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hone12的藍色有種「塑料感」?塑料感究竟是什麼?

2020-11-25 騰訊網

生活中隨處可見,常常與廉價,粗製濫造密不可分的「塑料藍」

10月14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被譽為「果粉的春晚」,最新款的iPhone12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然而,諸多配色中的藍色款一出,立刻被瘋狂吐槽:「廉價」!「塑料感」!網友們的各種惡搞對比也鋪天蓋地而來,蘋果為iPhone苦心打造的「高大上」形象感覺垮塌了一大半,包括蒂姆·庫克在內的蘋果高層,對這個結果肯定是始料未及。

iPhone12高大上的宣傳視頻,在定格瞬間出現了「塑料藍」效果,令人始料未及 | www.theverge.com

平心而論,網友們的直覺從某種意義上說,的確反映了某種工業設計原則。藍色塑料不僅給人廉價的感覺,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太乾淨的東西這種心理感受甚至能外化成一種不太舒服的生理體驗。而且實際上,許多低廉的塑料製品,確實會故意使用偏深的藍色來製作,因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掉劣質原材料上的雜質和瑕疵,以達到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目的。

塑料的廉價感,是一種「集體記憶」

塑料與廉價感之間的聯繫,其實可以一直回溯到三四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消費工業生產體系才剛起步,很多產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的並不是今天常說的美感和用戶體驗,而是大寫的「成本」。

曾幾何時,「塑料藍」是一代中國青少年的青春回憶,也是改革開放初期消費品設計的「標配」 |攝影師任曙林

今天的設計師們對塑料這種材料的應用早已是駕輕就熟了,可以有光面、啞面,或者混搭光啞面、噴橡膠漆、過 UV(即紫外光固化塗料)、蝕皮紋,還有各種鍍層的玩法。但這些手法都是一道又一道的成本,在當時都不是剛需。那時只要產品能做出來,能用,就可以了。

那麼最經濟的做法是什麼呢?

不要蝕紋、也不要亮面,更不能噴漆、過 UV。因為不論是蝕紋還是亮面的塑料,都得對模具進行後處理,或曬紋或拋光,或者對成品進行噴塗,人力成本再低,材料和工藝成本總是得算進去的。因此產品的塑料外殼看上去總有一種霧蒙蒙的感覺,摸上去是光滑的,但看上去又不是亮鋥鋥的。以至於當時的那些塑料製品,大多數的模具都是只經過最簡單的打火花處理就可以用於正式量產了。因此造就了一大批頗有童年回憶的、似亮非亮似啞非啞的塑料感製品。

可以說,我們今天對於「塑料感」的心理體驗,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集體記憶

高大上 = 金屬感

不過,如果我們放寬歷史時間的維度,就會發現,被我們嘲笑嫌棄的「塑料感」,也曾經是高大上和前衛的同義詞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塑料感」與戰後設計大爆發時期的「塑料感」並不是一類東西。對於那個時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塑料感」是經濟高速發展到接近泡沫狀態下的呈現,是不計成本把材料儘可能用到極致的探索;但對於我們來說,塑料感卻是在追趕先進的前提下,以快速普及為目標,降低單件商品成本的手段。

二戰推動了科技的大發展,也顯著影響了戰後整個社會對新興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類其他產品,如此迫切地想要大量富有科技感、未來感的優質設計。伴隨著戰後未來主義和工程設計學的興起,塑料、金屬、膠合板這些充滿造型想像空間的材料,承接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成為了塑造多姿多彩新世界的主力。那時候的「塑料感」不僅不廉價,還幾乎成為了一種富有想像力的自由與樂觀的科技派代表。可見,設計理念與材料所蘊含的附加值,與時代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BRAUN、ALESSI、蘋果,這些今天大家熱捧,強調設計感的品牌,都推出過「塑料感」滿滿的產品

不過,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以及塑料的濫用,這種「低廉但民主」的材料逐漸讓人們感到審美疲勞。隨之崛起的是加工難度更大、但質感更優的金屬材料:氧化鋁合金。

任何的技術和材料都逃不過「生命周期 S 曲線」的命運 | 作者供圖

這也是當初喬納森把初代 iPhone 的原型機放在賈伯斯面前時,老爺子為之驚嘆的原因之一。當你身處一個時代尾巴,看見一種新材料在實際產品上的應用時,一定會尖叫的。這種審美標準和趨勢,很快就在全球各類消費產品上蔓延開來,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各種產品上都開始出現氧化著色鋁合金的身影。

當消費者厭倦了塑料,「金屬質感」就變成了高大上的同義詞

塑料的主角地位瞬間就被鋁合金取代了。

人們心中對一件產品默認的體驗也悄悄被置換了。

為了區分兩個時代,也為了展示自己對產品的認知,從街頭到媒體,開始出現一個新詞:「塑料感」。如同人們把心中的「驚喜」和「期待」稱為 「設計感」一般,大家也開始將對舊時代的嫌棄叫做「塑料感」,用以指代「沒有金屬光澤、沒有更豐富的工藝處理」的平價商品們。

於是,從歷史廢墟裡走來的「塑料感」就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貶義詞。

這其實談不上孰好孰壞,都只是時代的選擇,但結果就是,對於我們這幾代人而言,這種缺乏金屬光澤感的塑料就被打上了廉價的鋼印,成為了一個時期內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塑料藍」 :

一個視覺給你開的玩笑

講到這裡,如果我們再回頭看看 iPhone 12 的藍色,就很能理解這一股忽然而來的網絡群嘲是怎麼回事了。

iPhone12 pro以及iPhone12 pro Max配色展示圖 | www.macworld.com

首先,一件產品的視覺效果,在經過環境光、手機或相機的鏡頭和 CMOS、手機或電腦的屏幕這樣幾道層層轉譯後,基本上是沒有辦法還原肉眼所見的情況的。這也是設計師在調教 CMF(即顏色、材料、工藝)時,一定要親自去工廠現場反覆調試、對比的原因。

比如當年的 iPhone 5c,發布之初也被大家吐槽「塑料感」,但入手真機後一看,蘋果居然把塑料做出了接近陶瓷的質感。這其中就不僅僅是現場調教這麼簡單了,還涉及對塑料原料本身的配方的研究。

為了確認這件事,我特意跑去蘋果體驗店仔細觀察把玩了這款iPhone。雖說這款顏色個人的喜好會有差別,但要說與官網圖片一致性這事兒上,我認為是沒有怎麼偏的。但官網圖上呈現出來的效果是略略有一點偏綠,而真機的感受則是偏沉穩的更正的純藍色。

然而由於 iPhone 12 的後背是採用清透的玻璃材質,而顏色又是做在內側面的,這就會導致顏色在玻璃層的反射和折射下,在不同的環境光當中產生相當不同的視覺效果。於是乎,就有了各位網友和各家媒體發出來的各不相同的色彩呈現,而在這一系列色彩中,不幸就有大家熟悉的那種堵得慌的「垃圾桶藍」。

順理成章地,從一張「垃圾桶藍」的配色照片開始,我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那些廉價產品帶來的不良體驗,這個落差在社交媒體的放大效應下突然就成了熱點話題,甚至出現了「是不是因為設計師離職所以顏色翻車」這種讓工業設計業內人哭笑不得的猜測。

作者:蘇志斌

編輯:朱步衝

一個AI

讀完看看自己的配色藍,頓時覺得高大上起來了!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嫌棄iPhone12藍的你,明明就最愛藍色
    但實際情況卻是——▲ 網友@神回復吐槽帝 圖源網絡#有一種藍叫iPhone12藍#衝上熱搜,配圖分別有可回收垃圾桶、內褲、塑料拖鞋、馬桶刷和簸箕。路人紛紛表示:在這裡,我得說句公道話——iPhone12的藍色可不一般,背後大有文章,也是時候給藍色正名了。
  • 尼龍塑料面料好嗎?尼龍塑料面料有什麼特點?
    尼龍塑料面料好嗎?尼龍塑料面料有什麼特點? pu塗層尼龍布料 | 針織尼龍面料 |尼龍塑料面料好嗎尼龍塑料面料有什麼特點?(一)錦綸純紡面料以錦綸絲為原料織成的各種面料,如錦綸塔夫綢、錦綸縐等。因用錦綸長絲織成,故有手感滑爽,堅牢耐用,價格適中的特點,也存在面料易皺、不易回復的缺點。1、塔絲隆塔絲隆是錦綸面料的一種,包括提花塔絲隆、蜂巢塔絲隆、全消光塔絲隆等。
  • 今年,「透明塑料」必火(聽說周冬雨宋茜早就參透)
    Chanel 2018春夏系列至今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一場以水為靈感的大秀,PVC元素貫穿整場,滿滿的時尚感和高級感瞬間襲來,在那場美輪美奐的秀場中「透明塑料」icon讓在場的看客大開眼界。宋茜戴Gentle Monster藍色鏡面墨鏡,身穿藍色破洞牛仔夾克,內搭藍色印花雪紡襯衫,手拎Delvaux墨綠色數字拼貼透明手袋,下穿藍色皮質拼接牛仔褲,腳踩Converse白色帆布鞋。純透明的單品會讓部分人覺得過於暴露自己隱私,所以選擇印花透視的PVC既有隱約的神秘感,又可展現時髦感。
  • 塑料汙染有多恐怖?每人一年竟吞下12萬塑料碎片
    它餵給孩子的是什麼?不是魚,也不是軟體動物,它找到了另一種「美食」。海洋中,至少有180種動物以塑料為食,貽貝和龍蝦裡也常能發現塑料纖維。最可氣的是,它們吃下去真的能有飽腹感。研究人員匯總了26項研究的數據,研究了3,600種食物和飲料的樣本,包括海鮮、鹽、糖、蜂蜜、啤酒以及自來水和瓶子中的水,還有空氣中的微塑料含量。
  • 海洋中究竟有多少塑料垃圾?
    頗為諷刺的是,塑料的發明是為了保護動物。在19世紀,對象牙撞球的需求,使得大象的數量驟減。這驅使著化學家們去尋找人造的替代品。在1907年,化學家們成功了。他們找到了酚醛塑料——第一種人造塑料。直到20世紀中期,酚醛塑料得到廣泛應用。塑料不僅耐用,而且價格低廉,低廉到多數塑料製造出來僅供一次性使用。
  • 感溫變色漿
    頂凡感溫變色漿介紹: 一、感溫變色漿的變色原理和結構: 感溫變色漿是由電子轉移型有機化合物體系製備的。電子轉移型有機化合物是一類具有特殊化學結構的有機發色體系。在特定溫度下因電子轉移使該有機物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實現顏色轉變。
  • 感溫變色手錶帶——讓體溫看得見
    在現有的技術中,手錶主要依靠錶帶佩戴在人身上,而其材料通常選取的是塑料、真皮或者金屬材質。而感溫變色手錶帶表打破了以往錶帶結構單一,顏色比較固定,不能隨意變化顏色,無法滿足當代人對錶帶多樣化、多彩化的追求。於是,感溫變色手錶便應運而生,溫感變色手錶帶錶帶採用溫感變色技術,其原理為:在材料中混入38℃感溫變色原粉,使錶帶在不同使用環境中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從而可以通過錶帶發現體溫的變化。
  • 蘇州市化工塑料桶廠家究竟如何
    蘇州市化工塑料桶廠家究竟如何 ,「mymqrjs6hw」   蘇州市化工塑料桶廠家究竟如何    塑料桶生產廠家產品優點:摺疊堆放倉儲運輸、垛碼、罐裝,全過程極大地節省空間、節省材料。
  • 青島一市民烤腸裡吃出藍色塑料膜 廠家:挑出來就行
    烤腸裡吃出藍色異物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導,昨天早晨,青島的王先生像往常一樣煎了一些烤腸當早點,不過,這次烤腸吃了一半,王先生就發現,好像不太對勁。   「我在吃的過程中,忽然間就發現這烤腸裡面有異物。」感覺烤腸嚼起來怪怪的,王先生就趕緊吐了出來,仔細一看,他氣得夠嗆。
  • 塑料有多少種?常見的塑料都是哪些材質?最後去了哪?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先觀察一下你周圍,以及你的身上手上,相信一定能找出幾種塑料製品。至少,你手上的手機就有許多部件是塑料製成,如果你身上的衣服是化纖材質,那也是塑料。塑料已經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了塑料,我們的現代文明也不存在。不過,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塑料由於沒有得到妥善處置,造成了一些環境問題。除了從業者外,絕大部分公眾對塑料知之甚少。
  • 為什麼我的茶包裡有塑料?
    (戳:為什麼我的瓶裝水裡有塑料?)英國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UK )的資深海洋活動家路易絲·艾吉( Louise Edge )對英國《赫芬頓郵報》( HuffPost UK )表示:「沒有理由說,享受一杯咖啡就意味著增加我們的塑料垃圾問題。無塑料替代品已經存在。"
  • 金屬與塑料機身競爭力分析
    金屬與塑料對立因素一覽我們先來大概地盤點一下金屬與塑料的對立因素:金屬造價昂貴、塑料造價低廉;金屬不易加工、塑料易於成型;金屬有信號問題、塑料無信號問題;金屬質感良好、塑料廉價感強;金屬著色不易、塑料著色容易;金屬強度高、塑料強度低;金屬修復難度高、塑料配件容易找等等,我們首先從金屬材質開始說起。
  • 種在田裡的作物可能也在「吃」塑料!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土壤中的塑料顆粒來自於很多方面,主要有農用地膜、廢棄的塑料製品、企業排放或運輸過程中的洩露物質、工業或生活汙水、有機肥、輪胎摩擦、大氣沉降和海洋潮汐等。」駱永明說,這些塑料經過日曬雨淋等風化作用後,裂解為大小不一的碎片,微塑料就此大量藏身於土壤當中。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塑料海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古欣  發於2019.7.29總第909期《中國新聞周刊》  英國每人每年使用290至300個塑膠袋。按平均時間計算,每個塑膠袋被丟棄前,只用了12分鐘。亂扔塑膠袋的人也許不知道,遺棄在海邊的塑膠袋曾被多達111種的海鳥誤吞。
  • 長得像玩具的神奇動物們,造型浮誇塑料感爆棚,甚至看上去還很假
    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生存著數不清的物種,具體多少就算是最資深的物種專家也說不清楚,其原因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單一的物種就為適應環境分化出新的亞種,亦或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的滅絕,而且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全新的物種隨時都可能被發現。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塑料也許是最讓人驕傲又令人糾結的發明之一。
  • 為什麼黃粉蟲和蠟蟲被發現可以分解塑料是對減少塑料都一片樂觀...
    ,我們現在卻仍在憂心塑料問題有了較好的措施為什麼不能大力實施?分解塑料依然是原來的線性經濟思路,而不是循環經濟思路。蟲子分解塑料,是一個技術方案,技術方案有實驗室和產業化兩個層面,目前似乎都只是實驗室水平,而不能產業化,分解的速度太慢,與塑料垃圾的增長速度相比,非常不對等。蟲子分解塑料,還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分解後的後道工序能不能跟上,有無社會需求?這個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新想法能決定的。
  • pp塑料什麼膠水可以粘 粘pp塑料用什麼膠水 粘pp塑料要不要前處理
    PP塑料什麼膠水可以粘?粘pp塑料用什麼膠水?粘pp塑料很麻煩?什麼膠水粘pp塑料不用處理劑?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粘pp塑料為什麼要處理?粘pp塑料不處理行不行?粘pp塑料一定要處理嗎?聚力膠粘JL-655PP專用膠水是專門針對PP(聚丙烯)的自粘、及PP與其它塑料的粘接,主要應用於PP與PP、ABS、PVC、尼龍、TPU、EVA、竹木、石材等材料的粘接,無需前處理。對於粘pp塑料要不要前處理的問題,你知道了嗎。
  • 研究發現全球50%人口體內含有塑料殘留,塑料危機已經到來
    ,成年信天翁帶回來的不止有魚仔,還帶有另外一種極其難消化的「食物」——藍色塑料。人們對死亡後的海龜解剖時看到,它的腸內竟然有3267塊直徑大於5毫米的塑料片,胃內有308塊,其他微小的塑料顆粒數不勝數。
  • 小小的一塊玻璃竟能壟斷手機行業,康寧究竟有什麼殺手鐧?
    那麼這麼多手機的屏幕究竟是什麼材質做的呢?前些年的手機屏幕多數都是塑料屏。塑料屏幕抗摔能力強價格實惠,一開始蘋果手機也用的是塑料屏。不過後來大家發現塑料屏幕透光性不好,播放視頻會有模糊感,而且用久了會有劃痕。後來才改用玻璃屏幕,直到現在我們看到某品牌的廣告都會說到使用的是大猩猩玻璃。那麼這個大猩猩玻璃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出現率這樣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