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和相關連結,否則違者必究!
看過狼人科幻電影的人們可能不少人,但聽說過狼孩故事的鮮見了,在人類有記錄一共尋找到30個狼孩,有一個狼孩在被人捕捉到時已經10歲了,也是至今見到的最大的狼孩,他們重新回到人類的世界,一般壽命不會很長,還伴隨著智力問題。曾有一位柯克博士領導一個團隊進行「狼孩」改造計劃,前後忙活著教孩子,並對名叫「蘿拉」,她最終和人類一樣吃熟食,可是並不是有刀插進食,而是用手抓,用嘴撕咬,有時會把衣服撕得碎片。最難改造是語言關。他們花了20年的時間,最後這個狼孩還結了婚,最終尋找到了她的狼媽媽,這是人類第一例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博弈。
狼孩錯過語言發展關鍵期,花了20年去補救,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
可見,寶寶在早期發展時,確有熟悉一些行為或能力的關鍵期。這一期間,寶寶也是「來者不拒」,接受起來也比較輕鬆,若得到足夠的環境刺激,其行為及能力會有快速發展。
過了關鍵期或敏感期,寶寶的能力也能持續發展,只是發展效率不及之前,寶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原來輕鬆可以做到的行為和能力。
通常而言,寶寶在3歲前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6-7個月,寶寶就會咿呀發聲了,18個月到了詞彙爆發期,24個月左右是語句爆發期。前面提到蘿拉,從小與狼群生活了10年之久,而在人類的引導下,改變習性和學習語言,花了20年的時間。這就是一個錯過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經過專業的鍛鍊,花費更大代價,去緩慢獲得人類的語言。
寶寶關鍵期的存在,和他們大腦神經系統中的突觸形成是密切相連的。智力發展和腦部發育緊密相連。大腦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是神經細胞,也是神經元,每一個神經元有樹突、胞體、和軸突組成,單個神經元軸突末梢接觸到相同的神經元軸突末梢,就組成了突觸節點。多種認知活動均依靠神經元突觸之間的化學信號進行傳遞信息。寶寶在嬰兒期和學步期,大腦的神經纖維增加速度特別快,並構建了很多突觸,特別是0-2歲的寶寶,大腦皮層的聽覺、視覺、言語功能突觸構建速度特別快速,環境的不斷刺激提升了突觸的存活。在周圍環境的持續刺激下,這些保存下來的突觸再構建新的突觸,就會建議更加精細的聯結系統,給寶寶更多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生理空間。相反,環境刺激比較少的神經元,就沒辦法保存下來了。
有研究表明,一般約四層突然突觸從兒童期至青春期這個階段被消除掉。所以,寶寶的語言發展能夠得到早期的環境刺激是非常重要的。若寶寶周圍環境缺乏語言刺激,寶寶大腦的神經元就無法得到足夠的刺激,也沒辦法建議系統功能聯結。寶寶錯失了突觸建立的頂峰期,就再也難以回到從前了。
父母要結合寶寶的年齡特點,給其創造早期教育環境,可馨育兒有幾個建議。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重視寶寶成長
觀察、欣賞寶寶每個星期、每個月新的發展事實,看重當下,避免總想「寶寶接下來該如何發展?」與寶寶一起體驗各個階段的成長樂趣,並欺待後面的變化。
2、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
給孩子營養一個豐富、安全的物理環境,激勵孩子自由、積極探索和不斷嘗試,讓寶寶各種感官得到刺激。寶寶出現請求信息時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告訴寶寶這些事物的名稱,對其特殊進行表述等。
3、早期豐富的語言環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和寶寶多進行面對面語言溝通,對寶寶發出的語言信息,做積極的回應,與寶寶多唱兒歌、玩遊戲、講故事等,讓寶寶得到豐富的語言刺激。
討論話題:孩子的早期教育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本平臺提供的科普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