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論文深度解讀!新研究揭示增強子在動物體內是非常保守的

2020-11-25 生物谷

2020年11月1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莫納什大學、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和張任謙心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稱為增強子的基因調控元件的功能在進化樹上分布的動物物種中廣泛保守。當他們將來自海綿動物的增強子序列插入斑馬魚和小鼠體內時,這兩種脊椎動物都能夠解釋

遺傳

信息,並驅動發育基因的細胞特異性表達,甚至在海綿動物沒有的細胞類型中也是如此。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增強子的功能在遠在7億年前最後一個共同祖先的物種中持續存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ep conservation of the enhancer regulatory code in animals」。

Islet增強子的活性在動物進化中是保守的。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8137。

一旦被蛋白結合,增強子就會控制基因在哪裡、何時以及如何受到調控,並在很大程度上負責發育過程中的細胞分化。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張任謙心臟研究所計算

基因組學

研究員Emily Wong告訴《科學家》雜誌,「肌肉細胞之所以與皮膚細胞不同,都是因為基因受到調控的方式不同。這就是為何了解這些區域真地很重要。我們的發現是令人興奮的,這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區域的進化非常迅速,從而使得它們很難找到。」

許多增強子位於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Wong稱之為「暗物質」部分,這是因為大多數基因組研究都集中在編碼蛋白的外顯子上。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基因組可能有幾十萬個增強子,遠遠超過了我們大約2萬個蛋白編碼基因。與增強子相互作用的轉錄因子和增強子所調控的基因相比,增強子的進化也很迅速,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保持它們的序列保真度。

因此,通過比對基因組並尋找相似序列來比較它們的傳統方法對增強子是無效的,這是因為增強子的短DNA重複序列基序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至於它們不再能被識別。事實上,沒有一個增強子被證明在整個動物王國中是保守的。

不過,Wong和她的同事們猜測增強子的「調節語法(regulatory grammar)」可能是靈活的,這意味著即使構成增強子的基序的數量、排列或類型發生變動,它們也能保持它們的功能。如果這是真的,增強子理論上可以在不同的物種中保持它們的功能。

為了檢驗這一假設,這些研究人員在海綿動物大堡礁海綿(Amphimedon Queenslandica)中尋找推定的增強子,其中大堡礁海綿是一種澳大利亞物種,經常被用來研究後生動物的進化。他們將目標鎖定在微同線基因對(microsyntenic gene pair)上,在一個微同線基因對中,一個基因(目標基因)被另一個基因(旁觀者)中的增強子所調控。鑑於目標基因通常對正常發育至關重要,他們推斷,選擇將使得這些基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穩定。

雖然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60對這樣的基因對,但是他們最關注的是一對具有已知調控作用的基因,即Islet-Scaper基因對,其中Islet基因是目標基因,Scaper基因是旁觀者。一個稱為稱為eISL的增強子位於Scaper的內含子上。在脊椎動物中,Islet參與神經系統和心臟發育功能以及其他功能。

這些研究人員首先將整個Islet-Scaper基因對插入到轉基因斑馬魚胚胎中,該胚胎仍然含有自身的Islet基因(斑馬魚有三個旁系同源基因)和增強子。如果斑馬魚的調節機制失去了識別這種海綿動物增強子上結合位點的能力,那麼他們就不會觀察到海綿動物Islet基因的任何表達。然而,Wong和她的同事們除了檢測到斑馬魚自身的Islet基因版本外,還檢測到了海綿動物Islet基因的轉錄,這意味著斑馬魚的轉錄因子即使在經過數億年的進化後,仍然能夠讀取這種海綿動物增強子上的結合位點。

接下來,他們將這種海綿動物增強子插入到綠色螢光蛋白(GFP)的上遊,其中這種GFP讓斑馬魚在這種增強子有活性的特定細胞類型中發光。儘管海綿動物缺乏大腦、眼睛和心臟,但是這種斑馬魚的細胞特異性表達模式與野生型斑馬魚一致,這些發現得到了隨後使用小鼠進行的實驗的支持。這種源自海綿動物的增強子活性使得斑馬魚在它們的神經系統、耳朵和皮膚中發出最亮的光,而小鼠也在眼睛中表現出GFP表達,這表明即便增強子的序列本身......存在差異,但是存在功能保守性。

Wong說,「當我們把這些增強子序列放到完全不同的在進化上早就分歧開的動物中時,我們觀察到它能夠驅動細胞類型特異性的表達」,這些發現表明「即使序列本身......存在差異,也存在功能保守性」。

雖然這些研究人員並不是第一個證實序列不需要看起來就能夠在動物之間進行轉移的研究團隊,但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發育生物學家Flávio S. J. de Souza(未參與這項新的研究)曾研究過增強子和Islet,他對這種保守性的深度感到吃驚。de Souza告訴《科學家》雜誌,「我們正在處理一種海綿動物,它位於動物王國系統發育樹的最末端。我認為這指向一個更普遍的現象。」

在證明eISL在功能上是保守的之後,Wong接下來開發了一種計算工具,可根據這種增強子結合基序的特徵--它們的數量、位置和序列類型,而不是整個序列本身---掃描來自各種資料庫中的基因組微同線區域(microsyntenic region),從而在海綿動物、斑馬魚、小鼠和人類中找到這種增強子的同源物。當他們用他們懷疑的人類和小鼠eISL增強子候選同源物構建轉基因斑馬魚時,他們發現了類似於他們在早期使用海綿動物eISL版本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細胞特異性Islet表達模式。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學家Michael Eisen(未參與這項新的研究)告訴《科學家》雜誌,「很明顯,這項研究加強了這一點,即它並不要求你將增強子的結合位點保持在相同的位置、相同的數量和相同的定位。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相同的輸入-輸出模式。」

de Souza說,他想知道更多關於Islet增強子在海綿動物本身中的作用。de Souza說,雖然這篇論文已經證明了這部分DNA可以作為增強子發揮作用,但是進行這些轉基因實驗「使得它脫離了它的天然基因組環境」。更好地理解它在大堡礁海綿中的作用將需要基因組操作,比如在模型生物中常見的基因敲除實驗,但在更多的外來物種中做到這一點可能是困難的。

Eisen說,他希望看到這些研究人員對Islet-Scaper基因對持有的同樣嚴謹的態度應用於不同物種中的數百個(如果不是數千個的話)額外的假定增強子。由於對增強子的了解如此之少,很難說他們取得的發現在這些調節元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保守性方面是否觸及到一個異常值。

Eisen說,「我仍然認為人們沒有意識到增強子的進化有多奇怪。定期用新的例子提醒人們是有好處的,這是因為我認為這篇論文描述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廣泛的欣賞,即使是轉錄領域的人。」(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Emily S. Wong et al. Deep conservation of the enhancer regulatory code in animal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8137.

2.Nathan Harmston. Regulation in common: Sponge to zebrafish.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e9317.

3.Regulators of Gene Activity in Animals Are Deeply Conserved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regulators-of-gene-activity-in-animals-are-deeply-conserved-68131

相關焦點

  • 2020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4.Science論文解讀!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在15種胎兒組織的大約100萬個位點上生成了近80萬個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數據。他們研究了哪些蛋白可能與每個細胞中的可訪問DNA位點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如何解釋細胞類型。這一分析確定了基因組內的發育控制開關。他們還確定了可能與疾病相關的染色質可訪問性位點。8.Science論文深度解讀!
  • 2020年11月6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20年11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1月6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論文深度解讀!
  • Cell綜述深度解讀lncRNAs的奧秘!既保守又不保守!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4.012大多數的非編碼RNAs(lncRNAs)都會快速進化,正如最近研究人員對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lncRNAs的比較研究中回顧的那樣,儘管如此,成千上萬的哺乳動物lncRNAs在序列或基因組位置及啟動子水平上都處於保守狀態,此外,其功能還會受到亞細胞定位的影響,因為lncRNAs能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形成複雜的調節網絡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Science:發現保守的再生反應性增強子竟影響脊椎動物的再生能力doi:10.1126/science.aaz309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保守的與兩種魚類的尾部再生有關的再生反應性增強子(regeneration-responsive enhancer)。
  • 2020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如今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心臟瓣膜病候選藥物,這種藥物在人體細胞和動物體內都能發揮作用,並準備進行臨床試驗。2.Science:新研究組裝出改進的恆河猴參考基因組doi:10.1126/science.abc661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來自美國、義大利和德國的大型研究團隊改進了對恆河猴參考基因組的組裝。
  • 專家點評Science|揭示高等哺乳動物再生能力丟失的機制
    這一發現對未來器官再生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望突破以往基於單一物種再生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再生響應增強子(regeneration responsive enhancer, RRE)是近年來再生領域裡的新概念。
  • Science|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揭示...
    Young及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ADE
  • 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
    在第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受精後長達20天的時間內支持食蟹猴胚胎在體外培養的系統。通過將組織學染色和免疫螢光染色與單細胞RNA測序(RNA-seq)分析相結合,他們發現這些體外培養的猴子胚胎的發育超過了早期的原腸胚形成階段,並概述了靈長類動物體內胚胎植入後早期發育的關鍵事件。
  • 2019年11月29日Science期刊精華
    2.Science:新研究揭示乳糖促進移植物抗宿主病產生機制doi:10.1126/science.aax3760; doi:10.1126/science.aaz759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四個臨床中心的1300多名接受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大規模分析,發現較高水平的幾種腸球菌---特別是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 研究揭示轉錄迴路的進化規律
    研究揭示轉錄迴路的進化規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3 14:48:42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lexander D.
  • 【科技前沿】Genome Biology | 朱冰課題組揭示增強子的活性需要多...
    染色質上不同區域的組成特徵和各類化學修飾則作為表觀遺傳標記,構成了解讀基因組序列、尋找功能元件的信標。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冰實驗室利用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分析了多種組蛋白修飾在基因組上的分布,最早將特定的組蛋白修飾與啟動子和增強子等重要的功能元件聯繫起來【2,3】。
  • ...Biology | 朱冰課題組揭示增強子的活性需要多個位點乙醯化修飾...
    染色質上不同區域的組成特徵和各類化學修飾則作為表觀遺傳標記,構成了解讀基因組序列、尋找功能元件的信標。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冰實驗室利用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分析了多種組蛋白修飾在基因組上的分布,最早將特定的組蛋白修飾與啟動子和增強子等重要的功能元件聯繫起來【2,3】。
  • 研究人員揭示超級增強子動態甲基化調控轉錄異質性
    研究人員選擇了Sox2和miR290-295的超級增強子作為研究對象。這兩個基因的超級增強子對於保持多能性有重要作用,而且其T-DMR在測序數據中顯示低水平甲基化。結果表明細胞間的Sox2, miR290-295 超級增強子的甲基化不但是異質性的,而且還是十分動態的。研究人員利用流式細胞分選 (FACS)純化出等位基因特異甲基化的細胞,在培養過程中這些細胞會重組之前的表觀異質性細胞群。利用這些胚胎幹細胞的動態變化和可純化性,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敲除實驗發現甲基化的動態變化反映了三個甲基轉移酶(DNMTs)的活性動態平衡,揭示去甲基化的過程是被動的。
  • 2019年11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 doi:10.1126/science.aaw5754; doi:10.1126/science.aaz6976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科學》論文解讀:選擇壓力如何增強蛋白質的演化能力?
    作者 | 小柯機器人瑞士蘇黎世大學Andreas Wagner研究團隊揭示了選擇如何通過突變來增強蛋白質的演化能力。,研究人員對黃色螢光蛋白群體進行了不同選擇機制下的定向演化,然後將其進化為綠色螢光的新表型。
  • 2020年12月11日Science期刊精華
    儘管頂端區域(apical 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類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和對這一事件進行時間調控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在不同的哺乳動物物種中,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在進化上保守地發生在細胞極化建立之前。
  • 2016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開發出解析度僅為一納米的螢光顯微鏡doi:10.1126/science.aak9913光學顯微鏡的最高目標是改善這種方法的解析度以至於一個人能夠單個地區分彼此間挨得非常近的分子。2.Science:利用三維結構變化揭示細菌視紫紅質工作機制doi:10.1126/science.aah349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強大的新工具,來自日本、法國、瑞典、瑞士、韓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作為一種質子泵,細菌視紫紅質(bacteriorhodopsin)如何利用光線讓質子跨過細胞膜,從而產生能夠被用來驅動細胞活動的電荷差異。
  • Science論文解讀!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iBER-seq dissects genetic networks by quantitative CRISPRi profiling of expression phenotypes」。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2019年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但是,我們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非常詳細地觀察到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基因組本身以及重組和新發突變之間存在關聯性的事實系統地調節的。我們 確定了影響重組率和位置的35個序列變異,並且顯示在重組位點發生新發突變的可能性比基因組中其他位置高出50倍以上。此外,女性對重組的貢獻更多,而男性對新發突變的貢獻更大,並且新發突變構成了兒童時期罕見疾病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