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 全院人的追求

2020-12-06 人民網江西頻道

心胸外科專家正在進行體外循環手術。

始於細微,成於至善。所謂醫德,第一是精,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第二是誠,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醫務管理、醫療質量、繼續教育等方面將工作做到至精至微,全院工作人員亦是精勤不倦,孜孜追求。

作為江西省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公立醫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全省各醫院專科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江西醫學的發源地;在江西醫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普通外科、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眼科、泌尿科、皮膚科、麻醉科、兒童眼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等數十個科室均為省內首創專業學科。

省內第一臺腎、肝、心移植、第一臺人工低溫體外循環、第一臺起博器的安置、第一臺冠狀動脈搭橋術等等,一大批診療新技術在此誕生。

為醫者,術必專精,跨入新世紀,醫院對醫療質量精益求精。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質量控制中心、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等,星羅棋布在南昌大學二附院56個臨床醫技科室,56朵醫學之花競相綻放,代表了江西臨床醫學的最高水平。

科室建設:江西醫學發源地

1927年醫院創建之初,設內科和外科二科,精神病科、小兒科、婦產科由內科兼治;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花柳科由外科兼治。1934年12月28日,第736次省務會議通過《修正省立醫院組織規程》,設置業務科室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眼耳鼻喉科、泌尿花柳科、矯形外科、牙科、小兒科、皮膚梅毒科、電療科。

1958年,醫院更名為江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設有9個臨床科室,即中醫科、普外科、矯外科、胸外科、泌外科、內科、神經科、眼科、耳鼻喉科,並代管江西省沙眼防治所及皮膚性病研究所;8個輔助科室,即理療科、放射科、麻醉科、藥局、血庫、化驗室、供應室、手術室;1個門診部。

1986年,臨床科室設有:內科系:心血管內科、腎病科、消化科、血液科、呼吸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外科系:普外科、骨科、胸外科、腦外科、泌尿外科、腫瘤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醫科、急診科觀察室;醫技科室設有:麻醉科、理療科、器械科、檢驗科、放射科(含CT室)、藥劑科、同位素室、內科診斷室、病理科、血庫。1992年,內科進行了二級學科分科,成立了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代謝科、腎臟及風溼疾病內科、血液內科。年底,十三層樓的外科大樓啟用。一樓為放射、磁共振室,其餘樓層均為大外科系統科室。2011年5月~8月,新住院大樓建成,各科室依次搬進新住院大樓。

2017年5月,醫院設置的科室有:急診科(急診ICU)、醫療美容科、感染性疾病科、心身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心內介入室、心電診斷室)、內分泌代謝科、血液內科、特需病房、風溼免疫科、腎臟內科(血透室)、呼吸內科(肺功能室)、消化內科(內腔鏡室)、神經內科(神經電生理室)、普通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甲狀腺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胸部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骨科、運動醫學科、器官移植科、中醫科、婦產科、兒科、眼科、兒童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皮膚科、綜合ICU、疼痛科、康復醫學科、腫瘤科、麻醉科、藥學部、輸血科、營養科、超聲科、檢驗科、病理科、核醫學科、分子實驗室、手術室、綜合介入室、體檢科、放射科、CT室、核磁共振室、醫學遺傳科、全科醫學科。

重點專科:醫學之花競相綻放

根據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醫院進一步完善和強化重點專科建設,帶動醫院的技術發展與進步,以高技術、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贏得病人讚譽。

2013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批准二附院心血管內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次年1月,江西省衛計委批准二附院呼吸內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心臟血管外科、重症醫學科和臨床護理7個專科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015年4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授予二附院中醫腫瘤專業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次年1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批准中醫微創專業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床位變更: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1927年,南昌市市立醫院創辦之初就設有住院部(床位數無法考證)。1934年,江西省立醫院成立正式開診,設內科、外科、耳鼻咽喉科,病床60張。

1949年,南昌解放,江西省立醫院改名為江西省立南昌人民醫院,病床200張。1952年,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人民醫院改稱為江西省外科醫院,有病床250張。1958年,更名為江西省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同年門診大樓落成,確定床位數420張。1980年,四層樓的新住院部大樓落成,病床530張。

1994年,成立小兒眼科、血管外科、特診科,分別開放病床8張、18張和32張。5月醫院恢復兒童內科和兒童外科,病床分別有22張和15張。12月醫院恢復婦產科,病床50張。截止年底病床800張。2010年,江西省衛生廳批覆醫院病床增至1600張。

完善醫務管理制度 保障醫療服務安全

1927年,醫院創辦之初即制定了南昌市立醫院管理制度,包括門診規則、病人住院規則、收費規則、病人死亡處置規則以及護士班簡章。1943年,實行省衛生處公布的《醫師法》。1953年,建立科主任負責制,廢除民國時期制定的病人入院志願書、保證書等陳舊制度。1955年,建立死亡討論制度。設立醫療事故差錯登記簿,醫務人員有無差錯事故與晉升、提拔、轉正掛鈎。1984年,實行首診科室首診醫生負責制,建立搶救常規和搶救程序。

2007年下發醫療質量委員會工作制度、病案委員會工作制度、臨床輸血掛曆委員會制度、醫療工作請示制度、出具診斷證明病休證明的規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定、圍手術期管理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病歷複印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即醫療核心制度、處方書寫有關規定。2008年,制定《外科醫師手術資格準入制度和腔鏡準入制度》,下發患者身份識別制度,重新修訂《醫療小組管理制度》。2010年,下發《南昌大學二附院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2012年,印發《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重點專科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手術管理的暫行規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控制目標(試行)》、《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修訂版)。2013年印發《醫院規章制度流程——第二冊 醫療、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彙編)。2014年,印發《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定》。2015年,醫院開始與時俱進,開展日間手術,下發院字【2015】98號《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日間手術管理規定》。次年年初,下發院字【2016】6號《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日間手術獎懲規定(2016版)》。

平均住院天數: 全省最低 全國領先

平均住院天數是反映醫療資源利用情況和醫院總體醫療服務質量的綜合指標,是集中表現醫院管理、醫院效率和效益較重要而敏感的指標。在確保醫院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能使醫院在實現資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時,減少患者的直接和間接費用,達到醫院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1986年醫院平均住院天數24.64天,此後平均住院天數逐年遞減,到2010年降至11.63天。2016年。醫務處持續採取綜合措施,縮短平均住院天數。首先是抓牢醫療質量安全這一根本,強化三基培訓,定期召開醫療質量點評會,完善院科兩級質控體系,重點抓好手術安全核對、危急值管理等制度的落實,規範率、執行率達到100%,大大降低患者意外風險。二是提高輔助科室工作效率,適度延長工作時間,實行彈性工作制,嚴格要求檢查報告出具時間。三是實行預入院制度,對於需要住院但無床位的患者,在門診先完善相關術前檢查,明顯縮短住院患者術前等待時間。四是大力鼓勵開展日間手術,通過反覆梳理優化流程,手術運行模式不斷趨於成熟,手術量逐步增長。通過以上綜合措施,2016年平均住院日低至7.84天。

強化「三基三嚴」 勇奪全省臨床技能比武冠軍

醫院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三基),「嚴格要求、嚴謹態度、嚴肅作風」(三嚴),在每年的全省臨床技能比武中多次獲得佳績。

2009年1月12日,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08年度江西省助產技能與新生兒窒息復甦技術省級比武優勝單位第三名」,2009年2月27日,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08年度江西省臨床技能大比武優勝單位一等獎」,二附院醫護雙雙獲得首屆技能大比武團體冠軍;2011年1月13日,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10年度第二屆臨床實踐技能大比武優勝單位二等獎」、「2010年度第二屆病曆書寫大比武優勝單位三等獎」,2012年2月17日,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11年度第二屆臨床檢驗大比武優勝單位一等獎」、「2011年度第四屆臨床實踐技能大比武優勝單位二等獎」、「2011年度江西省病歷內涵質量評比優勝單位三等獎」,2013年2月5日,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12年度第五屆臨床實踐技能大比武優勝單位二等獎」,2015年8月,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15年『新生命衛士、愛母嬰天使』活動省級比武團體三等獎」,2015年11月,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江西省衛生廳授予二附院「2015年江西省『三甲醫院』寄生蟲病檢驗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

腦卒中篩查與防治示範基地醫院

2011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腦防委授予二附院為「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同年9月被授予「心血管卒中高危人群一級預防實踐中心」。2012年8月江西省衛計委成立了「江西省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程曉曙院長擔任了專家組的組長。近兩年門診共篩查高危患者近18.6萬人次,接受腦卒中住院治療患者5539人次。醫院常規開展了頸動脈的超聲檢查,2011年以來完成了10萬餘例。在省內率先建立起綠色通道救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2016年救治患者2867例。在省內率先開展了CEA手術,近2年平均每年開展CEA手術超過20例、CAS手術約25例,開展動、靜脈取栓溶栓近40例,經隨訪,術後患者情況良好。

2015年1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腦防委辦公室授予二附院為「高級卒中中心」,也是我省唯一的一家。2012年度和2016年度分別兩次授予二附院「腦卒中篩查與防治示範基地醫院」稱號。

醫療技術:一大批診療新技術在此誕生

二附院作為江西省外科醫院,醫院一直以來都鼓勵開展各類醫療技術,90年的發展歷程中,多項醫療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六十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期,是醫院醫療技術發展較快的時期。1950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胃切除手術,隨後,陸續在省內率先開展膽囊切除及膽道取石術(1951年)、肝葉切除術(1952年),腎切除術(1953年)、肺切除術(1955年)、單次硬膜外膜麻醉及鏡內麻醉(1955年)、心臟二尖瓣狹窄分離術(1956年)、胃鏡檢查術(1957年)、針麻下行耳鼻喉手術(1959年)、心導管檢查與心血管造影技術(1960年)、室間隔缺損心內直視手術(1960年)、省內第一臺人工低溫麻醉(1964年)、體外佩帶式心臟起搏器安置術(1975年)、埋藏式心臟起搏器安置術(1982年)等手術。1987年,成立全省第一個放射介入室,介入治療進入常態化。進入21世紀,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醫院陸續開展器官移植、微創、介入治療。2000年普外科在省內率先開展首例肝移植手術;2002年普外科開展腹腔鏡下治療的各類手術;2003年開展心臟移植術、人工耳蝸植入術。醫院從最初的開腹、開胸等外科手大手術逐步發展轉變到重視介入、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微創手術率達到38.22%(2017年1季度),心臟介入手術達6000例/年,腹腔鏡手術達4400臺/年。

評為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在1995年經原省衛生廳批准,首次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始終注重內涵建設和持續改進,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不斷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及應急預案;遵循PDCA原理,加大培訓力度,督促制度執行到位;通過檢查、督導、反饋、整改,使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持續提高。通過全院上下不斷努力,分別在2008年的第二周期醫院評審及2014年的第三周期醫院評審中通過覆審,被評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2014年年末醫院正式啟動「改善群眾就醫體驗」主題活動,2015年至今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5年5月及12月先後承辦了江西省「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工作現場會和江西省「改善醫療服務百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2016年1月,接受國家衛計委派出第三方調研專家實地走訪。2016年9月及12月兩次作為江西省唯一醫院代表參加國家衛計委「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南京片區會議及在北京召開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2017年重點工作研討會。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健康界傳媒授予二附院「2015年『全國十大價值案例』」、「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十大亮點」、「2015年度『創新服務示範醫院』」。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健康界傳媒授予二附院「『合理調配診療資源』十大人氣案例」、「『注重醫學人文關懷』十大價值案例」。

全國首批「國家胸痛示範中心」

醫院胸痛中心於2016年通過認證,成為江西省內首家通過國家認證的「中國胸痛中心」,同年7月成為全國首批「國家胸痛示範中心」。醫院救治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卻在明顯下降,由原來的8%左右下降到2.2%。治療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2016年累計完成320例,較2015年217例增加47.5%。平均門-球時間達國際水平,80%以上的患者門-球時間縮短到90分鐘以內。

手術資格準入管理

醫院於200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外科醫師手術資格準入工作。2009年5月共認定全院外科醫師144人手術資格和60人腔鏡資格。此後每年對手術資格進行動態管理。對資格準入的管理也進行了持續改進:2010年增加了麻醉醫師對手術醫生能力評價程序,2011年對介入手術進行了分級授權,2012年對放射診療醫師進行分級授權管理,對19個高風險診療操作進行了授權管理,2013年對消化內鏡、麻醉、進行了分級授權管理;對護理床旁血濾、血液透析、PICC進行授權管理;先後共完成861人次的開放手術、腔鏡手術、介入手術、內腔鏡、麻醉資格的準入和動態管理工作;對床邊檢測(POCT)進行培訓考核並授予1409名醫護人員床邊檢測報告權。實行授權管理以來,因操作不當造成不良後果或越級手術等原因,共取消、暫停或降級手術權限7人次。

加快醫療質量控制平臺建設 不斷推進質控中心建設

質量控制中心建設是保障醫療質量的有效手段,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二附院加快醫療質量控制平臺建設,不斷推進質控中心建設,提升醫療機構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質控能力。

2009年4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批准二附院為「江西省普通外科質量控制中心」;2010年8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批准二附院為「江西省心律失常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質量控制中心」;2012年8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批准二附院為「江西省腹腔鏡(普通外科)質量控制中心」;2016年1月,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批准二附院為「江西省麻醉專業質量控制中心」。

醫療數據指標

醫療數據能客觀地對臨床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和監督,通過醫療數據指標統計,有效提高自身執業技術水平.提高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和醫院績效。

1986年二附院門診人次44.4萬人次,到2011年門診人次上升為64.2萬人次,2014年二附院門診人次破百萬,2016年門診人次上升到150萬人次;1986年出院人次7千餘人,2010年出院人次突破3萬,此後出院人次迅速增加,2012年出院人數為6.23萬人次,到2016年出院人數增加到10.39萬人次。 

1986年醫院手術量為2719臺,2004年手術量突破1萬臺,2012年手術量約2.41萬臺次,至2016年醫院手術臺次達4.57萬臺,三、四級手術佔比在2013~2016年連續四年穩定在65%以上,2016年達到70%以上。

90年代末二附院藥品比例約50%,2012年下發《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用藥動態監控管理規定(試行)》,至2017年1季度,醫院藥品比例下降至37.35%。

積極推行日間手術 破解患者住院難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辦[2015]70號)等文件精神,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為目的積極推行日間手術,由醫務處牽頭,廣泛徵取臨床醫技科室、麻醉科、護理部等相關科室意見,於2015年9月制定《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日間手術管理規定》,並於同年10月在江西省內綜合三級甲等醫院中率先開展日間手術。

2015年10~12月共展開日間手術337例,日間手術開展率為3.12%。2016年日間手術逐步精細化管理,2016年全年開展日間手術6267例,日間手術年開展率為13.84%;2017年一季度開展日間手術2037例,日間手術一季度開展率為18.15%。日間手術在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控制醫療費用等方面多管齊下,並取得了切實的成效。

抗菌藥物專項管理

自2011年嚴格執行抗菌藥物的管理,實行多部門協助機制,各項工作均已形成常態化,抗菌藥物各項指標均達標。自2015年起醫院高度重視多重耐藥監控,將檢測出多重耐藥菌列入危急值管理,院感科每周對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進行原因分析,並監控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臨床藥師督查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圍手術期管理

2016年上半年的的圍手術期死亡率(2016年1-6月份手術患者總住院死亡率達1.85‰,高於國家基準值1.4‰)呈現居高不下的態勢,突顯了圍手術期管理的重要性。2016年9月醫院召開了2016年醫療質量委員會擴大會議,為了保障手術質量和安全,提出以「消除手術隱患、挽救患者生命」為口號的為期一年的圍手術期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主題活動,依據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及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規定,於2016年9月-2017年5月,醫務處組織了四場全院性的圍手術期管理培訓活動,分別是心內科遊志剛主任主講的《非心臟手術圍手術期心血管疾病評估和處理》、呼吸內科顏春松主任主講的《圍手術期肺功能監測及氣道管理》、內分泌科賴曉陽主任的《住院患者血糖管理》、血管外科周為民主任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預防與治療》,召開了血管外科、骨科兩場科室現場會,組織了2次有關圍術期的醫療質量點評會,同時質控科自2016年9月起每周現場追蹤手術各環節,追蹤了術前交接情況、患者接入手術間時間、首臺開臺時間、主刀到場情況、手術安全核查、越級手術情況、術中出血、輸血情況、術中血糖監測情況、術後VTE預防執行情況等環節,並將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和溯源。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在全院營造了良好的手術安全文化,清除手術過程中存在的手術風險,保障圍手術期醫療安全。通過管理部門持續不斷的強化監管後,2016年下半年手術患者總住院死亡率明顯下降,降至1.07‰,低於國家基準值(1.4‰)。非計劃再次手術發生率(2014年0.39%、2015年0.28%、2016年0.17%)、手術後併發症等安全類指標均呈現優化趨勢,管理效果顯現。同時,各手術科室也逐步認識到圍手術期管理的重要性,從最初的排斥、隱瞞狀態逐步到接受、改進、自查,做到防患於未然,真正做到以患者安全為中心。

預防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常導致肺動脈栓塞和血栓後綜合症,嚴重者顯著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死亡。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一直是二附院臨床管理工作的重點。

2012年10月,分管醫療副院長指導,醫院組織成立了靜脈血栓栓塞症預防控制管理委員會,並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醫務科組織成立由血管外科、骨科、婦產科等易發生VTE的外科科室、手術室、護理部組成的靜脈血栓栓塞症FMEA(失效模式與潛在風險因素分析)小組。將患者住院診療過程活動分為住院、手術、手術後三大階段,按照流程圖的形式逐一分析每個過程中診斷與評估、手術中保護與護理措施、併發症的控制等要素,採用頭腦風暴法列出可能發生VTE的因素,針對發現的問題採取對應措施。建立與完善醫療規章制度,主要包括:VTE風險分級評估與預防措施表的建立、預防出血風險評估表、VTE患者知情同意書、《南昌大學二附院臨床科室質量安全考核標準》中增加VTE預防和治療規定等。針對臨床VTE預防意識薄弱的問題,醫務科先後多次對全員(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VTE預防培訓。特別請血管外科主任針對VTE預防做專題培訓。部分科室結果自身病種特點邀請血管外科主任到科裡做專題討論。質控科每季度對臨床VTE預防重點科室落實情況進行重點監控,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針對VTE預防實施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正確引領。通過2~3年持續整改,醫護人員對預防VTE的重視度和相關知識掌握度較前明顯提高。檢查發現所有的病歷均籤署了VTE知情同意書,告知率為100%。同時檢查發現VTE評估為高危或極高危的病歷,無一例術中、術後使用止血藥,術後各科室經VTE評估後,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至2016年10月份以來,術後VTE預防措施執行率達100%。

醫療質量點評會

醫院從2007年開始醫療質量點評會,邀請院內資深專家對典型案例進行逐層點評,對全院醫務人員起到一個警示作用。9年過去了,共組織了34場點評會。醫院為了加強年輕醫師的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促進各臨床學科診療水平的發展。自2016年開始,由原來資深專家點評,轉變為年輕醫師的病例分析討論會的形式。質控科每季度提前一周向全院臨床科室下發1-3個疑難案例,科室提前進行科內討論,選派一名副高二年以下的年輕醫師參賽。參賽人員根據提供的信息,列舉患者的病史特點,進行診斷依據及鑑別診斷的分析,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可應用國內外學術理論、專業新進展,針對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診療建議。評價專家組根據參賽人員的闡述情況,進行點評;最後由專家組長進行總結。

醫院通過一系列醫療質量點評會的形式,增強臨床醫師對疑難疾病的認識,發現臨床工作薄弱環節,提高醫院年輕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思維能力。近年來,醫療質量各項指標正向發展趨勢。

科主任聯繫會

為促進醫院各科室工作更好的開展,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切實解決好各科室存在的問題,醫務處每季度組織臨床科室、醫技各科室的主任及相關職能科室的負責人坐下來「面對面」溝通問題。會議由院長及分管醫療副院長主持並參會。2007年開始至今已召開了41次科主任聯繫會,通過會中及會後共解決了約400項議題。隨著臨床科室與醫技科室學科發展上的需求,2015年開始召開臨床與各醫技科室之間的專題討論會。如2015年11月19日為了加強病理與臨床各科室的業務聯繫及配合,召開了「臨床與病理面對面專場溝通會」,會上各臨床科室就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及需求與病理科進行了討論。會議上達成了多項共識,達到很好預期效果。

危急值管控

醫院自2009年正式下發醫學「危急值報告制度」,通過臨床-醫技科主任聯繫會、每年醫技科室定期評估等多種形式,醫技科室根據臨床的需求,及時調整或增設危急值報告項目及範圍,如:檢驗科根據臨床科室的要求,新增了纖維蛋白原≤0.7mg/L項目;正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血肌酐不報危急值等。截至2016年5月危急值報告項目已更新到第九版,範圍涉及檢驗科、磁共振、核醫學科、CT、超聲科、放射科、心電圖、病理、內窺鏡、藥學部10個科室及部門,共53個項目。醫院信息系統也增設了電腦危急值報告提醒功能,實行了「危急值」報告電腦、電話並行通知模式,保障病人得到及時有效處理。質控科每年二次對「危急值」報告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並在院周會進行通報。目前危急值執行率達100%,是保障醫療安全主要措施之一。

院科兩級質控體系

二附院是院科二級質控,在發展及完善院級質控的同時,一直採取各種方式開展科級質控,2005年成立了科室質控小組,組長由科室主要負責人擔任,指定專人負責日常具體工作。每月上交臨床(醫技)科室醫療質量控制月報表。醫院質控科每周對科室質控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各科室利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科室醫療質量的管理。自2013年開始醫院組織各科室的PDCA案例大賽,應用精細化管理方法,實現PDCA循環常態化的目標,提升了科室質量管理的重要舉措。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成效初現

作為大學附屬醫院,二附院一直將住院醫師的培養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2014年9月被國家衛計委正式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現有31個國家級專科住培基地,神經外科是國家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從2007年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以來,至今共計招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862人,其中社會學員308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並軌住培554人。歷年住培結業考試的通過率都在90%以上,在省內名列前茅。

國家級繼續教育立項全省領先

2006年醫院國家繼續教育項目實現零突破,經過8年的沉澱和探索,自2013年起,繼教項目立項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並屢創新高。2017年,共獲得107項,連續4年居省內同行業之首。11年的努力和進取,醫院共獲得國家繼教項目410項,國家繼續教育工作也已保持江西省領先水平,並繼續蓬勃發展。

進修培訓 輻射全國

醫院作為江西首屈一指的三甲綜合醫院,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辦專科培訓班,1978年12月,醫院成為省級醫學進修基地。根據現有資料統計,從1981年至今共接待10066人次來院進修。近5年來,進修生源由江西省本土,輻射到了北京、深圳、廣州、河南、內蒙古、新疆、安徽等多個省份和地區。醫院從2006年開始承擔新疆阿克陶縣衛生人員的援疆培訓任務,現已培訓學員近百人。2012年開始接收縣級骨幹醫師培訓學員,現已接收133人並根據需求安排業務水平較高的醫師進行一對一帶教,及時發給生活補助,安排集中統一的住宿。

供稿: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責編:羅娜、帥筠)

相關焦點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國醫節|濱醫30名博士領誦「大醫精誠」 開啟國醫傳承新徵程
    中國山東網煙臺3月16日訊 (通訊員 高森 呂海波)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國醫節開幕式在榮祥樓報告廳舉行3月15日下午,在90個「中國國醫節」到來之際,濱州醫學院榮祥樓一樓報告廳,30名中醫博士與500餘名師生身著白衣,規整站立,齊聲誦讀唐代孫思邈的中醫名著《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醫精誠」,重溫藥王孫思邈懸壺濟世的仁心仁德與大愛情懷,正式拉開了濱州醫學院第五屆
  • 大醫精誠 道濟天下 我市「名中醫」名單出爐
    大醫精誠 道濟天下 我市「名中醫」名單出爐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文章來源: 德州市衛生健康委近日,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醫藥管理局按照《關於推薦山東省名老中醫、名中醫藥專家、基層名中醫和開展市級名中醫、青年名中醫、基層名中醫評審工作的通知
  • 岐黃中醫 大醫精誠
    通過與南華大學附一醫聯體協作,現坐診中醫科醫師有:主任醫師劉鑫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導全國中醫優秀臨床人才師從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伍炳彩教授。
  • 四世精誠——良醫張栩龍(宋昱慧原創雜文)
    診臺後一位四十左右歲的中年醫生,一身白色大褂,略消瘦,眉目清秀和善,鼻梁挺直,口角微微帶著淺淺的笑意,讓人有種不由自主地踏實和信任的魔力。此時,他正微側著身子給一位中年的女患者診脈,身後牆壁上懸掛長方形實木框玻璃屏的字畫匾,醒目的四個黑墨大字——四世精誠,字體圓柔、筆力沉厚有力,雖不是名家手筆,然而,看得出筆者書寫時極其用心,我仿佛都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份用心和專注,以及滿懷期待的目光。
  • 【上海教育新聞網】大醫精誠 同濟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
    項目由顏德馨、鄧鐵濤、朱良春、路志正、張琪、周仲瑛六位國醫大師擔任導師,以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能專長,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中醫大師班成功舉辦了兩屆,共培養了學員18名。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了一種全新的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名中醫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為進一步建立名中醫人才培養規範、推廣名中醫傳承創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 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
  • 醫者故事 丨欒汝仁:於無色處種繁花,於細微處顯精神
    因為哥哥幼年發高燒耽誤醫治成為聾啞人的緣故,家裡人希望他長大後能夠學醫,當一名醫生。 「因為醫生能給老百姓解決問題。」欒汝仁說。 奔著家人期望的方向,欒汝仁努力學習,於1955年初中畢業考上了昌濰醫士學校。
  • 銳科/鑫精誠/飛升/普沃思為鋰電設備「保駕護航」
    銳科/鑫精誠/飛升/普沃思為鋰電設備「保駕護航」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1-26 11:35:14 摘要 銳科雷射、鑫精誠、廣州飛升、普沃思4
  • 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新聞—科學網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
  • 中科院舉辦全院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科院舉辦全院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培訓 2020-12-30 直屬機關黨委 人事局 【字體:大 中 小】
  • 葛金文:精誠醫道濟百姓,篤志仁心續華章
    時至今日,這段歷史仍被刻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附二醫院張仲景祠故址的石碑上,提醒後代傳承中醫精誠醫術,廣濟百姓。作為中醫藥傳承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心腦疾病)」帶頭人、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葛金文正帶領團隊,秉承中醫以人為本、以簡馭繁、以護養生的特色,在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上不斷攀行。
  • 鑫精誠的張力傳感器彈性體結構中創新設計了線切割倒「Z」字形結構
    打開APP 鑫精誠的張力傳感器彈性體結構中創新設計了線切割倒「Z」字形結構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1-26 15:16:35
  • 致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③|張峰:竭盡全力幫助患者戰勝病魔
    他們業精於專,以生命的名義執著鑽研,傳道授業,護佑健康;他們德厚於山,以仁心仁術託舉生命,書寫榮光……在2020年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廣饒縣衛生健康局共同推出《致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特別策劃,走進醫師,致敬醫師。助力營造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廣饒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 上海遠程醫療醫教研「援建」升級 吳孟超獎學金在同濟醫院啟動
    記者了解到,上海同濟醫院醫療集團成立一周年,包括全國33家醫療機構,以醫療集團為依託,同濟品牌的上海遠程醫療的發展不僅使外地患者異地問診疑難雜症的需求得到了實現,利用網際網路+「授人以漁」,也使得醫療集團內的學科聯盟建設和學科規範化發展得到了全面升級。
  • 為什麼說「臻·璽」是隆慶祥的極致追求?
    原標題:為什麼說「臻·璽」是隆慶祥的極致追求?多年前,作為一名商務人士,顧先生在各大服裝品牌之間做選擇,穿過的一件件西裝,卻感到難以符合自己的氣質,也不能體現自己對時尚生活的追求,直到遇見了隆慶祥……每年仲夏八月,如同老友相聚,顧先生都會參加隆慶祥新品發布會,與各界精英相聚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這個夏日,隆慶祥2019流行趨勢暨定製新品發布會將以「臻·璽」為主題恢弘上演。
  • 這個全院最小的專業設計所,已經38歲了
    1982年,電化院又組建了「路外通信防護組」,是當時全院最小的專業。隨著業務拓展,上世紀90年代初,「路外通信防護組」更名為「電磁兼容室」,2011年,為順應結構轉型及適應市場需要,「電磁兼容室」又重組調整,更名為「電磁電力工程所」。三十八載風風雨雨,崢嶸歲月,往事如歌。
  • 生命活水醫療集團召開全院流調儲備人員培訓會
    ■劉曼、陳明/文 王悅/攝  根據國家《新冠疫情防控方案(第七版)》、市衛健委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業務培訓班等文件精神,為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和"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常態化防控要求,11月20日下午,生命活水醫療集團公共衛生管理處在活水院區會議中心召開全院流調儲備人員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