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院: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受損,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

2020-12-04 綠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都吼罵過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都遭受過父母的怒吼以及大聲責罵。父母覺得,對自己的孩子兇一點並無大礙,甚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殊不知,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到損傷,做一個"不吼不罵"的父母很重要。

01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易受傷,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

王女士平時經常大聲斥責自己的兒子,孩子無論是吃飯慢了還是打翻東西,都要遭受來自她的"河東獅吼"。雖然王女士自己也明白,這些的教育太兇了一些,但是一旦看到孩子闖了禍,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王女士不知道,她這樣的教育方式,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哈佛醫學院精神學的馬丁泰徹副教授,曾經和他的團隊一起,跟蹤了幾個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小孩,十餘年後發現,被觀察者們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都沒有辦法達到正常的水平。

可見,父母的責罵不只會影響孩子的心境和性格,還會破壞孩子的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02長期吼罵孩子的危害

一、使孩子變得懦弱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怒罵他,不但不能幫助他正確認識到自己錯在哪兒,還有可能會導致他迴避自己的錯誤。被大聲吼罵的孩子不敢承擔責任,不敢辯解原因,因為他們害怕會換來更嚴重的懲罰。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十分膽小懦弱、自卑怕事。

二、使孩子不敢表達

有些父母為了樹立絕對的"權威",會用吼罵的方式掐斷孩子表達的念頭。他們認為,孩子不敢頂嘴就是"乖"的表現。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無論是表達還是溝通,都受到了比較大的阻礙,久而久之就不敢表達了,語言能力得不到發展。

03如何成為"不吼不罵"的父母?

一、學會反思

不少父母表示,自己本來不打算吼罵孩子,但火氣上來了,就把責罵的話說出了口。父母會有這些的想法,說明他們沒有反思過自己發脾氣的原因。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發脾氣,並不單純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還有可能是因為其他瑣事正在困擾自己,而孩子恰巧成了"出氣筒"。

二、學會傾聽與溝通

溝通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什麼,這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學習的課程。學不會傾聽與溝通的父母,不願意去深究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總是下意識地認為孩子是錯的,在教育孩子時就容易走錯方向。

三、學會道歉

父母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時,很有可能會無意識對孩子說出語氣比較重的話語,話說出口後才覺得不妥。在說錯話以後,父母不應該置之不理,而且應該學會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剛才爸爸媽媽並不是故意要兇他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處於和父母平等的一個位置。

04溫柔比粗暴更有力量

粗暴的責罵,只能讓孩子感受到害怕;換一種方式勸說,反而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嘗試著多和孩子談話、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想法、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日互動話題:你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叫有用
    哈佛大學的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A.Teicher的整個團隊在腦科學上的研究上花費了數十年,在漫長的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如長期受父母語言攻擊的孩子,可能會在成年後大腦的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要比正常孩子多
  •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帝族智慧) 關注我啦 看此文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情感、想法和意念,特別是吼罵孩子會影響並改變孩子的大腦嗎?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鮮少會注意到自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一些話不經意間從口中說出時,很有可能會予以孩子一生難以改變的影響。這類家長冠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為由,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使得孩子們脆弱的心理建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來自父母的重擊,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愈發謹慎、膽怯、甚至是自卑,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哈佛醫學院: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他們是那樣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為這就是人世間的模型,當他們走進社會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對待他人,將紊亂和不協調傳染到更遠的範疇。語言暴力的可怕,很多家長都未曾預料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言語暴力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胼胝體、海馬回和前額葉三個區域。這是三個區域分別影響到孩子的動機傳遞、感覺和認知信息,情緒管理以及思考和決策。輕度與重度的言語侮辱都會損傷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但長期看電子屏幕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你有考慮過嗎? John Hutton博士對一群3-5歲長期接觸電子屏幕的孩子進行研究。 在對這些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行測試後,接著用儀器掃描了這些孩子的大腦,結果發現這些孩子大腦中的腦白質結構完整性相對較低。這些部位的腦白質主要與以下幾種大腦功能有關。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我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智商提高一直都有著一種焦慮,仿佛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給孩子多吃幾樣補腦的補品,給孩子的大腦發育提供充分的營養,孩子以後在智商上就會全面落後於別人,甚至有些家長不惜給年紀尚小的孩子吃一些網傳有效成分不明的「聰明藥」。
  • 新生兒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哈佛研究:越接近這個數,寶寶智商越高
    哈佛大學曾經發起一項研究實驗,以「新生兒智商與體重之間的聯繫」作為話題,對5000名新生兒進行了長期調查。最終研究證明:體重接近7斤左右的新生兒,智商平均水平遠超同齡人,智力高孩子的斤數主要控制在6.5到7.2斤範圍之內。離這個範圍越遠,孩子的智力指數下滑得越厲害。為什麼7斤左右的孩子智商更高?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不止會傷害感情,也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很多父母自認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沒有用任何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語言暴力往往被家長忽視了:你幾句一時過激的批評與辱罵,可能孩子一生的陰影都揮之不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請你記得像語言暴力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 《最強大腦》開播了,給孩子打造最強大腦,需要培養這6個能力
    在另一項目的挑戰中,背負著巨大壓力大 陳家庚和張夢南讓所有人的屏住呼吸,在就在楊易演算讓人心頭一緊的時候,張夢南率先給了答案。揭曉答案的時候,陳家庚遺憾選錯,而張夢南的答案則完全正確、張夢南更是一副淡定模樣。能上《最強大腦》的選手說實話智商能力是都是個頂個的,差別也許就是在心裡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
  • 孩子3歲前這4類營養素,對大腦發育很重要,攝入充足孩子智商更高
    到孩子三歲的時候,他們神經突觸的連接已經超過了成人一倍還多,真的讓人驚訝不已。所以三歲前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特別是語言方面更是如此。因為神經突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語言的信息傳遞上,會讓孩子的語言能力更強。
  • 孩子的大腦只有三個發育高峰,只要抓住一個,對孩子也有好處
    嬰兒智商的一部分來自父母的基因遺傳,更多的「反擊」來自後來的環境發展。「人的大腦均值1400克,新生嬰兒只能380克。兩歲時將提升到1120克,六歲時將提升到1280克,等於成年人的90%。」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在孩子的一生中大腦發育的高峰只有3次,家長必須及時抓住這個機會。
  • 為什麼吼罵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告訴你答案
    1、孩子對父母有所怨恨父母如果總是吼罵孩子,很有可能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再愛自己了。因為此時年幼的孩子還不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和焦慮,所以對父母的這種類似暴力的行為難以接受。4、產生叛逆心所謂物極必反,水滿則虧,長期在壓抑中成長的孩子,當他們的思想日益成熟之後,便會對父母產生敵對心理。他們往往會採取最簡單有效的反抗方法對付父母,刻意的和父母作對,父母說東他們偏要往西,父母說走他們非要停。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腦這個部位有關美國貝薩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對300名5-18歲的孩子進行了核磁共振與智商測試的實驗。結果顯示,智商越高的孩子,大腦皮層就越年輕;孩子11歲時,大腦皮層的厚度達到最大。
  • 家長必讀: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擔心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好,影響之後的學習,想問金博士如何幫助改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指一個人善於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圖等,用語言或文字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並善於讓他人理解、體會和掌握的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口頭上的,以說的形式展現;文字表達能力:書面上的,以寫的形式展現。
  •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笨」?哈佛大學: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哈佛曾經做過一項長達75年的「格蘭特研究」,通過大量的追蹤調查發現,孩子的智商和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父母的一些不正確行為,會導致孩子某些方面的智商下降,變笨
  • 哈佛大學: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證明右腦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學霸,最起碼學習不用擔心,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讓孩子全面發展。為了這個願望,家長們找遍各種辦法想提高孩子的智商。而基於這個想法,就浮現出很多所謂提升智力的興趣班。而家長們也樂此不疲的進行投資。但是最後的結果不過寥寥。孩子的智商確實可以提高,但是並不是這些所謂的「興趣班」的虛假宣傳就可以做到的。
  • 哈佛研究新生兒體重接近這個數字,暗示大腦發育越好,越聰明
    哈佛研究表明:新生兒體重跟新生兒大腦發育有直接關係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報告表明,新生兒的體重越是接近6.5斤這個數字,大腦發育越好,孩子越聰明,在入學智力測試中表現越好。
  • 孩子經常玩手機有什麼危害?每天超過2小時,可能影響大腦功能
    對孩子而言,長期使用手機,會導致孩子大腦的這四大功能嚴重受到影響:語言能力如果孩子長期沉迷在手機的虛擬世界裡,那麼他們就會大大減少跟外界的接觸。但是如果孩子長期接觸手機,尤其現在處於手機信息化時代,孩子就會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從而導致孩子的大腦還來不及處理和思考,只能被動接受信息,這會嚴重損害孩子的思考能力。
  • 音樂品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貝多芬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是智力超高者,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群智商測試則相對一般。國內外各項研究中發現,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
  • 反應快的孩子智商高?哈佛研究:非也非也,太機靈並非好事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寶寶反應快,是不是就說明孩子聰明、智商高呢?@丟丟豬:那肯定是啊,都說反應快的孩子是機靈鬼,智商絕對低不了。@小劉默:寶寶反應快說明大腦發育好,相比反應慢的肯定更聰明。@流量貓:我覺得反應快並不一定孩子就智商高,單從這一方面來評定智商有些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