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坐八爬,一會走」。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往往會忽視「爬」這個階段,直接就鍛鍊寶寶進入「走」的階段。
很多媽媽出於安全或者衛生的考慮,不願意寶寶多在地上爬。
但爬行是行走的基礎,沒有得過充分爬行鍛鍊的寶寶,可能對寶寶以後有很多不良的影響。
01爬行的好處
爬行,是嬰兒早期極為重要的運動,是人一生中最先綜合協調使用手腳等各部分身體器官的階段。
爬行時,嬰兒需要依靠四肢支撐起身體,手腳、胸腹部及背肌肉在這個過程中得以鍛鍊,逐漸發達,為以後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從發育角度講,爬行時寶寶需要頭胸部向後抬高,促進脊柱形成生理彎曲;四肢支撐身體保持身體平穩,促進了身體協調和平衡功能的發展。爬行還是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
爬行還可增強立體感,促進寶寶視覺發育。
心理上,爬行是寶寶主動對外界的「探索」,讓寶寶跨越「距離」的障礙,擴大活動範圍去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和人。
不僅幫助寶寶更加擴大和加深對自己所處環境的認知,還可以為智力開發奠定基礎。
02 沒有爬行錯過了什麼?
沒有經過充分的爬行鍛鍊,可能會影響寶寶動作和平衡能力的發展,甚至還容易發生視力發育障礙。
還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比如左右不分、沒有方向感,身體平衡能力欠佳經常摔跤、磕碰等。等到孩子上學時甚至還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愛發脾氣、做事沒有信心及學習成績差等表現。
而沒有經過爬行就過早學站立和走路,或者乾脆把寶寶丟到學步車裡學走路,不僅腿部缺乏支撐力也容易導致「0型腿」和「X型腿」。
03如何鍛鍊寶寶爬行
既然爬行鍛鍊如此重要,但寶寶不願意爬行或者不知道在家如何幫助寶寶進行爬行鍛鍊,該怎麼辦呢?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可以循序漸進來幫助寶寶學會爬行。
寶寶3個月左右的時候,頭可以直立時,可以讓寶寶趴著玩,幫助鍛鍊頸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時間不要太長,每次3~5分鐘即可。
6個月後可以開始教寶寶爬行動作,讓寶寶在遊戲中鍛鍊。
比如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寶寶前方引導寶寶爬過去拿,或者用聲音吸引寶寶爬行。
等到寶寶7、8個月的時候,這時候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爸媽可以嘗試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前方,然後做出翻滾爬行的動作讓寶寶跟著學,拿到玩具。
等寶寶學會爬行後,可以適當給寶寶的爬行增加難度。
比如:
上下爬一個斜面;
用沙發墊、布娃娃等設置障礙,讓寶寶從上面或下面爬過;
利用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或色彩鮮豔的東西在寶寶前面注意力,讓寶寶轉向轉身爬;
還可以媽媽坐中間,引導讓寶寶圍著你轉圈爬等。
注意
在寶寶學爬時,在寶寶活動範圍內注意將危險品收好,保持地面光滑整潔,鋪上爬行墊。
若擔心寶寶膝蓋摩擦的話,還可以給寶寶穿上較厚的褲子、可以護住膝蓋的長襪或者戴上鬆緊合適的護膝。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並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