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發現引力波!

2020-12-05 天文在線

又偵測到引力波訊號了!日前科學家宣布第六度偵測到引力波訊號,這次的訊號名為GW170608,顧名思義,是在2017年6月8日偵測到的。

這次的引力波是由兩個小質量黑洞合併所造成,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7倍和12倍太陽質量,距離我們約10億光年遠,合併後所造成的黑洞約有18個太陽質量,約有相當於1個太陽質量的能量,在碰撞中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這篇研究刊載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GW170608是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和VIRGO所觀測到質量最小的黑洞雙星系統,這也是科學家首度利用引力波,偵測到與過去電磁波觀測(如X射線)發現的相近質量黑洞。

現在LIGO和VIRGO都正在停機進行升級,以增加偵測的敏銳度,預計下次上線的時間會落在2018年秋天,但在那之前還會有幾次的測試。

原始論文:https://arxiv.org/abs/1711.05578 ://arxiv.org/abs/1711.05578

資料來源:https://www.ligo.caltech.edu/news/ligo20171115 ://www.ligo.caltech .edu/news/ligo20171115 ,胡佳伶編譯

原文: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46

相關焦點

  • 六度空間
    六度空間最初是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見圖所示。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 六度空間理論
    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也稱六度空間理論、六度分隔理論。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六度空間理論示意圖 社會網絡其實並不高深,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割」。而社會性軟體則是建立在真實的社會網絡上的增值性軟體和服務。
  • 「六度分隔」理論
    他做了一次連鎖信實驗,結果發現了「六度分隔」現象。他從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招募到一批志願者,隨機選擇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信函的最終目標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由於幾乎可以肯定信函不會直接寄到目標,米爾格蘭姆就讓志願者把信函發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繫的親友,並要求每一個轉寄信函的人都回發一個信件給米爾格蘭姆本人。
  •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月光麻木轉載▼標籤:六度空間 理論 六度分隔 雜談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如果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數十年內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2015年9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了新的發現,科學家勞倫斯 克勞斯指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發現了引力波,如果這個發現屬實,那麼將是一次轟動性的科學事件。
  • 引力波的發現
    此外,引力波的強度還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就導致大多數遙遠星體發出的引力波,即使開始時的能量比較強,到達地球附近時也已變得非常微弱。這兩個原因使得引力波極難被直接探測到。前文提到的根據雙中子星周期變化來判斷引力波的存在,是間接證明引力波存在,而不是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第一位宣稱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人是美國物理學家韋伯。
  • 科普 | 六度分隔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只要找對了方向和方法你和成功就只有幾步之遙也許當你在看新朋友的朋友圈時,卻意外發現了老朋友的點讚;也許你去朋友家做客時,卻意外發現他的室友是你的高中同學;當你認為的風馬牛不相及,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卻迸發出了無限的可能。
  • 六度空間理論在社交中的蛛絲馬跡
    六度空間理論六度空間理論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
  • 六度空間理論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絕大部分人都曾聽說過「六度空間理論」,又稱「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即世界上的任意兩個人之間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朋友鏈而聯繫起來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在過去的六十年裡,有許多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為證明引力波的存在做出了無數努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引力波存在的間接實驗證據——脈衝雙星PSR1913+16。1974年,美國物理學家家泰勒(Joseph Taylor)和赫爾斯(Russell Hulse)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由兩顆質量大致與太陽相當的中子星組成的相互旋繞的雙星系統。
  • 六度空間理論與鄧巴數字
    「六度空間」理論又稱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由時任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提出。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 「六度分離」理論獲證實
    在人際關係的研究中,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提出了「六度分離」理論,稱只需六步就能將彼此毫不相關的兩個人以某種方式聯繫到一起。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科學家近期證實了這種奇妙的理論。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可以通過個人的關係網以特殊的方式聯繫起來。
  • 天文學家或發現新型引力波
    【每日科技網】   如今,有人猜測科學家可能又發現了一種此前未觀察到過的引力波,由兩顆中子星相撞產生。若果真如此,這將標誌著物理學家首次得以在可見光下直接觀測引力波。
  • 「六度分隔」到底有沒有譜?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可是一年以來 ,慢慢的就有身邊的朋友發現了這個號的存在 。其實前幾天 ,也有一個就讀北大的高中同學突然微信我 : 咋搞起公眾號了 ?這個老哥是在新版微信的看一看裡邊看到的 。果然 ,網際網路時代 ,世界好小 !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這項重大發現在諾貝爾獎頒發前宣布意義非同一般。不過由於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更加複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這次的引力波發布會上,官方沒有公布消息。引力波最早是在100多年前由愛因斯坦預測提出,是時空(Spacetime)中的一種波形,產生於宇宙中最奇怪的地方——比如時間最初起源的時候黑洞的邊緣。
  • 人類發現引力波的100年曆程
    導語:美國領頭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科學家們在2月11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引力波: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個世紀前就預言的時空漣漪。
  • 距離引力波首次發現四周年了,引力波「革命」正在進行中
    隨著首次發現引力波四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該領域繼續走向成熟,前景光明。回想四年前,引力波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2015年9月14日,LIGO-Virgo合作組織首次發現了時空漣漪,其後的幾個月這一發現在全球引起轟動。這一發現的四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在首次發現後的幾十次後續的探測以及更令人興奮的發現,這一領域已經日趨成熟。
  • 引力波被發現 誰將撼動時空?|引力波|宇宙|愛因斯坦_網易科技
    (2)引力波產生於兩個恆星量級黑洞的合併(merger)。(3)引力波是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英文簡稱LIGO)發現的。所以,即使它們存在,利用傳統的觀測方式,我們也不能發現他們。況且,很多的人都懷疑它的存在。但是,在雙黑洞繞轉,尤其是合併之時,會產生很強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測器足夠靈敏,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面對大家的懷疑,LIGO的發現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發現引力波的天文臺的創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贏了。
  • 引力波發現團隊中的中國學生談發現之旅
    「不如向神秘的未知邁進一步」——引力波發現團隊中的中國學生談發現之旅  新華社廣州2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黃浩苑 霍思穎)日前,「引力波」成為社會最熱的話題之一,它的發現被視為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