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針鼴:適應環境自動調節體溫,一生可吃數噸蟻類

2020-12-05 趣聊科學

在澳洲的廣闊土地上,生活著一種最為原始的哺乳動物,外形上看起來像刺蝟,卻和鴨嘴獸屬於近親,它們的名字就叫針鼴。它們也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的吉祥物,寓意為千禧年和大地,澳大利亞5分硬幣的背面就是針鼴。

它們是鴨嘴獸的近親,能適應環境自動調節體溫

針鼴其實是針鼴科動物的統稱,又叫做刺食蟻獸,它們是僅生活在澳洲大地上的生物, 從外形上看,它們與刺蝟有點類似,相似的地方主要就是背上的刺,這種刺其實是它們的毛髮長期進化而來的,刺下貼近皮膚的地方是毛,它們的腹部沒有刺只有毛,靠近中間的位置少毛。它們背上的刺主要成分就是角蛋白,這種刺在一定時間後會自動脫落,然後再生。

針鼴和鴨嘴獸是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單孔目動物,分別屬鴨嘴獸科和針鼴科,因此它們只是看起來像刺蝟而已,關係並不大,它們真正的親戚是鴨嘴獸。

針鼴外形上還有個比較獨特的標誌,那就是它們的嘴巴,稱為吻部(動物向前突出的口唇),按照吻部的長短,科學家把它們分為長吻針鼴和短吻針鼴,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們的最大區別,短吻針鼴個頭只有長吻針鼴的二分之一,其餘的生活習性基本一致。它們的吻又細又長,嘴巴和鼻孔就在吻的最頂端,它們沒有牙齒,舌頭細長。澳洲針鼴或者針鼴一般指向「短吻針鼴」,長吻針鼴數量極其稀少。

針鼴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但與其他哺乳動物的恆定體溫不一樣的是,它們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溫度來調整自己的體溫,以避免外界溫度過低或者過高引起的不適,一天中,它們的體溫可能會達到4-5度。晨起的溫度較低,到中午時,體溫達到最高值,隨後下降。

它們的體溫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調整,在炎熱的夏天,它們很少外出活動,一般到傍晚時分,才會出來找吃的。到了秋冬季節,外界氣溫過低,它們身體無法維持正常體溫時,開始進入冬眠狀態,這時候,它們的體溫會降到接近外界環境的溫度,相應的身體指標也會隨之下降,如心率從68次/分調整為5次/分,呼吸為每三分鐘一次,新陳代謝僅為平時的八分之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熬過漫長的冬天。

它們是捕蟻小能手,緊急情況變成刺球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每個物種都能進化出自己特有的一套生存技能和保護技能,針鼴也不例外。

針鼴的吻部是它們獲取食物求得生存的重要器官,它們用吻部掀開地面的石頭、枯葉等覆蓋物,再利用它們的前爪,把螞蟻窩扒開,找到螞蟻,然後利用它們那細長的舌頭舔食螞蟻,你可別小看這條舌頭,可長達30釐米,其中能伸出口的長度約18釐米,這一舔,螞蟻就只能乖乖被俘虜了,而且更厲害的是,它們舌頭是相當靈活,彈性十足,那些彎曲的蟻穴也難不倒它們,利用舌頭每分鐘100次的伸縮,螞蟻是無處可逃,再有舌頭上滿滿的黏液,一旦沾上螞蟻,絕對是跑不掉的。

它們的食物就是蟻類,因此長期的進化讓它們沒有了牙齒,靠舌頭背面那塊角質板和口腔的硬嵴壓碎食物。它們的四肢和肩背部的肌肉比較發達,能夠挪動大塊的石頭,來尋找食物,遇到天敵時,它們可以利用前爪和吻部在兩三分鐘內就地挖出洞穴,然後把自己裹成一個刺球,來逃避天敵的傷害,或者是躲到就近的洞穴來躲開天敵。

奇怪的生殖系統,媽媽利用育兒袋孵化幼崽

作為哺乳動物,針鼴的生殖系統可謂是比較奇特的,雄性針鼴的生殖器官為四車道,有四頭陰莖(圖片見評論區),而雌性針鼴有三個陰道,但是它們交配時,並不會所有的都用上,一般情況下,雄性在單次交配時,會用上兩個陰莖射精,而雌性針鼴也只會產生一個受精卵。

提到交配,不得不說它們求愛的儀式感相當強,到了發情季節,也就是每年的5月到9月,雌性和雄性都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帶有麝香氣味,以此來吸引異性。求愛時,數十隻雄性會按照年齡和體型大小來列隊,選擇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雌性手中,它會在眾多的追求者中一個個選擇,遇到不合適的,它們的拒絕方式也很特別,它們把自己縮成 一個刺球,而遇到合適的,它們抱團入洞房了,滾到事先準備的小坑中,甜蜜交配。

作為哺乳動物,針鼴卻是卵生,交配後,會有20多天的妊娠期,此時,針鼴媽媽的腹部會發生變化,慢慢形成一個囊狀的育兒袋,等卵成熟後,媽媽會捲曲身體,把洩殖腔對準育兒袋,將卵產入育兒袋,慢慢孵化,這個過程大約在7-10天,剛出生的小針鼴很小,長度約在15毫米,沒有毛髮,身體為半透明,而且針鼴媽媽沒有乳頭,受小針鼴的刺激,育兒袋的皮膚上特殊的細孔裡會分泌濃稠的乳汁,而且這種乳汁隨針鼴長大而愈發濃稠。

大約兩三個月後,小針鼴便可以離開媽媽的育兒袋,在巢穴中生活,它們身上的硬刺也隨之長出來了,當然媽媽的臨時育兒袋也會隨之消失。到半歲左右,他們就可以開始獨立生活了。

結語

目前來說,短吻針鼴的種群現狀還是比較良好的,它們對環境和食物不算挑剔,繁衍能力也比較強,加上那滿身是刺,天敵較少,因此數量比較大,但其他屬如長吻針鼴都已經是瀕危狀態,因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奇特的澳洲針鼴:動物界最讓人震驚的生殖系統
    這隻金色萌物,代表著千禧年和大地,出現在澳大利亞流通的5分硬幣上,甚至成為《哈利·波特》中一種名為「嗅嗅」、會掘地尋找金幣的動物原型,它就是——澳洲針鼴。針鼴是一種僅分布在澳洲的奇特生物,外形與刺蝟相似,背部和體側覆蓋著讓人望而生畏的硬刺,這些硬刺是特化了的毛髮,成分為角蛋白,能夠脫落與再生。
  • 擁有4個「丁丁」的澳洲針鼴,它們是如何交配繁衍的?
    其中最奇特的當屬擁有4個丁丁的澳洲針鼴了,澳洲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屬於哺乳綱單孔目針鼴科,是針鼴屬的唯一種,針鼴分為兩種,長吻針鼴和短吻針鼴,二者習性幾乎一致,只在外形上有所區別。
  • 針鼴?傻傻分不清楚
    針鼴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是除了鴨嘴獸以外唯一會生蛋的哺乳動物!交配後,母針鼴會產下一個或兩個硬幣大小,像皮革一樣堅韌的軟殼蛋。這些蛋將被母針鼴塞進育兒袋,大概十天以後,針鼴寶寶就會孵化出來啦。剛出生的針鼴寶寶是不是溫柔可愛多了呀~在外形上,針鼴與刺蝟非常相似,但兩者是迥然不同的動物,在親緣關係上也相距甚遠。
  • 澳洲「刺蝟」——針鼴
    在澳洲山石鱗愉的丘陵地帶,生活著一種小型珍貴動物,全身長滿扎乎乎的針刺。它的嘴又尖又長,真有點「尖嘴猴腮",長相不太雅觀。它,就是澳大利亞的特產動物——針鼴 別看針鼴的個子不大,體長不過尺餘,但它卻有一套保存自己賴以生存下去的奇妙本領。
  • 神奇動物在哪裡 —— 澳洲的小萌神針鼴
    在上一期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和大家說了孤獨的生存在澳洲的鴨嘴獸,這一期的故事裡也是同樣孤獨卻很心大的澳洲針鼴
  • 針鼴——多刺的非食蟻動物
    澳洲針鼴是澳大利亞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它們是膽怯、孤獨的動物,生活在大片的開闊地中。它們有兩個逃避敵害的策略:「變成一個刺球」和「變成沉底的船」(針鼴能夠往地下挖洞,一直挖到只露出它們的刺)。針鼴是體溫最低的哺乳動物,能夠通過把體溫降低到4℃以及每三分鐘呼吸一次的方法來保存能量。為了使身體變暖,它們能夠平躺在陽光下,就像一張帶刺的毛毯。為了使體溫下降,它們便利用身上的刺來散熱,就像大象的耳朵一樣。它們可以活到50歲。
  • 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長得像刺蝟卻是鴨嘴獸的近親
    也正是因為針鼴的嘴巴是不能張開的,所以針鼴就有著長達30釐米以上的帶有黏液的舌頭,而且它們的舌頭不僅靈活還有倒鉤呢!其實像針鼴這樣有著長長嘴巴的生物基本上都是靠吃螞蟻度日的,而針鼴也沒有違背這一規定,也是靠著自己的舌頭把螞蟻給黏住,然後再吃進肚子的。
  • 針鼴,何許物也?
    幼年時不看鼻子有點像樹懶不過......成年後就會長出刺蝟一樣的針,那時可就不這麼萌了↓↓↓ 針鼴以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在澳大利亞古老的生態環境中。棲息於內陸沙漠地區的灌叢、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區等地帶,白天隱藏在洞穴中。
  • 常見的蟻類
    蟻類為完全變態昆蟲。全世界已知的蟻類近萬種,中國有500多種,最常見的是家蟻。在所有蟻類中,有的可以危害植物,有的則是害蟲的天敵,也有的可以作為藥用昆蟲。蟻類是多態性的社會昆蟲,一個群落往往包括不同等級的類型,如蟻后、雄蟻、工蟻等,個體數量非常大。
  • 【蒙知】神奇動物——針鼴
    其實在真實世界中,它更接近於針鼴,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針鼴主要分布在澳洲乾燥的草原和森林中,傳承古老的生活習性,長得呆萌奇特。它有鳥一樣的管狀長嘴,刺蝟一樣的身體,袋鼠一樣的育兒口袋。針鼴與近親鴨嘴獸,是世界上僅有的兩種產蛋的哺乳動物。每年5月是針鼴的繁殖期。此時,針鼴媽媽的腹部會長出一個類似袋鼠那樣的育兒袋,這個育兒袋僅在每年繁殖期間才出現,可以使蛋在其中孵化,成為臨時的育兒袋。
  • 智慧型LED亮相深圳 可隨環境自動調節照度
    據了解,在光線自動調節過程中,該設備包涵了256個照度階,光線強弱變化可以實現「自然滑動」,既不會因調節過慢讓人等待,也不會因「突變」對人眼形成刺激。中科光華公司董事長高珂瑩表示,目前這一技術的細膩程度,在國內外處於領先水平。
  • 針鼴火了?!那些與電影角色「撞臉」的動物們
    最近澳洲動物園一種叫針鼴的動物火了!因為它跟《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嗅嗅「撞臉」了。當電影裡的神奇生物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你會不會有一種「傻傻分不清楚」的錯覺呢?《神奇動物在哪裡》是由J.K.羅琳首任編劇的3D魔幻片。
  • 鴨嘴獸和針鼴
    由於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現存僅有的兩個單孔目動物譜系的代表,所以本文將主要的介紹分析它們的基因組。針鼴的概念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針鼴科動物的統稱。與鴨嘴獸同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有2屬4種。完整的鴨嘴獸基因組組裝幾乎將整個基因組錨定在染色體上,它顯著改善了基因組的連續性和基因注釋。再加上針鼴序列,這兩個物種的基因組使我們可以檢測到譜系特定的基因組變化,這些基因組變化對單孔目動物和哺乳動物的進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 Nature:鴨嘴獸和針鼴基因組
    來自Nature的一項最新研究,組裝並分析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澳洲針鼴(Tachyglossusaculeatus)的參考基因組,它們代表了僅存的兩個極端物種。
  • 數噸澳洲龍蝦滯留機場,外媒:又一個被打擊目標
    截止2020年,中國人口已突破14億,在當今社會中中國已基本實現小康社會,換句話說現在中國人們家家戶戶都能吃得起肉,生活水平是越來越高。隨著人們可支配的財富越來越多,自然不再滿足於能吃飽穿暖,對於生活方式有了更高要求,這也是不少人喜歡購買進口食品的原因。高質量、健康化、多元化,已成為中國進口消費的三大關鍵詞。
  • 熟悉魚體溫調節與氣溫、水溫間的關係,選擇垂釣天氣、水深有技巧
    魚是如何實現體溫調節魚是變溫冷血動物,體溫隨著周圍水體環境的溫度變化而改變。比如夏季水溫高,魚的體溫也多集中在20℃以上;冬季水溫低,魚的體溫也隨即調整至10℃以內,那麼魚是如何實現的呢?▲魚的動態調節每個魚種都有自己最適應的水溫,比如鯽魚生活的最適水溫是15-25℃,而鯉魚喜歡在20-30℃範圍內活動,草魚則在22-30℃活性最高,生理結構的不同,最適水溫也有所差異,但共同的地方是一旦棲息的水溫偏離最適溫度有較大的幅度,魚身體的側線敏銳感知到溫度的變化,並將這些變化反饋給魚的下丘腦
  • 澳洲科學家在鴨嘴獸體內發現調血糖荷爾蒙
    澳洲科學家在澳洲獨一無二的哺乳動物——單孔目動物(monotremes)鴨嘴獸和針鼴鼠體內發現了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能夠長期調節血糖值,為治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找到新方法。
  • ...刺蝟,豬,大自然,動物,豪豬,針鼴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刺蝟身上黃色的刺,從遠處看活脫脫地一堆枯草,有時它們還將落葉附在身上,可以巧妙地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使得天敵難以發現。外出覓食時,刺蝟還可以把吃不完的食物戳在身上,打回巢中享用。另外,刺蝟的特點也引起了仿生學家的注意。
  • 澳洲龍蝦「跳上」長沙餐桌,一年四季吃龍蝦或成可能
    三湘都市報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周可 進入11月份,小龍蝦已基本下市。但經過精心試養,漂洋過海而來的澳洲淡水龍蝦逐漸適應了長沙的環境,最近已經「爬」上市民餐桌。本地澳洲龍蝦的上市,填補了冬春龍蝦空白,讓一年四季吃龍蝦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