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患者收到「死亡令」:請同意放棄心肺復甦,診所已道歉

2021-01-21 騰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英國蔓延,據英國《每日郵報》最新數據,英國確診病例累計達34192例,死亡2926例。而近日曝光的一封郵件,再次讓不少英國人悚然一驚。

▲當地時間3月3日,英國民眾依然如常出行,佩戴口罩者寥寥。圖據《新科學家》雜誌

據《每日郵報》4月1日報導,近日,英國威爾斯邁斯泰格市一些有嚴重健康問題的病患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一家全科醫生診所要求這些患者籤下「不作心肺復甦術」(Do-Not-Attemp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簡稱DNACPR)同意書。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病患在疫情期間病情惡化,也不能獲得心肺復甦搶救。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高級官員表示,為這封信造成的痛苦道歉,但並未否認信中所提計劃的準確性。

據悉,當地時間3月27日,威爾斯梅斯特的林菲診所(Llynfi Surgery)向身患癌症、運動神經元疾病,以及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發送了這封郵件。郵件指出,患有上述嚴重疾病的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不太可能被醫院接收」,也「肯定不會得到帶呼吸機的床位」。這些患者「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或疾病惡化,導致健康狀況突然惡化,將不會為其呼叫急救服務,也不會進行恢復心跳或呼吸的救治嘗試」。郵件還稱,對這些患者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待在家,在診所和社區護理服務的支持下由家人照料。

▲部分英國民眾收到郵件,要求他們籤下「不作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圖據《每日郵報》

事實上,當地時間3月21晚間,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致國民的一封信中就曾強烈建議高危人群——包括接受過器官移植、患有嚴重呼吸道疾病(如囊性纖維化)或特定癌症(如血液或骨髓)的人——從3月23日開始,12周之內不要出門以「保護」個人健康,免受病毒感染。

而此次由林菲診所發出的郵件中,甚至附上了籤下這份「不作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的「好處」:「你的家庭醫生、你的朋友和家人就知道不需要撥打999; 稀缺的救護資源就能留給那些年輕的、有機會在感染中存活下來的人;進行心肺復甦(甚至僅僅是胸部按壓),把病毒傳染給朋友、家人和急救人員的風險非常高。通過這份『不作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你保護了你的家人和急救人員,避免了他們冒這種額外的風險。」

▲伊莉莎白·約翰是收到該郵件的患者之一。圖據BBC

郵件的結尾寫道:「我們不會拋棄你,但對於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所有人將面臨的狀況,我們需要坦白一點、現實一點。

「這不僅讓我個人很難過,也讓我的家人和朋友很難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病人公開了這封信,他表示:「這就像是死神給我送來了『死亡令』。它讓我覺得自己已經毫無價值。我已經跟癌症鬥爭了八年,我還想再多活幾年。我還不想死。」

據英國《衛報》報導,威爾斯地方衛生委員會「Cwm Taf Morgannwg大學健康委員會」發言人表示,這封信和要求籤署的表格不是健康委員會的要求。一小部分病人確實收到了這封郵件,而發布該郵件的診所知道它「引起了一些收信病人的不快」,但這並不是診所的本意。該發言人還稱,「診所為其給患者造成的痛苦道歉,工作人員目前也正在同那些收到郵件的病人聯繫,直接向他們道歉,並回答他們可能存在的任何疑慮。」

▲寄出該郵件的林菲診所。圖據《每日郵報》

據了解,在英國,醫生必須就心肺復甦是否有效、是否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痛苦等,向患者或家屬提供諮詢、進行意見交換。家屬可以有不同意見,但最終還是要由醫生來做的專業判斷和決定。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林容 實習生 李曉洲

編輯 李彬彬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科學生活:氧氣對於心肺復甦有積極意義
    但是當她在網上搜索急救方法時,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卻發現了這樣一個新聞——研究發現作為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方法之一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可能有礙心臟急救。帶著這樣一個疑惑,筆者採訪了專家,希望給讀者一個滿意的答覆。
  • 心肺復甦ABC變CAB
    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e)—胸外按壓(Circulation),ABC本來是傳統的心肺復甦的正常順序。但如今,這個順序應該調整一下了,《2010心肺復甦指南》最關鍵的一項變化,就是把胸外按壓放在了開放氣道前面,作為心肺復甦的首要步驟,ABC變成了CAB。
  • 安貞醫院康雲鵬:普通人怎麼做心肺復甦?
    受精卵形成發育約4-6周的時候,就有最原始的胎心管搏動。心跳被譽為最美的節奏會伴隨一生。每天它跳動約10萬次,每分鐘跳動60次到100次,哪怕稍作停頓,都有可能會發生非常嚴重的事件。我們要好好呵護心臟,即使因為各種病因發生了心臟驟停,也要用科學的辦法維持正常循環,這就是我們今天講解的心肺復甦急救培訓最主要的目的。
  • 院外成人心肺復甦術(CPR)步驟口訣
    心臟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4至6分鐘後會造成患者大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 這4種情況千萬別做心肺復甦
    普通大眾若能正確掌握心肺復甦術,快速有效地啟動急救措施,能夠減少猝死事件。心肺復甦主要適用人群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呼吸、循環驟停,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最常發生,其次為緩慢型心律失常。   近年來,急救知識和技術在老百姓當中越來越普及,街頭因緊急施救挽回患者生命也日益增多。但是,並非所有發生急症的人群都適合心肺復甦急救。以下4種情況,心肺復甦不僅不能救命,還有可能造成傷害。
  • 浙江援黔醫療專家進琉森堡康養社區進行防疫講座和心肺復甦技能培訓
    1月9日下午,浙江援黔醫療專家吳曉萍、袁翠林放棄休息時間,到位於凱裡經濟開發區的凱裡琉森堡康養社區進行防疫、健康養生等方面的講座,並對琉森堡康養部的全體工作人員和部分業主進行了系統的心肺復甦技能培訓,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 男子心臟間歇跳停三小時 十幾位醫護人員輪流做心肺復甦 緊急手術...
    經醫生緊急判斷,該患者需要儘快送到上級醫院搶救。「救護車從虹橋開往市區的路途中,一名醫生一路給他做心肺復甦。」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吳鑫虎回憶當天的場景時記憶深刻。為保障縣域急危重症救治的有效銜接,樂清依託市人民醫院建立了以胸痛、卒中、創傷等重點病種為主的全縣域救治微信群,患者從市二醫出發後,胸痛救治微信群立即公布了陳先生的情況,市人民醫院馬上啟動胸痛多學科救治流程,醫護人員在患者到達醫院前已在醫院急診搶救室待命。14時20分許,救護車一到,立刻有醫生接手患者並繼續進行心肺復甦。
  • 現代心肺復甦之父——麻醉醫生Peter Safar
    心肺復甦•哈爾濱推出了中國麻醉周系列報導,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麻醉學,理解麻醉學科的重要性。我們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麻醉科韓非教授,他一直致力於心肺復甦的研究工作以及心肺復甦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他在美國匹茲堡大學Safar復甦研究中心完成了有關心肺腦復甦研究的系統培訓及博士課題。韓非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現代心肺復甦之父」——麻醉醫生Peter Safar。
  • 惠民縣人民醫院護士商夢菲緊急心肺復甦救助休克路人
    >查看病人症狀惠民縣人民醫院護士商夢菲大眾網·海報新聞惠民4月2日訊(記者 王君彩 孫凱 通訊員 彭學英 王吉濤 李玲)4月1日下午,惠民縣人民醫院內一科護士商夢菲向往常一樣交接完午班下班回家,途徑惠紡小區門口時突遇一路人休克暈倒,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反應商夢菲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
  • 「黃金搶救時間」是啥 紹興市民上陣學「心肺復甦」
    做心肺復甦該掌握哪些要領?5月15日上午,紹興市紅十字會、紹興市衛計委、紹興市文明辦、紹興市急救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心手相連、點亮生命」——大型心肺復甦公眾普及培訓活動在紹興城市廣場舉行。儘管烈日炎炎,但市民們仍興趣濃厚,他們認真觀摩省紅十字應急救護一級培訓師、紹興市人民醫院大外科護士長、主任護師周菊珍的現場示範,並用人體模型模擬學習心肺復甦的「救命大招」。
  • 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戴上vr眼鏡,十院高科技教學心肺復甦
    院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今天,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開幕,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邀請了部分市民代表和職工家屬代表,來到十院驪山路臨床醫學實訓中心、智慧科普館,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習心肺復甦急救措施,高科技創造的實景體驗讓大家直呼厲害
  • 江山一溺水男子休克 消防員做了2分鐘的心肺復甦將其救醒
    在距離岸邊10米處,發現有1名男子溺水,且有另一名群眾已跳入水中救援,但由於體力不支,無法將溺水男子救上。吳俊輝見狀,立即下令實施救援,將水中兩人抬上橡皮艇。在艇上,曾經有過相關急救經驗的吳俊輝對溺水男子進行初步檢查,發現溺水者雙眼翻白、休克、四肢抽搐、無意識,在心肺復甦的「黃金4分鐘」內需要立即展開救援。
  • 氫氣抗心肺復甦後氧化應激【來自日本的臨床研究】
    心肺復甦後由於心臟和腦存在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會導致心臟和腦功能紊亂。組織典型改變時活性氧大量產生,氧化應激損傷和炎症反應是其核心病理過程。全身組織缺血再灌注帶來的典型炎症反應,多種炎症因子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等明顯升高。目標溫度管理是唯一明確可改善心臟驟停後腦損傷的臨床療法。其神經保護機制包括控制氧化應激和抗炎效果。
  • 地震有「黃金12秒」,可你知道心肺復甦的「黃金4分鐘」嗎?
    3、把手放在頸動脈上感受是否還有心跳  檢查完畢,妹子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  三分鐘學會心肺復甦寶典  謹記  已確認是「三無」人員後,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然後再開始進行心肺復甦!
  • 青島社區醫生偶遇老人暈倒街頭 做心肺復甦緊急搶救
    現場目擊者王先生稱,當時在現場有4名好心人施救,其中一名中年婦女首先發現老人暈倒,過來指揮著圍觀的市民散開,幫老人解開領口和腰帶,檢查口鼻腔有沒有異物,看起來很專業,有可能是護士或者有急救知識的專業人員。旁邊銀行的保安王先生把外套脫下來,墊在老人的頭下面,另外一家單位的看門人拿著一杯水跑過來,但老人已經喝不進去了。
  • ...等急症 40歲大叔醉酒致心肺驟停殞命 62歲老伯嘔吐物吸入氣管窒息
    一名62歲的男性患者中午飲酒後回家倒頭就睡,家人以為他睡著了,無人在旁邊看管。到了當晚9時多,家屬發現他昏迷不醒、臉色發青,急忙撥打120報警。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患者滿嘴是嘔吐物,有一股濃烈的酒味,初步判斷患者醉酒後出現嘔吐,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導致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患者隨即被送入醫院ICU搶救。因長時間窒息導致心臟驟停以及肺部嚴重感染,這名患者目前仍處於昏迷中。
  • 萊陽女子臨床死亡兩個多小時 醫生輪流按壓救回命
    「醫生們說臨床死亡了,但兩個多小時輪流按壓將她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韓先生說,經萊陽中心醫院搶救治療,妻子昨天出院了,一點後遺症也沒留下。  女子煤氣中毒,被發現時昏迷  昨天上午,韓先生向記者講述了妻子「死而復生」的過程。  韓先生在外地工作,平時都是妻子和6歲的女兒兩個人在家。
  • 男子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醫院稱手術成功死因不明
    醫生趕到病房後,進行了心肺復甦、開通氣道、用電除顫等急救措施,經過近5個小時搶救,還是沒留住李先生的生命。  20日上午,在病房四樓門診中醫綜合治療區東頭的病房內外有十幾名家屬。李先生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床頭還有吸氧設施。據家屬介紹,李先生今年55歲,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其它疾病。  「割痔瘡這種手術怎麼會死人呢?」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雖然對病人來說,協助自殺和安樂死的結果都一樣,但對執行者來說有很大區別,因此不能夠混為一談。選擇死亡對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傳統理解認為,醫學治療有時是無益的,也不可能出現會令患者滿意的治癒、改善或者恢復生活質量的情況。
  • 美航班身亡男子是新冠患者!已有症狀同機乘客仍未收到CDC聯繫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周二發布的一份驗屍報告稱,上周在美聯航航班上昏倒不久後死亡的一名69歲男子確實為新冠肺炎患者。傑斐遜教區驗屍官將該男子死亡原因列為急性呼吸衰竭和感染新冠病毒。醫護人員將他送往當地一家醫院,在那裡這名乘客被宣布死亡。報導指出,要乘坐美國主要航空公司的航班,乘客必須確認自己在過去14天內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沒出現過陽性,也沒出現過類似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消息人士稱,這名乘客確實填寫了那張表格,而且宣稱沒有上述兩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