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成纖維細胞可轉化為心肌細胞 有望治療心臟病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人類成纖維細胞可轉化為心肌細胞 有望治療心臟病

  (記者常麗君)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3日(北京時間)報導,在心臟病發作後,受害最嚴重部位的心肌細胞會喪失跳動能力,埋沒在疤痕組織裡。但是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格萊斯頓研究所科學家稱,這種損害不再是永久性的,他們找到一種方法,能把形成人類疤痕組織的細胞重新轉變為極接近心臟細胞的會跳動的細胞。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幹細胞報告》上。

  形成疤痕的心臟細胞是一種成纖維細胞。去年,研究人員曾在活小鼠身上將成纖維細胞轉變成了跳動心肌細胞。格萊斯頓心血管與幹細胞研究實驗室主管迪帕克·斯裡瓦斯塔瓦說,他們最近在培養皿中用人類細胞也實現了這一轉變。

  「在心臟中,成纖維細胞在所有細胞中佔了約50%,這是個很大的庫存,有一天能把它們利用起來,通過重編程變成新的心肌細胞。」斯裡瓦斯塔瓦說,「我們的成果可作為一種概念性論證,證明了人類成纖維細胞也能通過重編程,成功地變成跳動的心臟細胞。」

  該研究小組去年曾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在小鼠身上通過重編程把成纖維細胞轉變為跳動心臟細胞只需注射3種基因,合稱GMT。但這次在人類細胞實驗中,單獨GMT組合效果並不理想。論文第一作者、格萊斯頓研究員傅繼東(音譯)說,於是他們重新開始尋找能促進轉變的其他基因。

  研究小組把範圍縮小到16個可能的基因,經過系統排除,最終找到了一種5個基因的組合:3個GMT組合加上ESRRG和MESP1,這5基因組合已足夠把成纖維細胞變成類心臟細胞。隨後他們發現,再添加MYOCD和ZFPM2兩個基因,細胞會轉變得更完全。此外,他們還創新了重編程早期階段的一種化學反應,叫作TGF-β信號路徑,能進一步提高重編程的成功率。

  斯裡瓦斯塔瓦說,美國有超過500萬的心臟病發作倖存者,這些人心臟無法充分跳動,他們的研究為開發逆轉心臟損傷的新方法打下了基礎,也有望改變未來醫生治療心臟病的方法。

  總編輯圈點

  成纖維細胞與「修復」二字結緣。在許多組織中,成纖維細胞都分泌著各類基質以及多種纖維,在血管新生、傷口癒合中發揮著極關鍵作用。美國的醫學研究小組將其與心肌細胞進行關聯早已有之,而在2011年,此類小鼠實驗中已能產生跳動的心肌細胞,如今則是更上一層樓。這些研究成果的問世,對心臟病的細胞治療以及心肌組織工程的前進方向,均有非同一般的影響。

  原標題 [人類心臟成纖維細胞可轉化為心肌細胞]

相關焦點

  • 纖維細胞變成心肌細胞或成可能
    Ieda等,《細胞》) 細胞生物學家有時看起來就像是現代的鍊金術士。取而代之的是他們並非要把鉛或稻草變成金子,而是將一類細胞轉化為另一種更有用的細胞。如今,一個研究小組找到了一條途徑,能夠將非常普通的心臟細胞轉化為受損心臟所缺失的細胞。
  • iPS細胞可高效安全製作心肌細胞
    京都大學教授中辻憲夫率領的研究小組說,整個過程成本與之前iPS細胞轉化方法相比大幅降低,因此這一技術將使iPS細胞的實用化向前邁出一大步。 據介紹,研究小組首先從能夠促使iPS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的約1萬種化合物中,遴選出一種促分化效果較好的化合物,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名為「KY02111」的化合物。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新的脂肪細胞由肌成纖維細胞(myofibroblast)再生而來,其中肌成纖維細胞是一種之前被認為不能夠轉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傷口成纖維細胞(wound fibroblast)。這一發現使得傷口成纖維細胞重新受到關注,並成為抗疤痕治療的一種有吸引力的靶標。
  • Circulation: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獲得成功
    近日,格萊斯頓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兩種化學物質,這兩種物質具有或能改善心臟瘢痕組織從而轉化成為健康心肌組織的能力,該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有效的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法。
  • 科學家成功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
    圖片摘自: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6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格萊斯頓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兩種化學物質或能改善心臟瘢痕組織轉化成為健康心肌組織的能力
  • 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轉分化過程中Hedgehog信號通路的作用機制
    目的:研究阻斷Hedgehog-Gli信號通路對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的心肌成纖維細胞上皮間質轉分化過程的影響。②細胞實驗:差速貼壁法原代培養SD乳鼠心肌成纖維細胞,採用不同質量濃度(0,1,5,10 μg/L)轉化生長因子β1刺激心肌成纖維細胞,RT-PCR、Western blot檢測Gli1 mRNA及蛋白表達,選用10 μg/L的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24 h,免疫螢光法檢測Gli1蛋白時空表達及上皮間質轉分化標記物的表達。
  • 2020ESC指南共識|心肌細胞老化與心臟保護
    4、轉錄組改變在心臟衰老和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前模型中,轉錄網絡的變化已經被整證實。從接受胰島素抵抗治療或經歷過IR損傷的老年小鼠心臟中分離的心肌細胞,在涉及線粒體功能和自噬、代謝酶、蛋白質合成、膠原沉積和細胞死亡或生長的若干基因的轉錄水平上,都表現出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與年齡相關的心臟耐受性下降有關。
  • 調節性T細胞可促進心肌細胞增殖
    原標題:調節性T細胞可促進心肌細胞增殖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分析了調節性T細胞對心肌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這項小鼠研究揭示了允許胚胎心臟內心肌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並且表明這種因子也可以促進母體心肌細胞的增殖。
  • 1.5千萬名心臟病患者有望在幹細胞移植治療中康復
    中國的兩名男子是世界上首批接受「重新編輯」幹細胞的心臟病實驗性治療的人,並在一年後成功康復。在2019年5月份,這兩名男子被注射了來自誘導多能幹細胞中提取的心肌細胞,這是多能幹細胞技術在治療受損心臟方面的首次臨床應用。當時的主治醫生在兩名患者受損的心臟組織周圍注射了大約一億個心肌細胞,這些細胞是從一位健康成人捐贈的細胞中提取出來的多能幹細胞。
  • 【科學普及】幹細胞治療心臟病的是與非
    Molkentin教授的個人網頁)01 真事,有一個心肌幹細胞曾被「打假」這一樁「打假」往事要從2001年說起。那年,哈佛大學的Piero Anversa教授稱C-kit細胞(最初是從小鼠的骨髓中發現的)移植到小鼠心臟中時可以轉化成心肌細胞,然後又聲稱在小鼠的心臟中找到了這種細胞。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1.PNAS:將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轉化為產生睪酮的睪丸間質細胞doi:10.1073/pnas.190820711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成功地製造出人體中產生睪酮的細胞,這就為有朝一日利用個性化的替代細胞治療低睪酮患者鋪平了道路。
  • 一針幹細胞能治心臟病?兩個中國人試了試
    全能的胚胎幹細胞就是我們人體內所有細胞的起源,而經層層分化的細胞增殖能力將越來越弱,就只能各司其職,直到自然或意外死亡。因此,相比於我們體內其他的細胞,幹細胞更像是一種「開源細胞」,可「按需定製」。據火石創造統計,目前,美國共有264個幹細胞臨床試驗項目,中國136個,英國40個,覆蓋了癌症、心臟病、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領域。日前,Nature的一篇報導提到,去年5月,中國已有兩名男性心臟病患者注射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中提取的心肌細胞。這是首個已知的將iPS細胞應用於心臟病臨床治療的案例。
  •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領域方興未艾,以幹細胞為核心的醫學研究也備受公眾關注,從抗衰老、皮膚毛髮再生,再到骨骼再生、免疫力提升,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療等等,幹細胞以其促進組織再生或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為人類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
  • J Cell Mol Med:發現心肌細胞或可改變羊水幹細胞的行為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當將羊水幹細胞與小鼠的心肌細胞共同進行培養時(在物理上將其隔離以免其進行融合),其並不會分化成為心肌細胞;但是幹細胞和心肌細胞之間可以通過薄膜進行溝通交流,這種薄膜通道允許離子和小分子物質通過。研究者Jacot說,人們認為如果羊水幹細胞處在離心肌細胞較近的環境中時,就會促使羊水幹細胞分化成為心肌細胞,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
  • iPS幹細胞幹預心臟病取得新進展,重啟心臟或成可能!
    據悉,這是全球目前已知的首個使用iPS技術治療受損心臟的的臨床應用。而該項技術的提供者為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長王嘉顯表示他們公司將在今年內公布這兩名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並且他們還獲準將研究範圍擴大到另外20名患者。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心臟幹細胞研究論文造假 但幹細胞治療心臟病並非沒有希望
    皮艾羅·安維薩被認為是心肌再生領域的開創者,其早在2001年就聲稱把來源於骨髓的c-kit幹細胞注入到患有心臟病的老鼠心臟內,這些細胞在9天內可成功轉化成為心肌。兩年後,Anversa又提出心臟裡本來就有c-kit幹細胞,可以用來修復心肌。不過在其發表了此結論之後,很多其他的實驗室試圖重複這一結果,都沒能成功。從2004年起,就不斷有質疑的聲音出現。
  • 中國再生醫學重大突破:可注射材料治療心臟病臨床安全可行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展可注射支架(膠原生物)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獲重大突破,首次證明可注射材料聯合幹細胞用於心臟病治療的臨床安全性及可行性,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美發現心臟幹細胞新來源
    新華社專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一種位於心臟最外層、能夠生成心肌細胞的幹細胞,它可能會在修復受損心臟組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科心臟病專家威廉·浦(音譯)在英國《自然》周刊網站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首次指出,一種基因編號為Wt1的心外膜幹細胞能夠分化出新的心臟幹細胞。
  • 用iPS細胞治療心臟病?日大阪大學擬進行臨床試驗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澤芳樹領導的研究小組計劃進行一項與iPS細胞有關的臨床試驗,近期將向相關審查機構提出申請。報導稱,該臨床試驗的內容是,將使用iPS細胞培育的心肌細胞做成「心肌膜」,並通過手術,將其直接貼附到重度心臟病患者的心臟上,以起到治療作用。據報導,澤芳樹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可生成各種人體組織的iPS細胞,培育出心肌細胞並做成薄膜狀的「心肌膜」,打算將這種「心肌膜」直接貼附到重度心臟病患者的心臟上,以恢復患者的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