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揭牌!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辦,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揭牌儀式近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黃如,以及來自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的40餘名專家學者和近百名北大天文學科師生出席本次活動。黃如主持揭牌儀式。

來源:北京大學

相關焦點

  • 九天摘星 |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揭牌
    11月21日,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辦,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他指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的成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踐行科技興國戰略、建設航天強國的具體實踐,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領域的一件大事。我們將以該中心的成立為契機,充分發揮北大的學科和人才優勢,與全國天文研究機構和其他高校的科研力量緊密配合,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前沿領域科學的研究。
  • 熱點|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11月21日,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他表示,按照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之後,將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巡天空間望遠鏡作為空間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間科學設施,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指標最先進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舉行...
    「11月7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程課題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2005年10月,由財政部、教育部和北京大學共同設立的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新華社廣州11月3日電(記者鄭天虹)記者2日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開始建設。據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餘聰介紹,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簡稱CSST)計劃於2024年發射入近地軌道開展巡天觀測,是中國的空間光學天文臺,將為中國科學家提供觀天利器,為中國開展重大原創性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 從共體到共軌 中國版哈勃太空望遠鏡「巡天」的蝶變之路
    同時,該望遠鏡除了能夠巡天尋找宇宙起源,還可以對向地面成像,效果將與美國的鎖眼偵察衛星相當。按計劃,該望遠鏡將在中國空間站組建完畢後升空,與中國空間站共軌飛行。不過,該望遠鏡研製進展的消息少之又少。說起中國的這個「巡天號」太空望遠鏡,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搞空間站,他緊張啥?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為什麼?
    我們宣布了中國空間站向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免費開放中國空間站的科研合作項目使用權,沒錯,免費的。周建平表示「中國建空間站就是為了科學研究和應用,通過這次合作,我們的影響會逐漸變大,會有更多科學家參加我們空間站的科學研究工作。充分共享知識、共享技術、共享科學研究成果、更高效利用有限的資金。」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這是郭守敬巡天望遠鏡(7月15日攝)。 什麼是巡天望遠鏡?為什麼要一次性觀測4000顆星?這得從中國兩位「急性子」天文學家——王綬琯院士和蘇定強院士說起。上世紀80年代,王綬琯和蘇定強提出一個暢想:「如果僅靠現有的望遠鏡巡查天體的光譜,星空浩瀚,天文學家窮盡一生也無法觀測完成,我們必須看得既遠又快。」
  • 我國首個大型空間望遠鏡:視場超哈勃300倍,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11月21日,我國首個大口徑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北大舉行。也就是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主要職責是在紫外與近紅外波段對宇宙的構成與演化、黑洞、暗能量、暗物質展開深入研究,產生的天量數據將支持科學家獲取一大批國際原創性科學成果,有利於爭奪世界科學領域的話語權。 巡天光學艙還將突破空間天文望遠鏡不適宜用於對地觀測的世界難題,在觀測宇宙的同時也能對地偵察。
  • 【中國科學報】南極巡天望遠鏡發現疑似比鄰星的掩星信號
    其中,南京天光所負責望遠鏡的主體部分,包括望遠鏡光學鏡筒和機電控制系統,實現了11.5度的大視場望遠鏡,同時具有低溫下可靠工作的能力。中國科技大學負責相機和遠程控制,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天文觀測和數據處理。  今年觀測季,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實現了極夜不間斷觀測,並在8月底對引力波源GW170817所在天區進行持續10天的光學監測,發現該引力波源的電磁對應體。
  • 7.5億像素,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的巡天望遠鏡,將在中國建成
    近日,相關媒體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這也就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正式落地青海茫崖冷湖。圖片僅供參考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建的「雙一流」學科平臺,望遠鏡口徑2.5米,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揭秘中國空間站
    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隨著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中國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按規劃,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屆時,它將運行在高度34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在軌飛行可達10年以上,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
  • 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揭牌
    未來,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將按照「一心四核」的戰略進行布局和規劃建設,著力打造大科學裝置、大數據中心、智能製造、文化教育等四大核心板塊,融入從科學研究、科技交流、運控管理到衍生產業的時空產業全鏈條,成為授時中心在國內布局建設、能夠覆蓋服務福建省、臺海兩岸以及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世界一流時間中心,也將使泉州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空產業高地。
  • 為生活加點油 | 中國航天新發展——為您揭秘中國空間站
    按規劃,空間站將在軌運行10年以上。圍繞地球運行期間,將面向前沿科學探索、人類生存和太空活動,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專家說,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科學探索平臺,通過空間站這個平臺,有望湧現出更多科學成果,揭示宇宙的諸多奧秘。
  •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心臟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心臟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宣布成立並揭牌。中心主任由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王宏宇教授擔任。會上,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所長方偉崗教授和王宏宇共同為中心成立揭牌。
  • 揭秘中國空間站(深度觀察)
    需要燃料補給和設備維修時,光學艙可與空間站對接,進行推進劑補加和設備維修維護,提高自身壽命和工作性能。「計劃在光學艙裡架設一套口徑兩米的巡天望遠鏡。如果在軌10年,可以對40%以上的天區進行觀測。」周建平說。這套望遠鏡,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學和天文學提供海量的觀測數據。
  • 中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科技日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據了解,WFST是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的「雙一流」學科平臺,包括望遠鏡本體、主焦相機、望遠鏡圓頂臺址和數據存儲分析四大分系統,其中望遠鏡口徑2.5米,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天整個北天球一遍。
  • 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什麼是巡天望遠鏡?為什麼要一次性觀測4000顆星?這得從中國兩位「急性子」天文學家——王綬琯院士和蘇定強院士說起。郭守敬望遠鏡第一次讓我國在銀河系科學研究領域站在世界前沿,從數據產出來看,2012年正式巡天其水平就領先了國際10年。」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劉超說。「超級照相機」究竟拍下了什麼?星星的「戶口簿」究竟長啥樣?
  • 第二艘核心艙現身,天宮空間站二期工程公開!總噸位再翻一倍
    屆時天和二號核心艙後端通道可對接於天和一號節點艙軸向對接口,爾後兩座新的空間實驗艙繼續複製天宮空間站一期工程方案,對接於天和二號球形節點艙兩側停泊口,這樣一來加上共軌運行的巡天光學艙,天宮空間站規模將突破200噸。一期工程的天宮空間站在軌科研實力就已經與國際空間站等量齊觀,擴大一倍規模的天宮空間站又將是怎樣的局面,這是可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