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不是一個醫生,對多巴胺沒有什麼深入的研究,只是最近在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出現一種憤悱狀態,對學習如饑似渴,就像今天的衡水中學一樣,是什麼在驅動衡水中學的學生如此勤奮呢?管理方式一方面,思想教育一方面,那觸動行為的內因又是什麼呢?
那我們先來看看多巴胺是什麼東東吧。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作為神經遞質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種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統調節障礙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症候群,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候群和垂體腫瘤的發生等。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感、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簡單點說是不是學習動力強的孩子是有多巴胺的影響,上網遊戲的孩子是有多巴胺的影響,好動的孩子是受多巴胺的影響……
多巴胺有功能中有這樣一項:學習記憶。注意一下,這裡的學習記憶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對行為的強化學習與記憶,比如上網成癮的孩子,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後,在多巴胺的刺激下就不斷呼喚他要去玩遊戲。體驗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的孩子就會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不斷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衝動。
萬物只要利用好,我認為都是對人有好處的,在大體了解多巴胺是什麼的前提下,我們來了解一下多巴胺在某一行為衝動時是如何分泌的。多巴胺與感覺獎勵有關。是一種感覺預測誤差,舉個例子:小孩子從小就被大人要求學數數字,在大人的引領下數到了10,大人就會給塊糖,於是大腦會強化記憶什麼?原來數數字可以得到糖,最初他沒有預測到數到10會有糖,數到10就行,結果與自己的預測產生了偏差,於是他記得了這樣一個結果,再於是會有興趣數到100、1000。
好了,不再過多從醫學角度來聊了,如何利用多巴胺的功能來引導、刺激學生喜歡上學習呢?在平常的學習中感覺獎勵如何產生呢?無非是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但前提是都要產生意外,也就是年輕人常說的驚喜surprise,只有意外才會產生感覺獎勵,才會更多的分泌多巴胺,才會引導孩子對學習這一行為產生強化記憶。
家庭中,如果孩子學習很用功,取得了好成績,可以送他一個玩具(不可以是手機),帶他去旅行,和他一起去體驗生活,安排一個別致小巧的生日宴……這些都不是預先告知的條件,而是在孩子小小成功後的獎勵,通過這些來增強孩子對於學習這一行為的多巴胺的激素分泌。
課堂上,如果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那麼我們的老師要利用好這一有效的情境,給點驚喜,那怕是口頭的表揚都不是預先讓學生掌握的,由於你的表揚,學生有了面子,有了成功感,有了愉快的心情,就有了多巴胺增強分泌,對於學習效果是不是更加有效呢?
其實,生活需要新鮮感,學習也需要surprise,我們要在不斷鼓勵學生前進的基礎上,人為製造出一些刺激手段,不僅不會讓孩子的多巴胺發揮副作用,反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孩子學習動力。
云云如此,不知當否,爭議而已。
上一篇: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懲罰也要講技巧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