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收錄於話題#讀懂美國27個
作者▏慄子糕
出品▏本星君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
為何講「終於」?今年的美國大選,是人們記憶中初步結果出的最慢的一次。許多州計票工作如蝸牛爬行一般緩慢。
以往的大選,投票日(美國慣例是11月第一個星期一後面的第一個星期二)當天深夜或次日凌晨即完成選票統計,今年的結果卻從周二拖延到周末才宣布。
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新冠疫情。因疫情的原因,大量選民選擇郵寄投票,這些郵寄票需要逐一拆封計票,故而耽誤了時間。
▲網上諷刺內華達州選票統計緩慢的漫畫,內華達州計票人員被諷刺為美國動畫片中樹懶的形象
在眾多州緩慢計票的時候,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亞州,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布結果——投票日當天投票停止的同時,連一張選票都沒統計,就直接宣布拜登在加州獲勝。
▲一張選票都沒數,直接由美聯社宣布拜登在加州勝選(拜登名字前那個勾勾就代表加州選舉結果,但後面的投票數統計都還是0)
直到其他州陸續出了結果,拜登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晚上發表正式勝選講話時候,其實加州統計票數也只完成了66%。
加州就是這麼有底氣,不用計票就知道民主黨候選人會在加州贏。
然而,幾十年前的加州可不是這樣堅定的民主黨大本營。
1976年至1988年,共和黨不僅每次大選都在加州獲勝,還在這裡培養了在美國歷史上值得大書一番的總統裡根(裡根在加州當了8年州長)。
▲在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治縣的裡根總統雕像
1988年以後,歷次總統大選中加州投給民主黨候選人的票,越來越多,下圖中很形象的看得出來,從淺藍到藍色再到深藍(藍色是民主黨的代表色)。
▲近40年美國曆次大選各州投票結果
那麼,加州是如何從共和黨的根據地變成民主黨的大本營?這幾十年間,加州經歷了什麼?美國經歷了什麼?
1.險些成為西海岸的「鐵鏽帶」
人們在回憶2016年那場總統大選時,大多都認為民主黨之失敗就在於丟掉了「老工業基地」鐵鏽帶的選票。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這些過去二三十年都投票給民主黨的州,轉而投給共和黨候選人川普。
▲美國的鐵鏽地帶
只因為川普將共和黨一貫「抵制外來移民」的態度,具體化為一句「外來移民搶走了你們的工作機會」。
鐵鏽帶的老工人們就如同找到知音一樣,把讚許和選票獻給了共和黨的候選人川普,並將怒火撒向對待外來移民「我們是一家人」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在2016年大選電視辯論時說,外來移民和我們是一家人,遭到川普的白眼。兩黨在對待外來移民的態度上矛盾一直很深
其實,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加利福尼亞州同樣種族主義盛行,因為這裡也如同今天的鐵鏽帶一樣瀰漫著產業凋敝的氣息。
加州不是美國經濟最強州嗎?為什麼還有產業凋敝的景象?
彼時,加州矽谷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產業還在上升階段,而加州南部的航空航天產業才是成熟產業,並且提供了巨大的就業崗位。
從1920年到1960年,加州南部的人口翻了兩番。在這段時間裡,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來到洛杉磯的飛機廠工作。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洛杉磯地區就有大約200萬名航空業員工,生產了大約30萬架飛機。加州南部一度成為世界航空製造業中心。
不過和那些主要從事民用飛機製造的製造商相比,南加州的飛機製造商主要靠國防部養活著。幾十年間,南加州飛機製造業最擅長的是隱形飛機、轟炸機、飛彈、間諜衛星等製造。
1989年後,冷戰結束,美國國防開支驟降,南加州的飛機製造業立即進入蕭條凋敝期。
洛杉磯地區最大的幾家飛機製造商公司只剩下了幾家。一些企業完全關閉,而另一些企業要麼搬遷,要麼在90年代被兼併。
就算是留存下來的飛機製造企業,也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提高了自動化率,減少了人工崗位。
這就造成了如同今天鐵鏽地帶一樣的產業工人失業浪潮。有文獻顯示:1990年到1993年間,加州共損失了72萬個就業崗位。
▲加州航空博物館還記載著加州航空製造業的輝煌歷史
恰巧在這時候,當時加州州長、共和黨人威爾遜為了自己能連任州長,利用手上的行政資源四處扇陰風點鬼火,說加州的就業崗位是被外來移民搶走的!選民們你們可不要和這些移民黨一家人,選票投給我們抵制外來移民的共和黨吧!
威爾遜不僅如願以償連任,還順帶通過了嚴重侵犯移民權益的法案。可見當時的加州如同今天的鐵鏽地帶一樣:不僅不藍,而且還很「共和黨」。
2.產業大換血催生民主黨支持人群
真正改變加州命運的,也正是這次產業大調整。
90年代初的失業潮使21萬加州南部產業工人被迫下崗。這些在航空工業從事流水線組裝工作的加州「紅脖子」(美國社會對骯髒沒文化的白人的蔑稱)只能選擇逃離加州,到臨近的州去討生計。
這些帶有嚴重種族主義、歧視移民,在宗教思想上也非常保守的「紅脖子」們離開加州,相當於給加州減少了幾十萬的共和黨支持者。
同時,加州矽谷的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個人計算機、移動網際網路等產業的興起,也吸引了全美國甚至全世界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到加州就業。
就算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看,計算機網際網路產業帶給人類經濟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人類經濟總量翻了一番
計算機網際網路產業如旭日噴薄而出,加州幾乎就是第一塊享受著陽光的土地。
在這個新興產業中,從業者並沒有認為「外來移民會搶走自己的工作」,因為計算機網際網路產業從業人員,不是簡單的出賣勞動力(有力氣誰都可以幹),而是比拼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造力(主要看誰有這本事幹下來)。
90年代初,南加州製造業失業潮中,共和黨人極力渲染從墨西哥來的「老墨」搶走了當地白人的飯碗。但這一謠言在矽谷的白人群中沒有市場。
因為對從業人員資質要求較高的原因,受教育程度並不好的墨西哥後裔們幾乎不可能擠進網際網路產業就業。白人一直是這一行業的主力軍,地位難以撼動。
一直重視教育的東亞裔,還有印度裔中的精英人群,以其傑出的專業技能進入矽谷就業人群,也讓白人心服口服,幾乎沒有怨言。
更重要的是,計算機網際網路是風口上的行業,收入水平也是上了天了。本星君在美國的朋友就說過,2016年之前,加州一個普通的程序經理,年薪一般在11萬美元到15萬美元之間(約70萬至100萬人民幣之間);一個普通的質量助理測試員,年薪也是7.5萬到11萬美元之間(參考:2019年全美收入中位數,專業崗位年薪6.7萬美元)。
▲加州房價也幾乎是全美最高,從一個側面反映加州人收入水平可觀
收入水平上去了,養家餬口完全不成問題了,錢又有富餘,這些人操心的就不光是自己的事情了。社會上那些少數族群是不是受到平等待遇?樹上跑跳的松鼠有沒有被我們人類的熊孩子給欺負?地球另外一側的那個小島,會不會因為全球變暖而被淹沒?……
這些看起來「大慈大悲」的「聖母心」,和民主黨所標榜的政治口號高度吻合。不少民主黨人士的主張幾乎就是照著這些中產階級的心理所量身定製的。
3.共和黨拋棄了加州
光是這些顯然不夠,共和黨在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騷操作也激起了加州當地人的怨恨。
上文提到的加州州長、共和黨人威爾遜於1994年力推通過的對外來移民的歧視性法案,該提案以節省納稅人的錢為名,禁止未登記的移民享受醫保,禁止他們的子女享受中小學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法案還要求,醫務人員、教師這樣吃財政飯的人,一旦發現有這些移民,就必須上報情況。
這幾乎是把未登記的移民當成瘟神一樣在防範。當時這些人(主要是來自墨西哥或中南美洲國家的非法移民人群)在加州一共有100多萬,法案一提出來就誘發了大面積抗議活動。
這就是著名的187號法案事件。當然,最終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加州通過的這個187號法案違反美國憲法。
▲加州反對187號法案的遊行
但這之後,共和黨人仍然多次試圖通過對移民人群歧視的法案。所以,與其說加州的「老墨」們以及其他移民族群拋棄了共和黨,不如說共和黨拋棄了加州移民族群,進而拋棄了加州。
4.多元化文化孕育加州藍色力量
有朋友可能提出一個尖銳的反例:德克薩斯州的「老墨」等中南美洲裔,佔總人口的比重可比加州多多了。為何德克薩斯州至今仍是共和黨大票倉?
▲十九世紀的美墨戰爭之前,加州還是墨西哥領土,這之後才成為美國領土,現在加州南部也與墨西哥接壤,加州與墨西哥地緣相接,人緣相親
得州的中南美洲裔佔總人口39%,白人也就佔41%,這兩大族群勢均力敵,其他族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一個地方,如果主要就兩大族群,則族群之間的衝突很容易凸顯出來。
而當一個地方族群繽紛多彩,就很容易孕育出多樣性的文化生態,不同族群之間的接納、包容、融合就成為主流。加州就是這樣多族群共生的地方。
在加州的許多地方,家裡請個裝修工人修水管,工人很可能是亞美尼亞人(位於歐亞之交);路上走進小店鋪買零食,店鋪老闆很有可能是南亞(印度或巴基斯坦)裔;請家教給孩子輔導數學,請來的八成是從小奧數不離手的東亞學霸。
▲加州矽谷某活動室中不同種族的人群
這樣多元化的族群中,民主黨標榜的價值觀就很有市場;在得州這個二元族群並立的地方,共和黨的種族主義主張當然更受人青睞。
這也就解釋了另外一個現象:近些年的美國大選中,往往城市人口投票給民主黨的居多;農村人口投給共和黨的居多。因為城市文化多元,而偏遠的農村常常只單一的人群結構、單調的文化色彩,共和黨保守、傳統,拒絕離經叛道的觀念更易在美國農村傳播。
▲加州的幾個都市圈,是美國城市化的樣板
5.加州中產人士的經濟政策偏好
當然,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美國國內政策主張上的區別,不止於上述分歧,還有經濟上的主張。
民主黨倡導主動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幹預,增加稅收的同時提高民眾福利。在民主黨經濟政策上走極端的,就是今年上半年和拜登競爭黨內提名候選人的桑德斯。他甚至在今年的競選中主張在全美實現免費醫療、公立大學全部免費、十年內傳統能源徹底廢止。
共和黨則反對高稅收,要求降低政府對企業老闆的幹預,要求限制工會權力,讓企業主放手去賺錢。
實際上,這兩黨的國內經濟政策主張並無道義上的好與壞之分。不過,在經濟發達堪稱美國經濟標兵的加州,民主黨的主張頗有市場。
▲加利福尼亞州主要城市
前面提到的這位比拜登更「民主黨」的桑德斯,民主黨黨內初選中在加州的得票率比拜登還高很多。只不過最終民主黨選擇主張相對溫和,更多人接受的拜登代表民主黨參選美國總統。
實際上,在加州這樣經濟規模大、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人們寧願交更高的稅,享受政府提供的更多公共服務,如安全、醫療、教育甚至發達的交通網絡。這樣實際上降低了加州這種地方人們的生活和勞動力成本。
▲加州各大城市也如同這張洛杉磯的照片一樣,色彩繽紛
加州幾十年間變藍的過程,實際上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分化的一個縮影。未來的美國還是否會繼續割裂,各州還會不會變色?值得人們繼續觀察。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讀懂本星球】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加利福尼亞州為何越來越「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