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空間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這聽上去像一個晦澀難懂的數學理論,
它也確實來自一個數學猜想。
但你用不超過3秒就能理解這個理論,
一句話說就是
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也叫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
酷不酷?
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理論,
就有種我們都在地球村,
相親相親一家人的感覺。
六度空間最初是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見圖所示。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也稱六度空間理論、六度分隔理論(英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後來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件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五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六度空間理論示意圖這種現象,並不是說任何人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繫都必須通過六個層次才會產生聯繫,而是表達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繫或關係。顯然,隨著聯繫方式和聯繫能力的不同,實現個人期望的機遇將產生明顯的區別。
社會網絡其實並不高深,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割」。而社會性軟體則是建立在真實的社會網絡上的增值性軟體和服務。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闆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六度分割雖然是個社會學的理論,但是實際上它更像一個數學理論,很多人說它和四色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我看來,六度分割很好的闡述了一個網狀的結構(我們的人類社會),增強了不同節點之間的聯繫和連接關係,然而它並不完整,也並不足以指導我們的實踐。但這個理論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們對於資訊時代的人類社會有了很深的理解與探索。
此外,六度分隔理論其實也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新的啟發:即保持人脈圈子的多樣性。
基於自己的位置縱向地發展上下遊的人脈,保持聯絡人脈圈子的多樣性,能保證你面臨不同需求的時候,能夠及時調動不同的人脈圈子,來幫助你應對,同時還能給你提供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簡單地說就是:多個朋友多條門路嘛!
但這並不是說你要交很多很多朋友,只是建議你可以儘量豐富自己的好友列表,或者多去接觸一些與自己性格迥異,或者專業不同,抑或是年齡差距甚大的人,與他們交流思想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同時也能給你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