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都吼罵過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都遭受過父母的怒吼以及大聲責罵。父母覺得,對自己的孩子兇一點並無大礙,甚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殊不知,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到損傷,做一個"不吼不罵"的父母很重要。
01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易受傷,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
王女士平時經常大聲斥責自己的兒子,孩子無論是吃飯慢了還是打翻東西,都要遭受來自她的"河東獅吼"。雖然王女士自己也明白,這些的教育太兇了一些,但是一旦看到孩子闖了禍,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王女士不知道,她這樣的教育方式,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哈佛醫學院精神學的馬丁泰徹副教授,曾經和他的團隊一起,跟蹤了幾個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小孩,十餘年後發現,被觀察者們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都沒有辦法達到正常的水平。
可見,父母的責罵不只會影響孩子的心境和性格,還會破壞孩子的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02長期吼罵孩子的危害
一、使孩子變得懦弱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怒罵他,不但不能幫助他正確認識到自己錯在哪兒,還有可能會導致他迴避自己的錯誤。被大聲吼罵的孩子不敢承擔責任,不敢辯解原因,因為他們害怕會換來更嚴重的懲罰。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十分膽小懦弱、自卑怕事。
二、使孩子不敢表達
有些父母為了樹立絕對的"權威",會用吼罵的方式掐斷孩子表達的念頭。他們認為,孩子不敢頂嘴就是"乖"的表現。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無論是表達還是溝通,都受到了比較大的阻礙,久而久之就不敢表達了,語言能力得不到發展。
03如何成為"不吼不罵"的父母?
一、學會反思
不少父母表示,自己本來不打算吼罵孩子,但火氣上來了,就把責罵的話說出了口。父母會有這些的想法,說明他們沒有反思過自己發脾氣的原因。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發脾氣,並不單純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還有可能是因為其他瑣事正在困擾自己,而孩子恰巧成了"出氣筒"。
二、學會傾聽與溝通
溝通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什麼,這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學習的課程。學不會傾聽與溝通的父母,不願意去深究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總是下意識地認為孩子是錯的,在教育孩子時就容易走錯方向。
三、學會道歉
父母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時,很有可能會無意識對孩子說出語氣比較重的話語,話說出口後才覺得不妥。在說錯話以後,父母不應該置之不理,而且應該學會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剛才爸爸媽媽並不是故意要兇他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處於和父母平等的一個位置。
04溫柔比粗暴更有力量
粗暴的責罵,只能讓孩子感受到害怕;換一種方式勸說,反而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嘗試著多和孩子談話、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想法、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日互動話題:你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