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不足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平衡感,你知道嗎?

2020-12-06 騰訊網

查看往期內容 --

文文的家長抱怨說「孩子只是小時候沒爬而已!怎麼就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好了呢,寫作業的時候看著他他寫,只要不看一個字都不寫,真是愁人啊!」

爬行是孩子經歷平躺、翻身、端坐、打滾之後,人生第一次的獨立、自主的進行位移,是孩子從平躺到行走的重要轉折期,關係著嬰幼兒的身體協調、社會交往、視覺空間、大腦雙側分化等能力的構建,關係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注力等的發展,對整個人生都起著深遠的意義。

那麼沒有爬行、或者爬行不足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

1、大腦雙側分化不良,大腦功能區專責化不清晰。

我們成人都知道,我們的左腦控制我們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長達三五個月、上千小時的、左右手左右腿交替前進的爬行會促進大腦中心溝的形成,從而促進左右腦各個功能區的專責化。

如此大腦從各個感官獲取的視、聽、嗅、味、觸等信息,相應的大腦功能區才能更加精準的接收屬於各自的信息,進而才能做出更加合適、恰當的適應性反應,精準的指揮我們的肢體和調控我們的行為。

大腦雙側分化不良的孩子,在從事任何一件工作時會出現亂用身體的現象,從而降低身體的工作效率,同時消耗更多的能量。

比如:畫畫時會出現全身用勁的現象,寫字時頭、頸、身體,甚至嘴都在使勁,自然就慢、更會容易累。孩子普遍都很聰明但就是發揮不出來,就是因為大腦雙側分化不良,導致專注持續時間短,過多的消耗能量。

2、前庭覺刺激不足,容易前庭覺失調。

前庭覺是人體三大感官之一,又由於所接收的主要是視覺和聽覺的信息,因此前庭覺的功能發展直接關係著孩子後天的學習能力和專注力。對小學階段出現學不會、坐不住、學習困難等問題,多數都是嬰兒時期沒有爬行或爬行不足問題造成或有重要關係。

雖然前庭覺所接受的信息都在我們的正前方(面部),但是前庭神經核卻在大腦的後下方,腦幹的前面,因此在爬行時孩子抬頭向前、向左、向右不斷的搖擺的過程就行前庭覺刺激的過程。

3、平衡系統構建不良,出現坐不住、多動現象。

爬行是孩子出生之後個體能夠獨立的第一次移動,因此孩子能否通過雙臂和雙腿將身體支撐起來,然後平穩地向前爬行,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看不到的環境因素在時時刻刻的作用著孩子,那就是——地心引力。

孩子從剛開始撐起身體就會倒下,到只能爬行一小段距離,再到爬行來回自如,這個過程就是身體平衡系統跟地心引力「商量」的過程,當孩子經歷了足夠多的爬行之後,他的平衡系統就和地心引力成了「好哥們」。

接下來他做任何事都不用再擔心看不見的那隻手搗亂了,相反如果沒有建立好平衡系統的孩子就會時刻覺得不舒服,尤其是靜止狀態下,因此就會出現多好、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4、造成空間感發育不良。

再次強調爬行是孩子出生之後第一次自己主動的引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生活環境的立體空間關係就出來了,燈在屋頂上、相框在牆上、桌子椅子在地上等等。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他逐步清晰他與床邊的距離、他與桌腿的距離、他前面是哪些物品、還能爬多遠、他後面有什麼等等。

同時眼睛在不停的上下左右的轉動,來幫助身體更加準確的判斷所在的空間位置,同時還能夠鍛鍊孩子的眼球肌發展,為將來的聚焦打基礎,同時避免將來從事閱讀或學業時出現跳行漏字現象。

空間知覺發展不良的孩子,就容易出現看反字寫反字、書寫出格或寫不進格的問題,抽象思維能力、空間立體能力弱,將來學習幾何或開車都會吃力。

5、影響肌張力的成熟和身體的發育。

爬行是為了日後站立和獨立行走,因此孩子通過爬行為自己的身體四肢儲備足夠的力量,在吸收營養、運動的過程中,增強身體機能和鈣質吸收,同時反覆伸縮肌肉促進肌張力的成熟,那麼沒有爬行或爬行不足肯定會影響肌張力的發育和骨骼肌肉的支撐力。

爬行對孩子的能力發展是無比的重要,今天將「爬行不足對孩子的危害」作為專題和大家一起討論,就是為了向你,並通過你來告知所有父母,不要錯過孩子的爬行期,更不要因為怕髒、怕孩子累不讓孩子爬行,否則你會耽誤孩子的一生,記住啊是「一生」!

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也因為爬行不足而有其他能力不足的現象, 例如:身體健康卻容易累、容易僵硬的;開車或運動緊張時容易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的;看書眼睛容易累的;跳舞時容易同手同腳的;好像什麼都做得來, 卻又什麼都做不太好……

嬰幼兒時期沒爬或爬不夠, 造成許多人身體能力終生不可逆轉, 徒增人生不少挫敗感, 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因此, 再次強調爬行對孩子未來身體能力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希望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至於孩子要爬多久才夠呢?這是因人而異的,但是, 只要孩子願意爬, 六歲之前多爬對感覺統合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爬行的敏感期而不願再爬了, 那麼家長就必須費點心思,設計出爬行的延伸活動(遊戲),讓孩子補足該有的刺激,連結起尚未連上的人體網絡。或者帶孩子進行專業的感統訓練,刺激前庭覺,彌補爬行不足帶來的影響。

-END-

相關焦點

  • 錯過爬行關鍵期的孩子,到底錯過了什麼?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往往會忽視「爬」這個階段,直接就鍛鍊寶寶進入「走」的階段。很多媽媽出於安全或者衛生的考慮,不願意寶寶多在地上爬。但爬行是行走的基礎,沒有得過充分爬行鍛鍊的寶寶,可能對寶寶以後有很多不良的影響。
  • 為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學習?——注意力與長期記憶的關係
    注意對三者的影響注意與情景記憶當我們置身於某一場景,我們的注意力並不會平均分配到場景中所有的事物上,而是有選擇地對一些新奇、強刺激的事物進行關注,而這些被注意力關注的相關信息就是情景記憶存儲的關鍵信息。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頭痛?學會這5招,輕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刻意訓練,培養孩子適度的注意力,從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使其健康快樂成長。具體該怎麼做呢?03 科學實用5招,教你輕鬆引導孩子快速培養適度注意力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哪方面出了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以此來培養孩子的適度注意力。
  •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有的父母性格溫和,經常對孩子說:「寶貝,老師說你上課時總是跟同學講話,不認真聽講,媽媽希望你儘快把這個毛病改掉。」。 有的父母脾氣粗暴,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粗心?又把『×』號看成了『÷』號。如果下次還這樣,看我怎麼收拾你。」。
  • GIF精選:狗狗教孩子「爬行」要不要這麼會爬啊!
    爆笑動圖:當媽媽遇到朋友在瞎扯的時候心裡是這樣想的爆笑動圖:好方法啊~下次遇到自動售貨機可以去試一試爆笑動圖:狗狗教孩子爬行,要不要這麼會爬啊爆笑動圖:這是什麼機器,刀一進去就熱得發紅了爆笑動圖:主人能不能換種方式,太痛苦了爆笑動圖:我也要吃,趕緊給我吃爆笑動圖:學海豹學的還真像,尤其是那肚子,簡直出神入化了爆笑動圖:當天然呆喵星人注意力被分散
  • 孩子的這些表現,有可能是專注力不足(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多動症(簡稱︰ADHD)是一種常見的學習障礙,儘管孩子智力正常,卻往往留下坐立不定、動作不停、難以自控的負面印象,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 孩子的「方向感」太弱,並不是不聰明,有可能是「空間知覺」作祟
    第三階段:八個月嬰兒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逐漸開始學會爬行,由爬行作為基礎,他們也逐漸掌握對周圍物品的移動速度以及與自己的距離的判斷與認知,因此他們的感官就會讓身體不與外界事物進行撞擊。一、注意力難以集中空間知覺感不強的孩子,十分粗心大意,這一點尤為體現在學習中,比如老師點名讀課文時,總是會讀串行,寫作業時,也很容易寫錯位置,這並不是他們不會寫不會讀,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被轉移而導致的粗心大意。
  • 電視「抓住」了孩子,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轉移,家長要知道
    每次叫孩子好幾遍要吃飯,這是個大問題。看來家長們使用的各種方法都不管用。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可能會很用心,但說到吃飯時間,孩子們應該專心吃飯,不能再看了。但是電視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以及孩子們不能離開實際上是電視。父母必須關心他們的孩子。不要低估這種能力,注意力和娛樂能力差的孩子上學後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的節奏。
  • 別再讓孩子看電視!看電視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知道嗎?
    「永遠,永遠,永遠不要讓你的孩子靠近你的電視,甚至不要購買或安裝它。這是最愚蠢的事情。」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像誇大奇談,但是電視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特別就是三個方面!第一,想像力美國兒科學會研究和調查了兒童大腦的功能和發育。
  • 孩子剛學習就喊累,不是孩子懶,可能是孩子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
    本章是《30節感統訓練課,改善孩子注意力》的第7章,凡購買專欄的朋友都可以領取一份注意力訓練資料,改善孩子注意力。之前有一位媽媽在購買我專欄後諮詢我,她孩子7歲了,各個方面表現都挺好都,就是有一個小毛病,做什麼都很容易累。
  •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跟注意力有關,幾個小遊戲可集中注意力
    文|全文共2225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中午收到一位媽媽發來的私信,她說,自己的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學習成績還算可以。最讓她頭疼的是孩子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杯子、鑰匙、紅領巾,經常找不到。在家用完東西也不知道放回原處,說了無數遍卻沒啥效果,交代兩件事給他,最後只會辦一件事,那件事根本想不起來。
  • 孩子上課愛走神?這幾種訓練法,有效提升注意力!
    所以,你覺得孩子好動,不專注,其實可能只是孩子專注的地方不是你想要他專注的地方。但那些非功利性的專注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很重要的學習。年齡太小會影響專注力年齡較小的孩子難以在單一事件上停留較久的注意力也是由他們的大腦發育階段所決定的。
  • 你知道孩子害怕打雷,可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怕嗎?
    比如說,打雷時媽媽表現得過於緊張和害怕,寶寶也會感受到恐懼的氣氛,而害怕打雷;或者爸爸在跟寶寶描述什麼是打雷時,過分地渲染雷電的危險性,讓寶寶從心裡感到恐懼。寶寶年齡不同,我們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應對一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害怕雷電大多是對未知性產生的恐懼感,進而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出現打雷閃電的時候,家長要陪伴在寶寶身邊,給予安慰。
  • 注意力減退影響記憶功能
    來源:生物探索你會不會遇到這種場景:走進房間的一瞬間忘了要做什麼;打開抽屜的一瞬間忘了要拿什麼;想找眼鏡時想不起它在耳朵上;要用手機時想不起它在手上。你有沒有考慮過以下問題:我們為何有時能記住、有時會忘記?為什麼有些人的記性更好呢?
  • 僅僅16分鐘的睡眠不足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注意力!
    2019年5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你最近有過一次表現並不那麼出色的表現嗎?比如白天打盹或者做了錯誤的決定;這或許並不是關乎你的工作,而是與睡眠有關,但這並不完全是你的錯,很多研究人員都在研究健康和機體衰老的多個方面,最近有研究表明,睡眠不好或許會影響機體的判斷力,從而導致工作失誤和注意力分散,而將睡眠放在首位或許能夠提高我們在工作中的認知能力。
  • 一個小測試看看你的注意力集中嗎?15分以下建議去醫院檢查!
    叫做兒童注意力缺陷症候群非常影響孩子的學業、身心健康和未來的成長!6、你經常在看完一頁書後卻不知書上講的是什麼嗎?A、是的,我很難集中注意力。B、我只能記住一點。C、我看完書後,能記住書上所講的內容。7、做試卷時,你會經常漏掉題目嗎?A、是的,我很粗心,做題有點心不在焉。
  • 臺灣職能治療師告訴我,儘早了解孩子的發育商很重要
    前些天我們早教中心安排了一次1-6歲的嬰幼兒發育商/感統優能測試,所以我們幾個早教班的孩子都去測試了一次。對於感統優能我從做了媽媽以後就一直有所關注,其實我們大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孩子做事注意力老不集中,或者社交能力很弱,或者在上學後老師粗心做錯題認錯字,這些並不是孩子不夠認真對待的原因,其實這些多數都跟孩子的感統有關。
  • 孩子玩遊戲很專心卻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重慶小米熊專家揭秘...
    我們大部分孩子能保持的都是被動注意力。 比如看電視,是吸引住孩子的,引起的就是他的被動注意力。 說電視會影響孩子注意力也是有這個原因,生活裡大多數需要專心的事情都是靜態的,很少像電視那麼有趣。
  • 孩子磨蹭拖沓的原因原來是「腦子笨」,你家孩子是嗎?
    對於家長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孩子過於磨蹭拖沓,經常會有這樣的畫面在很多家庭出現:「快先去把作業寫完…」可能一小時過去了,當我們準備去檢查孩子的功課時,才發現他們還沒有打開書包,也不知道在幹些什麼…磨蹭的原因
  • 觀察一下,孩子擰杯子會不會咧嘴?剪紙會不會翹起小指……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你對他說「來,把這個杯子打開!」然後你會發現,他在打開杯子的時候,擰杯蓋的時候怎麼樣?伸出了舌頭!還有的孩子可能是嘴使勁,咧嘴角。咦?打開杯子需要嘴巴用力嗎?老嶽在給很多孩子做感統測評的時候也發現,你讓他打開雙手走平衡木,可他走著走著,舌頭也伸出來了!奇怪了!孩子們都伸舌頭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