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30節感統訓練課,改善孩子注意力》的第7章,凡購買專欄的朋友都可以領取一份注意力訓練資料,改善孩子注意力。
之前有一位媽媽在購買我專欄後諮詢我,她孩子7歲了,各個方面表現都挺好都,就是有一個小毛病,做什麼都很容易累。她孩子平常寫作業時挺認真的,但是這種認真專注無法持續很久,堅持一會就喊累,要休息,有時候逼急還對他們發脾氣,搞的他們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這個孩子很可能存在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問題。
什麼是大腦功能雙側分化不全
上一章中,我們介紹了很多大腦的相關知識,沒讀過的可以去看一下。
我們的大腦是高度分化的,大體可以分為感覺區、運動區和聯絡區。不同的大腦皮層區負責不同的功能,比如運動區主要負責與人體運動相關的神經活動,而語言區主要與人的語言、思維等高級思維活動相關。
換句話說,大腦皮層的各個控制區是相互獨立的。但這種獨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伴隨著兒童的成長、後天生活經驗的不斷增多而逐漸分化的,這就是大腦雙側功能分化。就像我們人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學習經歷的不同,每個人發展出了不同的特長,於是就從事了不同的工作。
大腦皮層在進行分化時,並不是像我們以前分地一樣,這塊地是你的,是感覺區,這塊地是他的,是運動區……大腦皮層的分化沒有如此嚴格的涇渭分明,不同的區之間存在很多的重疊部位,這些重疊的部位具有聯絡、協調各感應區,就組成了大腦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區---大腦皮層聯合區。
大腦皮層聯合區不直接同感覺過程或運動過程發生聯繫,但它就像後勤保障單位一樣,可以幫助感覺區或運動區更好的運作。它的主要功能是協調各感覺區之間的活動,整合來自各感覺通道的信息,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儲存,因此被稱為「保存信息、接受加工」的聯絡區。
當大腦皮層聯合區發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時,就容易多導致各個區不能很好的協調運作,增加大腦的運行負擔,這就是我們說的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
對於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孩子來說,即使他們能感受到某種刺激,但因為皮層聯合區的發育不成熟,它就很難及時的傳遞信息,協調各個感應區對信息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這勢必會影響影響人的正常反應。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問題呢?
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表現
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最突出表現就是孩子特別容易累,堅持做某件事的時間要比同齡人短,無法長期的保持專注。
之所以有這種表現,是因為大腦雙側分化不全使得腦功能區專責化不完全,大腦常常模糊而混亂的指揮身體。
這類孩子的問題通常很難被父母察覺,因為孩子智力發展正常,在平常的做事學習時也能保持相對的專注,但是因為他們大腦雙側分化不全,使得他們能量利用率低,他們經常是大片身體用力來執行一個小動作,因此他們很容易就變得勞累。
比如,這類孩子在跳繩時,本來只要腿部發力即可完成跳繩動作,但是他們卻可能咬牙、硬挺著脖子、雙手雙腳都用力。這種錯誤都發力方式很容易就把他們的力量消耗乾淨,因此孩子一會就會感覺到累了。
同樣的道理,因為大腦雙側分化不全,孩子在寫字時,身體用力不協調,導致他們寫一會就會感到累。但是父母認識不到這個原因,覺得孩子是故意拖拉不想寫,甚至會批評打罵孩子,而孩子也認識不到自己的原因,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拖拉磨嘰的人,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中。
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是如何產生的
對於一般孩子來說,按照正常的發展過程,孩子一般是不會出現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但是因為現在養育方式的改變,違背了孩子的正常發育,使得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孩子越來越多。
1、爬行不足
我們都聽說過這種說法「三翻六坐九爬」,這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它反應了兒童的一般發育規律。但是現在很多父母覺得早翻造坐早爬是聰明的表現,因此總是提前的培養孩子相應的動作。特別是爬行,很多父母買學步車,孩子還沒怎麼爬就開始鍛鍊孩子走,這對孩子的大腦雙側分化有著嚴重的影響。
要知道,當我們爬行時,四肢需要相互協調的,這才能保證我們又快又好的爬行。我們都知道,大腦的左半球控制右邊的身體,大腦的右半球控制左邊的身體,因此別看一個簡單的爬行動作,卻需要我們兩側大腦的相互配合,可以有力地促進大腦雙側分化。
但是,因為父母過於追求孩子的早走,使得孩子沒有經歷足夠的爬行訓練,這也就會影響大腦雙側分化的發育。
2、過度保護
導致孩子大腦分化不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父母對孩子對過度保護。
現在孩子少了,家庭也富裕了,因此父母們普遍都寵愛孩子,不想讓孩子吃苦受罪,而這種愛孩子的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正常。
正因為父母對孩子對過度寵愛,捨不得孩子跑跳,做各種運動,什麼都給孩子包辦了,結果使得孩子得不到充分的運動。運動不足顯然就不能有效刺激大腦的分化,於是現在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了。
如何改善孩子的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
要對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兒童進行訓練,主要分兩個階段:
6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