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到底有沒有譜?

2021-02-25 優體驗

無比泛濫的六度分隔

首先,如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門口賣煎餅果子的大爺都知道和你談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這個理論基本已經變成一種常識了。但是常識未必靠譜,所以今天本文就好好來聊一聊這東西的譜。



六度分隔理論的始祖是誰?

答案恐怕出乎多數人意料,此人並不是一個學者,而是一個匈牙利作家Karinthy。在他筆下的一個角色,注意是一個角色,認為,任意兩個人之間可以通過五個參與者而連接起來。——不過Karinthy老爺子恐怕難以想像的是,八十多年之後(老爺子在1929年提出的這個理念),六度分隔理論在網際網路圈如此普及。


(Kar爺帥像)

Kar爺當時怎麼想?

Kar爺(我們簡稱Karinthy老爺爺為kar爺好了)當時為什麼要安排這個角色說這樣的話?原來他當時深深地覺得,人際關機網的高密度增長速度,讓實際社交距離縮短了。所以他打了個比方,安排這個角色說——「We should select any person from the 1.5 billion inhabitants of the Earth – anyone, anywhere at all.」首先,這並不是學術研究的成果;其次,即便我們假定他是經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得出的,但仍然有一點和現在的社會不相符——他的理論中的人口基數是15億,而現在世界人口已逾60億。

Kar爺的這個觀點後來就演變成了學術界的一場大聯歡

學者們是熱愛數字的,六度分隔理論很快就觸及到了學者們的嗨點。我們長話短說,挑一個比較進的研究來說。——2003年,哥倫比亞大學針對這個理論做了一場研究。這個行動被命名為「哥倫比亞小世界項目」,包含24,163個電子郵件鏈,針對13個不同國家的18個目標。將近100,000個人註冊參加,但只有抵達成功率只有3%。而且即便是最短路徑也是多於6步的。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數據有點打臉。

六度分隔,海外版的「飯後百步走」?

但很顯然如果一個人吃飯以後只走一百步,對健康的正面影響不會太顯著。而且如果一個人真的精準的只走了一百步,實在太迷信。而對於「六度分隔理論」來說,這個數字6,也更多的是虛指。

不急,更有啟發意義的乾貨來了

理論總要落地到實際。下面來介紹一個筆者認為比較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結果。2007年,Jure Leskovec和Eric Horvitz檢驗了一個包含300億個即時訊息的數據池,涉及人群達兩億四千萬。從中提煉出的數據表明,Microsoft Messenger用戶之間的平均路徑長度是6.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似乎是驗證了六度分隔理論,倒不如說是一次更正。——兩億四千萬人之間的分隔度已經達到6,對於逾六十億人的世界來說,這個數字必然大相逕庭。更何況有一個默認的假設——都是MSN用戶才行。

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而且普遍非常嚴謹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一些前沿的文獻來看,想必對於產品設計有著更大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基於twitter的統計表明,半數twitter用戶平均只需要4步就可以達到任意用戶。

(六度分隔同名電影)

功與過,隨它去

今天來看,雖然六度分隔理論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但這個理論仍然堪稱立下顯著功勳——這個理論極大限度的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同名電影,社交網站,電視節目,廣播等等紛紛出現。我們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一些網際網路產品中看到這種思想的影子。只不過,任何理論成果的意義,更多的是在於從中可以激發什麼想法,而不是從中可以迷信什麼。筆者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六度分隔」理論
    他做了一次連鎖信實驗,結果發現了「六度分隔」現象。他從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招募到一批志願者,隨機選擇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信函的最終目標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由於幾乎可以肯定信函不會直接寄到目標,米爾格蘭姆就讓志願者把信函發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繫的親友,並要求每一個轉寄信函的人都回發一個信件給米爾格蘭姆本人。
  • 科普 | 六度分隔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爾格拉姆提出,是指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識的兩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也被稱之為小世界現象。六度分割理論揭示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存在普遍聯繫」的規律,描述了任意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繫的複雜度。
  • 六度空間
    這也叫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酷不酷?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理論,就有種我們都在地球村,相親相親一家人的感覺。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也稱六度空間理論、六度分隔理論(英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後來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件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五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月光麻木轉載▼標籤:六度空間 理論 六度分隔 雜談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 六度空間理論
    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也稱六度空間理論、六度分隔理論。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闆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原來是這位小夥伴從別的公眾號看到小詹了 ,其實小詹為了把生活和業餘愛好分隔開 ,特意申請了一個專用微信號 ,想著生活回歸生活 ,愛好歸愛好的 。可是一年以來 ,慢慢的就有身邊的朋友發現了這個號的存在 。其實前幾天 ,也有一個就讀北大的高中同學突然微信我 : 咋搞起公眾號了 ?這個老哥是在新版微信的看一看裡邊看到的 。果然 ,網際網路時代 ,世界好小 !
  • 六度空間理論與鄧巴數字
    「六度空間」理論又稱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由時任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提出。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 「六度分離」理論獲證實
    在人際關係的研究中,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提出了「六度分離」理論,稱只需六步就能將彼此毫不相關的兩個人以某種方式聯繫到一起。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科學家近期證實了這種奇妙的理論。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可以通過個人的關係網以特殊的方式聯繫起來。
  • 六度空間理論在社交中的蛛絲馬跡
    這並不全是六度空間理論的功勞,因為保證了Gmail的價值所在才有了在六度空間網絡中傳播的基礎,豆瓣在早期同樣採用邀請碼來限制用戶群體,保證了豆瓣內容的價值,提供了口碑傳播的基礎,通過六度空間網絡獲得廣泛傳播。
  • 六度空間理論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絕大部分人都曾聽說過「六度空間理論」,又稱「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即世界上的任意兩個人之間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朋友鏈而聯繫起來
  • 蜂窩猜想另有巧妙證明!
    這也就是為什麼隨著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完成,許多數學問題如蜂巢猜想及六度分隔理論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攻克。正如四色猜想,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素數原理成立的一個推論,六度分隔理論也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推論。根據相鄰論函數公式 f(n)=2^n,一維空間的最優化區分種的元素種類數為2類,即哥德巴赫猜想「1+1」。
  • 蜂窩猜想另有巧妙證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也就是為什麼隨著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完成,許多數學問題如蜂巢猜想及六度分隔理論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攻克。正如四色猜想,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素數原理成立的一個推論,六度分隔理論也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推論。根據相鄰論函數公式 f(n)=2^n,一維空間的最優化區分種的元素種類數為2類,即哥德巴赫猜想「1+1」。
  • 微軟將六度空間理論精確為6.6人
    所謂六度空間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又稱六度分割理論、六度理論、小世界理論等,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 「六度分離理論」,通過5個人能與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發生聯繫
    尋找任意兩個路口之間的最短路徑需要有詳細的道路信息,也就是完整的地圖。同時還要有優化的算法來在大量可能的路徑中搜索最短的路徑。而對於人際網來說,想獲得這個地圖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米爾格倫總共送出了300封信,即使這些信都成功送到了收信人的手中,用這麼少的數據量來統計人際關係網的性質,其可信度也是非常低的。
  • 餐飲空間設計|室內的空間分隔方式的幾種常見分隔方式
    室內的空間風格方式餐廳室內的空間分隔主要是將動靜區域分開,以下幾種分隔方式是常見的設計手法,除此之外還有比較個性的設計類別沒有在這裡提及。1. 利用原始建築結構件風格空間由立案來劃分空間的分隔方式有很多種,首先,可以通過原始的建築構件,如牆、列柱、樓梯、隔斷、花牆、花槽、欄杆、隔扇及屏風等來劃分空間。
  • 六度空間理論新驗證,通過6人就可結識任何人?
    六度空間理論示意圖 商報圖形 曾旌制「與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繫最多需要6個人,甚至是美國總統。」近日,一本暢銷書的作者韓隱博在艾瑞網上發帖懸賞1萬美金,請人介紹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他的新書寫序。
  • 六度人和(EC)張星亮:營收從千萬到3 億背後的秘密
    六度人和(EC)創始人兼CEO張星亮在某次公開演講中說道。六度人和(EC)最早做了一款網站客服系統,網絡營銷因電子商務的火熱,也變得火熱起來。針對網絡營銷缺少溝通工具的痛點,張星亮和產品團隊做了一款網站溝通工具。「我們用的是QQ技術,客戶非常認可做出來的產品,一下子就賣了差不多 1 萬多家企業。」 2011 年,騰訊投資了六度人和(EC)。
  • 南懷瑾:六度,是6個修行的方向,成就一個,其他就貫通了
    學佛修行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修成圓滿,消除業障,禪修者就必須堅持學佛,保持發展,絲毫不能有倦怠之意。對於學佛的信眾而言,如要在修佛上大有斬獲,除修繕佛家基本法門「五度十善」以外,佛家大乘法門「佛門六度」,也是修行過程中須了解領悟的。
  • 六度人和(EC):幫助客戶成功是CRM 的最大價值
    (高交會EC展區現場)11月21日,「2016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完美落幕,在這場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盛筵上,深圳市六度人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六度人和)受邀第三次參會,並在現場全面展示EC SCRM(社交化客戶關係管理)產品,憑藉「幫助客戶提高銷售業績」的價值優勢,贏得了眾多前來參加展會的企業老闆們的青睞
  • 佛教「六度波羅蜜」,你知道是什麼嗎?
    對佛法了解比較深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六度波羅蜜」這個佛教名詞,可是它真正的含義卻很少為人所知。在大乘佛教中,「六度波羅蜜」是修行重要的六種智慧、六種途徑。這六種智慧,幫助我們不斷去磨掉人生的弱點,使我們更加智慧地生活,自己改善自己的命運。如何踐行「六度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