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抗心肺復甦後氧化應激【來自日本的臨床研究】

2020-12-05 騰訊網

在臨床故事中,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心臟停止跳動,醫生開始按胸,同時會電擊除顫,大部分無法回天,有的僥倖存活下來。這些幸運活下來的人中,很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特別是腦損傷後遺症。這種問題就是心臟驟停後腦損傷症候群,是很難治療的臨床疾病,目前唯一確定有效的方法是低溫治療,就是通過降低大腦溫度,降低代謝,減少損傷。學術界也一直渴望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其中氫氣吸入目前也是日本學術界重點研究的一種方法。也是我們氫氣醫學領域關注的研究熱點。最近日本學者再次發表最新進展,提示可能有一定價值。

氫氣對心臟驟停後腦損傷是日本氫氣臨床研究的重點,有一項大規模多中心研究目前仍然沒有完成,但這方面的小樣本臨床數據不斷有報導。過去曾經有關於安全性和研究方案方面的文章,我們都進行過介紹。最近日本學者再次從氧化和炎症方面報導了部分數據,值得我們關注和了解。在氫氣醫學研究方面,日本學者相對比較務實,特別是在臨床研究上,重視連續性。我們的學者方向往往相對多散亂,從事基礎研究的研究範圍過大,這雖然有利於發表論文,但對於回答科學問題並沒有幫助。

通過不斷更換動物模型,不斷重複一個假說故事,但對真正的科學問題視而不見。中國的SCI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論文數量已經沒有多少意義,回答真正的科學問題才是科學研究本應該重視的。

心臟驟停是經濟發達國家人群死亡率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心肺復甦後由於心臟和腦存在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會導致心臟和腦功能紊亂。組織典型改變時活性氧大量產生,氧化應激損傷和炎症反應是其核心病理過程。全身組織缺血再灌注帶來的典型炎症反應,多種炎症因子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等明顯升高。

目標溫度管理是唯一明確可改善心臟驟停後腦損傷的臨床療法。其神經保護機制包括控制氧化應激和抗炎效果。

氫氣是一個溫和的抗氧化劑,可選擇性地降低高度活躍的自由基如羥基自由基和過氧亞硝基。大量研究證據表明,氫氣具有抗炎症抗凋亡作用。氫氣吸入能降低心腦氧化應激,抑制小膠質細胞活化,減少神經細胞凋亡。動物心臟驟停模型研究發現,氫氣可以保護神經損傷,提高動物存活率。使用大型動物豬心肺驟停也發現氫氣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臨床上發現氫氣吸入對人類心臟驟停患者沒有有害影響,安全性有一定保證。但是氫氣對心臟驟停患者的效果目前仍然不清楚,對患者炎症和氧化損傷的作用也不確定,這是本臨床研究希望回答的問題。

研究是單中心開放單臂試驗,採用吸入2%的氫氣,重點是評估氫氣對患者的安全性和抗炎症抗氧化效果。

選擇患者,從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9日,持續一年時間持續招募患者5名,入組和排除標準過去都有報導。20-80歲未採用有創復甦無昏迷,能進行語言指令評估,復甦成功的患者。患者存在嚴重神經功能紊亂,50%吸氧時氧飽和度小於95%,輸液和藥物治療後中心動脈壓小於90mmHg,12小時內可以開始吸氫氣治療。

氫氣吸入濃度2%,所有患者按照治療規範都進行的低溫治療,從進入ICU後開始持續吸入18小時。3、6、9、18、24小時分別採集血液測定氫氣濃度和各種炎症和氧化指標。

本研究中連續測量心臟驟停後復甦患者吸入氫氣後氧化應激和炎症細胞因子的時間變化。結果顯示,氫氣吸入後患者氧化應激標誌物降低,但其中一例膿毒症患者吸入氫氣後略有升高。炎症細胞因子水平沒有發現變化,一名膿毒症患者觀察到顯著降低。這是國際上首個報導吸入氫氣對心肺復甦患者氧化應激標誌物和炎症細胞因子變化的研究。初步結果表明,氫氣吸入對心肺復甦患者氧化應激有一定作用,但不影響炎症反應。

圖1血液中氫氣濃度測定

圖2 氫氣吸入對氧化指標的影響

儘管動物研究表明心臟驟停和氧化應激之間的關係,關於人類患者氧化應激變化的數據很少。之前有報導稱,33℃下低溫治療可降低患者的dROM和BAP。這一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具體說,開始吸入氫氣後24小時,dROM和BAP均降低。在18小時結束吸入氫氣,但患者此時仍在進行低溫治療。然而與預期相反,也觀察到dROM輕微增加,BAP下降,以及BAP與dROM比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使用低溫治療和心臟驟停原因差異如何,所有患者都表現出類似的時間變化。膿毒症患者未進行低溫治療,說明dROM和BAP的變化可能不只是由於體溫過低。此外,即使在目標溫度下,吸入氫氣後BAP與dROM的比率也急劇上升,這可能是由於氫氣吸入停止後的反應。這些改變的具體機制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闡明。

脂質過氧化是另一個重要的氧化應激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這一指標在一個病人大幅減少,其他患者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增加。脂質過氧化的另一標誌物LPO也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氫氣吸入,花生四烯酸過氧化反應產物異降低。由於花生四烯酸是磷脂的主要成分,這可能是和氫氣抑制磷脂過氧化反應有關。由於患者接受低溫治療,低溫能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

受至於患者選擇難度大,研究規模比較小,雖然初步結果發現對氧化應激有正面作用,但關於炎症反應的改變和過去研究不一致,這些改變都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確認。臨床研究不容易,特別是這種選擇受試者難度大的研究,感謝日本學者給這一研究的貢獻,祝願早日獲得理想研究結果,讓氫氣在挽救人類生命的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學者可能覺得,日本學者對待這種問題過於保守,一是吸入氫氣的濃度太低,二是吸入時間不夠長,只一天。可能效果不夠理想,但是開展臨床研究總存在這樣那樣的制約因素。這一研究項目是很早就開始的,當時大家對氫氣有效劑量受太田教授2%的理想劑量影響比較大。我覺得首先應該適當提高氫氣吸入濃度,吸入時間也應該延長到三天以上,這樣獲得的長期效果應該更好一些。

Tamura T, Suzuki M, Hayashida K, Kobayashi Y, Yoshizawa J, Shibusawa T, Sano M, Hori S, Sasaki J. Hydrogen gas inhalation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J Clin Biochem Nutr.2020 Sep;67(2):214-221. doi: 10.3164/jcbn.19-101.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氫思語》,作者孫學軍教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氫益康」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有效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若內容涉及健康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健康指導依據。

因為平臺推送規則的改變,如果想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每次閱讀後多多點擊在看、點讚、分享(可以直接星標),這樣我們的推送就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頂端哦。氫享生活 益生健康 一機多用 全家共享

圖片來源:96編輯器

相關焦點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已有研究發現氫氣可通過選擇性 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式,對氧化應激相關疾病和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具有廣闊 的應用價值,有望成為改善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理想抗氧化劑。本文從氫氣作用的可能機制、在運動領 域的應用及常用補充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後續開展氫氣在運動醫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 抗霧霾福音?氫氣分子醫學研究或帶來福音
    2016 年 11 月 30 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將「吸入氫氣治療心臟驟停症候群」納入「日本先進醫療 B 類」(B 類:未經正式承認或者需要特殊觀察的醫療技術)體系,這一舉動意味著氫分子在醫學用途方面的探索前進了一大步。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用氫氣治療疾病是難以想像的事。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
    當人體的細胞被氧化後,就會形成氧化損傷。從醫學上來說,就是由於內在、外在的因素,致使體內的自由基大量暴發,這種暴發現象,被稱為氧化應激。 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原子團或者分子,自由基本身是維持正常生命所必需的物質。自由基反應則是能量代謝的基礎。
  • 氫氣難道具有促氧化作用?這真是個大問題
    與動物不同,植物突出特點是細胞可以產生氫氣;動物和植物的類似性在於氫氣都可以提高機體耐受損傷和逆境的能力。植物比較常用氫氣可提高「抗逆」作用,動物則多用耐受或抗病能力表示。目前學者們認為,氫氣對植物和動物效應的機制存在類似性,既然如此,作為對動物效應的研究者,也應該了解氫氣的植物效應研究。國內從事氫氣植物效應研究的學者逐漸增多,比較著名的是南京農業大學沈教授和崔教授兩個課題組。
  • 用氫氣抗氧化作用研究人體氧化狀態
    我們知道,氫氣的生物學作用基礎是選擇性抗氧化,根據這個道理,有學者提出利用氫氣的分析來估計體內羥基自由基的水平。這是2013年的一篇論文,和最近有學者使用這個方法判斷心衰的邏輯一致。今天專門介紹給大家,一方面給學術研究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希望能吸引產業領域積極開發氫氣相關檢測設備,作為體內氧化應激的檢測工具。氫氣是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 打呼嚕傷肝,吸氫氣保肝
    河北中醫學院吉恩生教授課題組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氫氣吸入對慢性間歇性低氧導致的腎臟、高血壓和心臟損傷有保護效應,提示氫氣對打鼾相關器官損傷具有潛在治療效果。氫氣對上述損傷的保護是基於氫氣抗氧化抗炎症損傷,該團隊也發現氫氣效應和對抗鐵超載、誘導細胞自噬,減少細胞凋亡等作用有關。
  • 【答氫友問】氫氣為何能作用於身體?
    很多人對於氫氣的作用還停留在「氫氣球」、「氫彈核武器」....但是自從2007年,日本太田成男教授等研究,證實吸入2%的氫氣能選擇性清除自由基,可以顯著改善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從此啟動了氫分子生物學研究熱潮。之後氫分子像是鹹魚翻身般地開始受到重視。後來眾多學者在動物模型上驗證了氫氣對於神經病變,心肺疾病,肝腎損傷,糖尿病等的保護性作用。後期有人體試驗也證明氫對人體的有效影響。
  • 如何減少仔豬的氧化應激
    科學家們認為,答案是存在於氧化應激和發生相關的炎症過程。最近在中國和德國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仔豬飼餵含有高質量、易消化的大豆蛋白的教槽料時,其氧化應激水平較低,暗示在仔豬飼料中可以減少維生素 E 的添加量。德國的研究也報告了炎症狀態的改善情況。而且,正如以往研究所記載的,提供大豆蛋白的仔豬的生長得到了改善。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生物安全性有待驗證
    當人體的細胞被氧化後,就會形成氧化損傷。從醫學上來說,就是由於內在、外在的因素,致使體內的自由基大量暴發,這種暴發現象,被稱為氧化應激。   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原子團或者分子,自由基本身是維持正常生命所必需的物質。自由基反應則是能量代謝的基礎。當人吸入氧氣、吃進食物後,能量物質和促進能量轉化的物質就在體內進行氧化反應,從而產生大量的自由基。
  • 院外成人心肺復甦術(CPR)步驟口訣
    心臟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4至6分鐘後會造成患者大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 氫呼氣試驗應和氫氣醫學(1)
    對於氫氣來說,血藥濃度就是血液中氫氣濃度,分析的標準方法是採集血液後用氣相色譜法進行分析。但是這種方法一是需要採集血液,另外一個是分析技術要求比較高。能代替這種方法最理想方法就是對呼出氣體氫濃度進行分析,這是能準確體現血液氫氣濃度的方法,無創且簡單。幸運的是,氫呼氣試驗是一種臨床疾病診斷技術,早就已經使用。氫醫學只需要拿來借用,並就這種方法的具體使用細節進行驗證就可以。
  • 研究人員:還需更多嚴謹證據
    2007年,日本醫科大學老年病研究所首席教授太田成男在《自然醫學》發表了一篇氫氣治療腦缺血相關研究的論文,但並沒有引用此文獻。   孫學軍發現,這篇文獻直到2008年都很少被引用。他自己則是在2008年查閱相關文獻時找到這篇1975年的論文,並在隨後發表的文章中引用。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重點提醒:不建議自行「氫治療」
    要知道,人體時刻都與周圍的環境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譬如細菌、輻射等,原來的平衡就被打破,機體受到了損傷,從而出現了組織器官機能、代謝和心態結構上的病理變化,從而出現了臨床症狀和體徵。 當人體的細胞被氧化後,就會形成氧化損傷。從醫學上來說,就是由於內在、外在的因素,致使體內的自由基大量暴發,這種暴發現象,被稱為氧化應激。
  • 心肺復甦ABC變CAB
    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e)—胸外按壓(Circulation),ABC本來是傳統的心肺復甦的正常順序。但如今,這個順序應該調整一下了,《2010心肺復甦指南》最關鍵的一項變化,就是把胸外按壓放在了開放氣道前面,作為心肺復甦的首要步驟,ABC變成了CAB。
  • 現代心肺復甦之父——麻醉醫生Peter Safar
    心肺復甦•哈爾濱推出了中國麻醉周系列報導,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麻醉學,理解麻醉學科的重要性。我們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麻醉科韓非教授,他一直致力於心肺復甦的研究工作以及心肺復甦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他在美國匹茲堡大學Safar復甦研究中心完成了有關心肺腦復甦研究的系統培訓及博士課題。韓非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現代心肺復甦之父」——麻醉醫生Peter Safar。
  • 【科普】吸氫氣能治很多病?
    氫氣是一種小分子惰性氣體,過去認為其對細胞不產生作用,無害也無益。1975年,美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醫學子刊上首次報告了高壓氫氣可用於治療癌症。但由於有高壓易燃等安全隱患,氫氣的醫用研究並未受到關注。2007年,日本學者太田成男教授發現,呼吸2%的微量氫氣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顯著作用。
  • 不間斷吸氫氣會如何?長期使用氫氣會發生耐受嗎?
    雖然這些方法都被證明具有治療疾病和預防損傷的作用,也有一些臨床研究證據,中國甚至已經將氫氣吸入批准為臨床疾病治療方法,在新冠狀病毒防疫中,也有了氫氣的身影,最新版新冠肺炎中國臨床診療方案和危重症患者都已經將氫氧混合氣治療作為有條件可使用的方法。 但是氫氣醫學畢竟屬於一種新事物,人們仍然會從不同角度對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適用範圍,使用方法,等等方面開展研究。
  • 氫分子醫學研究成果榮登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在眾多有關生命科學的科技展示中,一場有關氫氣幹預小鼠早期脊髓損傷的報告引起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該報告由上海長海醫院骨科醫師陳曉博士匯報,在動物研究中,陳博士團隊發現,脊髓損傷後立即予氫氣吸入能顯著減輕小鼠脊髓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狀態,改善後期脊髓功能恢復。在細胞研究中,其團隊發現氫氣能保護體外神經元機械損傷,顯著抑制凋亡與氧化應激。
  • 氫呼吸試驗的臨床意義(2)更新...
    對於氫氣來說,血藥濃度就是血液中氫氣濃度,分析的標準方法是採集血液後用氣相色譜法進行分析。但是這種方法一是需要採集血液,另外一個是分析技術要求比較高。能代替這種方法最理想方法就是對呼出氣體氫濃度進行分析,這是能準確體現血液氫氣濃度的方法,無創且簡單。幸運的是,氫呼氣試驗是一種臨床疾病診斷技術,早就已經使用。氫醫學只需要拿來借用,並就這種方法的具體使用細節進行驗證就可以。
  • 科學生活:氧氣對於心肺復甦有積極意義
    但是當她在網上搜索急救方法時,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卻發現了這樣一個新聞——研究發現作為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方法之一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可能有礙心臟急救。帶著這樣一個疑惑,筆者採訪了專家,希望給讀者一個滿意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