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方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今天,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開幕,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邀請了部分市民代表和職工家屬代表,來到十院驪山路臨床醫學實訓中心、智慧科普館,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習心肺復甦急救措施,高科技創造的實景體驗讓大家直呼厲害。
戴上VR眼鏡後,體驗者可以看到「患者」猝然倒地的具體環境,比如公園、街道、地鐵站等,這個場景也會在現場大屏幕上投屏顯示,虛擬仿真技術讓心肺復甦教學更具急救現場的真實性。隨即,十院重症醫學科姜維醫生告訴體驗者,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進行心肺復甦急救措施。
模擬現場兩側、體驗者穿戴的手套,以及模擬人身上都安置了動態捕捉攝像頭,可以捕捉到體驗者的操作動作、動作頻率等等,形成一系列數據傳輸到電腦中進行現場分析,能及時反饋出體驗者動作是否標準,按壓頻次是否夠,按壓力度是否達標,「患者」是否能被有效救回。即便是模擬演示,現場也感受到了非常緊張的急救氣氛,當模擬人心跳恢復的瞬間,體驗市民忍不住長籲一聲,整個人的狀態也隨之放鬆下來。
親身體驗之後,大家更是深刻感受到心肺復甦培訓普及很有意義,同時感嘆救人著實不易。「一直以為只要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按壓幾下就可以了,但今天有醫生指導,自己又實際試了試才發現,其實按壓的位置、手勢都有講究,而且對體力考驗也很大,自己試了以後感覺都快虛脫了,不由地對醫務工作者深表敬佩!」一位體驗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