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院: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2020-12-04 時代家居人

畢淑敏在《家問》中有一段文字寫得非常好,她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事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他們是那樣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為這就是人世間的模型,當他們走進社會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對待他人,將紊亂和不協調傳染到更遠的範疇。

科學研究證明,吼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遺傳導致 很多家長之所以無法管控住自己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往往這種家長在童年也遭遇過類似的經歷,經常被父母吼叫,被打擊,被嘲諷,出現了心理創傷,所以即便知道這樣不好,但也很難改變這種遺留下來的管教方式,會不自主的見這種行為投射到孩子身上。 語言暴力的可怕,很多家長都未曾預料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

言語暴力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胼胝體、海馬回和前額葉三個區域。這是三個區域分別影響到孩子的動機傳遞、感覺和認知信息,情緒管理以及思考和決策。輕度與重度的言語侮辱都會損傷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當孩子長期處於一個壓抑的環境中時,他們的需求經常被剝奪,這時候大腦就會自主轉換至一個「求存模式」。大腦經常處於求存模式的孩子,在成長以後也會很難改變之前謹慎、膽怯、吝嗇的性格。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是關鍵,但請你停止對孩子語言上的暴力,不要讓那顆幼小的心承受那麼多的不堪,有多少成年人之所以釀成悲劇,都是因為童年時的創傷,你不能給孩子富裕的生活,但是也要給他帶去溫馨的感覺,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他也是最棒的,你可以和他一同成長,但是不要語言攻擊,也許你不在意的一句話,對於有個小孩子來說,傷害卻很大。

語言上的暴力,或許能宣洩我們憤怒的情緒,也能制止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但是,我們看不到的是,孩子心中造成的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世界上最好的父母,能夠讓孩子永遠感受不到陌生和恐懼;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也永遠聽不到犀利的指責和充滿怨氣的謾罵。話裡有溫暖,一舉一動都是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那父母具體應該怎麼做呢?能改變父母的只有父母自己。

自先沉穩而後愛人,言傳身教更重要。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作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日後性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

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自身特點和性格,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什麼經驗,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藉助教育類書籍的幫助,和孩子一起進步學習。

這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叢書就非常值得推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2009年出版,僅在中國大陸已銷售近500多萬冊,如果算上海外版本,銷售已經超過750萬冊了。

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此外這套叢書還包含了《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還性格讓孩子終身受用》、《好父母不吼不叫》這4冊書,加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5冊!

可以說,一本書幫助你解決全有問題!

這套書告訴天下所有的父母,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規劃,在每一個重要節點,都需要細緻用心的進行籌謀。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本書後,在往後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避免踏入很多雷區和彎路,這是一套值得反覆研讀的育兒好書,建議你們有時間都好好讀一下,也希望你們能從書中學得智慧。

5本只要99,一本不到20元!一頓飯的錢,一盒面膜都不到的錢,不僅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優秀,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購買閱讀了!

相關焦點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不止會傷害感情,也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很多父母自認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沒有用任何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語言暴力往往被家長忽視了:你幾句一時過激的批評與辱罵,可能孩子一生的陰影都揮之不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請你記得像語言暴力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鮮少會注意到自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一些話不經意間從口中說出時,很有可能會予以孩子一生難以改變的影響。這類家長冠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為由,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使得孩子們脆弱的心理建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來自父母的重擊,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愈發謹慎、膽怯、甚至是自卑,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哈佛醫學院: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受損,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
    01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易受傷,影響智商和語言能力王女士平時經常大聲斥責自己的兒子,孩子無論是吃飯慢了還是打翻東西,都要遭受來自她的"河東獅吼雖然王女士自己也明白,這些的教育太兇了一些,但是一旦看到孩子闖了禍,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王女士不知道,她這樣的教育方式,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哈佛醫學院精神學的馬丁泰徹副教授,曾經和他的團隊一起,跟蹤了幾個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小孩,十餘年後發現,被觀察者們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都沒有辦法達到正常的水平。
  • 「媽媽,求求你別再罵我」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打壓式教育、激將式教育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手段,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變得自卑、怯懦甚至抑鬱,而且這種傷害是終生的,孩子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間來治癒這樣的童年。綜藝《少年說》自播出開始就經受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很多人表示,孩子所說的問題都真實的存在於自己的童年。
  • 語言暴力,比你想像的要多,危害要大
    可他們沒有想過的是,語言暴力對心靈一種多麼大的傷害。02面目猙獰的你,是造成孩子自卑和懦弱的主要因素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大多數的家長都肯定是愛自己孩子的.可是,在好多情況下,他們雖然是滿嘴愛意,可是面目上卻十分猙獰。
  •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吼罵孩子嗎?再者,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
  • 你不知道你的肆意批判,其實影響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2、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回(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叫有用
    「這件事給你說了一百遍了,怎麼還不懂」?相信很多家長都這樣吼過孩子,迫切的想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不對的,得按照我的方法來,但奈何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不僅如此這麼一說還會哭鬧不止,著實令人生煩。
  • 語言暴力實驗:植物30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
    (本文原標題:《罵了三十天,植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揭示語言的驚人秘密》)語言暴力對生命的影響有多大?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它的影響遠遠大於交通事故。「你真的很美!」「你正在改變世界。」「我喜歡你做自己的樣子。」右邊的綠植每天洋溢在幸福的天堂。循環播放30天後,被言語霸凌的植物,葉子枯黃,形態萎靡;而飽受稱讚的植物,則生機勃勃、朝氣十足:語言的威力是有多恐怖!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自卑的孩子
    在早前有研究表明,希特勒後來對猶太人滅絕人性的屠殺,與他童年遭受的暴力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句話並不是在為犯罪者開脫,就像很多罪犯在送進監獄之後,曾經他周圍的家人和朋友,都會說:「他平時看著挺老實的,根本想不到會做這種事」。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會加速身體和大腦衰老
    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早年遭受過虐待或暴力創傷的兒童,竟然比從未經歷過不幸的兒童表現出更快衰老的生理跡象。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
  • 【芥末翻】哈佛教育學院演講:孩子在學校表現優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本演講由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王晏如,Mandy翻譯、整理譯者導讀:今年4月,我在哈佛教育學院聽了一場關於保護兒童早期大腦發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做的講座。科學研究已經可以觸達分子層面, 科學家可以告訴你,將特定的化學物質添加到基因的一部分或基因周圍的結構中將決定該基因是否產生蛋白質,從而影響你如何處理壓力以及如何調節你的行為。但是,沒有任何基因層面的因素會絕對性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人生,所有事情都是被環境影響的,你不能將遺傳學與個人經歷分開討論,是經歷驅動基因的表達。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此時哭鬧和肢體動作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唯二途徑,所以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 而到了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雖然能夠用語言表達了,但大腦還是容易被情緒左右。
  • 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 人越來越笨?
    如果你和日常上班族一樣,每天都頻繁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和搜尋引擎,你要小心,因為這些新科技產品會促使大腦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並且會在強化新的神經通道時逐漸削弱舊的通道。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變得只能接收信息碎片,越來越難進入深度思考之中。        讀者不禁要問,我們的大腦,真的就這樣被高科技「改變」而變笨嗎?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冥想不僅可以減輕壓力,還可以改變你的大腦
    哈佛神經科學家薩拉·拉扎爾將通過她自身的經歷來為大家揭秘。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薩拉·拉扎爾(Sara Lazar)是首批通過實例說明冥想好處的科學家之一,對大腦進行掃描測試的結果令她感到驚訝,冥想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
  • 《運動改造大腦》:想要孩子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玩耍和運動有助兒童的情緒發展,有助改善孩子的成績和考試分數,能讓他們的認知獲得最優的發展。這是《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所提出的理念。《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者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共同所寫。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笨」?哈佛大學: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哈佛曾經做過一項長達75年的「格蘭特研究」,通過大量的追蹤調查發現,孩子的智商和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父母的一些不正確行為,會導致孩子某些方面的智商下降,變笨
  • 「媽媽是個數學白痴」——你的自嘲正在教會孩子自卑
    想想今天早上,你站在鏡子前,有沒有唉聲嘆氣? 你有沒有為自己的體重或眼袋感到很沮喪? 想想上一次帶孩子去餐廳吃飯,算小費的時候,你有沒有自嘲數學太差勁? 有沒有脫口而出,「我真是個白痴」? 沒有人會對自己百分之百滿意。 偶爾的自嘲是很正常的,但是要留心身邊那些敏感的小耳朵!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013歲定80的真相是什麼?通過詞彙的增添,父母或監護人會發現,整理床鋪、削蘋果、掃地等日常活動都可以開發孩子的大腦。最終,語言還能改善親子關係,而不單是開發孩子的智力。A. 共情關注(Tune in):共情關注你的孩子在做什麼父母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時機成熟,父母再跟孩子談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