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年時間,科學家捕獲了39次引力波,宇宙秘密正在被解開

2020-10-30 姿勢分子knowledge

1916年,愛因斯坦根據自己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預言,那就是引力波的存在。

預言很容易,驗證卻很難。科學家們用了整整100年的時間,在2016年才終於證明了愛因斯坦的預言,發現了引力波。

引力波的探測,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接下來的「劇情」恐怕就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了。在完成了第一次引力波探測後,人類在這方面的研究就像是「開了竅」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此後的引力波探測雖然仍然存在難度,但不再像此前一百年那樣難以企及,越來越多的引力波被發現。

不得不說,雖然距離第一次發現引力波只過去了4年,但現在科學家對於引力波的探測,已經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僅僅在2019年4月1日到10月1日期間,LIGO-Virgo合作項目就在宇宙中發現了多達39次引力波,平均每周就有1.5次。

LIGO-Virgo合作指的是兩座專門用於探測引力波的天文臺,其中LIGO指的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有兩個部分的觀測來形成幹涉,其中一個臂位於美國Livingston市,另一個位於美國Hanford市;Virgo指的是室女座幹涉儀,位於義大利比薩附近。

(圖片說明:室女座幹涉儀)

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引力波探測天文臺,並且多次合作,以增強觀測能力。在前幾次發現了引力波後,科學家們對兩個天文臺進行了升級,增強了觀測能力,才有了這39次新的引力波事件被發現。迄今為止,引力波瞬態目錄2一共已經記錄下50次引力波事件了。

引力波的發現絕不僅僅是驗證愛因斯坦理論而已,它如今已經成為了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要工具,幫助我們理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性質。通過引力波了解它的波源,就像是在順藤摸瓜,可以讓我們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圖片說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科學合作組織(LSC)成員、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Christopher Berry指出:「引力波天文學具有革命性,它能夠向我們展示那些隱藏在角落中的黑洞和中子星的生活。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我們就從完全不知道雙黑洞存在,發展到了擁有超過40個黑洞名錄的今天。第三次觀測取得了比以往更加豐富的收穫,將它們和此前的發現結合在一起,就能夠繪製一幅遍布著五花八門的雙星系統的宇宙畫卷。」

的確,通過引力波的探測,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此前從未探測到過的黑洞。同時,通過對引力波的追蹤,我們還能觀測到雙黑洞、雙中子星、黑洞-中子星等多種緻密雙星系統的秘密,揭示宇宙中最極端天體和事件的物理法則。因此,引力波的探測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

GW 190412是一次雙黑洞併合時間,它的名字裡GW是引力波gravity wave的首字母縮寫,後面的數字代表科學家觀測到這一事件的日期。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組質量極度不平衡的雙黑洞併合事件,此前的雙黑洞相撞事件中的兩個主角,一般質量相差都不大,而這種「最萌質量差」的雙黑洞併合可以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進行觀測和研究。

和它不同的是,GW 190425的兩個主角都是中子星。中子星的質量和密度都比黑洞小,因此產生的引力波也相對微弱一點,更難以被探測,這是人類第二次探測到雙中子星相撞,第一次是在2017年8月。

(圖片說明:科學家模擬GW 190521的引力波)

GW 190521更加特別,在這次雙黑洞併合事件中,科學家首次證明了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填補了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空白。

GW 190814也非常值得關注,因為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絕對不平衡的引力波事件,事件的雙方分別是一個黑洞和一顆中子星。

隨著他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事件越來越多,這種僅僅以日期來命名的方式已經不夠了,甚至不得不加上具體的發現時間(世界協調時間UTC),比如GW 190426_152155和GW 190924_021846。

德國波茨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的天文學家Serguei Ossokine向我們介紹了這兩次引力波事件的一些信息:「GW 190426_152155可能是一顆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和中子星併合產生的,不過這個信號非常微弱,所以我們也無法完全確定……GW 190924_021846是我們迄今為止能確定最輕的黑洞併合事件,其中一個質量是太陽的6倍,另一個則是太陽質量的9倍。雖然也有一些信號可能來自於更輕的天體,比如GW 190814,但我們尚不確定它們是不是黑洞。」

在談到這些發現時,西北大學和LSC的天文學家Maya Fishbach興奮地說:「到現在為止,LIGO和Virgo的三次觀測運行已經帶來了許多驚喜。在第二次觀測的時候,我一度以為自己看盡了宇宙所有的雙黑洞光譜,但黑洞給我帶來的景致卻更加豐富,多樣性遠超過我的想像,我很興奮,想要看看未來的觀測還能給我們上一節怎樣的課。」

對於黑洞,我們目前找不到任何方式能夠直接看到它;即使是中子星,由於強大引力的作用,也不可能允許我們近距離觀測。因此,引力波成為了最重要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黑洞和中子星,甚至可以在它們併合的瞬間,通過引力波了解它們的內部結構。

Berry指出:「雙黑洞併合以及中子雙星是個獨一無二的實驗室,我們可以通過它們研究引力以及大質量恆星如何度過一生的天體物理學知識,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符合所有的觀測結果。LIGO和Virgo改變了我們對這些雙星的觀測能力,並且隨著我們觀測設備的不斷進步,這些發現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

在獲得這些發現的同時,我們應該感謝愛因斯坦曾經提出了這個預言。如果沒有愛因斯坦,人類天文學在今天會發展得怎樣,實在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可以說,今天所有的天文學家,都是站在愛因斯坦的肩膀上前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可以比以前更好地捕獲引力波,引力波揭示了數十個黑洞崩潰
    現在,科學家可以比以前更好地捕獲引力波。儘管物理學家僅在2015年觀察到了這些宇宙「 chi」中的第一個,但探測器的後續改進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此類信號。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的雙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器,再加上一個名為處女座的歐洲同行,目前正處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和持續升級的另一個觀測中斷中,但是與該項目相關的科學家們花費了很多時間進行梳理數據創建了一個新目錄,包含在第三次聯合觀測活動的上半年(從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中檢測到的數十種重力波信號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今日視點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路線圖內。ESFRI在歐洲研究基礎設施的決策中起關鍵作用,ET的設計目前已經得到歐盟委員會及歐洲各地約40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財團支持。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2020-09-18 07:35:00 來源:科技日報「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今日視點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
  • 引力波研究存在很多未解之謎,科學家嘗試新技術,幾年內全面投入
    宇宙研究一直是人類十分熱門的話題,而且也是人類永恆研究的一個課題。當我們在研究宇宙的時候遇到了很多未解之謎,其中引力波就是。最近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很多人覺得引力波十分簡單,但實際上引力波能夠揭示宇宙最深層次的奧秘,比如為什麼星球會懸浮在空中,而不會無限的墜落。
  • 愛因斯坦說宇宙存在引力波,科學家花了40年的時間,證明了引力波
    自從人類進入到工業革命時期之後,僅僅只用了300年左右的時間,萊特兄弟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實現了自古以來的人們的飛天夢想。可以說,科技的發展給人類文明帶來了近乎於爆發式的增長。我們的科技發展如此之快,能在近百年的歷史中達到如此進度,主要跟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有著直接的關係。
  • 目前,科學家在宇宙中共發現50次引力波事件,這些數據有什麼用?
    不斷觀測到引力波數據,正在幫助天文學家天文學家在2019年的6個月內共觀測到39個宇宙事件,這些事件釋放出的引力波的頻率,每周超過一次。自2015年首次識別以來,被檢測到的這些引力波,通常由兩個黑洞合併所成的漣漪,這些不斷增長積累的數據,正在幫助天文學家們繪製出此類事件在宇宙歷史上發生的頻率。發現引力波的重要性引力波是時空結構中的漣漪,它是由質量加速而釋放的,尤其是當兩個巨大的物體相互螺旋融合時。
  • 新引力波發現全過程: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 從此對宇宙有了感知
    再次,科學家們檢測到了引力波——在由宇宙中移動的物體所造成的空間和時間的結構中的波紋。與過去的引力波觀測相反,這次可以通過常規光學望遠鏡檢測到,從而使科學家對這個宇宙碰撞有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這是由於之前所有四次檢測都來自黑洞的合併,而黑洞是不發光的。但此番這些波浪是由兩個遙遠的中子星暴力碰撞造成的,碰撞之後產生超密物質。當這兩個物體結合在一起時,它們彼此急速地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巨大的火球,用地球上的望遠鏡也可觀測到。
  •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將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2020年9月2日,LIGO和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攜手宣布,探測到兩個質量分別為85倍和6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和產生的引力波,這兩個黑洞並和形成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碰撞釋放出的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形式彌散於宇宙中,被上述兩大引力波「捕手」捕獲。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引力波是由黑洞和其他極端宇宙現象之間的碰撞引起的時空漣漪。當巨大的宇宙體合併時,它們會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最終,這種引力波會被美國(LIGO)和義大利(Virgo)的探測器探測到。
  • 科學家再次捕獲到引力波信號 蘊含信息超乎認知
    人類近代史上湧現出許多偉大的科學人物,他們帶領著人類一下下叩響宇宙的大門,引力波的發現就是其中最響亮的一聲。最早提出引力波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他在上個世紀上半葉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這一預言大約100年後才被證實,即2015年一支國際科學團隊首次發現了引力波信號。
  • 驚動全球天文圈,引力波再被刷屏,這一次有什麼不同?
    此次最新的發現,這將開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被天文學專家稱為是「多波段、多媒介觀測引力波」的時代。100多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才首次獲得證實,用了幾乎百年的時間。從2015年9月至今,科學家已經五次探測到引力波。而這一次的意義重大,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了「雙中子星併合」所引發的引力波,不同於之前四次都是「雙黑洞」融合所引發的引力波。
  • 60億光年外傳來的獨特信號,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解開了宇宙秘密!
    60億光年外傳來獨特信號,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解開了一宇宙秘密。那麼,這個宇宙秘密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前不久,美國宇航局錢德拉空間望遠鏡捕獲了近7小時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
  • 我科學家成功破譯60億光年外傳來的信號, 解開一起宇宙秘密!
    60億光年外傳來獨特信號,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解開了一宇宙秘密。那麼,這個宇宙秘密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前不久,美國宇航局錢德拉空間望遠鏡捕獲了近7小時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這條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可不一般,它是來自遙遠的60億光年外傳來。
  • 人類的物理學研究被顛覆,宇宙的秘密讓科學家陷入沉思
    到了現代,物理學已經基本上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現象了,特別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現,更是錦上添花。可以這麼說,人類的物理學一直被顛覆,宇宙的秘密讓科學家們陷入沉思!自從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後,物理學家們第一次解開了引力的一些秘密。
  • 距離引力波首次發現四周年了,引力波「革命」正在進行中
    迄今為止,總共有23次引力波探測得到證實。其中,有20個是黑洞合併,兩個是中子星合併,還有一個被懷疑是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第一個已知案例。芝加哥大學的Daniel Holz說,由於快速增長的大量的觀測事件,讓黑洞合併的研究現在看起來幾乎有些「無聊」,儘管如此,它也正在發生變化。他表示,我們正非常迅速地進入統計領域,不是在分析一個,而是在分析一大堆。現在科學家會看看分布方法,有多少是大的,有多少是小的。
  • 引力波讓我們「聽」見宇宙暗處的秘密
    2015年9月14日,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信號,這一發現打開了人類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戶。這次的引力波信號來自於13億光年之外的遙遠宇宙空間,由兩個黑洞碰撞併合所引發。2017年,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引力波是什麼?它為什麼讓科學界如此瘋狂呢?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 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諾獎得主基普索恩:15年內有望解開宇宙誕生的秘密
    而這個能力讓索恩在科學家之外,有了「網紅」體質。他的科普演講和科普書籍,讓全世界無數年輕人開始對黑洞、引力波、相對論、時間旅行以及蟲洞等話題著迷。他曾和霍金打賭三次,分別賭天鵝座X-1不是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裸奇點,和黑洞會摧毀一切信息。三次霍金都輸了。
  • 這串數字,背負的秘密比圓周率還大,或能解開宇宙的秘密!
    在我們正常的數學運算當中一般都是去拍的,近似值3.14來進行計算,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他們想要算出π的盡頭,後面的小數也一直在不斷的更新,很多的數學家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計算,可是這樣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計算起來又談何容易呢?比圓周率31.4萬位數字,更讓人瘋狂,這串數字或能揭開宇宙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