣旋轉。

現在我要把這個小塊切成幾個水平層,測量這些層的應變。該應變基本上是「初始形狀」和「當施加彎曲時的變形形狀」之間相對於原始長度的差異。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外層(1和7)變形很大、(所以應變很高)。當向橫截面的中間移動時,應變會降低。

當然,當橫截面在彎曲中保持不變時(通常是這種情況)每層中的應變是成比例的並且線性地變化。因此,如果第一層的最大應變為0.0035,則第二層的最大應變為0.0025,第四層的最大應變為0.0005。這是一個簡單的線性變化。

假設橫截面在彎曲時保持不變,就意味著,與截面幾乎垂直的側面將保持直線。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在第一層增加一倍的應變,將以相同的因子增加每層的應變。換句話說,橫截面上的應變是這樣的:

所以回頭看這個任務所採用的鋼的雙線性應力—應變曲線。當材料處於彈性階段時,應力會隨著應變成比例地增加。但當到達塑性平穩階段時,應變增加,而應力保持不變。

發生屈服後應變是有極限的。如上所示,計算起來非常簡單。由於已經知道,在任何截面上應變都在變化,這是如何影響同一橫截面的應力分布的:

正如你在開始時看到的,在橫截面的外側有非常高的應力,而中間部分什麼也沒有。這與三個人把石頭舉過頭頂的情況類似。隨著應變的增加,鋼仍然能夠承受應力。然而,有一個好處——越大的橫截面實際承載的應變越大!外邊緣的高應變使得截面的內部也存在應變。這樣,應力就會出現在那裡,並有助於進行彎曲。就像中間那個矮個子一樣!

對於一個矩形而言,這不是一個小的效果,由於這種彎曲,可以獲得額外的50%的性能!

要記住的是:

材料的非線性很有趣!最重要的是:

當材料的應變大到達到屈服時,就應該使用非線性材料模型。最簡單的模型是雙線性模型。需要檢查模型中最大的應變是否不超過在強化發生時的應變。屈服允許將部分負荷轉移到該結構的另一部分(也就是「中間的傢伙」)。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中遠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複合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中遠紅外二階非線性光學(NLO)材料在光電對抗、資源探測、空間反導、通訊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因此,探索新型中遠紅外NLO材料是當前NLO材料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之一。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陳玲課題組在中遠紅外二階NLO材料設計與合成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提出了非線性功能基團組裝、離子基團調控、非線性功能基團的不對稱控制設計的學術思想,獲得了系列新穎、高效的中遠紅外二階NLO材料。
  • 清華大學提出一種全新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from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eta-molecule」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基於經典電磁學理論,利用超構材料思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一個新型非線性光學的材料寶庫
    非線性光學材料是未來集成光電子器件的核心元素。二維材料具有與傳統體材料所不同的各種新穎的物理化學特性,並且完美的符合了人們日益增加的對於小型化、集成化、高效率、多功能器件的需求,因而成為了目前各學科交叉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超彈性材料的非線性行為分析
    從材料力學性能研究的角度,建立非線性材料密封封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標準方法,以及通過測試獲取應用於密封件CAE仿真分析的材料參數,對於密封件的選材、結構設計、仿真分析和正向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材料測試與參數仿真應用包含如下幾部分內容。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滿足全固態雷射器實現多波段雷射輸出的關鍵核心材料,但目前仍缺乏性能優異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非線性智能超材料用於磁共振成像
    超材料是一種可以探測和增強非線性響應的強大平臺。波士頓大學Stephan W. Anderson博士和張鋅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具有自適應響應並可以選擇性放大磁場的耦合非線性超材料(NLMM)。研究發現,NLMM的共振會在較高的射頻激發強度下被抑制,並在低的激發強度下得以恢復,從而可以通過被動地感知激發信號強度來相應地做出響應表現,產生一種智能的非線性行為。要點2. 實驗結果表明,NLMM所具有的非線性響應使得它可以在磁共振成像過程中將信噪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 美首次製造出非線性零折射率超材料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張翔(音譯)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製造出了全球首塊非線性零折射率超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光在各個方向都會得到增強,有望為量子計算機快速提供多方向的光源,也可為量子網絡提供相互糾纏的光子,從而大大促進量子網絡的發展。
  • 進展 | 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非線性光纖作為一種特殊用途光纖,不僅在新型光纖通訊技術中有重要應用和發展前景,而且在光波長轉換、超快光纖雷射和超連續雷射等光物理基礎和器件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大應用潛力。然而,傳統石英光纖僅表現出非常微弱的奇數階非線性效應,嚴重限制了在非線性光學領域的廣泛應用。
  • 福建物構所召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發展戰略研討會
    研討會旨在總結和梳理研究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發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水平,討論重大創新項目的組織和實施,明晰「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戰略重點、發展方向和創新目標,進一步提升研究所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自主創新水平,提高國家戰略性需求的滿足能力。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
    在材料合成製備與晶體生長方面:篩選出3種倍頻效應大於1倍KDP、截止邊小於200 nm的非線性光學材料;獲得一種具有大倍頻的磷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LiCs(「973」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該計劃自2014年執行以來,圍繞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發的關鍵科學問題和主要研究內容,以硼酸鹽材料結構設計-生長-表徵為研究思路,深入開展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的原創性研究。
  • 氟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
  • 新疆理化所發表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綜述文章
    紅外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一種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能有效地擴展固態雷射輸出波長範圍,在國防、科研該工作總結了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探索報導的49種具有綜合性能平衡的新材料,並從中總結出能夠獲得優良性能材料的方法,該工作對未來從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探索具有指導意義。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2015-07-1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雷射脈衝在非晶態介電材料中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一個全新的,全光學技術,用來在材料中製造二階非線性 效應,這一效應在通常的情況下並不會支持新的選擇來製造光學計算機、高速數據處理器、生物影像中的這一效應(非線性效應)。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Georgia Tech的研究人員發展了這一技術,採用紅色雷射來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 「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自治區重點實驗潘世烈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榮獲2010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潘世烈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團隊開展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合成、晶體生長及性能研究。首次設計、生長出具有較大非線性光學係數和雙折射率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Bi2ZnOB2O6。
  • 新疆理化所類黃銅礦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
    ,材料的非線性光學係數與帶隙存在反比關係,如何實現材料的性能平衡成為探索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難點。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致力於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發。
  • 新疆理化所含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設計合成獲進展
    隨著全固態雷射技術在光通訊、光加工和光存儲等領域的發展,深紫外及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成為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國際科研團隊提出氧化銦錫或成光子學非線性材料新星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氧化銦錫(ITO)可以獲得高於其他材料數百倍以上的光學非線性,未來有望在多個光子學應用領域大顯身手。  與電子相比,光子傳輸信息具有並行處理能力強、運算速度快、能耗低等優勢。為了更好地利用光子,科學家們需要在光通過材料時對其「一舉一動」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