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跟上時代步伐,雖然不是非得要求他領先於同齡孩子,但是至少不能讓自家孩子落後。很多家長看到同齡人的孩子上各種腦潛能開發課,也想送自家孩子去培訓,但又擔心會不會有效果。那麼,全腦開發課程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呢?
我們先看下世界腦科學的發展歷史:
1816年,法國醫生布羅卡寫出了轟動科學界的論文——《人是用左腦說話》,這就是著名的布羅卡分腦區實驗;1981年,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羅傑.斯佩裡教授通過割裂腦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他因此於1981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9年美國「腦的十年」-零點工程;1991年「歐洲腦的十年」;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腦的十年」;1996年日本「腦科學時代」;1998年前副總理李嵐清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多用右腦,喚醒被人們忽視的擁有巨大潛能的腦潛力,給孩子完整的智慧;2005年世界腦力運動委員會(WMSC)正式授權組建中國腦力委員會;2010年納入中國「十二五」重點課題。
從腦科學發展歷史能看出,世界各大強國都特別重視腦科學的研究,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也是真正重視起來了。世界教育專家認為,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是21世紀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白皮書》公布,教育產業已超越房產、酒店業,成為中國關注度排名第一的行業。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只重視孩子考試成績卻忽視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弊端已經為眾多教育專家以及孩子家長所認知,但是如何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兼顧保證孩子創造力,卻遲遲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業不可丟,要「知識」也要「技能」 「一方面是這個社會對學歷的高度重視,另外一方面是孩子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在社會上根本無法得到有效運用,不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突破應試教育,追求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就只能是一種空想」,「我們要兩者兼顧,最好的做法就是提高孩子學習效率,讓孩子短時間內完成學業,讓孩子學習更多技能而非知識。」
不過目前這種狀況將得到有效改善,以長沙腦立方為代表的全腦開發訓練的崛起,成為了中國孩子的新希望。
全腦開發教育是心智模式的培養與全腦平衡訓練的全新教學模式。通過心智教育的全腦平衡訓練法提高少年兒童的自信心、學習力、理解力、觀察力、判斷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個性化的高效科學訓練方法再融合當代幸福學體系,將素質教育的德(德商)、科學教育的智(智商)、全腦教育的慧(情商)有機結合,構建一整套完美的「心智教育」體系。
全腦開發教育很好的彌補了中國應試教育的缺陷:過度依賴左腦,以分數為唯一考核批量製造千篇一律的「標準人才」。長沙腦立方提醒,一生至少要為孩子做一次全腦開發,這將讓孩子全方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