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你的肆意批判,其實影響孩子的一生

2021-01-14 卿頌



你的肆意批判,將葬送孩子一生。


前不久,在綜藝中,有一幕讓我十分痛心。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

 

「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結果,她媽媽冷冷地回應說:「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那時,我還很小,不懂得什麼道理,只顧著自己玩耍,任著自己的性子。所以,院子裡常常聽到我的叫喊聲。


一天,我從花壇走過,偶然看見樹枝上有個透明的東西在搖晃。走近一看,才發現有一張透明的蜘蛛網正掛在枝頭,風一陣陣吹在蜘蛛網上,蜘蛛網飄上飄下,忽然被風撕裂了。上面的蜘蛛一下子變得手忙腳亂,趕緊爬到蜘蛛網的每個角落,把蜘蛛網「彈」掉,再回到中心,把中心的網修補好。開始修網了,它先把幾條蛛絲定在枝頭上,每一條絲都被拉得直直的。這項任務完成後,它一圈一圈地織著,每一個間隔都差不多寬,讓人看不出這是織的。我愣住了:蜘蛛為什麼要不顧辛苦、廢寢忘食地織網呢?


在一個下雨天,我準備出去轉轉。於是,拿起雨傘就往外奔,路過花壇,看見了那隻織網的蜘蛛。蜘蛛已經縮成一團,全身看起來滑溜溜的,四條腿縮在胸前,好像覺得自己這樣可以保暖。此時,它正趴在葉子頂上,大口喘氣。身上被雨水淋溼了,在不住顫抖著,每一滴雨就像飛彈一樣炸在它身上。雨停了,蜘蛛抖了抖身子,又開始織網。剛把網織好,老天變臉了,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織好的網被打破了,蜘蛛的勞動自然又白費了。可蜘蛛並沒有放棄,反而更耐心、更堅定地織起了網。終於,它的行動成功了,也度過了這個難關。


現在,我還經常回想著這件事情:蜘蛛為什麼堅持不懈地織網呢?我也看過好幾次蜘蛛織網,有幾次正是網被風吹落或網被雨水打落,可蜘蛛依然沒有絲毫氣餒。


蜘蛛因為堅持不懈,才獲得了美好的「家」。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我想我們的未來也會美好、充滿陽光。


網上購物是大多數成年女性最喜歡做的一件事,無論她們多麼傷心、多麼失望,只要一聲「××女士,你的快遞到了。」她們就會立刻變得喜笑顏開。我也很想嘗試一下網購的滋味,今天終於有了機會。


這可是我第一次在網上購物,我在微信的「京東精選」中買了一枝筆,這可不是普通的筆,而是一枝錄音筆。看過《瘋狂動物城》的都知道,朱迪就有一枝蘿蔔形的錄音筆,我的這枝和她同款,而且那上面還有朱迪的警徽,價格是17元。我是用微信支付的,那都是我搶紅包的錢,其中有一大半是爸爸發給我的零用錢。因為我是買過之後才跟媽媽說的,所以媽媽罵了我一頓,可是,買都買了,能有什麼辦法呢?主要問題是媽媽擔心他們不發貨,怕我上當。不過,我把收貨的地址都寫清楚了,如果廠家守信用的話,他們一定會發貨的。


過了兩天,我想看看貨到哪兒啦。打開一看,呀,這麼快,已經到徐州了!也就是說,明天就可以到了!噢,太棒了!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覺,真希望時間能過快點兒。


第二天早晨,我甚至連0。01秒也不想耽誤,坐上媽媽的摩託車飛快地來到了收貨地。可是,我左等右等還是不來。媽媽說:「送快遞的早上根本不會送,得等到下午六點鐘才行!」啊,NO,我可是一個晚上連覺都沒睡呀,還要等到下行六點!


接下來的一整天時間,我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的。下午,作文班下課後,我一出教室就飛快地向前衝,這可能是我這輩子中最快的速度了。當我滿身大汗地跑回家中時,快遞已經送到了,我興奮地把它捧在手中,就像拿著一件寶貝似的。


這是我第一次網上購物,也許是最後一次了,因為媽媽說,如果再隨便網購的話,會把我揍扁的。



當女孩一邊抹眼淚一邊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打擊的時候。




那時,我還很小,不懂得什麼道理,只顧著自己玩耍,任著自己的性子。所以,院子裡常常聽到我的叫喊聲。


一天,我從花壇走過,偶然看見樹枝上有個透明的東西在搖晃。走近一看,才發現有一張透明的蜘蛛網正掛在枝頭,風一陣陣吹在蜘蛛網上,蜘蛛網飄上飄下,忽然被風撕裂了。上面的蜘蛛一下子變得手忙腳亂,趕緊爬到蜘蛛網的每個角落,把蜘蛛網「彈」掉,再回到中心,把中心的網修補好。開始修網了,它先把幾條蛛絲定在枝頭上,每一條絲都被拉得直直的。這項任務完成後,它一圈一圈地織著,每一個間隔都差不多寬,讓人看不出這是織的。我愣住了:蜘蛛為什麼要不顧辛苦、廢寢忘食地織網呢?


在一個下雨天,我準備出去轉轉。於是,拿起雨傘就往外奔,路過花壇,看見了那隻織網的蜘蛛。蜘蛛已經縮成一團,全身看起來滑溜溜的,四條腿縮在胸前,好像覺得自己這樣可以保暖。此時,它正趴在葉子頂上,大口喘氣。身上被雨水淋溼了,在不住顫抖著,每一滴雨就像飛彈一樣炸在它身上。雨停了,蜘蛛抖了抖身子,又開始織網。剛把網織好,老天變臉了,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織好的網被打破了,蜘蛛的勞動自然又白費了。可蜘蛛並沒有放棄,反而更耐心、更堅定地織起了網。終於,它的行動成功了,也度過了這個難關。


現在,我還經常回想著這件事情:蜘蛛為什麼堅持不懈地織網呢?我也看過好幾次蜘蛛織網,有幾次正是網被風吹落或網被雨水打落,可蜘蛛依然沒有絲毫氣餒。


蜘蛛因為堅持不懈,才獲得了美好的「家」。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我想我們的未來也會美好、充滿陽光。


網上購物是大多數成年女性最喜歡做的一件事,無論她們多麼傷心、多麼失望,只要一聲「××女士,你的快遞到了。」她們就會立刻變得喜笑顏開。我也很想嘗試一下網購的滋味,今天終於有了機會。


這可是我第一次在網上購物,我在微信的「京東精選」中買了一枝筆,這可不是普通的筆,而是一枝錄音筆。看過《瘋狂動物城》的都知道,朱迪就有一枝蘿蔔形的錄音筆,我的這枝和她同款,而且那上面還有朱迪的警徽,價格是17元。我是用微信支付的,那都是我搶紅包的錢,其中有一大半是爸爸發給我的零用錢。因為我是買過之後才跟媽媽說的,所以媽媽罵了我一頓,可是,買都買了,能有什麼辦法呢?主要問題是媽媽擔心他們不發貨,怕我上當。不過,我把收貨的地址都寫清楚了,如果廠家守信用的話,他們一定會發貨的。


過了兩天,我想看看貨到哪兒啦。打開一看,呀,這麼快,已經到徐州了!也就是說,明天就可以到了!噢,太棒了!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覺,真希望時間能過快點兒。


第二天早晨,我甚至連0。01秒也不想耽誤,坐上媽媽的摩託車飛快地來到了收貨地。可是,我左等右等還是不來。媽媽說:「送快遞的早上根本不會送,得等到下午六點鐘才行!」啊,NO,我可是一個晚上連覺都沒睡呀,還要等到下行六點!


接下來的一整天時間,我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的。下午,作文班下課後,我一出教室就飛快地向前衝,這可能是我這輩子中最快的速度了。當我滿身大汗地跑回家中時,快遞已經送到了,我興奮地把它捧在手中,就像拿著一件寶貝似的。


這是我第一次網上購物,也許是最後一次了,因為媽媽說,如果再隨便網購的話,會把我揍扁的。


媽媽卻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女兒發現,無論自己再怎麼說,都無法勸服媽媽,於是哭著走下了臺。

 

很快,這段對話登上了微博熱搜,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在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


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孩子的,這不容置疑。

 

但絕大多數時候,他們滿嘴是愛,卻表現得滿目猙獰。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

 

只是想當然地認為,不能對孩子說太多好話,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後出來社會還怎麼生活?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一個失落的孩子,拿著26分的考試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十分害怕的樣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著頭,不知所措。

 

還沒等開口認錯,父母難聽的話語,如往日一般,席捲而來: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

「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還有一個小孩抱著足球回家,他剛剛踢了一場超有趣的足球賽。

 

還沒來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悅,就開始被嫌棄: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

「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海報的製作人,把每一句話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傷疤一樣。

 

希望警示家長,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嚴重傷害。

 

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

 

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1、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腦迴路是相同的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回(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們能看到,諸多童年貧窮、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也還是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過早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于謹慎、膽怯等等,而且,這樣的改變,終身不可逆。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要知道,孩子處於不知事的年紀,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話就是真理。


家長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記得我小的時候,鄰居張姨家經常傳來打罵孩子的聲音。

 

有次去她家做客,媽媽給她女兒琪琪買了雙新鞋,當時琪琪正在睡覺,被張姨火急火燎地喊了起來。

 

興許也是起床氣正濃,一副懶洋洋不願配合的樣子。

 

張姨說:「你轉個身」,琪琪轉身。

 

「動動腳,合腳嗎?」「還好吧。」

「顏色還行嗎?」「還好吧。」

「款式還行嗎?」「還好吧。」

  

看女兒這樣敷衍,張姨怒火蹭地就上來了。

 

「你是死人嗎?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嗎?」女兒聽了,低下頭不說話。

 

「別人送你東西,問你喜不喜歡呢?啞巴啊,說話啊。」見琪琪還是不說話,張姨當著我們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她的頭。

 

「我在說你呢,聽到沒?」琪琪眼裡有點溼潤,狠狠地白了她媽一眼,啪地關上了房門。

 

「你還甩脾氣,教也教不好,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蠢貨?」

 

「說話又不會,人也沒禮貌,難怪讀書那麼差!」一句句責罵聲中,我和媽媽在一旁尷尬不已。


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去張姨家玩。

 

幾年後,他們搬走了,聽說琪琪連高中都沒有考上,後來去髮廊做了洗頭妹,因為態度不好還被解僱了。

 

也許你會覺得,琪琪從小就是個無心向學的壞孩子。

 

但其實,在小學的時候,琪琪的成績並沒有很差,雖不算名列前茅,但也有個中上水準。

 

後來隨著張姨的惡言惡語,琪琪的學習開始一落千丈,換來的,更是變本加厲的打罵。

 

從此,琪琪的生活進入了惡性循環,慢慢地,連課都不願意去上了。

 

心理學的暗示效應告訴我們,父母的否定、打擊、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內在的批判聲音」,形成強大的「反自我」意識。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即便成年後批判你的那個人已經不存在了,這種批判態度還會保留在心裡,時常苛責自己。

 

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所以,你隨意的幾句話,卻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評價,孩子的生活積極還是負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間。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其中高贊回答讓人痛心且絕望。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語言暴力還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個極端。

 

就是把情緒轉化為強烈的攻擊性,殺自己,或者殺別人。

 

2014年,謝勇導演的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講述了語言暴力和暴力傷害的關係。

 

影片中,他採訪了瀋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

 

他們從小被父母語言暴力對待:

 

「豬腦子」「廢物」「丟人」「你怎麼不去死」。

 

謝勇把這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武器」。




在多年的謾罵和埋怨中,這些孩子受盡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們長大後變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搶劫賭場,開槍殺人的;有用斧子,砍死對方的;還有用水果刀,見人就捅的。

 

有調查顯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語言將孩子的未來斷送,也給其他人、其他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有人說,這些孩子扎在別人身上的兇器,是父母親手遞過去的。

 

你的不假思索,卻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時候,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遠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認可,特別是來自父母的。當父母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納和愛的時候,孩子必然能夠更加積極面對生活。

 

著名心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就提到了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

 

1、觀察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他細觀察,說出觀察的結果。做好觀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對孩子的行為下定義。


比如當老師告訴父母孩子沒交作業,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又不寫作業了?」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評判,就會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緒。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你為什麼不寫作業?」這是客觀的疑問,孩子就會說出,因為作業太難、太多,或者不喜歡老師等原因,父母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導。

 

2、感受 

 

不少父母喜歡急於求成,卻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掃房間,孩子有情緒,灑了一地的水,就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對孩子的感受是極大的傷害,也許孩子只是想偷懶,卻被冠以笨、無能的標籤。


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都應該說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麼懶,要是孩子還是不願意,態度可以適當強硬點,但不能胡亂指責。


3、了解感受產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聽到一句不中聽的話時,會有三種反應選擇。

 

比如當孩子對媽媽說:「媽,你做的飯不好吃。」

 

第一種是憤怒,「辛辛苦苦給你做飯,還敢嫌棄飯難吃。」

 

第二種是推脫,指責對方。「那我不做了,你們自己做吧。」

  

第三種是用心體會和了解孩子們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慮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飪技術了。 

 

父母不要總是意氣用事,多通過溝通來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

 

4、提出具體的要求 

 

清楚地告訴孩子,希望他們做什麼。

 

比如孩子出門磨蹭,媽媽通常對孩子說:「你能不能快點呀,總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讓人等你。」

 

這不是具體的要求,而是一種變相批評,也是一種利用孩子內疚心理的道德綁架。

 

孩子一般聽到這些,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繼續慢慢悠悠。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對孩子說:「我們快要遲到了,五分鐘後出門吧。」這才是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

 

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孩子和父母有著多年生活經驗的差距。

 

很多在父母看來很容易事情,對孩子來說卻非常困難的。

 

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仔細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後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

 

當你做到了以上幾點,就會發現,孩子並非不罵不成材,春風化雨的教導,也同樣能使他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歡迎各位,我來簡單地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家庭治療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學校都會有心理老師、德育主任,包括分管家庭教育的校長,他們會有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項目,我是這個項目中的培訓導師之一,特別高興跟未來春藤的家長們進行分享,講一講原生家庭怎麼去影響孩子的一生。
  • 我們的愛情,起於我的肆意飛揚,卻抵不過你的一句:我們不適合
    他說:「我怎麼都忘不了,在KTV那樣吵鬧的地方,卻在一群人裡,見到你侃侃而談,肆意飛揚的樣子。一眼萬年,就讓我覺得非你不可。」我不高興了、跟男朋友吵架了,都會找她聊聊,不只是訴苦,而是知道她會帶著冷靜、攜著幽默去給你分析,連帶著我也會漸漸冷靜下來,也能看到我看不到的東西。她身邊的異性朋友也很多,卻是朋友至上,戀人未滿,更多的,可能只是算是半個兄弟。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當孩子特別想認真地和你談談當網紅這件事時,你要怎麼給孩子答案? 仔細想好,因為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你看到鏡頭中低梅淺溪仿若仙境,卻不知道,每一個鏡頭都是她數小時的汗水和淚水變化而成。 所有閃耀的光環背後,都藏著你不曾看見的卑微與努力。
  • 爬行不足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平衡感,你知道嗎?
    怎麼就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好了呢,寫作業的時候看著他他寫,只要不看一個字都不寫,真是愁人啊!」 爬行是孩子經歷平躺、翻身、端坐、打滾之後,人生第一次的獨立、自主的進行位移,是孩子從平躺到行走的重要轉折期,關係著嬰幼兒的身體協調、社會交往、視覺空間、大腦雙側分化等能力的構建,關係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注力等的發展,對整個人生都起著深遠的意義。
  •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為什麼你的孩子從不知道你愛他們
    拋去他們的學霸、名牌大學、重點學校光環,一個鮮活的生命毅然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一生,他們的父母一定很痛心。但痛心之餘,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才是真正的推手呢?我們可以看出兩屆學霸父母對於孩子態度的對比,如果前一屆學霸將來有一天會因為厭學與受到挫折而輕生,你會覺得意外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就算有一天她離去大家也會為她不用再忍受煎熬而感到欣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本文末端詳見那篇的原文。雖然只是幾個個例,但是我覺得足夠具有代表性。那些自殺學生的家長不愛他們嗎?
  • 你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你卻不知道他發明了助聽器並一生都為聾人付出.
    1881年,他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設計了一個檢驗金屬的裝置,成為X光機的前身。他還發明了「真空服」,能幫助有呼吸障礙的人,貝爾改進了愛迪聲發明的留聲機,他還創立了英國聾啞教育促進協會。
  • 婚姻的4大殺手:看完你會豁然開朗,原來它們一直潛伏在你身邊!
    婚外情是婚姻的最大殺手沒錯,這連小學生都知道,但它卻不配「潛伏」二字。 這篇文章要講的,並非是婚外情、婆媳關係破裂、財產分配不合等等顯而易見的矛盾衝突,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婚姻質量的4大殺手。
  • 你的磁場,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有人戴上耳機,選擇了無視;有人面露不滿,開始嫌棄;還有的人,甚至公開責罵那位媽媽不會管教孩子。一時間,空氣裡都是壓抑和埋怨的味道,所有人都被負面情緒感染。此時,另外有一個帶小孩的媽媽走過來,遞了一個玩具給小孩,說孩子有了玩具,可能就不哭了。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有愛和受虐,那只是童年時候,我們周圍環境造成對我們心理的影響。環境能影響人,但不代表你就要選擇妥協。不過,可以嘗試著用通俗的語言,啟發你自己來回憶,發生的時間、頻次和程度。可以讓我們共同想一想,你說是你小時候,你記得的事情對你影響大,還是你不記得的事情對你影響大呢?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其實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將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發展。哈佛大學曾對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早期教育對未來的影響佔據了80%以上,孩子的性格、能力小時候若是被限制,那麼長大後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頭七年,更是被哈佛大學教授稱之為「黃金7年」,但是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家長還有很多都不知道,因此而錯過,那可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 你覺得不幸福可能是因為讀書少!看完這5本書,改變你的一生
    可是此時此刻我們也可以反問自己一句,曾經的你不讀書,你成功了嗎?既然我們沒有成功,不妨從讀書開始改變自己。《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個落魄的上班族通過讀書成功逆襲的故事。也許你認為讀幾本書就能成功實在是天方夜譚,我也同意你的觀點,可如果是一個月十本,一年一百本書呢?
  • 「龍龍龍」的剋星,他是你一生的敵人,別等吃虧了才知道!
    「龍龍龍」的剋星,他是你一生的敵人,別等吃虧了才知道! 龍年出生的朋友,向來對不熟的人防備心很強,喜愛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骨子裡討厭被人管束,而且為人直爽,很不喜歡拐彎抹角,9月開始保壽官得「國印」吉星庇佑,運勢大紅大紫,添丁增福,接住好運定能升職加薪。
  • 「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孩子經不住「誘惑」其實是「意識不同」
    不過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環境對小孩其實有很大影響,試想如果小女孩爸爸媽媽都在身邊,會有這樣情況發生嗎?一個家庭教育首先要培養好孩子的自控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們以後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才不會抵擋不住,導致一些不應該發生的意外發生。
  • 你其實抑鬱了 只是你不知道
    不可能。並且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就算績效完成了、男友到手了,你的睡眠也不一定會變好。因為焦慮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因為壓力過大而失眠;亦或者你正處於亞歷山大、積累到爆發的半路上,那麼請記住,想要遠離亞健康,要領只有一個——對自己上點心。
  •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別再用這句話毀了孩子的一生
    一時間我和老公都默契的停下來,慌張的看著孩子,生怕因為我們父母的爭吵影響到孩子。沒想到兒子僅僅是看了我們一眼,就低下頭乖乖的回到自己的房間去看書了。我心有所忌,立刻跟進去察看孩子的狀態。孩子看見我進來,放下書,用委屈的眼神看著我說:「媽媽,是不是我乖一點,你和爸爸就不會吵架了。」意識到孩子這種不自信的想法萌生,我內心非常愧疚。
  •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 當我們面對批判時
    那這麼說來就不是環境和兄弟姐妹影響到他了,而且水晶給我傳遞的信息中,那三個低緯度的生命體是黑到只能大概知道它的外形,現在還有一個線索就是:家族業力。因為他前世吸收了太多太多的負能量,他把這些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能量強行裝在自己的靈魂中,所以這一世他要面對很多內在的自我批判,這些都是他前世一起帶來變成今生的壓力。這一世因為前世的影響他很容易會吸引一些人出現,不停的對他批判,就這樣兩種能量加起來慢慢的就會形成巨大的負能量球體,把他包裹得死死的,所以他的生活會越來越不順利,遇到的人做的事情都是有很多的阻礙。
  • 甜馨領唱螢火蟲,家長李小璐所作所為真的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甜馨領唱螢火蟲,一個家長李小璐的所作所為真的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現在可能沒啥 但在上小學初中那幾年一定會被指指點點,大人或許不會去說,但是小孩子會說小孩子,這些不可能對一個孩子完全沒有影響,你以為她還小 她不懂 其實她什麼都懂,她只是在裝作不懂 讓大人不會那麼愧疚 。你們心疼甜馨嗎?
  • 夫妻矛盾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嚴重的傷害,也許你還沒意識到
    如果這個家庭,經常冷戰,父母板著個臉,你說他一句話也沒說,但這種感覺我們感覺他內心好壓抑,好挑剔,好痛苦。然後我們就不想去靠近他,所以感覺比語言快。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問問題的水平和方式都不太一樣,那這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你學習的自我反思的程度。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懂得自我反思,他們都懂得只是想著改造孩子。其實在這個家庭裡,他們的家庭依然是延續過去的模式。對孩子不停地打呀。
  • 沒看過這部電影你就不知道,上帝和我們有多不同
    這是一部超現實主義題材的喜劇電影,影片中講述了這樣一家人,父親暴虐霸道,說一不二,且從日常他和家人的相處狀態來看,你也看不出他們之間到底有多麼深情的愛。因為,他習慣性的呆在自己的書房裡工作,不理會女兒家人,完全把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嗯,和世界上大多數的父親一樣,對不對?喪偶式家庭無疑!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鮮少會注意到自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一些話不經意間從口中說出時,很有可能會予以孩子一生難以改變的影響。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有時候家長予以孩子肆意的批判,就如同一把利刃一般深深地扎入孩子的心中,當下諸多育兒方式憑空出現,各類的理論知識,讓家長們看得眼花繚亂,但即便在諸多全新的育兒知識貫徹下,依然有著不少的家長運用著"打壓式"育兒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