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引力波首次發現四周年了,引力波「革命」正在進行中

2020-10-18 木法沙和三傻

隨著首次發現引力波四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該領域繼續走向成熟,前景光明。

回想四年前,引力波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2015年9月14日,LIGO-Virgo合作組織首次發現了時空漣漪,其後的幾個月這一發現在全球引起轟動。這一發現的四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在首次發現後的幾十次後續的探測以及更令人興奮的發現,這一領域已經日趨成熟。

麻省理工學院的Nergis Mavalvala說,這個領域「已經爆炸了」。「我真的對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驚訝。無論是在天體物理學方面,還是儀器的巨大改進,都令人振奮。」

迄今為止,總共有23次引力波探測得到證實。其中,有20個是黑洞合併,兩個是中子星合併,還有一個被懷疑是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第一個已知案例。每一個探測發現本身都令人興奮不已,而由於2018年和2019年對LIGO進行了升級,提高了靈敏度,探測器的探測量從每月一個提升到幾乎每周一個,這令人印象深刻。據估計,到2023年,引力波天文臺每小時都能觀測到一次合併。俄勒岡大學的本·法爾說:「引力波天文學的爆發性進步怎麼說都不為過。」

由於這種爆炸性的增長,天體物理學的多個分支學科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芝加哥大學的Daniel Holz說,由於快速增長的大量的觀測事件,讓黑洞合併的研究現在看起來幾乎有些「無聊」,儘管如此,它也正在發生變化。他表示,我們正非常迅速地進入統計領域,不是在分析一個,而是在分析一大堆。現在科學家會看看分布方法,有多少是大的,有多少是小的。即使它們繼續是『無聊的』,無聊事件的分布也是令人著迷的。

與此同時,LIGO和Virgo觀測到的第一顆中子星合併,幫助研究人員探索了宇宙本身的一些基本面。美國西北大學的克里斯多福·貝瑞(Christopher Berry)指出,來自該事件的伽馬射線是在引力波出現1.6秒後被其他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使得對重力與光速的測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說:「我們預計它們到達的時間會有一些不同,因為它們不一定是同時被創造出來的。但1.6秒的時間讓我們得以驗證光速和重力速度確實是一樣的,就像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那樣。」

科學家們探索相對論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被一個巨大物體「引力透鏡化」的引力波。就像光穿過星系和其他大質量物體的引力場時可以被彎曲和放大一樣,引力波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被扭曲。上個月,天文學家們為可能探測到這樣一個事件而興奮不已,當時兩個看起來相似的引力波信號僅以21分鐘的間隔橫掃地球——這暗示著這些波可能來自同一個源,並且被透鏡化了。但不幸的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兩個緊挨著到達地球的信號來自天空中兩個不同的方向,但天文學家仍然對未來發現這樣的事件抱有希望,儘管這可能並不容易。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員Asantha Cooray說:「偶然發現的可能性非常小,你必須進行數百次這樣的觀察才可能發現一個。」

透鏡現象並不是天文學家預期的唯一未來發現。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可能探測到超新星爆炸引起的引力波。然而,這樣的事件很可能需要在我們的星系中發生,才能讓LIGO和Virgo探測到它。霍爾茲說:「這種情況大約一個世紀才會發生一次。據我們所知,在過去四年裡還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仍然需要等待。總有一天它會發生的。」

想像更大膽的科學家還認為,有一天可能會看到原始引力波,它是大爆炸後的最初幾分之一秒遺留下來的。這樣的波將使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入地回顧宇宙的誕生。最早到達地球的光是在宇宙40萬年的時候發出的,而引力波自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時刻就開始向我們傳播。但這些波的特徵應該非常微弱,只有所謂的第三代引力波探測器才能探測到它們,比如美國計劃中的宇宙探測器或歐洲的愛因斯坦望遠鏡。

當然,引力波的泛濫也揭示了意想不到的新秘密。其中一個例子是參與這些合併的黑洞的未知起源,它們被稱為恆星質量黑洞,因為它們的質量是我們太陽質量的幾倍。Mavalvala說:「你可能會天真地認為,這類黑洞是普通恆星變成超新星的殘留物。但我們知道,普通恆星無法長到太陽質量的幾十倍。因此,這種形成場景無法成立。另一種可能性是,它們是小黑洞合併的結果,但這需要宇宙中小黑洞數量大到無法估量的程度,才能解釋所看到的合併數量。」目前,真正的答案仍然難以捉摸。

四年過去了,引力波天文學的發展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貝瑞說:「我認為這是一場革命,我們真的打開了眼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是看不見的,我們只能通過引力波揭示出來。隨著探測數據越來越多,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發現。」

相關焦點

  • 新引力波發現全過程: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 從此對宇宙有了感知
    全球三個不同的引力波觀測站在8月份收到了信號:兩個位於美國的觀測站, LIGO(這是去年歷史上首次發現引力波)以及位於義大利的第三個觀測站室女座。由於三家觀測站的合作,天文學家鎖定中子星合併區域,縮小範圍至南面天空一小塊區域。
  •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人類首次探測到宇宙中的引力波。2016年2月,韋斯與另外三位科學家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發現。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2月11日上午10點30分(北京時間2月11日23點30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召集了來自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科學家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媒體中心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因為這種波是靠距離的變化產生出來的。
  • 引力波的發現
    如果我們調整兩塊鏡子之間的距離,就能讓幹涉條紋消失。而當引力波傳播過來時,空間隨之產生波動,導致鏡子和探測器之間的距離也產生波動。兩條互相垂直的管道裡的空間伸縮或扭曲程度不同,導致雷射在兩個臂中經過的距離也不同,兩束雷射形成的幹涉條紋隨之發生變化,從而被記錄下來。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幹涉條紋的變化,可以直接判斷出引力波的強度與變化規律。
  • 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新聞專題-科學網
    第一個在吸積盤內發現有雙超重黑洞的類星體是位於室女座的PKS1302-102,它距離地球35億光年。但是,用手機喇叭和耳機播放的朋友們就別嘗試了,這個頻段普通手機喇叭和耳機是很難播放出來的,需要接到一個專業音響系統中才能感受到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喜悅!
  • 雙中子星併合: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
    這次發布會確認,美國東部時間8月17日8時41分,LIGO捕捉到這一引力波信號GW170817,由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長蛇座NGC4993星系內兩個中子星併合產生。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在發現引力波信號的NGC4993星系內,探測到一個持續時間大約2秒的短伽馬暴(編號為GRB170817A)。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新發現找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從木星開始由引力波尋找到最大黑洞
    四個世紀後,科學家們通過尋找引力波,正經歷著對黑洞認識的類似轉變引力波在搜尋以前未被發現的比太陽質量大數十億倍的黑洞時,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前天文學家史蒂芬·泰勒與北美納米赫茲引力波觀測站(NANOGrav)合作,通過找到精確的位置—
  • 探測引力波已從公式發展到網絡 或帶來科技革命
    資料圖:畫面中的引力波之光,中心如巨型鑽石一般璀璨奪目,鑽石周圍形成泛著紫色和藍色的光圈,一束光線如利劍一般從鑽石中心穿過,帶給人極為震撼的視覺效果。  百年引力波的魅力  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發現,我國南極巡天望遠鏡追蹤探測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學信號。
  • 世紀重大發現:引力波與愛因斯坦的完美擁抱
    這意味著,人類科學研究從電磁波時代進入引力波時代,我們將從全新的探測窗口傾聽宇宙的「歌唱」。電磁波的應用與開發產生了無線電通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交流與溝通方式,進一步引發今天的信息革命時代來臨。一旦未來的引力波通訊技術開發成功,可能引導人類進行跨越星際的交流,幫助人類走出地球這一生命的搖籃、向宇宙的深度進軍。
  •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美國當地時間2月11日上午10點30分(北京時間2月11日23點30分),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將攜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和LIGO科學合作組織(LSC)的專家向全世界宣布,美國的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其波源來自13億光年之外的遙遠宇宙空間,由兩個黑洞碰撞併合所引發,這顯然是在宇宙尺度上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行檢測與判斷的一個重要實驗。
  • 雙中子星碰撞出的引力波被首次發現 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金志平參與的國際團隊,通過對此次引力波光學信號的觀測和光譜分析,首次提供確鑿證據證實,中子星合併是宇宙中金銀等元素的主要起源。金志平說:「這就是宇宙中的『巨型黃金製造廠』。」
  • 引力波是什麼東西?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圖註: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於2015年9月14日進行了有史以來的首次引力波探測。在這裡,技術人員正在研究LIGO探測器的某些光學元件。因為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引力波是非常微弱的,所以探測引力波的技術只有在最近幾年才出現。
  • 六度發現引力波!
    日前科學家宣布第六度偵測到引力波訊號,這次的訊號名為GW170608,顧名思義,是在2017年6月8日偵測到的。這次的引力波是由兩個小質量黑洞合併所造成,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7倍和12倍太陽質量,距離我們約10億光年遠,合併後所造成的黑洞約有18個太陽質量,約有相當於1個太陽質量的能量,在碰撞中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
  • 引力波幫助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據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網站2日報導,該天文臺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Virgo)引力波天文臺攜手,探測到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此類「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簡單通俗解釋
    引力波是時空結構中的漣漪,就像一艘穿越平靜海面的船在其後留下絲絲尾波一樣,宇宙中移動的「飛船」也會產生引力波。不同的是,引力波情況下的「飛船」卻是極度猛烈的物體,所引發的事件要劇烈得多,如黑洞合併、中子星碰撞、超新星爆炸等。所有這些都會在時空結構中產生波,隨著其漣漪在宇宙中的傳播而進行拉伸和擠壓。如下面動畫所示兩個黑洞碰撞的最後片刻所產生的引力波。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8月17日科學家找到了雙中子星碰撞引力波以及光學對應體,(諾獎)應該差不多。」9月27日,在義大利都靈召開的G7峰會科學部長分會上,美國自然基金委員會主任France Cordova宣布了第四次引力波的重大發現,而且科學家首次得到了引力波的3D波形圖。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然而在後世的歷史中,一定會如此記載:這一天,人類認識宇宙,又多了一種新的武器。從此,人類不再只用眼睛去看,面對宇宙,更是洗耳恭聽。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兩個叫做高新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引力波探測器,在一個寧靜的夏夜,搜尋到了一陣時空的漣漪。隨之載入史冊的,也有這串漣漪的名字:GW150914,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的引力波。
  • 引力波的發現,人類將會實現時空穿越
    幾十億年後,在地球上,一名名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探測器——LIGO,收到了這道波,信號僅僅持續了五分之一秒。這是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這些宇宙中蕩起的漣漪是什麼呢?這得從引力說起,這是讓兩個物體相互吸引的一種力,在可觀測的宇宙中,引力作用於所有的物體。你在吸引著地球、月亮、太陽,甚至每一顆恆星,同樣,它們也在吸引著你。
  • 人類發現引力波,時空旅行成現實!7分鐘視頻讓你明白什麼是引力波
    首次觀測到了一次置信度高達5.1倍標準差的引力波事件:GW150914,人類首次發現了引力波,該引力波產生於兩個恆星量級黑洞的合併(merger)。引力波來自宇宙深處雙黑洞的合併地球上的LIGO探測器探測到來自於宇宙深處距離地球13億光年之外的一場引力風暴,來自於一個雙黑洞系統的合併,以它的探測日期命名為 GW150914。該引力波事件發生於距離地球十幾億光年之外的一個遙遠星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