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條件的越來越好,這兩年蜂蜜價格正在逐年攀升,很多不良商家看到這個暴利後都做起來昧良心的勾當,導致市場上的蜂蜜真假難辨。很多消費者都有購買蜂蜜的需求,但卻苦於假蜂蜜太多,而且自己又不會分辨真假蜂蜜,從而始終都不敢輕易下手購買。那麼蜂蜜到底該用什麼方法來鑑定真假呢?
我們知道網上一直都流傳著很多蜂蜜辨別真假的方法,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泡泡法,泡泡法很簡單,首先我們先準備好一杯涼開水,然後倒入少量待鑑定的蜂蜜,最後利用筷子使勁攪拌,如果出現大量的泡泡,則認為是真蜂蜜,反之則是假蜂蜜。這種方法看似很管用,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俗話說科學才是檢驗真假的試金石,我們既然擔心買到假蜂蜜,我們就應該正確使用科學方法去鑑定,這樣才能買的放心。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重設四道關卡保證病因確診無誤。其實,鑑別蜂蜜的真假也可以如此。首先,我們得看蜂蜜的顏色,蜂蜜的顏色會隨著花的不同而不同,既然這樣,我們在購買的時候就應該詢問清楚是何種蜂蜜,例如龍眼蜜大多呈琥珀色或者深琥珀色,洋槐蜜呈水白色,均為透明狀,百花蜜大多數也呈琥珀色,但由於花蜜複雜,新巢蜜顏色較淺,老巢蜜顏色則較深。雖然從顏色上不能完全證明蜂蜜的真假,但它重把了第一道關。
其次,我們可以聞其氣味。單一蜜種的蜂蜜氣味都是比較好分別的,龍眼蜜就是一股龍眼的氣味,荔枝蜜就是荔枝氣味,是何種花蜜就是何種氣味,這是很好區分的,而作為功效最好的百花蜜,它的氣味就比較難鑑別,一般來說百花蜜的氣味都是呈芳香型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光從氣味是很難真正分辨出真假,但是「聞」卻把著第二道關卡。
再次,我們可以諮詢賣家所賣的蜂蜜問題。大致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了解,第一,所賣的蜂蜜是什麼蜜,第二,所賣的蜂蜜是否能拉絲?第三,所賣的蜂蜜吃入口中是什麼味道?這三個問題看起來問的很傻,其實卻很有意義。其一,作為消費者我們必須得了解自己所買的是什麼蜜,每種蜜的味道顏色都各不相同,價格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二,很多人都認為真蜂蜜就一定會拉絲,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冬蜜可以說都會拉絲,但春蜜卻不會,這是因為溫度過高所致,很多人買到了拉絲的春蜜以為買到真的了,其實你是被別人賣了,而且還在幫他數錢。其三,蜂蜜就是純粹的甜嗎?其實根據花蜜的不同蜂蜜味道也不同,單一蜜的味道就是其花蜜的味道,而百花蜜則是一股芳香味,吃上一口,我們會感到膩膩的感覺,同時我們的味蕾頓時有種甜入心的感覺,細品後感覺有著各種各樣的花香味,細品幾秒,它的甜就又慢慢由甜變成了帶鹹,這種味道才是真蜂蜜該有的味道。
最後,我們就要運用科學技術來做最後的檢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檢驗事物真假的唯一標準。檢驗蜂蜜的真假,如果我們單純的購買一斤兩斤就跑去機構鑑定,那樣是不是因小失大了,我們是不是要尋求最方便簡單的鑑定方法,蜂蜜密度計這時就應運而生。蜂蜜密度計就是利用蜂蜜的密度來鑑定真假,與其它糖類的密度不同,蜂蜜的密度都是較大的,老家有句俗話說得好:糖油鹽鐵,糖就是指的蜂蜜,意識就是蜂蜜的重量與油鹽鐵一樣重,可見以蜂蜜的密度判定真假很有效。我們把封蓋蜜叫作成熟蜜,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真蜂蜜,一般成熟蜜的密度在40-43度左右,37至40度的也可以叫作真蜂蜜,只不過水份可能稍微過重而已。而沒有封蓋的蜜則叫作水蜜,水蜜的密度大多在37度以下,類似於其它糖類的密度,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判斷蜂蜜的真假,我們只要拿著密度計測上一測,真假自然公之於眾。
除了中醫式的望聞問切法,其實還有很多方法也是可以準確的判斷出蜂蜜真假的。例如利用溫度與蜂蜜的關係變化來辨別,在溫度過低時蜂蜜就會自然結晶,這種結晶是蜂蜜中葡萄糖被分離的一種現象,並非是白糖,所以低溫下會結晶的蜂蜜就是真蜂蜜,如果你發現自己購買的蜂蜜全部都會結晶,那麼恭喜你買到真蜂蜜了,如果只有部分或者全部都不結晶,那麼你買到的就是含水份高的蜂蜜和假蜂蜜。
拓展連結:蜂蜜結晶是一種物理現象,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現象,是一種正常現象,對人體沒有危害,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