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空間理論新驗證,通過6人就可結識任何人?

2020-11-22 TechWeb

六度空間理論示意圖 商報圖形 曾旌制

「與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繫最多需要6個人,甚至是美國總統。」近日,一本暢銷書的作者韓隱博在艾瑞網上發帖懸賞1萬美金,請人介紹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他的新書寫序。

懸賞1萬美金聯繫歐巴馬

韓隱博26歲,在上海工作,他所著新書《正在爆發的網際網路革命》的理論基礎是:與地球上的任何人建立聯繫,最多只需要6個人(這也叫「六度空間理論」);他懸賞請人介紹歐巴馬,也是想證明這一理論。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的焦建利教授對韓隱博懸賞一事頗感興趣。他認為,從理論上說通過最多6人是可以認識歐巴馬的,但歐巴馬總統很忙,很可能理會不了這事。

此理論源自「連鎖信遊戲」

焦建利教授介紹,「六度空間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耶魯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在一個遊戲後正式提出的。米爾格蘭姆將一套連鎖信件隨機發送給居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160個人,信中放了一個波士頓股票經紀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個收信人將這套信寄給自己認為是比較接近那個股票經紀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後也依照同樣的辦法把信轉發出去。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幾個月後,大部分信件在經過五六個人的轉發後,都寄到了這個股票經紀人的手中。本組稿件由記者吳琦 採寫

大渝網友設遊戲求證此理論

昨日,在大渝網論壇,一位名叫「旋妙」的網友發帖稱,看到韓隱博懸賞帖子後也發起找人遊戲,欲證明此理論。「旋妙」認為,如果「六度空間理論」在尋找普通人上成功,更能證明這一理論的普遍性。

尋找目標:陳蘭響,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太平街道張寨子村村民;Phil Anderton,ATP首席營銷官,英國倫敦人。

遊戲規則:經人介紹(包括熟人、網友或電話中結識的朋友)取得這兩人的有效聯繫方式,就算找到他們;尋找期間,所動用的有效聯繫人不超過6個即算成功。

名詞解釋

六度空間理論

六度空間理論又稱小世界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假設一個人能認識25個人以上,那經過7次介紹之後(間隔6人),一個人可以被介紹給25的七次方,等於6103515625人,超過60億!微軟200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這個星球上任意兩個人互相聯繫的橋梁平均需要通過6.6個人,也再次驗證了六度空間理論的正確性。

理論應用

網路遊戲折射人際生態

通過「六度空間」產生的聚合,將產生一個可信任的網絡,這其中產生了無限的商業潛能。SNS(社會性網絡服務)網站正是基於人際關係網建立起來的網際網路平臺。效仿國外的SNS平臺,國內出現了開心網、人人網和豆瓣網這樣的傑出代表。開心網副總裁劉乾說,「六度空間理論」已改變了都市人際關係的生態。

在偷菜遊戲風靡後,現在流行的「好友買賣」也是一款讓人娛樂之餘還能結交更多朋友的遊戲。遊戲中,你可以查看到好友有哪些「奴隸」,以及這些「奴隸」的各種屬性。如果你看上某個「奴隸」想「折磨」他,就必須讓他成為你的「奴隸」,而前提條件是與他成為好友。也就是說:你想玩遊戲,就必須結識好友。如此重複下去,將整個網絡上的人連成一家,也未嘗不是一種可能,六度空間理論在這裡得以真正體現出來。

相關焦點

  • 微軟將六度空間理論精確為6.6人
    所謂六度空間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又稱六度分割理論、六度理論、小世界理論等,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 六度空間理論
    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見圖所示。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也稱六度空間理論、六度分隔理論。
  •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月光麻木轉載▼標籤:六度空間 理論 六度分隔 雜談 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 六度空間理論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絕大部分人都曾聽說過「六度空間理論」,又稱「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即世界上的任意兩個人之間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朋友鏈而聯繫起來
  • 六度空間理論與鄧巴數字
    「六度空間」理論又稱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由時任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提出。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 六度空間
    但你用不超過3秒就能理解這個理論,一句話說就是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也叫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酷不酷?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理論,就有種我們都在地球村,相親相親一家人的感覺。       六度空間最初是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
  • 六度空間理論在社交中的蛛絲馬跡
    這是第一次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六度空間理論的科學性,這表明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總能產生某種必然的聯繫或關係,當然,這只是實驗,在日常生活中誰又願意花費這麼複雜麻煩的方式來尋找與他人之間的連接關係呢?直到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的來臨,關係開始變得密切,連接方式也變得相對開放而簡單,六度空間理論在社交中開始應用起來。
  • 科普 | 六度分隔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爾格拉姆提出,是指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識的兩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也被稱之為小世界現象。六度分割理論揭示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存在普遍聯繫」的規律,描述了任意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繫的複雜度。
  • 微信「話題標籤」:六度理論與二度理論的「兼容」悖論
    前者是開放式網際網路信息傳播方式的集大成者,將信息的傳播由傳統社會的「六度空間理論」,凝縮到「二度空間」。 舉個慄子,一個只關注肖戰的00後,或許會因為微博的熱搜榜看到@杜拜旅遊局 的一條微博,她通過轉發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再傳播,而@杜拜旅遊局 理論上也會因為看到了該00後的轉發,通過回復、點讚甚至分享的操作實現一次完美的閉環互動。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 六度空間理論 」  吧 ?於是感慨之餘 ,發了一條朋友圈 :六度空間理論: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 ,名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理論指出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 ,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見圖所示 。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 ,也叫小世界理論 。
  • 「六度分離」理論獲證實
    在人際關係的研究中,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提出了「六度分離」理論,稱只需六步就能將彼此毫不相關的兩個人以某種方式聯繫到一起。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科學家近期證實了這種奇妙的理論。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可以通過個人的關係網以特殊的方式聯繫起來。
  • 「六度分隔」理論
    1967年,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繪一個連結人與社區的人際連繫網。
  • 「六度分離理論」,通過5個人能與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發生聯繫
    那麼對於世界上任意兩個人來說,藉助第三者、第四者這樣的間接關係來建立起他們兩人的聯繫平均來說最少要通過多少人呢?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通過一些實驗後得出結論:中間的聯繫人平均只需要5個。他把這個結論稱為」六度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就是說,平均只要通過5個人,你就能與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個人發生聯繫。
  • 「六度分隔」到底有沒有譜?
    無比泛濫的六度分隔首先,如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門口賣煎餅果子的大爺都知道和你談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這個理論基本已經變成一種常識了。六度分隔理論的始祖是誰?答案恐怕出乎多數人意料,此人並不是一個學者,而是一個匈牙利作家Karinthy。在他筆下的一個角色,注意是一個角色,認為,任意兩個人之間可以通過五個參與者而連接起來。
  • 額外維度是直接驗證弦理論的「攔路虎」,但還有五點可間接驗證
    存在額外維度的思想本身就有違常人的認知,再加上又不能被直接驗證,這也是導致弦理論的發展四面楚歌、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縱觀整個人類的物理學發展史,其實與弦理論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理論在剛提出時似乎完全不可能證實,但在理論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最終還是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實驗證實了。
  • 「六度空間理論」再現,倪大紅倪萍是一家人,許紹雄背景強大到無法...
    這位不愛洗澡,愛喝手磨咖啡的「蘇大強」形象深深紮根在觀眾的心裡,令大家對倪大紅這個人產生濃烈的興趣。 其實這種事情也好解釋,因為早在之前就有「六度空間」理論。
  • 南懷瑾:六度,是6個修行的方向,成就一個,其他就貫通了
    對於學佛的信眾而言,如要在修佛上大有斬獲,除修繕佛家基本法門「五度十善」以外,佛家大乘法門「佛門六度」,也是修行過程中須了解領悟的。所謂「佛門六度」即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度都有深刻的哲理。
  • 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原標題: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等效原理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400多年前,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理論並在義大利比薩斜塔對等效原理進行了當時最精確的實驗測試。現在,這種自由落體理論首次在太空獲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