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愛走神?這幾種訓練法,有效提升注意力!

2020-12-05 蘇州升學百事通

當了家長之後,每時每刻都要操心孩子各種事情,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學習習慣,父母們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呀!

最近各位家長又在群裡開始討論,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這個話題引起了很多家長共鳴。

考拉老師請教了這方面的育兒專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需要培養的

專注力並不是長大就會自然而然獲得的啊。有的成年人做事也是東摸摸,西看看,上一整天班,真正在做事的時間可能不到2小時。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把工作做好?

所以,孩子的專注力要考培養。坐得住,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專注力的標準。

那麼,孩子的專注力該怎麼培養呢?

當我們在說一個人「專注力」強的時候,其實是在說他能選擇性地對某件事集中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這樣當然能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務,達到我們大人眼裡的成功,但它真的能強加在孩子身上嗎?

我們成年人很擅長對「無關」信息嚴防死守,專注在我們認為重要的一個點上,但也因此錯過了許多微小卻珍貴的細節。

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但也因此他們的眼裡沒有「鄙視鏈」,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吸引他們。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周圍一有什麼動靜小眼睛就被輕飄飄地牽走了。這在我們看來這也許是容易「走神」,但卻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所以,你覺得孩子好動,不專注,其實可能只是孩子專注的地方不是你想要他專注的地方。但那些非功利性的專注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很重要的學習。

年齡太小會影響專注力

年齡較小的孩子難以在單一事件上停留較久的注意力也是由他們的大腦發育階段所決定的。

由於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全,所以他們控制感官信息(如圖畫,視覺信息)出入丘腦的能力還較弱,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湧進大腦的各種信息給分散了。

就像我們不能衝著大腦喊:「喂,快點把前額葉皮質給我長好」一樣,一味地要求學齡前的孩子「專注、別分心」其實是在和人的自然生長規律過不去。

感興趣才能更專注

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長大一點後,就能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集中更長時間的注意力了。

有的孩子對色彩更敏感,因此會在看繪本時更長時間地盯著圖畫看;有的孩子對動手格外積極,所以搭積木能搭上半個多小時……

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這種微小的注意力停留,儘量不要去打斷他們

▲孩子天生就對特定的事物更感興趣,

可以用這些事來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事實上,孩子們天生就是學習高手。他們認真起來,甚至能比大人還專注——他們能跳房子跳一天,你能嗎?可能一會兒就嫌無聊了。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玩一個識字APP,因為是遊戲的形式,孩子每次「學」得停不下來,每次都需要限制學習時間。

只要孩子感興趣,他們就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把周圍調成靜音。孩子一股腦地撲在他們的興趣愛好上,你的嘮叨變成了背景音。

但很多家長的出發點都不在「興趣上」,而是一開始就強調我們大人覺得重要的事情,比如在課堂上坐得住、聽繪本時不分心……孩子們沒做到,我們就焦慮起來:「我的孩子專注力不行」

孩子總不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啊。有些事可能和興趣無關,但卻必要。那該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呢?

1

把枯燥的事情變得富有挑戰

這時候,我們就要用一些小技巧來引導了。首要原則就是:把枯燥的事情變得富有挑戰性。

設身處地地想,即使是成年人,也常會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比如開車回家,本計劃途中要在超市停一下買點東西,但因為是走過千萬遍的道路,無比熟悉,所以開了沒幾分鐘就開始「放飛模式」,一路暢通無阻地直接剎回了家。到了家兩手空空才記起:誒,我不是要去超市嗎?

對比旅遊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確定路線,所以格外小心,反而更少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了。

所以,做重複、簡單的事時人們往往更容易走神,但在具有挑戰性、需要我們開動大腦去創造的事情上,我們的專注力則處於被激活的狀態下。

孩子無限的創造力可能正在暗地裡摩拳擦掌,我們該怎麼發起挑戰的信號呢?

2

提出有趣的問題

要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最好的辦法就用有趣的問題來勾起他們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還是不願意回家,你可以這樣問:

你知道我們昨天沒讀完的那個故事後來發生了什麼嗎?」

「我們家的燈走之前關了嗎?我們回去檢查一下了吧。」

「外面的確很好玩,但是你不想知道弟弟放學回家正在做什麼嗎?」

▲提問是引起孩子好奇心的很好方式

3

提高孩子對事情的期望值

通過改變做法來讓孩子已經做過、或者重複了很多遍的事情重新變得值得期待。

比如你正在培養孩子參與家務的習慣。孩子第一次也做得很好,打水、拖地,這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新奇好玩的,但多做幾次他就厭煩了。

這時候就要有策略地讓「家務」變成他意想不到的(或至少不是完全重複)的流程:打掃不同的房間;從整理沙發變成擺碗筷;換用吸塵器代替掃帚……

更有創意的辦法是利用家務卡片,讓孩子自己去抽籤,抽到什麼做什麼。甚至還可以給某些家務卡片上附加加一點小獎勵,比如看一集動畫片。

▲後臺回復消息「家務卡」即可獲得完整原圖

列印下來,剪成卡片,裝進一個小罐子裡,

讓孩子每天抽取1-N項家務來「玩」

Paul Jenkins,一個有23年資歷的心理學家對於如何讓孩子在必要的事情上服從你的指令這樣說:在你的指令後面加上後果」

這不是威脅的意思,而是說讓孩子們知道對於他們將要做的事,他們可以期盼什麼。

比如,要把一個在電視機前坐定的孩子拉到餐桌前,你會怎麼做?一句「吃飯了」就沒後文了?

不如在後面加上「今天晚餐媽媽準備了蘿蔔燉牛腩、西藍花炒蝦仁」,這種實質性的誘惑更有可能從孩子對周圍的屏蔽中殺出一條路來。

又或者,吃晚飯我們就可以一起去公園的遊樂園玩一會兒了、一起講故事、玩洗澡玩具(玩水)

▲指令+後果:"開飯了,今天晚餐媽媽準備了蘿蔔燉牛腩、西藍花炒蝦仁"。

4

定時轉換任務

一般來說,人能連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十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限度,分神是很正常的。

先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能很快回到認手頭的事情上,給他們一點時間自我調整。但如果不行,與其讓他們繼續磨皮擦癢地硬做下去,不如讓他們喘口氣。

鼓勵他們放下正在做的事,拍拍小手;

唱首歌換換思維;

去戶外玩幾分鐘。

▲做作業間隙拍拍手,讓孩子換換思維才能更好集中注意力

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習慣於低專注力、敷衍的運作方式。磨時間是註定行不通的。

現在大多數小學的課時長度是40分鐘,我們不必要求孩子一下就能連續定心這麼久,他們需要慢慢過渡去適應這個時長。

第1天,塗色15分鐘

第2天,陶藝20分鐘

第3天,摺紙25分鐘

第4天,畫畫30分鐘

向孩子展示他每個階段的進步,這會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會更主動地做好自己專注力的小主人。

簡單來說,這就是CAT法則:

C(curiosity)指好奇心。用問題來獲得孩子的關注,鼓勵他們嘗試。

A(anticipation)指期望值。把重複的事情用多樣的方式來做,每次都值得期待。

T(timely interest)指定時轉換任務根據注意力的時限來調整孩子所做的事情,防止他們陷入昏昏欲睡的「省電模式」。

CAT當然還有一個大家更熟悉的意思啦,「貓」。這再貼切不過了—讓孩子像小貓一樣保持好奇,對需要做的事情躍躍欲試。

▲CAT法則

最後回到專注力的問題,每個孩子學習的模式不一樣,他們學習的過程是不一樣的,所以才需要強調因材施教。

說到底,只有提升孩子的興趣,孩子才會專注,用興趣培養習慣。

相關焦點

  • 【無錫海豚教育】孩子上課愛走神?這幾種訓練法,有效提升注意力!
    海 豚 教 育 管.教.練,效果更好 上課走神若認為是孩子還太小,或者只是單純地加以批評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這篇文章教會我們如何通過遊戲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上課走神、作業拖拉、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試試這6個...
    如果孩子上課容易走神,作業磨蹭拖拉,小動作特別多,粗心馬虎,急躁衝動,不愛學習等等,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工作,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整個一生。
  • 孩子上課愛走神?如何幫娃提升專注力,「路徑依賴理論」需了解
    老師說,鑫鑫在上數學課時,總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有時會提醒她一下,但沒有過多久,鑫鑫又走神了。娜娜媽媽給娜娜報了鋼琴、繪畫和珠心算等好幾個興趣班,原本進展比較順利,娜娜媽媽也較為心寬,而最近,珠心算的老師給娜娜媽媽發微信說,娜娜上課時不太專注了,老師講完讓同學們練習,娜娜卻是一愣神!
  • 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怎麼辦?首都兒研所特級專家白建萍講授講解如何
    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是從小養成的,上學後又把這種習慣延續到學習、作業和校園活動中,因為不能專心上課、按時地完成任務,不斷地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及同學們的白眼,自信心逐步弱化,感到自卑。很多家長可能都在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問題而頭痛,下面濟南六一兒童醫院特邀專家白建萍教授就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孩子上課總是走神的原因是什麼。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張姐近來和孩子老師溝通的時候了解到,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開小差,老師提醒過很多次,但是孩子的表現卻沒有得到改善。老師希望張姐可以配合自己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所改善。聽了老師的建議後,張姐表示自己此前一直沒有關注過孩子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願意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引導。
  • 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不是孩子不聽話,是聽不進,看不懂,想不通
    作者:飛轉的大腦 文章來源:大腦硬體智力開發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是很多孩子的毛病。學生無論如何克服,專心聽講,都經不起遠處漂來的一個聲音和窗前路過的一個人影的吸引。不經意眼神從黑板上移走了,偷偷地,心裡去想對面的班級的男生或者女生,他或者她自以為自己做的很隱秘,但這一切都逃不過老師的眼睛。因為他的神不在了。每次回過神來都會後悔,因為落下了課程,接下來的就是聽不懂,跟不上。學校、老師和家長几乎一個聲音,都在說孩子上課聽講不認真,學習態度不端正。但是你想過他為什麼會這樣嗎?
  •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做作業時不專心,每天晚上陪在孩子身邊做「監督員」,一陪就是2-3個小時。 有的家長擠掉孩子娛樂時間,讓孩子參加注意力訓練。有的家長到處收集注意力訓練資料,在家自己訓練孩子。儘管家長們為了孩子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他們普遍感覺力不從心,找不到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有效辦法。
  • Dr·魏說注意力已經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總說關鍵在注意力的集中,那麼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呢,如果孩子注意力分散,又有什麼好法子可以將注意力「抓」回來呢?一、如果在家中學習,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由於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所以要想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首先我們就要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
  • 媽媽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神經心理學:是大腦缺乏結構化訓練
    原來是和大腦發育有關係,稍加幹預能夠進行有效的訓練。但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為,每次都採用大吼大叫的管教方式,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什麼是「注意」每當看到孩子磨蹭,走神,父母都會忍不住一頓教育。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三四歲孩子的身上,上學後的孩子表現得更為明顯。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不管是在學齡前還是在學齡後,普遍老師都會反應這些孩子們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與人交流有問題,考試馬虎,讀書跳行。 在生活中做事磨磨蹭蹭,丟三落四,你以為這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其實並不然。以上的這些表現我們統稱為感覺統合能力失調。 什麼是感覺統合?
  •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跟注意力有關,幾個小遊戲可集中注意力
    孩子愛丟三落四,和注意力有關有些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會丟三落四,是不是記憶力不好?但其實,問題並非出在記憶力上,而是孩子自身注意力容易渙散,再加上周圍環境的渙散和父母沒有適時進行引導教育,而形成的一種不良生活習慣罷了!
  • 孩子做事總是分心?家長試試「斯特魯普效應」,提高孩子注意力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會逐漸分散,並且在學習上經常開小差,其實注意力也是可以提高的。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加,一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常常會出現上課走神,好動,開小差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帶來的「副產品」就是成績的一落千丈。
  • 孩子上課開小差?用好「路徑依賴」原則,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大概就是學習了,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但是有些孩子只要一學習就會犯困,平時在教室上課也是這樣,總是在無意中走神,根本聽不進老師講什麼。正如小可一樣,小可媽媽經常為孩子在課堂上的開小差而頭痛。剛剛開學沒幾天,小可的班主任已經打了幾次電話,內容都是說小可上課不認真,總是開小差。
  • 小學生戴頭環緊箍監控走神 這是把科學性置於地上摩擦
    文 |張田勘科技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應用讓今天的孩子享受到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待遇,被戴上了「緊箍」。浙江金華的一所小學裡,孩子們帶著頭環(「緊箍」)上課的場景驚詫世人。這個「緊箍」是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可以檢測腦電波,評判學生上課、寫作業時是否集中了注意力,並給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情況打分。
  • 孩子好動愛走神怎麼辦?這4個原因,總是被家長忽視
    比如孩子在書房學習,外面爺爺奶奶去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得很,大媽媽用吸塵器打掃,爸爸大聲聊著電話,這也很容易造成孩子走升,4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孩子的注意力時間長短是有限的,很多孩子的家庭作業一寫就是五六個小時,剛開始一個兩個小時,孩子還比較專心,到後面越來越容易走神,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啃手指,一會兒轉筆,這是用腦不科學,中間可以給孩子休息兩次。5學習內容上有問題。
  • 奇點大學|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孩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也時而不集中,該如何處理?首先請家長先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孩子不認真聽講表現為什麼行為?是在課上發呆、與同學聊天或者自己在玩等等。1.【意義】讓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強迫孩子是沒用的,畢竟家長不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A.要與孩子講明注意力集中的意義,認真聽講對他的好處。
  • 連開車都無法集中注意力,人到底是有多容易走神?
    連開車都無法集中注意力,人到底是有多容易走神?走神是對需要完成的事情失去注意力的表現② 外界誘惑過多,注意力易被分散近些年,我們身邊的一切比如即時通訊應用、短視頻等都在講究一個快字幾秒鐘內就能用五花八門的內容
  • 孩子玩遊戲很專心卻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重慶小米熊專家揭秘...
    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常常走神,或是睡覺 老師提問經常不知道問題是什麼 因而學習成績一直提不起來 我們大部分孩子能保持的都是被動注意力。 比如看電視,是吸引住孩子的,引起的就是他的被動注意力。
  • 專注力差的孩子,父母多半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一個都不佔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人很聰明,就是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專注力,把他放在老師眼皮底下都不行,上課一分鐘都堅持不到又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孩子專注力差,做事不專心,成績不好,有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過失,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專注力和成績不好,因為家長每天都在做這4件事。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 研究發現大腦在專注與分心之間不停交替,注意力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上課時,聽到操場上同學們打籃球的聲音,此時大腦不可避免地會分心去關注,這是正常的生理機制。當大腦判斷出「操場上的玩樂」對在教室上課的孩子沒有危險性、且不利於認真聽講,它就會讓注意力轉移到老師身上,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