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動力不足,不是激勵措施不到位,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

2020-12-05 凝媽悟語

有一天,凝媽收到老師的一條信息,大致是這樣的:你家孩子最近學習特別不用心,書寫潦草,敷衍了事,錯字連篇。昨天的作業一共30個單詞,有9個都沒寫。不知道最近是咋回事?學習動力不是很足啊!

凝媽一看這信息,瞬間緊張,趕緊跟老師保證:他回家我問問他是怎麼回事,一定嚴格監督他,讓他專心學習。

收到這一消息,心情真的是一落千丈!回想一下,對他一直是持激勵態度。有好的表現,趕緊給買零食,買玩具,按理來說,有激勵才有動力啊!怎麼會適得其反?

在遇到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時,有的家長會打罵孩子,試圖在自己的高壓之下,讓孩子感受到壓力,乖乖學習。有的家長則用一些物質獎勵的方式,試圖討好孩子,以此激勵孩子學習。但是這兩種方法的結果卻大致相同,孩子沒有持久性,很快現原形。

究其原因,實際上我們沒有找到促進孩子學習動力的方法,直到看到《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才知道原來大腦是個「懶傢伙」,如果大腦拒絕工作,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就不會得到徹底解決。

《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作者是日本的菅原道仁,菅原道仁是神經外科醫生,有長達20年的診療經驗,他講解的大腦結構和功能通俗易懂,受到廣泛好評。看完本書,就會了解,原來孩子出現的學習動力不足,主要和大腦的使用有關,而和我們傳統認為的心理問題,並沒有直接聯繫。

孩子為什麼動力不足

大腦的特性《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中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大腦的重量只相當於人體的2%,但是能量消耗卻佔到20%,正因為大腦被「累壞了」,所以才會有自我保護功能,能偷懶就偷懶,能放鬆就放鬆。

大腦有一種「從眾效應」,如果周圍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孩子也會受到影響,隨波追流。所以,古代的孟母三遷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深喑這些道理。

孩子已經玩樂了很長時間,但是看到更好玩的事情,大腦的感覺中樞受到刺激,依然會禁不住誘惑去玩,而不是去學習。

心理壓力大我們常常會要求孩子考試考第一,不能出現錯誤,如果孩子出現錯誤,就會招致斥責、打罵。我們為了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會告訴孩子現在好好學習,以後才能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找到好工作等等。

我們是過來人,有了一些經歷之後才總結出這些經驗,但是孩子卻缺乏情感認同,依然搞不懂現在好好學習,意味著將來會更加輕鬆,遙遠的未來對他來說太抽象。孩子看到的只是他眼前的辛苦,考不好被罵、做不完作業被罰,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狀態被稱為「短視思維」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壓力日益增大。孩子被消極情緒支配,陷入了極度不安、焦慮的狀態,阻礙了學習的動力。

外部動機主導、內部動機不足我們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試圖用獎勵的方法,這就是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外部動機。當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體驗成功即可獲得獎勵」,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這種狀態稱為「破壞效應」。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進行了有關破壞效應的經典實驗:

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A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B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畫完後再給予獎勵;C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不給予獎勵;結果表明:A組畫畫的時間有所減少,這說明過多的獎勵會降低內部動機。

而我們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常常是和孩子事先約定:你考100分我就給你買好吃的,你寫字寫得漂亮我就給你買玩具,你堅持早睡早起就可以玩遊戲。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我當初正是因為犯了這樣的錯誤,才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

多巴胺控制法激發大腦的主動性

《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中說,影響大腦行動力的基本物質就是多巴胺:受大腦內A10神經的刺激,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會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多巴胺分泌不足,大腦的行動力就很差,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會不足,所以,我們要想辦法促進孩子的多巴胺分泌。

啟動內部動機我們懲罰孩子、獎勵孩子,這些外部動機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不能持之以恆,只有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讓孩子心甘情願,以「自我意志」為前進動力,孩子才會出現持續的學習動力。

假期中,老師有一項作業,每周做兩套試題,如果出現錯誤的要在記錄本上記錄下來,然後發到群裡曬錯題。凝寶開始的三周都有錯題,如果錯題寫得不美觀,媽媽就會讓他重新謄寫。媽媽不會說「你寫得哪個字不好」,而是指著更好的字,告訴他「我希望你寫成這樣!」

通過使用「聽覺」,用耳朵感受語言,可以將語言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當指出孩子那些優勢,而避開那些劣勢後,孩子就會照著那些優勢前進,起到了自我暗示的作用。凝寶第一周重新寫了3次,第二周重新寫了1次,第三周做到了沒有重新寫。

3周之後,凝寶感覺寫錯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為了不寫錯題,在做題前認真自學,做題時仔細審題,結果後面幾周全對,這樣直接避免了寫錯題。後來發現群裡的幾個孩子都是這樣的情況,開始錯很多,後面都是全對。

這件事情中,寫錯題就是一個外部動機,孩子因為害怕寫錯題,所以逼著自己好好學習,把題目全部做對。這樣激發了學習動力,學得更加優秀。

所以,製造合適的外部動機,誘導孩子強化內部動機,達到提升學習動力的目的,是一個好方法。

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神經心理學家朱迪·威利斯女士建議設定小目標,可以自由控制多巴胺的分泌。

如果要求孩子7門功課都拿到A,孩子會因為目標太大,而變得「望眼欲穿」,一旦過了這個心理階段,就會變成一種「無所謂的心態。」目標形同虛設,愛咋地咋地吧!

如果將目標進行分解,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只需要做出很少的努力,專注於幾個小目標,就很容易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由於精神愉悅,從而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會更具有學習動力。

開始要求凝寶考4個A,他很快就達到了這個目標;再要求他考5個A,在第二次就實現了這個目標。凝寶在執行起來也沒有感覺到累,自己動力十足,早上5點多起床背書學習,攻剋薄弱學科,達到目標。

菅原道仁認為大腦喜歡處理單項任務,如果任務太多,大腦就會感覺疲勞,從而消耗比平時更多的能量。

多個目標無異於執行多重任務,無法專注於一件事,學習效率將會大大降低,比沒有目標還可怕。德沃拉·扎克先生認為:任務切換會使工作效率降低40%,也會成為腦萎縮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學習動力,給孩子制定一個個小目標,個個擊破,最終完整大目標。

鼓勵孩子探索新的事物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支持孩子這些愛好,鼓勵孩子探索新的事物,讓孩子挑戰自我,充滿生活的動力。

菅原道仁認為:無論做什麼事,如果抱著不情不願的心態,便難以促進快樂物質多巴胺的分泌。

如果一味關注孩子學習,而讓他放棄自己的愛好,就會讓孩子失去快樂的源泉,而且還會阻礙孩子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如果支持孩子的愛好,孩子的內心就會充滿愉悅,作為對父母的「回報」,他也會變得心甘情願,多巴胺不請自來。

凝寶喜歡電子產品,我們就會鼓勵他研究這些事物,大膽地讓他自己組裝3D印表機、組裝電腦,我們只是提供物質幫助,其他的都靠他自己。正是因為我們對他的支持,他才充滿了快樂,在我們對他有要求時,他也會欣然同意。

這其實也是一種獎勵,但是這種獎勵一定不要和學習掛鈎,不要跟跟孩子說「你學習好,我就給你買!」而是「我們支持你的愛好,才會給你買!」目的性和順序搞清楚,孩子就不會在你沒有滿足他時,失去學習動力。

孩子只有發自內心的學習,學習動力十足,才會有好的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促進孩子的多巴胺分泌,讓孩子的大腦養成好習慣,未來肯定不會差。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讚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案例:學習動力不足怎麼辦?
    12月30日,星期一,目前全校都進入了期末備考階段,所有的考試科目都進入了複習,學生每天都在面對大量的習題、試卷、背誦等,確實發現很多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老師、家長非常著急,孩子們卻無所謂,什麼原因,怎麼辦?今天我們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希望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以後,留言討論。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尋找孩子內在驅動力自主學習
    所以說,不只是你家的孩子不喜歡學習,這是「通病」啊,最典型的就是要麼作業做不對,要麼做作業拖拖拉拉,一會碰碰這個、一會弄弄那個,毫無學習動力可言,簡直氣的家長們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為什麼會不愛學習呢?會導致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這幾點原因,家長需要了解!
  • 即使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可大腦為何不一直保持分泌多巴胺呢?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 如何增加多巴胺分泌
    怎樣增加多巴胺分泌?以下有五種方法對增加多巴胺分泌有幫助。有規律、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平衡多巴胺水平,提高白天的警覺性、注意力和情緒。許多有助於調節多巴胺水平的行為,如運動、減少咖啡攝入和減肥,也有助於改善睡眠。而熬夜、睡眠不足或過多會打亂睡眠生物鐘,這會干擾多巴胺的分泌。醫生建議:保證每晚7~9小時睡眠時間,每天定時上床和定時起床。
  • 100分獎勵新衣服:會削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要用多巴胺控制法
    雖然剛開始效果不錯,為了得到新衣服,我會變得努力學習,爭取考兩個100分。但慢慢地,我關注的不再是享受學習的樂趣,而是如何獲得新衣服。也就是說,不恰當的獎勵機制,讓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為了再次「體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自發地增強對同樣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之為「強化學習」。這是由大腦的天性決定的,因為大腦具有多巴胺依賴性,渴望多分泌多巴胺,自然也就愛上了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行為。
  • 如何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由大腦分泌的神經遞質,可以讓人感覺良好。當你盡情享受美味的食物,感受性愛歡愉的時刻,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當多巴胺分泌不足時,你會變得遲鈍,消沉,感覺生活無趣乏味。多巴胺不足或失調則會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或是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失去控制肌肉能力,在嚴重時會導致手腳不自主地顫動、乃至罹患帕金森病。當我們積極做某事時,腦中會非常活躍的分泌出大量多巴胺。它是一種使人類引起欲望的大腦神經遞質,但多巴胺分泌過量會過度消耗體力和熱量,導致早死。
  • 既然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那大腦為什麼不一直分泌?
    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物極必反,分泌多巴胺固然能產生興奮和歡快,但人體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就會出大問題。第一個受傷害的就是大腦,因為這會讓它一直處於負荷狀態,得不到休息。
  •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此外,多巴胺還與人體運動功能、學習記憶等有關。Arvid Carlsson教授發現了多巴胺在腦內信號傳導的重要作用,由此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 多巴胺低會引起什麼問題?如何科學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還在成癮方面扮演一定角色,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能夠讓人處於一種即時的滿足狀態,它的快樂是比較易得的,無論是玩遊戲、刷短視頻,還是酒精等都會讓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當多巴胺分泌之後會快速下降,人就會陷入空虛和焦慮的情緒中,想要緩解這種情緒,就會不斷重複之前的行為,不斷重複會導致大腦閾值提高,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分泌讓人愉悅的多巴胺,也就讓人產生依耐性。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街可以不逛,覺可以不睡,吃也可以省著點,攢足了錢就為了這一天熬夜守在電腦前,摩拳擦掌奮力血拼。激情過後,冷靜下來一看,卻發現囤積了很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
  • 如何增加多巴胺——快樂激素的分泌?
    多巴胺是由大腦分泌的神經遞質,可以讓人感覺良好。享受美味的食物,性愛等愉快的活動時,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 促進幸福感 增加 多巴胺的分泌 音樂
    多巴胺是一種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是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這種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與上癮有關。
  • 男孩馬虎、沒專注力,真不是「學習態度」問題,而是大腦鍛鍊不足
    如果這種差距是表現在高中以上的數學成績中還可以理解,但在小學和初中的數學中,基因和智商真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就像老大的小學數學老師說的:只要孩子的智商允許他上小學,數學都能考到80分以上,沒有誰學不好小學數學的。
  • 孩子睡眠不足都有哪些影響?不僅會耽誤學習,也容易損傷身體健康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有競爭力,不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提前學習外語、奧數、書法等等。到了真正邁入學校,父母忽然發覺別人家的孩子咋就那麼厲害呢!然後繼續給孩子施加壓力必須要超過別人,不然在小小的班級裡都沒有競爭力,何談以後闖蕩人才濟濟的社會?
  • 討論:如何利用多巴胺的功能來刺激學生求知慾?
    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簡單點說是不是學習動力強的孩子是有多巴胺的影響,上網遊戲的孩子是有多巴胺的影響,好動的孩子是受多巴胺的影響……多巴胺有功能中有這樣一項:學習記憶。注意一下,這裡的學習記憶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對行為的強化學習與記憶,比如上網成癮的孩子,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後,在多巴胺的刺激下就不斷呼喚他要去玩遊戲。體驗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的孩子就會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不斷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衝動。萬物只要利用好,我認為都是對人有好處的,在大體了解多巴胺是什麼的前提下,我們來了解一下多巴胺在某一行為衝動時是如何分泌的。
  • 為什麼釣魚會上癮,不是因為自制力不足,而是人類的本能驅使
    ,都會有一種感覺,每月不出釣幾次,就會覺得心裡少點什麼,一直要到去釣了一次魚,最好還能釣上幾條魚,才能感覺心裡缺少的給填補上了,那麼,這種上癮的感覺,是疾病麼?是通過利用各種工具、環境,獵殺其他生物獲得更有利的生存環境的一種行為,在上古時代,男人都要會捕魚、打獵,凡是不具備這兩項必備生存技能的男人,都會被當成累贅被族群拋棄,那麼到了現代社會,已經不需要象上古時期一樣,茹毛飲血,但是只要是男人,在面對刀、槍等促進獵殺的工具時,都有一種本能的喜好,那麼在中國這種管控刀具、槍枝很嚴格的國度,釣魚就成了另一種滿足本能的運動。
  • 市場激勵不足,綠動力發威還要幾多實功?
    在7月18日舉行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綠色發展要成為消費的新動能,創新的新動能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劉世錦講到,綠色發展包括但不限於環境保護,它還包括了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金融在內等完整的綠色經濟體系。
  • 大腦怎樣分泌多一些多巴胺 多運動就可以
    情緒對一個人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想辦法讓大腦多分泌一些多巴胺,讓人保持快樂的情緒,對健康非常有利,並且提出讓大腦多分泌多巴胺的方法就是運動。如果能夠想辦法讓大腦多分泌一些多巴胺,對預防各種疾病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人能夠更加的長壽。  文中提到想要大腦多分泌多巴胺,最有意義的方法就是運動,那哪些運動更適合人們去選擇,哪些運動能讓人們更加的快樂呢?  1、瑜伽。
  • 自律的孩子怎樣培養?不靠監督,了解孩子的大腦運行機制才有效
    在《小歡喜》中英子在媽媽的控制下想要逃離,最終選擇了跳橋,這可不是編劇在瞎說,而是有著科學依據的。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過不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他會以自己所能決定的方式來毀掉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最起碼還證明自己有掌控生活的能力。
  • 多巴胺引領下的分布式強化學習
    因此, 最終學習的直接目標不是獎勵最大, 而是最小預測誤差。這個理論可以極好的解釋一級和二級條件反射的心理學現象(通過值函數建立一系列刺激和最終獎勵的聯繫, 例如狗聽搖鈴分泌唾液是因為獎勵的預期)。有了TD誤差,如何優化決策(行為)呢?畢竟它只是對獎勵的估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