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不止會傷害感情,也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2020-11-28 囡囡育兒筆記

很多父母自認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沒有用任何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語言暴力往往被家長忽視了:你幾句一時過激的批評與辱罵,可能孩子一生的陰影都揮之不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請你記得像語言暴力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01

語言也是引發自己和他人痛苦的來源。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對此不以為然,他們依舊在以自己認為不會有錯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打擊。

湖南衛視的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女孩兒鼓起勇氣質問媽媽為什麼總要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努力?沒想到媽媽卻說我這樣的打壓是為了你好,要不然你太飄了。幾輪對話下來,女兒還是沒有勸服她的媽媽。

這樣的家長多嗎?太多了!許多網友在評論區寫道:「看完這個女孩兒之後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語言暴力產生的危害遠比你想得要可怕多,即便已經多年過去,孩子長大成人依然忘不掉那句「心如刀絞」的話。

02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負責傳遞動機、認知信息、管理情緒、思考和決策的。孩子的大腦還未完全發育,如果他們總是處在被苛責的狀態下,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漸漸地變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童年生活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後生活得好了,也還是不能改變自身的懦弱性格。精神上的壓力對孩子沒有好處,只會讓他們變得自卑,而且一旦變化,很難再變回來了。

03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會相信父母說的跟自己有關的話並將這些話變為頭腦中的觀念。也就是說,你可能隨口說出的幾句話卻可以伴隨孩子的一生。

鄰居家的洋洋從小陪我玩到大,可是在她的臉上卻總是沒有童真的模樣,在家的時候我也總是能聽到鄰居阿姨打罵洋洋的聲音。有一次,我的媽媽給洋洋買了一件新衣服,鄰居阿姨問洋洋感覺怎麼樣,洋洋回答「挺好的」。沒想到鄰居阿姨一下子就生氣了,一直大聲怒罵:「你難道不會多說幾句話嗎?你是啞巴嗎?」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洋洋,早早地輟學,生活也不如意。

家長們不要輕易否定批判一個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身上貼上負面的標籤。

04

非暴力溝通才是正確的。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可以參考一下著名心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觀點。

首先,觀察。在沒有一個確切的原因之前,不要隨便指責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不要只集中於作業本身,而要問孩子為什麼沒有完成。有了確切的原因之後,家長則可進行更好地引導。

其次,感受。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不能被忽略。比如,你叫孩子去打掃房間,孩子卻打掃得並不乾淨。你這時要指責他這點小事兒都做不好嗎?也許,只是孩子在想偷懶呢,你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就妄下定論。聽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之後,再好好教育也不遲。接下來,家長要分析一下孩子這種感受產生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平時太溺愛孩子還是因為孩子今天確實很累才導致他想偷懶呢?

最後,要求提出要具體。孩子年紀尚小,理解能力趕不上大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要求表達得簡單具體一些。比如,一些孩子出門總是慢吞吞的,這時家長們可以說「我們三分鐘之後一定要出門,否則就會遲到」,而不是「你怎麼總是磨磨蹭蹭的?」這才是一個具體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鮮少會注意到自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一些話不經意間從口中說出時,很有可能會予以孩子一生難以改變的影響。這類家長冠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為由,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使得孩子們脆弱的心理建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來自父母的重擊,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愈發謹慎、膽怯、甚至是自卑,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媽媽,求求你別再罵我」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文/飛愛媽媽父母為了教育孩子,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每個孩子適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樣的,可是很多家長卻忽略了自己的語言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打壓式教育、激將式教育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手段,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變得自卑、怯懦甚至抑鬱,而且這種傷害是終生的,孩子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間來治癒這樣的童年。綜藝《少年說》自播出開始就經受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很多人表示,孩子所說的問題都真實的存在於自己的童年。
  • 哈佛醫學院: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科學研究證明,吼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遺傳導致 很多家長之所以無法管控住自己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往往這種家長在童年也遭遇過類似的經歷,經常被父母吼叫,被打擊,被嘲諷,出現了心理創傷,所以即便知道這樣不好,但也很難改變這種遺留下來的管教方式,會不自主的見這種行為投射到孩子身上。
  •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帝族智慧) 關注我啦 看此文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情感、想法和意念,特別是吼罵孩子會影響並改變孩子的大腦嗎?
  • 語言暴力,比你想像的要多,危害要大
    可他們沒有想過的是,語言暴力對心靈一種多麼大的傷害。02面目猙獰的你,是造成孩子自卑和懦弱的主要因素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大多數的家長都肯定是愛自己孩子的.可是,在好多情況下,他們雖然是滿嘴愛意,可是面目上卻十分猙獰。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此時哭鬧和肢體動作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唯二途徑,所以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 而到了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雖然能夠用語言表達了,但大腦還是容易被情緒左右。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8件事有助於兒童大腦發育,父母要把握好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第一件事:孩子哭鬧時,請給他一個擁抱嬰兒時期,孩子尚未具備說話能力,此時哭鬧和肢體動作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唯二途徑,所以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而到了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雖然能夠用語言表達了,但大腦還是容易被情緒左右。這時,右腦會佔據主導地位。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會加速身體和大腦衰老
    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早年遭受過虐待或暴力創傷的兒童,竟然比從未經歷過不幸的兒童表現出更快衰老的生理跡象。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
  • 新研究:學習第二語言會影響大腦結構,提高大腦效率
    例如,一些研究發現,雙語或多語成年人的皮層區域和皮層下灰質結構與單語者的不同。這些發現與其他觀察結果一致,此前的其他觀察強調,掌握一項新技能(如雜耍、彈鋼琴或操作特定工具)的人大腦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由於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與習得技能相關的大腦區域,因此掌握雙語和多語預計會影響與語言處理、學習和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John Hutton博士對一群3-5歲長期接觸電子屏幕的孩子進行研究。 在對這些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行測試後,接著用儀器掃描了這些孩子的大腦,結果發現這些孩子大腦中的腦白質結構完整性相對較低。這些部位的腦白質主要與以下幾種大腦功能有關。
  • 學英語方法不科學,會給孩子帶來永久性傷害!
    7歲那年,周圍所有的小朋友都去上各種英語興趣班,唯獨我家孩子一個班都沒上。直到上小學,我才發現孩子的英語比周圍小朋友都差一些,這個時候才開始著急。「作為名校海歸,你也太不關心孩子的語言能力了,這樣下去你會耽誤孩子的」Anna老師的一席話徹底點醒了我。我著急了,開始給Anna惡補英語。報英語班,每周去上課,每天背單詞,讀繪本,不想學也不能由著她。
  • 哈佛醫學院: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受損,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
    很多父母都吼罵過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都遭受過父母的怒吼以及大聲責罵。父母覺得,對自己的孩子兇一點並無大礙,甚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殊不知,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到損傷,做一個"不吼不罵"的父母很重要。
  • 【芥末翻】哈佛教育學院演講:孩子在學校表現優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科學研究已經可以觸達分子層面, 科學家可以告訴你,將特定的化學物質添加到基因的一部分或基因周圍的結構中將決定該基因是否產生蛋白質,從而影響你如何處理壓力以及如何調節你的行為。但是,沒有任何基因層面的因素會絕對性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人生,所有事情都是被環境影響的,你不能將遺傳學與個人經歷分開討論,是經歷驅動基因的表達。
  • 童年不幸影響一生: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的人老得更快
    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暴力或創傷經歷會加速青春期發育、大腦發育和細胞衰老,例如,情感缺失的兒童通常會經歷認知發展遲緩以及學習和記憶困難,這些都會導致在學校的表現不佳。
  • 語言暴力實驗:植物30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
    (本文原標題:《罵了三十天,植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揭示語言的驚人秘密》)語言暴力對生命的影響有多大?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它的影響遠遠大於交通事故。一位參與試驗的小女孩說: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麼我想人一定也會。她說的很對。語言暴力對生命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語言暴力的危險遠遠大於交通事故。試想,如果有人天天在你耳邊冷嘲熱諷,說你這不好那不要,長此以往,你會怎樣?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叫有用
    相信很多家長都這樣吼過孩子,迫切的想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不對的,得按照我的方法來,但奈何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不僅如此這麼一說還會哭鬧不止,著實令人生煩。    哈佛大學的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A.Teicher的整個團隊在腦科學上的研究上花費了數十年,在漫長的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如長期受父母語言攻擊的孩子,可能會在成年後大腦的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要比正常孩子多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這組數據來源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醫學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博士的研究):靠救濟金生活的家庭,嬰幼兒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616個工薪階層家庭,嬰幼兒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1251個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013歲定80的真相是什麼?
  • 天才隕落:8歲會8種語言,11歲被哈佛錄取,後被送進精神病院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名年紀非常小的天才,在自己年僅8歲時就學會了8種語言,11歲時就被有名的哈佛大學所錄取。也許很多人是沒有聽說過這樣一位少年的傳奇故事的,因為這位少年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發展,並沒有取得什麼卓越的科學研究成果,反而還在最後被人送進了精神病院裡。而他的名字相信很多人也是沒有聽說過的,這位少年名叫威廉·詹姆斯·席德斯,那麼這位少年究竟在年少時有多麼的有才呢?
  • 高燒40度會把孩子燒壞嗎?專家:民間的錯誤退燒觀念會傷害到孩子
    很多小孩子一發燒就燒到了40度,家長們非常擔心,這樣的溫度會不會把孩子燒成肺炎?會不會把腦子燒壞?兒科主任陳英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證明高燒會造成孩子腦細胞的損害,也沒有因為孩子發燒而出現的智力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